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招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

1、对于不听话、无理取闹的孩子,你要认清他违逆的根本原因在哪里,然后设法对症下药。

2、孩子慢吞吞,每天上学都令你气急败坏,结果引发更多难题。那么你要弄清楚状况,针对需要协助他。

3、疏忽孩子是忙碌现代人的共同现象,许多情绪困扰和偏差行为,都是从这里滋生出来的。

4、父母性子急,对孩子的管教往往过或不及,如何拿捏,要有清楚的认识。

5、孩子上网、看电视,必须要有适当的指导;上网聊天和看电视过多、过久,会造成心智成长上的障碍。

6、不打骂是创意管教的基本要求,但怎么要求改正错误,怎么奖励改过迁善,必须要有好点子。

以上是本篇提出的几个主题,后面将以实例说明怎么应用创意,来解决管教孩子的问题。

孩子们生活在这自由开放的社会,有诸多诱惑,有种种冲突,更要面对许多疑惑和挑战。他们要努力读书,勤奋协助做家事,也学习娱乐、休闲和兴趣的培养。他们有诸多好奇和尝试的冲动,也有其能力的极限,因此免不了会犯错,会养成偏差的习惯;相对地,有许多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有待养成。

父母亲给孩子一些约束,避免养成偏差行为;给他们一些生活规范,帮助他们学习做正当的人;或者禁止再犯同样的错,帮助他改过迁善,这些都属于“管”的部分。至于“教”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经验的累积和情绪的陶冶中,发展他们的创意。

所以,父母不能规避管教孩子,而是要用创意来规范和启发他们。时下有许多人,一谈到管教,就以为这是落伍的观念,而一味执着于启发。事实上,缺乏一定程度的管理,就难以产生启发的效果。现在,我们看到青少年偏差行为逐年增加,飙车、偷窃和暴行屡见不鲜,他们显然在童年时代缺乏接受创意的管教。

创意的管教不是高压的管理或威权的控制,而是有效地教导孩子,并达到矫正偏差行为、培养正确习惯、启发心智成长的目的。有创意的管教孩子,可以避免亲子冲突,不致增强叛逆的行为,亦能避免被动性、压力和退缩的副作用。它的目的在于教导孩子心智成长,发展品行和开展精神生活。

孩子不听话而采取敌意和拒绝的态度,为人父母或师长者,都会为之头疼。管不来,教不动,常常使父母亲忧心如焚。多年来的经验使我发现,亲子或师生之间会弄到这种僵局,常是累积许多不当管教所造成的。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破碎家庭和单亲家庭会导致孩子诸多偏差行为。但现在我们却也发现,许多双亲俱在,甚至夫妻相处和睦的小康家庭,一样会教出偏差行为的孩子。于是,许多研究又证实,父母的管教方法和态度,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因素。

创意的管教是一种经过思考,以心理学为工具,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做出有效的响应。管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你的创意。

身教重于庭训,示范代替责备。

孩子不听话、经常捣乱、不守规矩,父母往往被惹得动起肝火,把孩子训斥一顿之后,才告平息。不过,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不禁暴怒:“你快把我惹疯了!”

教训、打骂和指责,不但没有让孩子学乖,反而让他们更情绪化。不安分守规矩的行为似乎越来越多,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管教不听话的孩子时,父母很容易犯错。最常犯的错有二个:其一是斥责太多,造成亲子关系的僵化:其二是大人所做的,正是教训孩子不该做的行为,造成错误的示范。

孩子不听话,犯错连连,你会心烦气躁,以为事态严重,其实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琐事。如果你稍加留意,会发现孩子所犯的过几乎一再重演,如果你能善加预防或处理,不听话或犯过的情形就会减少。

父母可能一再怒斥孩子关门的噪音,其实你只要加个软垫做缓冲,让音量减小,指责他的次数也就相对减少。若孩子一再把钥匙弄丢,你可能会光火地骂他“粗心!”其实该做的是用一条够长的细绳,把钥匙系在书包里。兄弟姊妹经常吵架告状,该检讨的是父母的态度,有没有引致孩子们争宠的人际失衡。

