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感冒

——中医防治流行,感冒千万别“流行”

朱大夫教你省钱——凭什么一个破感冒好几百?!

我有过好几次这样的经历:患感冒的病人,在之前的医生处看病时,给开了两三天的吊瓶,药吊完了,病还没好,于是过来复诊,本想找上次看的医生,恰逢他停诊,于是跑到了我这里来,希望我给他们按之前的处方再开上几天的吊瓶。

我每次翻看之前开出的吊瓶处方,都觉得非常浪费:两三天的吊瓶花去了几百元,钱花了,但买回来的药品其实对感冒并没有治疗意义,这两三百元,完全是白花了。

治感冒需要花这么多钱吗?

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十元,几元,甚至一分钱不用,都可以治好的。

这个道理,在看完这一篇后,您就能够明白。

“感冒”是俗名,虽然正规医生也这样讲,但其真正的学名叫做“上呼吸道感染”,而且主要指的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所以下面我们讲的也只限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当然,得说明一下,这里讲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只限于常见的感冒病毒,像SARS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之类的新型病毒,就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里了。

我们每个人都对感冒这个病非常熟悉,终其一生,哪位老兄要是从没有过打个喷嚏、流点鼻涕,那肯定可以归为如张宝胜、气功大师严林一类的特异功能人士范畴,这样的人才决不会埋没尘世,绝对值得抓进实验室,然后申请个几千万的科研经费好好研究研究。

【为什么偏偏感冒老是找上你?】

感冒老是找上你,跑不了下面三种原因:

1.你的身体在发病前处于虚弱状态。比如说满身大汗,还不是运动产生的正常发汗——按中医的说法,此时皮肤腠理毛孔全部打开,就像房间的门全部打开,防御力量下降至最低。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是由于长期工作,连续几周没有休息,要不然就是通宵唱卡拉OK、加班熬夜,尽做些伤身害体的事,造成体质虚弱。

2.有受风邪病史。比如出汗后突然吹风、进入空调房、洗冷水澡,虽能得到一时之快,但这些均属于“风邪”,正好给病毒以可乘之机。

3.有头痛、咽干、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全身酸软无力、怕冷、发热、没有胃口等症状。这些症状多得足以摆一桌满汉全席,不过一般人只会具备几项,比如我本人要是感冒,基本上只会头痛、全身疲累、怕冷、没有胃口而已,绝无他症。

【小心!三种严重病容易与感冒混淆】

虽然95%以上的病人符合以上三点就可以明确“感冒”的诊断,但以下三种病仍然非常值得注意:

1.肺炎

由于人体拥有强大的防御系统,所以即使邪气入侵,在防御系统的奋力抵挡之下,我们基本上还是可以将之控制在上呼吸道的范围里,就像德军入侵前苏联,在伟大的红军抵挡下,德军打到斯大林格勒就无法动弹了。但对于体质虚弱者,特别是那些老年人,一旦病毒入侵,病毒很轻松就可以突破层层阻拦,一下进入肺部,就像当年波兰、非小国等小国无力抵挡德军的闪电战一般。

所以对于这些“弱者”,一旦他们发生感冒,就要想到同时存在并发肺炎的可能性。

2.细菌性感染

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咯的痰、流的鼻涕基本上都会是白色或者清淡色,但如果是细菌性感染,那基本上就会更厉害,这些分泌物一般为淡黄、深黄之色。不过最保险的还是去医院抽血检查,如果白细胞升高,那就基本“板上钉钉”是细菌性感染了。

以上两种可能虽然几率不大,但一旦出现而又没能及时发现,那结果就会是“病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曾经有个中年人来看门诊,他发烧两天,鼻塞流涕,只咳嗽不咯痰,肺部听诊也没有明显异常,但一查胸片一抽血,就发现乃是细菌引起的肺炎。

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点,只按照感冒进行治疗,那肺炎必然会一发不可收拾,后果堪忧。

所以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有人大骂,说自己去医院看个小感冒,医生却又让抽血又照X光片,赚取了不少黑心钱。其实这位医生如此做并没有错,肺部听诊是不花钱,但却存在着产生误差的可能,抽血和X光片虽然是机器干活需要收费,但结果却基本不会存在误差。

