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鸦宅

1残暴血案

常盛蹲在古宅对面平房的阴影里,嘴上叼着烟。他这是过过干瘾,并不敢点燃,唯恐点燃后红色的烟头在黑暗里暴露了自己。

三天前,刑警队接到了110中心转过来的案件,京城西郊,传说中的鸦宅附近,发现了路边的尸体。

尸体是环卫工人在凌晨时分发现的,浑身皮肤脱落,像个血葫芦一样,死者的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恐惧。

这是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死法恐怖,算得上是恶性杀人案。大概有数十年,作为首都的北京,都没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过了。

经过现场的检测和法医的验证,常盛心里更是明白,那尸体旁边散落着不少的尸块,可DNA检测这些散碎的尸块却来自于十几个不同的人身上。这消息虽然没有对外发布,可是性质之恶劣却让见惯了血腥的刑警们都觉得发憷。根据判断,凶手很可能是个变态杀人狂。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素来消息灵通的记者们,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不知道警局里谁的嘴漏了风,还是拿了记者的好处,消息没出三天就溜溜地传了出去,在媒体和网络上闹得满城风雨。记者们得到消息后大做文章。有的称,社会压力过大,导致杀人狂魔出现;有的怀疑,是器官贩卖团伙作案后,杀人弃尸。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还流传着一个大部分人都赞同的看法,这尸体出现的地方本就蹊跷—那鸦宅可是北京有名的邪地。

身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四九城中留下了无数传说,或神秘,或诡异,或惊悚。这些地界儿,也有好奇的人去探索过,不过大多数没有下文,冥冥中似乎有层迷雾,笼罩在其上。

这座近千平方米的老宅,在北京这寸土寸金的地儿能保留下来,没毁在地产商的手中,完全得益于尘封在大门口的一个小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一说,则是因为这儿也是北京的邪地之一,神通广大的开发商对风水多有讲究,所以没有对这里下手。

在做地方志的时候,有考据癖人士多次对这所宅子进行过考证,但一无所获。从宅子的面积和铺的青砖地面来看,这所宅子应该建于明初时期。屋檐高耸,上面有不知名的兽头雕花,这种规模的宅子,从明朝的建制来讲,起码是官居一品,位极人臣的门第才能拥有。明朝对于建制管辖最严,越级建宅通常是杀无赦、斩立决。纵观明史,还没有哪个臣子敢明目张胆地僭越。

这就显得更加古怪。明初,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位极人臣的高官都在南京就居。那时,北京乃是北方国门,深受蒙元之扰,不会有人在北京燕地建居所。就像现在跟你说,让你去阿富汗建个宅子,恐怕没人愿去,也没人敢去。

朱棣扫北成功后,迁都北京,高筑四九城,国公、一品官员全都移居燕京,可是宅子大多都在北京九门之内。这位置,若有人愿意居住,恐怕也多半是一些山野樵夫之流,但这些人等绝对不会有如此手笔。

更奇的是,这个宅子还另有蹊跷。这里曾被称为“鸦居”,也被老百姓口口相传为“晦气坟”。

明末时期,也是史上最后一次小冰川时代。古人虽然不懂这些,但天气变化却并非不知。那时全国天气骤冷,田地收成减少,明朝皇室号召百姓开荒种粮,倒也有人看此处宽敞,在这里开垦过田地。却没想到,这块地邪得厉害,方圆数里内,无论种什么作物,怎么勤恳耕耘,都是颗粒无收。

每到暮色降临,铺天盖地的乌鸦黑漆漆的,犹如天上的一块黑云,全部在这里逗留栖息,“呱呱”的叫声更是吵得人心烦意乱。

有人猜测,这里怕是哪个明朝达官贵人的阴宅。可能有殉葬的奴仆一同被深埋其下,因此地下存有尸气,才让这里寸草不生。这个说法着实有不少人相信。民间传说,乌鸦择死腐而居,那铺天盖地的乌鸦,就是这里是坟地最好的明证。

自此,宅子就荒废在了岁月当中,再也无人问津。一直到文革时期,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的红卫兵,见它宽敞,就将这座宅子当成了据点。初时,一群年轻人倒也热闹,人声鼎沸,每天革命口号、歌曲不断。然而,其中有人提倡“破四旧”,要砸了这老房子,便四下烧、砸、打、抢,结果引来了麻烦。

不知为何,那群红卫兵多人神秘失踪,从此再也不见踪迹。而幸存下来的两个人,一个全身脓肿,皮肤脱落,从老宅里跑出的时候,身上的腐肉不断地掉落,腥臭的秽血洒了一路。

另外一个则像是见了世界上最为恐怖的东西,受了刺激,从此疯疯癫癫,不断惊叫,眼睛瞪得仿佛铜铃一般。最后,这人也没熬过三个月,就死在了精神病院里,死时脸上还挂着古怪的笑意。

建国后,这宅子因其古老,被评为文物。可是地处偏远,又说不出到底是哪个历史人物的住所,缺乏名人效应。因此,这宅子一直没受到什么重视,更没什么游客来参观,相关部门也对其听之任之,倒也没人提出过要修缮整顿。