父母要极力避免的事情是:拿孩子的好成绩或好行为,批评另一个孩子的缺点;对老大亲热谈话时,却疏忽了一旁的老二;他们起争执时,你忘了指导如何处理冲突,让双方从沟通中学会处理纠纷的方式。

父母该教导孩子怎么处理纠纷呢?最好是仿真解决问题的情境。重新演习在学校里与人争吵的情境,教会他处事的正确态度,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他。

把握以上的原则,就会减少孩子犯错,因为教训、斥责和打骂所造成的紧张气氛也会减少:孩子得到鼓励的机会便相对增加,其自动自发的态度,也就能自然的培养起来。

另一方面,当孩子犯错,或有不当行为举止时,父母要避免愤怒、讲情绪化的话,或者在盛怒时体罚孩子。父母的激怒,令孩子惊吓;恶言恶语,令孩子自尊受损;失态的言行,等于做了错误的示范。

孩子从父母那儿所受的创伤,或学到的错误行为,往往深入其心,牢固而不易改正。时日既久,亲子双方都以情绪化的态度相互对抗,家庭开始解构,于是陷入更严重的困境。

教孩子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彼此要讲理,才能思考、解决问题。所以要跟孩子一起学习平心静气之道,要彼此鼓励。“孩子!让我们一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气,这能让自己静定。”研究指出,以小腹深呼吸,能令人镇定,从而做清醒的思考和反应。

对付不听话的孩子,不宜采取高压、动肝火加以痛斥或打骂,要平心静气,检讨原因:要避免错误,勇于改正教导的缺失,这样才会奏效。

不受孩子要挟,也不要当众责罚孩子。

你带孩子上百货公司购物,要先讲明白:“爸爸妈妈带的钱有限,先买吃的、用的、穿的和其它必要的东西,然后才可以买玩具。我们可以预留一些钱买玩具,但要买我们买得起的。如果价钱太高,我们可以用储蓄的方式,来买心爱的玩具!要讲理,要知道想办法,而不是胡闹。你们做得到,就一起去购物,如果做不到,那就在家里陪阿嬷。”事先讲好,孩子有所遵守,就不会胡闹。

带孩子出去旅游、到朋友家做客,乃至在家里举办招待亲友的活动,都要事先讲明白,以防范无理取闹。如果表现良好,事后应予奖励或表示赞美。

如果孩子耍赖,无理取闹,要告诉他:“这不讲理,我不能接受。”如果孩子闹情绪,你可以把他带到一边,告诉他:“你可以在这里安静一下!想通了,就告诉我!”要避免当众责骂或体罚,这对孩子的自尊伤害强烈。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奖赏正确的,提示改正错误的,孩子自然不会无理取闹。

孩子在六岁以前,就应该开始学习讲理。基本的自律是从训练大小便开始,渐渐学会自律,学习如何适当表达负面的情绪,如愤怒、攻击、破坏等等。学龄儿童已经学会相当程度的自我控制和主动进取的能力。

不过,许多孩子因为被保护太过,父母亲替孩子做得太多,或者纵容不管或缺乏学习的机会,从而抑制了自律习惯的养成。于是,在儿童阶段,仍然保存了无理取闹的行为。

学龄前的孩子与同伴或兄弟姊妹玩耍时,如有侵犯别人、攻击、粗暴、不守游戏规范、霸占玩具等行为,父母应该及时叫停。如果有纠纷,应该解决纷争,指导他们如何解决问题,例如怎么轮流玩,怎么约定游戏规则。提示他们“要讲理”、“一起想办法解决”、“协调能让大家玩得更高兴”……然后,帮助他们厘清问题,处理争议点,让他们能继续玩下去。

一味责备和体罚,忽略怎么协调和解决问题,既无法学会自律和讲理,却给了孩子无理取闹的示范。

父母平常生活讲理,懂得协调和自律,孩子自然比较不会无理取闹。如果发现孩子就学时仍有无理取闹的现象,建议你采取以下的策略。

1、凡事先讲明白,防范无理取闹在先。

2、耍赖时,不能让他得逞。

3、管教时,其他家人不得介入阻拦。

4、要告诉他错在哪里,正确的作法是什么。

找出动作慢的原委,设法矫正。

孩子吃饭做事慢吞吞的,最容易令父母心急。早晨时间有限,看着孩子从起床、吃饭到准备上学,样样拖拖拉拉,三催四请还是慢吞吞的,让你忍不住拉开嗓门责备他。结果大人光火了,孩子却泪眼汪汪地站在那儿发愣,坐在那儿发呆。这样会比较快吗?