3.病毒性心肌炎

这个应该算是最恐怖的了,病毒虽是从上呼吸道进入体内,却志向高远,直奔心脏。患者如果在感冒后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一定要立即直奔医院,在进行如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后确定没事,才可放下心来。

【中西医“换位思考”——为什么会发病?】

从中医来说,病毒属于“外邪”“风邪”,中医学有一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体内正气旺盛,自然不怕外面的邪气进来。所以该病的发作,主要在于体质虚弱,正气不够,当然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怪正气,如果邪气太强,正气挡不住也不足为怪,就像清朝僧格林沁的骑兵队在八里桥挡不住英法联军的枪炮一样。

而从西医来讲,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人才济济”,数目众多,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病毒是进不了上呼吸道的,因为人体有完善的防御机制。

这个防御机制可以归纳为“三剑客”,分别是上呼吸道的黏液、呼吸道管壁上的纤毛,以及在呼吸道皮下的血管里四处巡逻的许多免疫细胞。

一旦有病毒进来,就轮到这三剑客大显神通了,病毒们首先会发现一只脚立刻被黏液粘住,这就是鼻涕或痰的原形,然后纤毛会像扫把一样将这些原生态鼻涕或痰一扫而出。即便有些病毒进了皮下的血管,亦逃不过免疫细胞的就地阻截,所以我们一般不用担心感冒的发生。

这些防御机制虽然很强大,但是经常会有打折扣的时候,比如在寒风的吹拂下,纤毛、黏液,包括呼吸道皮下的血管免疫细胞的作用都会马上缩水。谁不怕冷啊!纤毛扫地扫得慢了,黏液分泌得少了,呼吸道皮下的血管干脆收缩起来,结果免疫细胞也就巡逻得少了。

至于经常加班或者本身就体质虚弱的,别的不说,光免疫细胞的实力就可以想象大有下降。

如此一来,病毒自然就可乘虚而入。

美国被日本炸了珍珠港后,罗斯福马上就发布了战争动员令,整个国家立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战争之中。相似的,在病毒大举入侵后,人体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来调高体温,以便整个人体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抗击病毒的战争中。

体温升高,也就是发热,虽然令人难受,但对于抵抗病毒入侵却极有裨益。一方面,免疫系统的力量在体温升高后才能达到最佳。

这个中的道理咱们不必去细究——其实也不难理解:每支军队在奔赴前线之前,都会开一个誓师大会,领导在台上慷慨发言,接着台下的军队全体高呼“保家卫国、打倒帝国主义”,喊得每个人都脸色通红,头脑发热,全身发烫。只要是能达到这个效果,这支军队志气、战斗力就已经达到顶峰了,首长们也就可以放心地把他们派出去了。

【感冒没胃口,很正常】

从另一方面来讲,体温升高,将会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明显加快,有利于全身各处的免疫细胞迅速地向前线聚集,这其中的好处就不必多说了。

所以发热是非常有意义的。

要升高体温,就得按照下面的程序进行:

首先,全身皮肤下的血管都要收缩,以避免血流将宝贵的热量外泄,于是我们会感到怕冷。减少热量的外泄只能算是“节流”,还得“增源”——也就是增加体内热量的产生。怎样才能迅速产生热量?靠的是肌肉进行收缩,并且是迅速大量地收缩,肌肉一收缩,热量就产生出来了——如果你还是不太明白,请想想我们每次跑完步都会满身发热的感觉。

“节流”+“增源”,双管齐下,于是我们开始发热。

既然人体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战争,那其他的事当然是能少干就少干,以将人体的资源尽可能地投入到战争中去。所以在发热的同时,人体会产生一些如前列腺素、干扰素等的物质,这些东西就会引起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

我们要这样来理解酸痛、乏力等不舒服的症状:头痛了,你就不会再去想东西进行脑力劳动,就会让大脑休息一下,那节省下来的能量、资源就能用于免疫系统抗击病毒上;全身酸痛乏力了,你就不会再四处游荡进行体力劳动,这就又能节省一笔能量;至于没有胃口更加合理,但凡大鱼大肉、肥甘厚腻之品,都得消化系统耗费一番精力才能顺利吸收,在对外杀敌的这种关键时候还要把精力浪费在大吃大喝上,这说得过去吗?

