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键8招教出好小孩
秦娜

第一招为孩子创造有利的成长因素

孩子心智的成长,有其必要的环境条件。

有人说富裕的环境是成长的条件,也有人说家庭幸福、父母和谐是孩子成长的条件。但这两者之中,后者显然要比前者重要得多,因为和谐幸福的家庭提供了安全感、人际关系和健全人格的基本因素。

幸福和谐的家庭固然很重要,但父母亲对子女身心成长的关心,并以创意引导孩子心智发展,则是孩子是否能成材的关键性因素。

一位肯花心血学习解决问题的父母,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思考和勤奋。父母带领孩子观察周遭事物——透过归纳和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家庭,必然也能启发孩子,让孩子变得更有能力、更能有效地克服困难。

网络下单和物流观念的风行,也牵动许多行业的更替。因此这个时代的教育,要重视心智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否则孩子长大成人后,在职场上的适应能力将大大受到限制。

孩子的道德教育,已经不是以恪守道德规范为满足。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必须同时学会道德判断,它既定一项人格教育,同时也是智能的启发。

心理学研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潜能;多元智能的发现也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个人唯一独特的心智结构,让他发挥潜能,走上光明的人生路。

于是,我们要费心安排孩子心智成长的有利因素,要用创意去引发、鼓励和协助孩子,而非抱着刻板、传统的观念不放。父母亲要用更多的创意来安排孩子成长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便是新世代家庭教育的软件。

这里,文中提出了几个重点供父母们参考。

1、对孩子要抱以厚望,而且期望要高。请注意,期望不是你的欲望,而是坚信孩子会更好,无论教导上怎么挫折,都不会对孩子失望和绝望。

2、建立一个强固的家庭,表现互爱,和蔼、启发和包容,并建立亲密的人际互动关系。

3、做个称职的父母,保持正确的教导态度,维持良好的沟通技巧,不要为管教孩子而争吵。

4、提防自己任性对待孩子,避免被孩子激怒,或者在无意中伤害孩子。

5、孩子的假日、生活与学习,需要你协助安排。等他们渐渐长大后,要逐步交给他们更多自治的空间。

父母亲若能掌握这些要领,运用在家庭教育上,等于为孩子打下发展的坚实根基。

【父母有信心就能在言谈中发挥鼓励作用】

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成绩不如人,怎样才能帮助他开展健全的人生?”

教师说:“要对孩子抱以厚望,要有信心。”

“他成绩不如人,才华不如人,怎么可能对他抱以厚望呢?”

“无论成绩好坏,都要对孩子抱以厚望,你才会看得起他,不会贬抑他、批评他。只要你认为他有潜能,他就会有信心走出正确的人生路。”

这位母亲半信半疑,所以教师将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诉她:“我小的时候成绩也不好,但母亲没有批评过我,没有对我表示失望过。我常常听到她说:‘考几分没关系,只要努力就好,将来一定有好前途。’母亲一直给我很高的期望,但从来不批评或责备我的成绩。”

她听得进去,颔首表示同意。

压力好像是现代人的梦魇,什么不顺遂的事都和它联想在一起。健康出问题,说是压力惹的祸;生活调适不良,也归因于压力导致的;孩子行为有了偏差,压力更是脱不了关系。

人人谈压色变。父母亲为了孩子好,尽量不给孩子压力。于是,不敢对孩子抱着较高的期望,结果相信孩子能够力争上游的信心便受到限制。

父母要有信心,相信孩子是上进的,以此对待孩子,孩子就有上进的表现。

心理学家罗森瑟尔和杰卡布森研究发现:如果对学生抱持高度的期望,就会对他们产生良好的激励。

这个研究是新学期开始时,心理学家在每班找出五个学生,说是经过测验筛选出来最具发展潜能的孩子——实际上这些孩子都是随机取样得来的。当这些名单公布之后,老师相信榜上有名的孩子最具有潜力的——即使现在成绩不好,也相信将来他们会有好的表现。于是,老师在言行之中对孩子抱持的高度期望,会对孩子产生激励的作用。一年之后,这些孩子的成绩和智商都明显提高。

对孩子抱着厚望,与对孩子有信心,这两种心情是分不开的。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寄以厚望,就能在表情言谈中,发生鼓励作用。

英国第二次大战时的首相丘吉尔,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人又调皮。因此,许多人都对他很失望。但是,他的老师却抱以厚望,并对他说:“你一会走出一条光明的路。”丘吉尔后来努力向上,对国家和世界和平贡献卓著。在他的回忆中,他常想着,他的老师对他抱以厚望的激励。

每一个孩子都有唯一独特的天赋,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而要对他寄予厚望,他就不会辜负你所望,并且走出他自己亮丽的未来。

【重视孩子的天赋并真心相信他做得到】

《对孩子期望要高》一文在报纸上刊出之后,有很多父母来信,希望做深入一点的说明,好正确掌握要领。

其中有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上五年纪了,各科表现都好,惟独数学成绩不佳。我花功夫教他,加强练习、抱以厚望,结果却不见起色,反而弄得厌恶学习,连其它科目也考不好。”