父母亲气急败坏的呵责,孩子仍然慢吞吞。当心——你的气急败坏造成错误的身教,孩子长大后会变得跟你一样脾气不好。另一方面,孩子的挫折感和当时的惊吓,也会带来更多的抑郁和适应上的困难。

脾气坏的孩子容易与人冲突,将来亲子冲突也不可免。抑郁的孩子容易变得低声饮泣,抬不起头来,碰到难题时会退却和沮丧。

慢吞吞已经够你心烦了,若再加上教导不当,衍生其它冲突或心智成长上的问题,那就更令人困扰了。许多孩子的问题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更多的困扰。

其实孩子慢吞吞一定有原因,只要找出原委,就能对症下药,矫正其行为。

孩子早上起不了床,最有可能的现象是体温还没有回复到正常的温度。这时,只要逗着他动一动,教他翻身、伸个懒腰,很快就可以清醒过来。这个时候,应该给孩子“三分钟赖床”,但必须翻过身,弓起身子跪在床上,享受赖床的乐趣。但是三分钟一到就得起床,这时体温已恢复正常,容易起床。

做功课拖拖拉拉怎么办?大多数孩子只要你坐在他身边,当他的顾问,就能把功课做得又快又好。不过,你只能当顾问,不能替他做。有些孩子即使你坐在身边,还是慢吞吞的。这时,就要把功课分成几个步骤,化整为零,一步一步带着他做。然后、留下一些由他自己照着做。父母要鼓励孩子:“看看你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能做得完,有进步,就应给予鼓励或表示欣赏。

孩子慢吞吞的行为,不是用责备、惩罚和威胁恫吓能够改正得了的,而是要找出原因,设法矫正,才会见效。

工作与生活的调整不当会影响孩子。

有的孩子说:“我爸爸很少跟我说话,我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么。”

有的孩子说:“我爸爸回家就看电视,很少听我们说话,或者边看报纸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有几句话就完了。”

……

父母之间谈及“什么原因令你很少跟孩子说话”时,大部分的人则说:“我实在不知道要跟孩子说什么。”

上班族的父母都很关心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常常会听到“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孩子心智成长”的话。对此,上班族的父母容易因为工作的原因犯一些错误。

1、没有时间跟孩子交谈,听他们说话。

2、工作过度,老是外出,与孩子疏离。

3、带着怒气回家,破坏家庭生活的气氛。

4、一味要求好成绩,呵责孩子的表现。

5、为了急于上班,早晨总是厉声催促孩子起床和上学。

这样的家庭气氛,亲子之间会变得冷漠,而且交谈减少,孩子的语言表达、思考和人际互动能力,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我建议多听孩子说话,坐在他身边,关心他的生活,面向他专心聆听,表示同情、体谅和了解,就可以跟他交谈下去。要注意多听而不多讲的原则。

父母亲工作太忙或太累,会没有耐性跟孩子说话。许多父亲早出晚归,连在一起吃饭的机会都没有,至于一起旅行、郊游、逛街购物,以及一起歌唱、说故事、做家事,就更难做到了。这些孩子分享不到父母的生活能力和风趣,也感受不到一起逗笑的快乐。他们脑袋瓜里装的是卡通人物,综艺节目中的装疯卖傻,和电影情节中的暴力。设想,青少年反叛期一到,他们会是个什么模样呢?肯定是冷漠、充满敌意和缺乏责任感。

调查研究指出,有37%的儿童,说父母亲回家以后,脾气很坏,容易拿孩子出气。请不要把职场上的怒气带回家。大人有情绪问题,孩子也一样,都需要安慰和关心。如果大人经常带着怒气,孩子的情绪生活当然也就不健康。