如今出了案子,社会舆论一起,警方就有了压力。只有尽快破案,才能让这些说法不攻自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别人躲还来不及,临时跑肚拉稀、肠胃不畅的人比比皆是。偏偏常盛格外兴奋,主动跑到队长那里,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说是要全力拿下此案。队长本来很看好常盛,准备重点培养他,可看他如此性子,心里哭笑不得。

常盛有自己的心思,自打从部队退伍后来到刑警队,参与了不少案子,可是总觉得再没遇到像在部队里那么有劲的事儿。

在部队,他是侦察兵种—中国特种部队A大队当中的佼佼者。

按照这种资历,常盛完全可以在部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但他性格耿直,素来靠能力,轻关系,在领导眼里,是个纯粹的“刺头”,这让他稀里糊涂地错过很多机会,不过他倒从来不惋惜。

在部队野外生存拉练时,常盛又犯了一个说起来让人觉得可笑的荒谬错误。特种部队常有些特殊的装备,在野外生存时,就有这么一把合金材质的多用野外生存刀。这把刀长约一尺,除了刀刃外,还藏有金属鱼线、套兔子的圈、锯齿、钳口等多种实用工具。铸刀的合金材质坚固,刀刃锋利无比,能轻易地斩断拇指粗细的钢筋。有了这把刀,战士们在野外可谓如虎添翼。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把刀,生存得更加容易。

其他人也感叹这是把好刀,但顶多觉得是件好用的工具,爱不释手。可常盛却视这把刀为兄弟,觉得它是自己最要好的伙伴,甚至睡觉都要抱着这把刀。野外生存结束,刀要上缴回去,常盛却极不舍得,硬是在营房后挖了个坑,把刀藏了起来,非说在野外生存时丢了。

可是众目睽睽,你在回营的车上还抱着刀一副迷恋的样子,现在又说野外生存时刀就丢了,实在是太过蔑视众人的智商了。

因此,非但常盛的一等功被取消,常盛的入党申请也被驳回。原本,部队的领导是想让常盛先当几年志愿兵,再向上调动调动的,便私下找他做工作。谁知道常盛一根筋,“刀就是丢了,说破大天来,我也拿不出来。”

夜风乍起,让常盛感觉有点冷,他掏出根烟正准备点上。忽然,古宅院子里的灯光亮了起来,让常盛顿时来了精神。

这里自从徐家入住后,就有人翻起了旧黄历。网上,这里也成了北京的十大凶地之一。

今晚,已经是常盛第三天来这儿蹲点,他像一头准备捕猎食物的豹子一样,蜷缩在黑暗之中。一连三天,常盛没找到一丁点的线索。一入夜,古宅附近就异常冷清,住在附近社区的人,宁愿绕路,也不愿意走古宅前后的近路。

突然,古宅的院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似乎夹杂着低声的呜咽和抽泣。

片刻,常盛看到几辆打着车灯的汽车从远处开了过来,在古宅门口停下。院子里的人走了出来,为首的是四个男人,分别拎着一个床单的四角。床单原本是白色的,可是现在上面血迹斑斑,不时还有鲜血滴落下来,把古宅前的空地也染得斑斑点点。

“警察!”常盛右手握枪,左手掏出证件,大喝一声走了过去,古宅里出来的众人一愣。

“里面是什么?”常盛用拿证件的手指指床单。

“病人。”从古宅出来的人群中,一个走在最前面、拎着床单一角的男人站了出来,“我是徐氏集团的董事长徐克……”

“我不管你是谁!我现在怀疑你们正在犯罪,请打开床单,让我看一下你们的病人。”

“放肆!”徐克面色阴沉,“如果我说不呢?”

常盛冷冷地盯着徐克等人,盘算着是不是要马上动手把这些人拿下—以自己的身手,这几个人根本不在话下。

场面僵持住,徐克身后有人看形势不好,悄悄地走到门洞的阴影里,拿出了手机。

不过一会儿工夫,常盛的电话响了起来。常盛警惕地退后一步,接起了电话。

“收队!”里面传来的,是队长熟悉的声音。

“可是……”

“收队!”

“不!我刚刚发现线索。队长你……”

常盛的恼怒和高喊,给了徐克等人机会,这些人将床单塞进了汽车,引擎悄然发动,等常盛发觉的时候,车子已经开出去了,并且开始加速。

常盛一怒,把手机摔在地上,冲过去就想揪住徐克的脖子。没想到,徐克却在车子开出后,扑通一声跪了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声音撕心裂肺,“爸!我说不回国,你坚持要回来,你这是何苦啊!”

回到队里,常盛像一头被激怒的熊,开始咆哮,四下寻找队长,想要理论一番,可就是找不着人。队长知道常盛的暴脾气,所以没等他回来就先回家了。听值班的同事说队长不在,常盛头也不回地出了门,直奔队长在东直门的家。

睡眼惺忪的队长看着他苦笑。常盛不依不饶地追问,为什么有了关键的线索却偏要在节骨眼上要自己收队。

“唉,”队长叹息了一声,“常盛啊,你入行时间也已经不短了。知道咱们这些警察看起来威风,可是有些人家,咱们是惹不起的。不瞒你说,我也窝了一肚子火。可这是上面打给我的电话……”

“我不管那么多,我只知道人命关天,天王老子犯法,也得坐牢!”常盛梗着脖子,站在门口,说什么也不肯进队长家的门,“得,我不让你难堪,你告诉我给你打电话的是哪个上头?我找他理论去!”