如果感冒后还胃口大开,那就没天理了,这好比是抗日战争中军队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的军官却在花天酒地、桑拿按摩一样不可思议。

采取了以上种种措施,人体宝贵的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尽可能地支持免疫细胞作战了。

咽痛、声音嘶哑,这些都说明免疫细胞正在和病毒进行浴血奋战。喷嚏、鼻塞、流涕,则是将病毒排出体外之举,鼻塞流涕乃借液体将病毒送走,喷嚏则是凭借强大的气流冲击,御风而动,将病毒排出。

总结一下,可以发现感冒引起的不舒服,基本上就是由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斗争引起的。

【感冒了怎么才算治好?】

按理来说,感冒了,应该是把病毒全部杀死,才算治好。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头痛的,不头痛了;流鼻涕的,不流了;发热的,不烧了,这些感冒引起的症状消失掉,我们就认为这感冒算是治好了。

感冒的症状消失,这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感冒治愈标准。

市面上的各种感冒药,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开发的。这些药物一般都含有多种成分。有些成分能直接收缩鼻腔的血管,血管收缩了,没血流通过了,哪里还有什么液体渗出来成为鼻涕?这样鼻涕就没了。

有些成分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让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升高体温的命令,转而发出降低体温的命令,这样发热就消失了。

有些成分是直接作用于前列腺素、干扰素这些引起头痛、身体酸痛的物质,这些物质起不了作用,头痛之类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明眼人其实应该已经能够看出来,这样来治疗,其实是干预、制止了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杀灭,虽然吃了这些药后病人很快就能够觉得舒服起来,但是病毒并没有被杀死。

这就好比是警察去抓坏蛋,双方扭打在一起,这些药物一上去,却等于把警察给拉开一边,对警察说“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一样。

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使用些抗病毒的药物,直接把病毒杀死,反而要去干预免疫系统的工作呢?

原因是引起感冒的病毒,就像街头小混混一样。

街头小混混是很狡猾的,警察一般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即使警察局出台点什么新规定,一开始估计还有点儿效果,但很快这些混混就能够找到这些条例的漏洞,这样一来,警察又没招对付他们了。

引起感冒的那些病毒也是这样,因此抗病毒的药物一直都没有太好的效果,就算是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刚研制出来还有效果,可用不了多久,那些病毒就会通过变异、自身结构改变等方式,让这些抗病毒药一点效果都没有了。

街头混混的另一个特点是:一般来说,他们都成不了气候,干不出什么大事来。

引起感冒的病毒一般也是如此,它们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免疫系统完全有能力不依靠任何药物、外力的帮助就把它们彻底杀灭。

这么说吧,一个人感冒后,如果什么治疗都不采用,只是天天睡觉,好好休息,早则两三天,最迟一个星期,他体内的免疫细胞也会顺利地把病毒全部清理干净,让感冒彻底痊愈!

把感冒病毒理解为街头小混混,你就能够明白感冒药为什么要那样设计了。

虽然感冒药把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打击给抑制、削弱了,但无所谓,战斗力被削弱的免疫细胞还是足够强大,仍然能够把病毒完全杀灭。

我们可以以这样一个场景来理解感冒药的治疗思路:

警察发现了一帮小混混,开了个誓师大会,派出了特警、飞虎队等最强的部队,穷追猛打,最后把小混混包围在一间民宅里,接着出动炸药、烟幕弹、迫击炮、机枪、装甲车来进攻,打得噼噼啪啪,乱七八糟。

这么打法,小混混虽然很受伤,但住在周围的老百姓也禁受不住,于是老百姓严重投诉,强烈要求警方不要再打下去了。

警方想想也是,于是把特警、飞虎队都撤下去,炸药什么的也不用了,而是派上一般的民警、城管出马,虽然耗时长一些,但好处是没闹出多大动静,没有干扰周围的居民,花了几天工夫,一样也把包围起来的小混混给搞定了。