父母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好——不先教会他,却要他有好的表现,无异是苛求。上班族是十分容易犯这个毛病的,以为孩子和员工一样,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孩子要先教才会做。一味责备,只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破除恶习的要领是重新建立新的好习惯。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免染上坏习惯,例如嘴馋、咬指甲、说脏话等等。最令父母担忧的是东西乱丢,沉迷电玩和网络世界,或者遇事推拖延宕。这些坏习惯是父母的眼中钉,你恨不得一次把它连根拔除。

不过,要戒掉坏习惯并非易事。你责备、打骂、连哄带骗: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结果无效。你气急败坏,采取高压的方式,胁迫孩子,终结其恶习,最后弄得失望和疲惫,甚至亲子间的关系充满紧张和敌意。

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父母亲必须谨慎思考,理性地处理,否则就会每况愈下,陷入更大的困难。因为孩子很快就会进入叛逆的阶段,那只会越来越难处理,不会越来越听话。

在矫正孩子的坏习惯时,最普遍的错误是:只责备他的错,而忽略告诉他错在哪里及怎么改过来。其次是认定孩子错了就是全部错,没有把错误和正确的行为加以区隔。比如孩子爱打人,我们必须区隔:孩子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对的,但是打人的暴力行为是错的,要改的是打人的行为。我们肯定他维护权益和表示意见的态度,但要把“打人”改为“讲理”或请大人当裁判。

要协助孩子戒掉坏习惯,一定得认清:破除恶习的要领就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好习惯。一味消极性的警告、处罚和责骂,是没多大用处的。

养成新习惯需要三周到一个月。

·具体掌握要戒除的坏习惯。

·找出产生坏习惯的原因,设法消除它。

·建立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拟订计划去执行。

·鼓励与赞美,切勿因为失误而气馁。

有些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父母必须了解和观察,这个习惯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作,例如他在游戏时不咬指甲,而是在独处、被责备和写作业时才咬指甲。这时你该知道他或许有什么不安,可能来自家庭、人际或功课,当他感受到不安的时候就会咬指甲,最后形成习惯。因此,你得先消除这个背后的原因,要戒除它才会成功。嘴馋、多话、不能控制时间等等,也都有其原因。

其次是拟订培养新习惯的计划:在手指上带一个戒指、或系一条红丝线,提醒孩子想咬指甲时,改成哼一首歌,并用手指打拍子,这就能破除旧习。成功了就在纪录卡上画一个圈圈,如果不小心又咬了,就记一个叉。每天晚上陪孩子一起检讨,鼓励他,并增强其信心。持续三周以上,旧的行为就会消失。

孩子们不会无缘无故养成坏习惯,坏习惯的形成一定有其原因,但大部分都与不安有关。如果你能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欣赏他的优点,创造家庭的欢喜和笑声,常带领孩子运动和游戏,注意家人营养的均衡,孩子就不容易染上坏习惯:即使要戒除坏习惯,也容易得多。

别让恼怒坏了自己的情绪,也苦了孩子。

急躁的人很容易对子女大声喝斥,遇到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如己意时,就会恼怒地指责,表情难堪地叹气。急躁型的父母,看不见自己的脸色有多吓人,而孩子几乎要天天面对这种压力。

这对孩子而言,很无奈,他们只得忍气吞声。一直到有一天,伴随着青春期的叛逆,他们也跟父母一样的易怒和急躁,彼此的冲突不断,最后索性抵制大人;不是沉默不语地和父母冷战,就是闹意气、翘课、逃家。

不要急躁,下面是几个缓和性急的点子,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健康都有益处。

·凡事预留宽裕的时间。

·要呵斥孩子时,给自己三十秒思考:动怒对教导孩子有用吗?该怎么响应才对?

·先教会孩子正确的作法,而不是做错了再来责备他。

·学习幽默。想想怎么把惹你生气的事化成幽默,事后再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才正确。

·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不要凡事都由父母操心,这能使孩子学习主动,也能让自己保有悠闲。

你在周末假期带孩子出游时,出发与回程都要预留时间,避免交通阻塞,一时性急恼怒,将恶劣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你要知道孩子总是闹哄哄的,甚至有许多突发状况。尤其是早晨起床,如果父母亲不能预留一点时间,孩子们从起床、梳洗、用餐到准备出发,总会被训斥。这样的生活品质低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