“你啊,就是个石头脑子。”队长摇摇头,“我还真不能告诉你,告诉你这事就闹大了。”

“那我就去网上发微博,我不信还没有说理的地儿了。”

队长有些恼怒,瞪了一眼常盛,“你怎么就这么轴,这狗脾气再不改改,即使你办案能力再强,以后日子也不好过。”

“怎么,还会被打击报复是不是?我就不相信了,警察局领导跟他妈的嫌疑犯穿一条裤子?”

队长伸出手来,“常盛,把枪给我。”

常盛警惕地看着队长,侧了下身,“头儿,你什么意思?”

“我就知道你会闹,现在,你开始休你的年假了。”

常盛的脸阴得能拧出水来,上下打量着队长,似乎面前站着的是个陌生人,“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好……好,姓李的,我算是看错你了!”

回去的路上,常盛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他从超市买了瓶二锅头,喝得醉醺醺的。

猛然,常盛把酒瓶朝地下一摔,“我操,我还不相信了,让我休假能怎么着,我哪儿都不去,我就要看看,这事儿有什么猫腻。我就不相信,这家人还能只手遮天了。”

他眼前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关键时刻,他怎么也得拉兄弟一把啊。”

常盛想起的这个人叫刘季,两个人认识不过三天。说起相识的经过,还真让常盛颇感到有几分不可思议。

那天常盛出门执行任务,归来途中,路经西客站,结果发现几个家伙神色慌张,又故作坦然地从自己身边走过。几人口袋里鼓鼓囊囊地凸起了不少,看那凸起的棱角,应该是钱包。

除了小偷外,谁还能带几个钱包出门?所以常盛就上了心,拿出侦察兵的本领,悄悄地跟在了这群人的身后,几个蟊贼走到一个僻静处就要分赃,结果被常盛直接抓了个现行。这几个人狗急跳墙,不知死活地想要反抗,竟抽出刀子冲过来。结果,三下五除二,被常胜轻松放倒在地。常盛打电话到车站分局,分局说人手紧张,要他自己把几个蟊贼押过去。

走到南广场,常盛却被一个笑眯眯的年轻人拦住,这年轻人年龄和常盛相仿,长得清秀斯文,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常盛以为,这又是这个盗窃团伙的一员,看到同伙被抓,拦在这里要出什么猫腻。他抱着一种看笑话的心态站住,他可不认为,对面的年轻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麻烦。

年轻人扫了一眼几个蟊贼,“这位老兄,麻烦你把我的钱包还我,我刚到北京,还等着钱急用。”

常盛有些惊诧地看了看年轻人,心里对他的话有点不信。自己抓这几个蟊贼,是在北广场抓的,即便他真的丢了钱包,在找寻时看到自己在北广场抓到这几个蟊贼,一定会当场上来索要,怎么会这么好整以暇地在南广场拦下自己?

而且,他怎么确定自己的钱包一定是为这几个蟊贼所偷?如果能确定的话,那么早报警也抓住了这几个贼。西客站几乎隔几步就有一名警察,根本不会耽误时间让蟊贼跑掉。

想到这儿,常盛来了兴趣,也不急于送几个蟊贼到车站分局,故意问年轻人:“你钱包丢了,也许是其他的小偷偷走了,你这么肯定钱包就在我这儿?”

“那老兄你不如看看你拿到的贼赃里,有没有钱包中有我的身份证的,对了,我叫刘季。”

常盛把从小偷身上搜出来的钱包拿了出来,一一打开,顿时愣住。钱包里果然有对面这个年轻人的身份证,照片上的笑容和年轻人此刻的笑容如出一辙。

“你是怎么知道的?”常盛脱口问道。

年轻人神秘一笑,“算出来的,你信吗?”

常盛在心中琢磨了半天,对这一说法将信将疑。北京天坛、地坛、雍和宫一带,倒是有不少算命问卜的买卖,每日里也有善男信女前去问个吉凶,求个前程。可是对这事,常盛觉得难免有些过于玄乎。他不确定,就靠一个人出生的时间或者手上那几条掌纹,就能判定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或者眼前的运气。

可是,常盛在当侦察兵的时候,出任务也遇到过不少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蹊跷事,这又让他觉得这个世界不像书本上学到的或者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肯定是有一点特别的因素在当中的。

不过,既然确定钱包是这个年轻人的,常盛当然要把钱包还回去。不过按照程序,需要年轻人和他一起到分局去,填个失物领取表,然后做个笔录,这才合乎规矩。

刘季取了自己的行李,跟在常盛后面向分局走去。常盛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说着话:“你第一次来北京?”

“不是,以前来旅游过,不过要在北京落脚,常年居住,这还真是第一次。”

“有亲戚或者朋友吗?”