感冒药的治疗原理就像是上面的居民投诉警方一样,往往很有效果。

但是我们都知道常吃药并不好,而且,感冒药吃多了,效果会越来越差,原来吃一片就感觉舒服的,吃多了的话,就要变成两片,三片,四片……

【土法治感冒,疗效一样好】

其实有很多方法,不用吃药,也一样能解决问题。

很多老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原理:治感冒的关键是要能出汗,能出汗的话,感冒就好了。

为什么这么强调“出汗”?原因很简单:一出汗,汗水再从皮肤上一挥发,就会带走热量,所以如果打算把体温升高,就肯定不能让汗水出现。

一旦真出了汗,就表明机体已经放弃了升高体温的意愿,而转为降低体温,或者说把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候就要多多出汗,让汗水尽快把体内的热量带走,这样才能迅速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至于发汗的方法就多了,吃一碗放大量辣椒的担担面,喝大量的热水,或者喝上一碗姜汤(生姜、葱白、红糖一起煮),然后盖上被子,就能出一身大汗。

还有个土办法,用电吹风,调到热风那一档,然后对着前额、后颈部来吹,也能达到出汗的目的。

这些土方法,分析起来其实都是有科学根据的:热水、姜汤、担担面什么的,这些都是含高热量的物质,这么多热量一下进入人体后,如果不采取什么散热措施,人体的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升到四五十度都有可能。

所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就必须有所行动,它会启动散热的措施,具体就是“增流”“节源”,刚好与发热的机制相反。肌肉不用再收缩产生热量了,因为热量已经太多,外部的血管要尽量开放,以便将热量尽快带到表面散发,本来不出汗的,现在也要大量出汗,以使热量迅速散走。

【中医刮痧、拔罐、按摩疗法,完全“绿色”】

此外,我还喜欢中医的刮痧疗法、拔罐疗法、按摩疗法,完全“绿色”:

1.迎香穴与上迎香穴

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最末端的穴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的中央;上迎香穴为经外奇穴,即并不属于任何一条经络,但与迎香穴关系密切,可配合使用。该穴位于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靠近鼻唇沟的上端。这两个穴在鼻子的左右两边均有。

感冒初发,即刚刚打第一个喷嚏的时候,就应该立即伸手去按压这两个穴位,每个穴位按摩十次以上。需要注意的是,按压的力度可不能如玉手拂面般温柔,要的就是“心狠手辣”,务必使穴位处有酸酸胀胀的感觉方为达标。

在感冒出现鼻塞流涕的时候,按压这两个穴位更加能够促进症状的改善。

如果不是感冒初发,没有鼻塞流涕,这两个穴位还能不能用呢?一样可以,而且必须使用。从中医来说,这两个穴位位于鼻周,对其加以刺激有通鼻窍、激活鼻周经络正气之效。从现代医学来解释,刺激这两个穴位起码能够促使鼻部的血液循环加快。

如果嫌按压比较麻烦费力,那么,涂点万金油、正金油在这两个穴位处,同样有不错的效果,除了对穴位持续刺激外,万金油里的挥发性成分还能刺激鼻腔黏膜,促进黏液的分泌,使其抵御病毒的作用更为加强。

2.背部的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

我们知道,感冒的发病原因是正气不足,导致外邪入侵,因此治疗的关键自然就是重新增强正气。要达到这个目的,非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莫属。

膀胱经和督脉的大部分都位于背部,督脉在脊柱中央,脊柱的两侧则是膀胱经。由于人体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因此这两条位于背部的经脉均为阳气之脉,尤其是督脉,据古书所称,更为“主一身之阳气”,为阳中之王!