在恼怒发作前提醒自己,愤怒不能解决问题,但可以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使自己心急。要说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恼怒地批评孩子。此外,如果你能想想:“最坏的后果是什么?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就不会觉得事态严重,而惹得你心烦气燥了。

先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老于事后责备孩子。要拜访一位长辈,就先教孩子怎么称呼、问候和规矩:要有好成绩,就得陪他先作预习和复习,要带孩子上百货公司买玩具,就得先约法三章:在什么额度范围内购买玩具。作好准备,能预防一时尴尬或令你情急的不当反应。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都不是什么大事,你无须太在意。大部分的事,只要倾听和表示关心就可以,无须小题大做。有时,你不妨幽默点,把自己当一个旁观者来看亲子间发生的事,你会莞尔一笑的。

越是操心孩子的父母,越容易给自己和孩子压力。日积月累,原本就性急的人会变本加厉。呵斥、恼怒和忧心越多,亲子互动的难题和窘境就会出现。

信息世界中成长的下一代需及早监督与指导。

电视和网络是孩子的最爱,也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与工具。他们在网络上探险,沉迷于电视节目和卡通影集,也从中学到知识,增广见闻,受到启发,并学习网络生活和习惯。

从电视和网络之中,孩子固然学到不少,但它也像是一片充满陷阱的森林。孩子在这个信息世界里,如果看得太多,又得不到指导,在心智成长上会有下列危机。

1、网络和电视提供五花八门的节目和内容,从科学新知到暴力犯罪,从玩乐到色情;孩子摹仿力强,会染上许多错误和偏差行为。如果没有经过选择,会伤害孩子,误导孩子。

2、网络和电视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孩子只能被动的看和接收,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主动探索和创意的发展。如果纵容孩子沉溺下去,甚至连语言表达、人际沟通都会出现困难。

3、影像声光很吸引孩子,占据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影响课业的学习;占据运动和游戏的时间,导致身心发展的失衡。

4、看太多电视和上太久的网络,则习惯于剧情的认知。一个英雄人物的生平,一小时就演完了,但在现实生活里,每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才能做得好,所以电视看太多的孩子容易缺乏耐性。

父母要及早监督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络的行为。美国曾经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每星期平均看十个小时的电视,看电视多或少于十个小时的孩子,学业成绩都比较差。

父母亲要指导孩子选择有益的节目,避免孩子打开电视无所不看。有些节目专门报导社会事件,容易给孩子带来惧怕、价值混淆或心理上的冲突,必须与孩子一起讨论,让他们有所了解。

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络,都应列入家规,大人亦应避免整晚甚或终日开着电视机。该订定的规范包括:一周以十小时为度(练习使用个人计算机、处理资料和完成作业等不在此限):约定选择节目的要点,哪些该看、哪些不该看,并在家庭布告栏公布。此外,父母最好能抽空陪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者多听听孩子转述所看的节目内容。

别贪图眼前暂时的效果而让副作用贻害孩子的一生。

你唠叨孩子边吃晚饭边看电视,不如用餐时间把电视关掉;你一再责备孩子躺着看书,不如调整书桌和床的距离及灯光;你希望孩子勤劳,就与孩子商量,看看哪个时间适合一起做家事。不过,你和孩子在一起工作时要风趣,否则孩子不会愿意跟你做事。

你常常责怪孩子懒、不负责任、没有整理自己的房间,不如给他责任感:“孩子,你自己列几项这个周末该做的事,贴在你的书架上。”你督促他做个计划,或者跟他讨论该做些什么,他就会找时间做,甚至很快就会做好。

你要懂得温和示诫,而不是疾言厉色的训诫,例如:“孩子,我不喜欢你吃饭时趴在桌上的样子”、“接电话时请注意礼貌”……如果你用讽刺、责骂的方式训诫他,反而不易收到效果,尤其是青少年叛逆期间,更容易发生冲突。

教育子女不能依赖打骂。打骂即使能一时见效,也只不过是被动地惧于权威,而不能养成主动的意愿和明白事理。打骂的教育有许多缺点,一般父母亲很不容易觉察,等到副作用累积到一定程度,发作出来时,后悔就太慢了。