“没有。”

“古怪。”常盛嘟囔了一句。虽然如今不是唐朝,可是“京城居不易”这句话依然适用。众所周知北京城的房价有多高,就算是租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看着年轻人几件简单的行李,他显然是把在北京居住这件事想得过于轻松了。本来还以为他有什么依仗,现在看起来却是有些不明情况。可怎么看,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没有年少轻狂的意思。

刘季似乎是看出了常盛的想法,轻轻一笑,“不过,我来之前,爷爷曾给了我个信封,里面装着我家世交在北京的地址。可他却告诉我,等到我找到地方长期住下后,再看这信封里的地址也不迟。”

“你爷爷多大年纪?”常盛听他这么说,哭笑不得地追问。

“放心,我爷爷绝没有糊涂。”刘季挑了挑眉毛,“他占卜的本领可是高出我太多了,我相信他这么做一定有这么做的理由。”

看他神采飞扬地提起爷爷,一副悠然神往的样子,而自己上班后,从家里搬出来独居,房间倒是宽敞。常盛想着这年轻人有几分意思,不妨邀请他到自己那里暂时居住,看他的爷爷能不能算出突然冒出的这个小小的意外来。

再者,常盛也有自己的心思,要是刘季真的能掐会算,住在自己那儿虽然不用出房租,但自己在办案的时候,有个这样的半仙在身边,可以说多了一个破案雷达也不为过。

两个人边走边聊,常盛提出了让刘季暂到自己那里落脚的想法。大概是看出来常盛是在较劲,刘季竟然慨然应允,用他的话说,自己从小就觉得爷爷无所不能,也想让爷爷马失前蹄一次,也算是出了自己憋闷在心里的一口气。

两人到了分局,分局见有人送成绩上门,手续办得飞快。听常盛说刘季是失主之一,分局的人还以为刘季钱包被偷时,小偷被常盛抓了现行,也没有多想。事情全部办完,两个人出门打车,直奔常盛家去。

常盛住在北京西城区三环边上。到了他家,常盛直接帮刘季把行李扛进了屋。常盛连杯水都顾不上给刘季倒,就催促着他拿出那封信打开看看。刘季从贴身的衣服里掏出了一个白色的信封,从中抽出一张纸来。

纸是上好的宣纸,上面用毛笔龙飞凤舞地写着一行蝇头行草。这笔字遒劲有力,笔锋刚健,如果拿去参加什么书法大赛,一定能引起轰动。

刘季看完后,脸色一变,张口询问:“你姓常?”

常盛呆住了,待反应过来后,一把把信纸拿了过来。信纸上写的地址和常盛家的一般无二,最末处,写着“常宅”两个字。

2宿命安排

刘季听到门响,把脸从电脑屏幕上转过去,瞟了一眼,看是常盛,又扭了过去。

被上司勒令“停止调查,先回家休假”的常盛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见冒出来的这个自己认定能掐会算的刘季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不准,他算出了自己的糗处,还故意摆出这样一副姿态。

“得,哥们儿,你倒清闲。自从你来后,我这可半礼拜没上网了。”

刘季一边快速地操作着自己的法师跟BOSS(头目)游斗,一边头也不回地说:“你以为我愿意来啊,我也一肚子气,还不都是我爷爷逼的。”

常盛从冰箱里拿了瓶啤酒,闷头坐在沙发上灌了几口。刘季这个时候已经“爆”了BOSS,转过头来,似笑非笑地盯着常盛,“怎么,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了?”

“我好着呢,就是看见你不顺心。”

刘季笑笑,微微掐指一算,“这跟我关系不大吧?是你遇到难题了。工作上的事儿,被上头截了和?”

常盛盯着他,好像要从他脸上看出花来一样,半天才说:“截和,你当打麻将呢。嗬,有一套啊,怪不得我爷爷也说你是小神仙。赶紧帮哥算算,到底哥这个案子在哪里有突破口。不然我可从现在开始,算你房租了啊,嘿嘿……”

刘季搬来后,周末,常盛曾回过自己父母那里一次,把刘季的事当作趣闻从头到尾地说了一遍。父母甚是惊讶,常盛的爷爷也来了兴趣,追问了刘季老家是不是在浙江,得到常盛准确的回答后,一向只喜钓鱼不问旁事的爷爷非要见刘季一面。一老一小谈了很久,常盛的爷爷出来后,对刘季推崇备至,让常盛好好招待,并言明两家确是世交。

“你说说看,什么案子,看我能不能帮上忙。”刘季看常盛有些怒了,赶忙圆场。

常盛把剩下的啤酒倒进嘴里,抹了抹嘴巴,连埋怨带骂娘地把事儿从头说了一遍,最后把啤酒瓶狠狠地朝地下一丢,总结陈词,“丫的,什么邪地,这就是有团伙作案,拿邪地当幌子来掩护。我看,那家姓徐的就是靠势力压人。”

“姓徐,邪地?”刘季的脸上变得认真起来,脑子里闪过了来北京前爷爷的话,“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这话要放别人那里是胡说,可是在爷爷口中说出,他还真有几分相信。莫非,这一连串的事情还真是冥冥中早已注定,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在操控着自己的命运?