阳气是什么?阳气就是正气。所以刺激督脉和膀胱经,就能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的正气,正气一强,自然能够驱邪外出,治愈疾病。

3.太阳穴

太阳穴就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地方,感冒时如果头痛明显,除采用以上方法外,这个穴位是不可不取的,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是刮痧。

此穴位按摩也可以,但因为要按摩很久,所以还是刮痧比较方便。

除了太阳穴,眉毛也是刮痧的地方,别小看这里,这上面总共有三个穴位,靠近鼻子的眉毛起点处是攒竹穴,眉毛中点处是鱼腰穴,远离鼻子的眉毛尽头处是丝竹空穴。刮痧的时候可以沿着眉毛轻轻地在眉棱骨上面刮。注意在这里用力不能太过度,否则就不是刮痧,而是剃眉毛了。

其实在额头上亦有穴位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头痛,但并不推荐使用,原因是有碍观瞻,我曾经有一次感冒,头痛得实在受不了,由于没有人给我治疗,我干脆就在自己额头中点拔了个罐,虽然症状立刻大减,但第二天额顶处却如二郎神般多了只眼,引来众人一阵注目。

而在太阳穴和眉毛处进行治疗就可以放心得多,不必太担心会影响我们的美好形象。

【刮痧的几大注意】

治愈感冒首选的方法是进行刮痧,专业点的是用一块牛角制成的刮痧板,简单点的,只需要找一个一元钱硬币,蘸着温水就可以进行。方法是从颈部开始,到腰部为止,顺着膀胱经一直往下用力刮,反复多次,直至皮下发红,或者出现紫红甚至青紫的颜色。

刮得好的话,会看到背部两侧像被鞭子抽过一样,两条血红的印痕从上至下,颇为血腥,怪不得电影《刮痧》里的美国佬会误以为刮痧的印记是家庭暴力造成的。

为什么不刮督脉呢?不是不想刮,而是患者往往会受不了。督脉是由一个个棘突连起来的,刮下去非常疼痛,往往令人难以忍受。

虽然不能整条督脉都刮,但有一个穴位“大椎”却不可省略。此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为中医学中四大强壮穴之一,更为督脉这条“主一身之阳气”的阳脉上最具阳气的穴位,乃“阳中之阳”。

这么大的来头,督脉上其他穴位可以不管,大椎穴这个“先进阳气”的代表又怎能不给面子!所以必须要刮。

刮痧的要点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1.千万不要贪便宜:如果你为了省钱而选用了一角钱的硬币,那病人会被你刮得哇哇大叫,因为一角钱硬币的做工逊于一元钱硬币,前者的边缘远不及后者光滑,刮在皮肤上如一把小锉刀,自然难受;2.一定要心狠手辣:如果狠不下心,不敢用力,那么膀胱经的皮下根本就看不到任何颜色,这样基本就没有治疗效果,属于白费心机。

刮痧的效果确实很好。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一天我去亲戚家玩,到了那亲戚家才发现他正在卧床休息,一问才知道他感冒好几天了,吃了不少药,也一直在休息,但还是全身酸软,疲乏无力,尤其是颈背部又紧又硬,非常难受。

颈背部硬这种情况,其实早在《伤寒论》里就已提过,原文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这其中的“强几几”意思就是说项背部紧张牵强,非常难受。为什么受风寒之邪侵袭项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脉会导致“项背强几几”呢?

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并不难解释:前面已经提过,为了发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会要求全身的肌肉进行收缩而产热,大家可以自己摸一下项背部,那下面有多少肌肉啊!这样一个产热大户,怎么可能不进行收缩以提供热量呢?肌肉一收缩,自然就会“项背强几几”了。

由于那时候我还是个穷学生,身上连个一元硬币都没有,所以只好去厨房找了个汤匙,倒杯温水就开始工作,一番工作下来,直把那亲戚的背上刮得“姹紫嫣红”,让他的老婆看得“惨不忍睹”。刮完之后,亲戚立马觉得项背部舒服多了,疲倦乏力的症状也消失大半,我又嘱咐他多喝点开水,早点睡觉。第二天这个亲戚过来串门,已是神清气爽,毫无病征,见了面除了感谢外,这亲戚还专门塞给我五十块钱,算做酬金,我推辞不下,只好收了。

所以我怎么能够不说刮痧治感冒的好话?(我的第一桶金,就算是因此而来。)