多年来我从事教育和辅导工作,从各方面观察打骂的教学方法所引发的副作用,无论在学习态度、生活适应和情绪发展上,都会造成缺陷。

采用打骂教育出来的孩子,被动性太高,缺乏主动探索的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态度,离开学校后即失去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他们在这变迁快速的时代里,显得故步自封,容易挫败和被淘汰,甚至失业。

这些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不是反抗性强,就是防卫性高:不是容易使用暴力,就是造成抑郁。他们共同的问题是自尊不健康,有较多的情绪问题。这些人在家里所表现的情绪智能较差,与家人相处有较多的困扰或冲突发生。

建议父母不要用打骂的教育:它的副作用是长期的,而眼前的效果则是暂时的。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效果好的方法。

1、改变接触的环境。

2、给孩子责任感和承担。

3、温和示诫,指导该怎么做。

4、订定规范,付诸实行。

5、多用奖励,该罚则罚。

家里需要有家规,是共同订定的,大家一起遵守;列出最重要的规范,例如作息时间、家事分配、待人的态度等等——要简单明白,并应该多给予奖励。

最后要注意的是,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克制冲动和愤怒,一起练习保持镇定的方法。当紧张激怒时,要懂得闭上嘴,想一想该怎么做最好,然后再去做,不可以因一时冲动,造成人际上的伤害。你能这么做,孩子也就好带了。

不切实际的夸奖失真,过度的夸奖造成压力。

一位母亲忧虑地对老师说:“我们并没有给孩子什么压力,也很少责备他,更不会疾言厉色。我们奉行以奖励代替责备,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忧虑呢?”

老师单独和这位念中学一年级的孩子交谈,发现他担忧自己不能名列前茅,所以很用功。他经常失眠,觉得压力很大,甚至想休学。

“我很怕考不好,所以每天读到深夜。”孩子说。

“你觉得学习有困难吗?所学的功课你不会吗?”老师问。

“不是,是怕考不好。如果落到三名以外,我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我就是怕输掉!”

“你父母亲要求你考前三名吗?”

“没有。是我自己粗心考不好,我就是很在意成绩。”孩子哭了起来,“我怕失败,那很没面子。”

“对谁来说,你会觉得没有面子?”

“我怕对不起爸爸妈妈!怕得不到他们的欢心。”孩子泣不成声。

这位名列前茅的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亲人的夸奖之中。由于一直保持好名次,他未曾尝过父母没有夸奖的滋味。他怕失去夸奖,并把这个惧怕当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父母亲给予孩子适当的夸奖,对培养孩子的信心,养成自动自发的态度,具有正面的效果。

但是,不分青红皂白,轻易给孩子赞美或夸奖,孩子因为容易得到夸奖,反而会养成马马虎虎的习惯。这还不算严重,过多的夸奖,长期温窝在夸奖的笑容里,则容易养成退却、不敢冒险的性格,甚至发展成焦虑症候。

对孩子而言,受夸奖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受夸奖成了习惯,就会担忧得不到夸奖。当他觉得没有把握,或者自认不容易做得好时,就会退却或逃避。

因不当夸奖而导致焦虑反应的孩子,屡见不鲜。有些孩子发展成忧郁症,有些孩子变得厌倦。过多和不切实际的夸奖,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孩子所做的事情,你习惯性地夸奖,甚至不是真心的;孩子知道是口头禅式的夸奖,会当耳边风。

·过度的夸奖,甚至在亲友面前经常赞扬,这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尔后只要没有把握的,就想避开它、脱离它。

·依赖夸奖而努力用功的孩子,在遭遇不同意见的挑战时,容易放弃;在与人交往时,容易牺牲自己,去迎合别人。

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所以夸奖要适可而止,我们可以改用欣赏、了解、交谈、聆听等方式来代替过多的夸奖。

懂得欣赏和分享孩子的学习心得或成果。

一次,知名教师应邀为小学家长演讲。

座谈时,教师顺便询问父母们:“你用什么话鼓励自己的孩子?”