其实刘季的来头不小,他是浙江青田人。虽然家境不显,却有个了不起的来历,是一代奇人刘伯温的嫡传后人。这点绝无半点虚假,不是常见的攀龙附凤。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此人在正史上,也是明朝建国的一大元勋,可谓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亦是元末明初与武当祖师张三丰齐名的一代奇人。正史上的记载姑且不提,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更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神秘莫测,是诸葛亮之后又一个能掐会算、多智而近妖的人物。

这样逆天的祖宗,要说荣华富贵,可谓是唾手可得,但刘伯温却没有留给后代多少荫佑。

刘季自小从爷爷嘴里得知,当年刘伯温死前,留有三条祖训。一是刘家子孙不能为官经商。他叹自己所做的逆天之事太多,子孙当官经商会运气不兴,命理不显,有丧族亡家之忧;中国所谓富不过三代,皆因为祖先得运气之助,透支了命中运气所致,自家不能在这上面吃亏。二是刘家势必若干年代代单传,可刘家子孙不得因此纳妾、娶小,谓开枝散叶坏了家风。三就是刘家子孙生有宿命,待有缘子孙出现,需完成宿命,才能让刘家解了清贫,从此富贵荣华。

说也奇怪,自刘伯温始,刘家子孙娶妻后,所育头胎必是男婴。但无论如何努力,家里也不会再添丁进口。据刘季的爷爷刘仲说,这是刘伯温的修为,到了言出法随的地步。就是说,只要他刘伯温的一句话说出来,就会成了真的,比传说里皇帝老子的金口玉言也丝毫不差。

随三条遗嘱流传下来的,还有刘伯温一生精湛的看家本领。刘伯温生前虽然兵书战册、奇谋韬略无一不精,但看家的本事却在占卜算命、风水堪舆这些现在说起来没什么人相信的奇术上。

甚少有人知道,刘伯温的恩师是宋朝大堪舆师赖布衣。赖布衣,在民间传说中堪称传奇。此人生于北宋,不知活了多大年龄。直至南宋时,足迹方显。他多在岭南活动,足迹遍布广州福建一代,专司寻龙点穴。

传说赖布衣的堪舆之法,有凭借风水地气孕育真龙而改朝换代的逆天之力。

赖布衣的师承素来神秘。据说,他传下的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的衣钵。他们这派的传承上颇有古怪,讲究的是缘分,所收的徒弟不一定在当世,也不必非要是亲传,只要遇到天资聪颖、毅力过人,并且有天目在身者就可以收为传人,流传下来的密法,会经过上代的种种安排,自然地出现在传人面前。

刘伯温学成了风水堪舆之术,恰逢元末乱世,朝廷按民族将百姓分为三六九等,连菜刀都只能一家使用一把。民愤滔天,他就想用自己的一身本领,看能不能推翻蒙元,再立新朝,于是游走天下,寻觅龙穴,结果途径安徽凤阳,偶遇小和尚朱重八。刘伯温大惊,看这个小和尚的面相有九五至尊之气。而距朱重八出家的寺庙不过十里之处,竟然发现了一处极品龙穴。

天机牵引之下,一切皆为定数。刘伯温出钱买了墓穴,助小和尚为父母移骨。只是朱重八虽感激涕零,却不知道刘伯温所买的墓穴,是天下至阳的五龙朝阳穴。

借风水之力,加朱重八命相之助,四十年后,朱重八从一介僧人而摇身变为帝王,更名元璋,建都南京,立国号为明。不过此时天下归一,没有敌人需要那五龙朝阳穴的阳气之助攻克。阳气积累,朱元璋日益受那至阳穴的阳气所迫,性格大变—刚愎自用、易怒独裁,开始屠戮诸多功臣。天道至公,没有一丝偏差,五龙朝阳穴孕育真龙,有利必有一弊,而且这弊端无人可解。

刘伯温深知五龙朝阳穴的厉害,早早请辞,谋求后路,开口向朱元璋索要大片田产,一副贪婪的市民相,让朱元璋觉得他志不在天下,才算是顺利地告老还乡,在青田也算落了善终。

正因传下了这样的本领,刘家一门,在青田威望甚隆。数百年来,在乡邻看来,刘家人都是“小神仙”。十里八乡的乡邻,遇到有什么问题都会来刘家卜上一卦,遇到盖房建屋,修建坟墓,更是非找刘家人前往帮忙不可。

刘家数百年来,遇到这种事情,尽心尽力,却分文不取,顶多收下点猪肉蔬菜之类作为谢礼。刘季曾质疑,自己家又不是空口白话、混吃骗喝、装瞎的算卦先生,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为什么不能靠这个绝技发财。

刘仲的回答,则是家法伺候。一顿暴打后,又让刘季跪了三天,彻底地绝了这份小心思。不过刘季心中到底还是不服。

大学毕业后,刘季不甘回家务农,不甘继续父辈给别人看看风水、算卦占卜的无味人生,以想考研为名,留在了城中,私下却跟同学合伙开了一家软件公司,自己编写一些软件出售。两个人运气不错,一段防火墙的源代码被银行看中,眼看着公司的发展上了正途。

没想到,刘季的爷爷刘仲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番掐算后,生生地找到公司,把刘季拉回了家,还拒绝了同学给的分红。回去后,又是一顿家法伺候,说刘季犯了祖训中不许经商的戒条,险些坏了刘家的规矩。