【拔罐、推罐补阳气】

刮痧虽然好,但不可否认还是有点儿痛,相比之下,在背部拔火罐就舒服得多。

拔的位置和刮痧一样,大椎穴不要忘了“单独照顾”拔一个,然后从颈部开始,顺着膀胱经一直往下去,最远不要超过腰部,最好是密密麻麻的,能拔多少个罐就拔多少个。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现代的火罐,即真空负压罐出售,使用的时候只要把罐里的空气抽出来即可,相当好使,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传统的用火烧的那种拔罐最好。毕竟火也属于“阳”,经火烧后,罐里残余的空气温度会升高,更有利于补充背部的阳气。

拔罐需要使用多个罐子,相比之下,推罐只需要一个,具体做法是先在背部涂上润滑油(强生出的婴儿油就很好),然后拔上一个罐,吸得紧紧的,由于皮肤上已经有了润滑油,因此这个罐子可以很轻松地在背部上下游走,却不会漏气。

推罐其实是兼有了拔罐以及按摩的双重作用,我个人以为,推罐其实比拔罐更好,也更舒服,不过对于操作者来说,拔罐要省事得多,推罐则麻烦不少。

为什么在背部的膀胱经与督脉处进行治疗能够治感冒呢?前面讲了,从中医学来说是激发阳气,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也很有道理:刮痧和拔罐,均能使皮下的血管尽可能地扩张,甚至有的血管会扩张到破裂出血(不用担心,这点小出血是没有害处的),这就是刮痧拔罐后局部会发红甚至青紫的原因。

如前所述,感冒引起的不适,主要还是发热所致。发热既需要皮肤血管的收缩以免流失热量,又需要肌肉的产热以增加热量。在背部进行治疗后,起码项背部本身收缩的血管现在被强行扩张了,于是热量增加了外泄的渠道;同时对背部穴位的刺激可以直接抑制肌肉的收缩,抵抗“项背强几几”的局面。如此一来,就等于是直接对抗了发热的过程。没有了发热,那些引起头痛、疲乏的前列腺素等等的产生也会相应减少,于是各种症状就得以消失。

这样解释肯定会引来一个疑问:发热不是有利于免疫细胞工作吗,把发热给取消了,病毒还怎么杀灭呢?其实不怕,日本医学家发现,背部皮肤下有许多平时不怎么活动的免疫细胞,算是预备役部队,通过刺激背部的经脉,就可以调动这些预备军投入到对抗病毒的战斗中,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病毒不被歼灭了。

【增强体质、定期经络按摩】

要预防感冒,关键还得增强体质。运动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运动能够使全身经络气血运行顺畅,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防御功能。

除此之外,定期对背部的督脉、膀胱经穴位进行按摩、拔罐也很有帮助,让预备役的免疫细胞定期激活一下,只会有好处。

不过背部的穴位毕竟自己动手不方便,而迎香穴和上迎香穴就不一样了,建议定期按摩,尤其是在天气转冷,或者乍暖还凉,又或者自觉连续加班体质虚弱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按摩这两个穴位,保证比广告里说“熬夜加班,怕上火喝×××”的饮料有用。

此外,还有一个穴位也比较方便于按摩,就是后溪穴,此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也就是小指头与手掌的连接处)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这个穴位与督脉连通,所以定期按压,同样可以起到激发督脉阳气的效果。如果您既想补充背部督脉阳气,又不想买个挠痒耙,那按压后溪穴会是个好的选择。

朱大夫掏心话

治疗感冒,单纯用经络疗法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完全可以不用吃西药、打吊瓶什么的。

但是,西药也有其重要的治疗地位与价值:首先西药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对于没时间进行经络疗法的人,还是应该采用西药治疗;再者,对于一些感冒引起的严重症状,如高烧烧到39摄氏度,或是头痛非常严重,这时单纯使用经络治疗可能会力不从心,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应该配合使用西医的治疗方法。

但对于感冒的预防,经络疗法却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简便,无副作用,非常推荐使用。 x2F3YI0WKY+IONnYBCCNmo6M3OkCDud2ey7ShmEimLgHF7TtBXM6W0jdIG9A262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