答案多种多样:“努力用功,做个好孩子,大家都会疼爱你”、“好好读书,有好成绩,将来才有好前途”、“你做得好,妈妈就给你买玩具”、“你这张画画得真漂亮”、“你的字写得很工整,我很欣赏”、“如果你进步,就发奖学金给你”、“你真是个乖孩子”……

这些鼓励的话,有的空洞:“你真乖”;有的太遥远:“将来才有好前途”;有些是利诱:发奖学金、买玩具。其实这样的鼓励效果不大,有时或有反效果。倒不如你真心欣赏他的画作和写字,更容易鼓舞士气和建立信心。

欣赏和分享孩子的学习心得或成果,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你真心的欣赏他的美劳作品,舞蹈的神情,写作的创意,歌咏时的投注和用心,孩子所得到的支持和鼓励,自然会引发他的兴致,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你专心聆听孩子转述老师说的故事,欣赏他朗诵一则童话诗作。把工作放下来,看着他,重视他为你讲的得意、担忧、遐思和想象,他得到的是爱的鼓励,是受到重视和肯定,在童稚的心灵里,已然茁长出自我肯定的根芽。

你要有一对好眼睛,找出孩子值得欣赏的地方,好建立他的信心。有信心又受到欣赏,孩子就会主动学好,勇于表现。如果有需要指正的地方,你要问清楚,透过讨论、交谈、举例给他做参考。如果有错误,要平心静气地指出来。请留意:千万不要一味地指正缺点,而没有欣赏他的优点和特色。以为孩子做得正确是应该的人,往往坐失鼓励孩子的机会。

正视心理匮乏,谨慎防治积非成习。

大部分的孩子都偷过钱,所不同的是偷的动机和次数。一般而言,孩子的偷窃行为大多是临时起意,只要你留意劝导,避开诱发的刺激,就能有效改正。但有一部分的青少年,偷窃行为已积非成习,那就要费一番功夫矫正了。

孩子偶然偷钱,无论在家或在外,只要好好对他说清楚,做点防范就行了。一旦改过自新,获得体谅与嘉许,就会脱离偏差行为。倘若孩子经常偷窃,除了偷父母的钱之外,在外面也会偷,甚至连日用品都偷,那就表示有了心理上的原因。它包括:

·心理的匮乏戚,见了就想偷;透过“偷”来弥补心中的匮乏。乱花钱,当然偷钱的驱力也越强。匮乏感的来源和家庭生活及管教方式有关。

·在家里得不到爱和自尊,于是转向不良团体,寻求认同和满足。为了讨好,付出金钱财物表示结缘,他不得不偷窃。

·一种焦虑感催逼着他去偷取钱财或物品,囤积着欣赏、把玩,以偷为乐,成为他的补偿性行为。

偷窃的孩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缺乏爱与安全感。主要原因出自管教过严、放纵溺爱、怒斥责罚和沟通不良的家庭。这些家庭的父母亲说他们很爱孩子,但孩子觉得没有得到关心和温暖。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是有很多的。

·用恐吓来矫正孩子的偷窃行为,效果很低。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说明偷窃是犯法的行为·把法律条文翻出来给他看,告诫他要改过自新,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适度给孩子零用钱,透过零用钱的管理,教导孩子学会自制。零用钱的多寡,应该依据实际需要衡量。

·矫正偷窃行为时,一天没有偷窃,就要表示嘉许:一周不偷窃,要有适当的奖赏。零用钱使用得当要嘉许,能自我控制更值得赞赏。必要时可酌量调高零用钱当奖赏,经二至三个月后,正确行为即可养成。

偷窃的孩子,心理上都带着不为人知的焦虑。于是,他们不能专心读书,常把时间消磨在与朋友一起厮混、上网、玩电动,甚至染上吸烟等习惯。处理这些问题,必须先建立正确的家庭沟通,学习互爱,创造生活情趣和温馨。至于把孩子骂一顿,羞辱她“你真下贱!”“将来人尽可夫!”等,这种责骂不但无效,反而会引来更多的副作用。

生活在富裕多欲的社会,孩子很容易受到引诱,在无意中染上偷窃等偏差行为。对于这类行为,要谨慎、要讲求方法、要有耐性和爱心,必要时可求助专家。万不可愤怒将事,采取责打、羞辱或恐吓的方式,那只会徒增困扰。 V+QDgq+cdnUjX8NwQYAAlRxscETtdRs5VpveSOqPf3khSsxL/myDFHt29GfdxF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