不过,刘仲经此一事,似乎性情大变,让刘季觉得更奇怪的事还在后面。原本刘家人替人择地建坟是常事,不过,刘季却一直没有参与其中。原因就是在他三岁时,和村中的伙伴到村外玩耍,捉迷藏时为藏得牢靠,胆大包天地藏进了乱葬岗。结果傍晚时分,孩童各自归家,却不见刘季的踪影。刘家人四下寻找,才在乱葬岗中找到了已经昏厥过去的他,大概是受了惊吓,或者是阴气缠身,刘季发起了高烧,无论如何治疗,高烧都顽固不退,眼看着小小年纪,就奄奄一息、随时会断气的样子。

幸而刘仲到西藏访友归来,看到这个情况,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大动干戈地为他做了场法事,法事过后,原本保养得当的刘仲面容像是老了十岁。从此,刘家立下严令,禁止刘季到山坟墓地中去,说刘季八字阴重,到那种地方去容易引起怪事发生。

可是这次家法伺候后,刘季身上被藤条打的伤还没好,半夜就被刘仲从暖和的被窝里拎了出来,扛了把铁锹,半夜进了刘家的祖坟,指着刘伯温的坟茔,让刘季挖坟掘墓。

被掘的坟墓,据说是祖上刘伯温的真身所在。可是挖地三尺,不见棺木,倒是从中挖出一个上刻八卦图案的石匣来。石匣做工精美,尽管过了数百年光阴,八卦的纹路仍然异常清晰。奇怪的是,无论刘季如何用力,石匣都纹丝不动,这个石匣根本就打不开。

刘仲拿出随身带的香烛,在坟头祭奠了祖先,一顿痛哭流涕、呜呜咽咽,不知道含糊地说了些什么。祷告完毕后,他看向刘季的目光里除了慈祥,还有几分复杂的眼神,然后一言不发地让刘季填上挖掘的地方,就带着刘季下山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石匣子立即被供了起来,一连七天,每天上香供奉,早晚用公鸡血涂抹在石匣的花纹上。眼看着石匣子上的花纹变得殷红光润,犹如上好的漆器。

七天结束后,深夜,刘仲取了黄纸、朱砂,画了一道符印张贴在石匣上,红光一闪。待到子时一到,他将石匣取在手里轻轻一掀,那顽固得刘季如何用力都不能打开的石匣,却应声而开,令刘季啧啧称奇。

石匣子里,人工掏出的凹陷空间不大,恰好容得下一块麻将牌大小的玩意儿。从匣子里取出这玩意儿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闪烁着翠绿光芒的玉佩。玉佩光滑圆润,如同凝脂,绿得犹如一汪深水。

刘家毕竟家学渊博,刘季从小就学习了不少杂学知识,古董和玉器的鉴赏也是其中一项。更兼刘仲有收藏的爱好,刘季年纪虽小,可是却受了不少的熏陶,有专家级别的眼力。他这时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一块天然的阴阳玉。天地万物,皆阴阳兼备,缺一不可,但天道却不能制衡,所蕴涵者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这才凸显出这种阴阳玉的珍贵,比传说中价值连城的暖玉或者寒玉更上一层。这种玉可谓千年不遇,多产于顶级美玉的玉心之中。所处的位置要阴阳交替,千百年时间才能形成。

阴阳玉奇则奇在玉身的一边为寒,一边为暖,若人佩戴阴阳玉,玉自身的寒暖调和,会让佩戴玉器的人如沐春风,从此寒暑不侵,百虫不惊。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块罕见的玉佩中竟然盘着一条天然形成的黄龙。要知道,玉石之属,内部纹路天然,但多是瑕疵,能成图的,都可谓贵不可言,哪怕那图案似是而非,也算是珍贵至极。遍观历史上有名的几块古玉,内部的纹路、图案,大多是人们根据纹路,发挥想象,命定的图形,其实,不过只是些简单的花纹罢了。

可这玉佩内,黄龙五爪舒张,似翱翔于天际,麟角栩栩如生,毫毛可鉴,一双龙目更是炯炯有神,像活的一样。龙虽不大,可气势恢弘,看上去竟然有一种睥睨天下、叱咤风云的味道。

刘家是名人后代,果然藏有私货。刘季心中暗喜:莫非还有什么宝物没有取出?怪不得家境如此不好,爷爷和父亲都表现得一向淡定如常。

刘仲不知孙子如此心思,便将这玉佩递给刘季,叮嘱他千万要随身携带。次日什么也没说,丢下了“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这三句古怪的话,让刘季按照自己的安排,北上京城。

看刘季发起了呆,常盛摇了摇头,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打定了主意,这个案子不能就这么结束,自己明察暗访,定要找出个端倪来。

客厅里剩下的刘季眉头紧锁—“依常而始,遇徐而入,进邪则明。”

天下竟然有如此的巧合,自己刚在常家借宿,就听说了徐姓的人住在邪地。莫非真像爷爷所说的,这是刘家的宿命?人生因缘际会,种种件件,都有一条看不清楚的线系在其后,让你挣不断,逃不脱。那么人所谓的雄心壮志,改变命运,到底可不可能实现,还是上天开的一场玩笑,人终究抵不过命运,一切成空?

那爷爷所说的京城乃龙脉之地,过宿命而大兴盛,对于自己和刘家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环绕在他的脑海中,想也想不明白。

最终,刘季索性放弃,如果说一切都已经被暗中的条条线线牢牢拴住,那人还要争些什么,反正一切都早已注定。想到这些,刘季一时间痴了。

3工地隐富

跟着徐氏集团的秘书,刘季终于踏进古宅的大门。从建筑风格来看,这宅子是明初的建筑无疑。大门选材非常考究,历经六百多年风雨,门上那些油漆竟没有半点褪色。在当时,这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匠人把皂角糯米入漆,才能刷出这样的效果,属于王谢堂前燕,能用的非富即贵。

仅此一点,刘季几乎能肯定古宅的主人最少是国公,这个人的爵位功勋未必会比先祖刘基低。

踏进院子,宁静异常,别有一番天地,似乎是闹市中的一方桃源。映入眼帘的是院子四角的四棵参天古树,树荫如盖,把院子遮得严严实实。斑斑点点,阳光与阴影交织,投射在院内,让整个院子里温度陡然降低了下来,让人觉得浑身舒爽。

在四棵大树之间,两边的院墙和正屋顶上,直直地雕刻着三尊同样的怪兽,怪兽形如恶虎,却长着长长的龙身,盘于墙上,栩栩如生,有说不出的狰狞。

这种镇宅,可谓前所未闻,刘季博览群书,也没有从书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不过刘季讶异镇宅的雕工,似乎整个兽体一刀而下,线条清晰,这怪兽似乎正凝视着自己,随时有可能扑过来,意欲噬人。

不知为何,他感觉到内心对这座宅子有点隐隐抵触,鼻子里似乎闻到了淡淡的血腥味道。

秘书推开了正屋的大门。屋子里摆设的全部是老式家具,不过显然不是老宅旧物,有宋的木方桌,明的圆凳,更多的却是清朝的硬木家具,虽然昂贵,但在内行人看来,摆设得有点不伦不类。

“只是份看房的工作,月薪五千,每季度还有奖金?”刘季忽然问,“不是这房子有什么问题吧?”

“是北京当地人瞎传,说房子是邪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秘书挤出一个笑脸说,“只是房子太偏远,来回不方便,我们老总才愿意出这个高价。”

大概是怕他再问下去,秘书连忙把钥匙塞进他的手里,说:“这儿的房间你自己选着随便住,公司会不定时地有人来检查。不过要记住,后面的主屋不能进去,你注意别让外人进来就成。不然,我们可要起诉你违反合同!”

刘季认真地点点头,目送秘书兔子一样地离开。这让他心生狐疑,秘书似乎在恐惧什么。刘季关上古宅的门,脸上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邪地“鸦宅”招人看宅,这消息几天前在北京传得满城皆知。看热闹的不少,来应征的不多。

更多人等着看是哪个愣头青,准备到这地方去赚几个卖命的钱。还有好心的在网上发帖提醒,那地方可是刚刚发生过鲜血淋漓的命案。可如今谁知道,现如今哪儿隐藏着人皮客栈,哪儿有北京的电锯杀人狂。

刘季还在认真考虑,如何去应征才能通过重重障碍进入邪地。毕竟,他现在越来越相信爷爷的话,宿命里,那地方就在等着自己。

可常盛比他还要心急,一脸谄媚,带着刘季到东来顺、全聚德、小肠陈等地吃了个肚圆,巴巴地请求刘季去拿下这份工作。

这小子最近气儿极不顺,再次回刑警队坚持要跟进这个案子,却被队长一顿臭骂,说案子到此为止。这让常盛心有不甘,他当场摔了帽子,在刑警队宣传栏上用彩笔写了大大的一行字—“警察,为?服务!”然后扬长而去,声称即便脱了这身警服,也要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没想到,事儿惹大了反而好收场,队长无奈地让人擦去了宣传栏上的示威,打电话过来安慰常盛,这事也是上面的指示。常盛要查的话,可以私下悄悄地查。但从此后,队里不给常盛派遣任何任务,他可以顶着休假的名头暗访,直到他查出问题为止。队长说得爽快:“到时候我可以揣着案卷,理直气壮地去上面打爹骂娘。”

常盛想过自己去应征,或者找自己几个线人去应征。不过他跟徐克有过照面,恐怕一见面就会被认出,而那几个线人,都是街头的胡同串子,看上去贼眉鼠眼的极不靠谱,落选的可能性极大。

最后,常盛想起了刘季,为了说服刘季,除了糖衣炮弹外,他还玩起了激将,“你这个小神仙,不应该怕什么邪地儿吧?”

末了,在刘季答应他“去试下”的时候,常盛竟从口袋里摸出一道护身符塞在他的手里,说是专门从玉泉山某寺庙的一个道士手里花大钱求来的。刘季哭笑不得,把符塞回他手里,问:“你见过和尚庙里有道士吗?”

常盛看他没有拒绝,挑起大拇指称赞刘季够哥们,说以后咱俩就是比发小还瓷实的朋友。他可不知道刘季有自己的小算盘。

大概是应征的人过少,刘季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轻松地过关斩将,应征相当成功。他进了宅子,拿出电话给常盛打了过去,告诉他自己已经住进了古宅。

常盛乐得一拍大腿,“行,你真是我的神仙。这样,我晚上就过去,咱们看看那个地方到底有什么古怪!再说,你一个人在那儿,我确实不放心,万一那变态杀人狂……”

“不行,”刘季斩钉截铁地说,“我才来,徐氏集团肯定对我不放心,谁知道会不会暗中监视,或者有摄像头之类的东西。你得容我几天,待我把这些都排除了,才能行动。”

常盛有些遗憾地挂了电话,约定以刘季的通知为准。刘季一路颠簸而来,的确有些累了,放下电话,到侧屋放下行李,躺在床上,结结实实地睡了一觉。

醒来时,已经入夜,刘季起来伸了个懒腰,从屋子走出来顺手关了房门,想去找找附近哪儿有卖晚餐的摊点。

刚走到院内,忽然听到似乎有人敲门的声音。他马上警觉起来,回屋顺手拿起了一根棍子拎在手里,走到门边低声问:“谁?”门外传来的声音很苍老,“我,就我一个人。”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果然,门外影影绰绰,不远处站着一个不高的人影。刘季壮着胆子,拉开了门,迅速向左右看了看,怕有什么埋伏。四下空荡荡的,并没有其他人。

门灯下,刘季打量了眼前的老者,大概六十多岁的样子,面容很陌生。老者拱拱手,抱拳说:“我姓郭,排行老四,人们给面子,喊我一声郭四爷。”

刘季下意识地摸摸鼻子,“您有事要找这家人?他们已经搬走了……”

话没说完,却被自称郭四爷的人打断了,他压低声音,“我找的就是你,不瞒你说,我是吃土行饭的,你现在看的这个宅子,下面可是有个绝对的大窑!”

“我怎么相信你?”刘季不动声色地看着老者,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要是真像老者所说的,自己的宿命也许跟下面的坟墓有关。

老者诡异地一笑,道:“敢不敢跟我走一趟。”

两个人出门,顺着路朝工地的方向走去。刘季诧异地问:“去那儿干吗?”

老者嘴一撇,这真是个嫩雏。在这片地方,还有什么地界儿比建筑工地更容易隐藏的。

“郭老四,这么晚去哪儿了,又去洗头房了?”一个浑身皮肤黝黑的男人嘻嘻哈哈地问。

“他还有那个功能吗?这么长时间,谁看他去逍遥过?估计早就不成了……”

刘季眉头一皱,看这老头对这些根本不太在意。郭老四住在厨房隔壁,那是工地上最破旧的临时房。一进屋子,顿时一股热浪包围了刘季,还带着工地刷锅水的味儿。恐怕就连工地上的工人,也不经常到这个屋子里来。

郭老四点点头,让刘季坐在靠墙稻草上,上面铺着脏兮兮的凉席。他走到门边砖头搭成的桌子前,掀开了铺在上面的桌布,露出砖堆下面放着的装水和装剩菜用的容器。

郭老四盛水的是个坛子,借昏黄的灯光,隐约能看出坛子是淡淡的青色,整个坛子看起来有些笨拙,盖子做得倒是很精巧,被烧制成荷叶的形状,和坛子扣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独特韵味来。

“我不能现在就让你进去。”刘季忽然冒出这么一句,“但是,我有什么好处?”

郭老四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这年轻人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你认识这物件?”

“我爷爷也爱好点老玩意儿。”刘季轻描淡写地说,心里却压抑不住自己的震惊,他几乎片刻就认定了老者是个土行人物。这一行,爷爷曾跟刘季说过,只要是行内的老手,看似其貌不扬,每一个几乎都富可敌国。

那个盛水的坛子,刘季辨得出是元梅子青花坛!先前青花瓷被公认是出现在明朝,后来有人在西域发现元代出现的梅子青花瓷的碎片,就认定这青花工艺是在蒙元早期成吉思汗征战四海时,手下的手工艺人结合各地工艺烧制而成。只是这种瓷器至今为止只出现过一个残缺的坛子,在美国被拍出了一亿四千万美元的天价。像眼前这个没有残缺品相极好的,价值还要翻倍。

坛子边,随意摆放的陶罐,也是春秋时期鲁国最早的粗陶带内釉文物。旁边还有其他的一些器物都是古董,多数价值不菲。

如果对古董没了解,一个人要凑巧能搜集到这么多朝代、风格不同的古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是藏家,这些物件里,随意哪个都是至宝,要想通过正常途径买下,那起码要有富可敌国的身家。再说,买来的物件,谁会这么随意地像杂物一样扔在那里。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老人倒斗所得。

“土行规矩,见者有份儿。”郭老四在靠墙的床上躺下,不再废话,直截了当地说,“不过,能拿多少,要看你的本事了。” aUGeYoSHY0qN7EJQY+tFWsTEHZqpVHpWpM8ez2R3uunt6VBE5LFXbwMe+n2V4P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