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令人敬佩,肯付出时间教孩子也令人激赏。但是,她在来信中,充分表现出失望和担忧,就是这些情绪和态度,破坏了之前所做的努力。从现在开始,只要能警觉,不让这些负面的情绪和态度袭上心头,所做的努力就会成功。

无论孩子平常的表现是否乖巧,在校成绩是好是坏,父母都要对孩子保持信心、爱和希望。亲子之间的互动,只要父母对孩子失去希望,很容易因情急而说出伤害孩子自尊的话,诸如:“数学成绩这么差,你的前途完蛋了”、“老是粗心大意,改不过来,我看你没指望了”、“你这笨蛋,没出息”……

父母亲指导孩子功课、待人接物和日常生活行为时,孩子的错误若一再出现,挫折感不免油然而生,顿时觉得失望沮丧。这时,你会对孩子做出绝望的表情,从而伤害孩子的自尊、信心和主动性。当然,孩子也会因气愤而疏远你,甚至触发反抗或冲突的行为。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亲子之间的情意沟通,辞汇传递的比例约占7%,语气占38%,表情和当时的肢体动作则占55%。当父母亲开始对子女担心、失望、无奈时,和孩子说话的语气、语调、表情和肢体动作,便会直接传输失望或绝望的信息。如果一时情急,又说了一些泄气的话,那么你给孩子传输的信息,几乎全是负面的。

父母要把欲望(野心)和希望做个区隔。欲望是父母的,是大人对孩子的前途和表现所做的预设。我们往往用它来批评和挑剔,而以为这就是教育。事实上,这容易给孩子带来挫折,使他们渐渐陷入被动的心态,即使你用鼓励的话语,也不容易有好效果。

希望与欲望不同,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中,要真心相信孩子能走向正当的人生,相信孩子能适应他的未来生活,并抱以厚望。我们当然要指导孩子待人接物、做学问和思考的方法,但绝不会因成绩不好而对他表示失望,也不会为一时犯错而预言他前途无望。我们不断努力,说的和做的都表现出对未来的厚望,这种热情和欢喜心,就容易把孩子教好。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没有一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多欣赏孩子的长处,孩子会越来越好,而且有勇气去克服他的缺点;反之,挑剔一多,孩子就生活在绝望之中,并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也压下去了。

请记住,要抱着厚望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抱着欲望或野心,这样才能把孩子教好。

【投注精神和时间经营家庭生活】

有社会学家曾经研究过三千多个健全的家庭,发现这些家庭的共同特色是:投入精神,找时间在一起;互相欣赏、沟通和澄清误会;有精神寄托,懂得应付危机。这些因素也同时培养了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这些本事,创造他们美好的人生。

因此,经营一个强固的家庭应该注意:

1、要投注精神和热情,经营家庭的活动,创造新的气氛。

2、找时间在一起工作、游戏、吃饭和闲聊。一项研究指出,儿童认为形成家庭快乐的事情是,大家在一起做事情。

3、经常抱持欣赏的态度看家人,会激励更多自爱和自治,如果一味指正,反而造成诸多隔阂和疏离,平常能欣赏孩子,要求他改正错误时,才容易被接受。

4、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故意贬低和讥讽孩子,足以损害孩子健康的自尊,同时也会造成冷漠以及人际沟通上的障碍。

5、家庭沟通在于肯花时间闲聊,其间能发现孩子需要你支持:安慰和分享的心事,许多家庭把沟通当谈判,要孩子就范,那是一种错误:正确的沟通要用在澄清误会、交换意见和厘清事理上。

6、家庭要有良好的精神寄托,促进爱心、责任和对生命的珍爱,这需要有家庭的纪念日、宗教活动和恪守道德信念的行动表现。

7、家庭有了任何危机,例如有人考试失败,有人工作不顺利,或者感情上出现困扰时,就要沉着应变,而不是推委和指责。

家庭是一个结构性的组织,它的互爱、包容、教育、经济生活及文化传递的功能,总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家庭关系如果强固,彼此间的人际支持紧密,就能突破种种困难,保持成员康强。

脆弱的家庭往往培养出脆弱的孩子。情绪化的行为、不负责任和任性的生活,以及伴随而来的冲突、沮丧和绝望,会使天真活泼的孩子性格突变。

所以,你要决心营造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它不但关系你个人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乐土。

你怎么过家庭生活,就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在强固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智发展都会比较健康。

【经常陪伴、妥善照顾孩子,并懂得喝彩】

有一位母亲问道:“做称职的父母需要什么条件?”

为此,教育家列出了以下几项:

1、关心和了解孩子的问题,体谅其心情,并协助解决它。

2、具有好的情绪习惯,有耐性,能化解冲突,创造祥和气氛。

3、安顿孩子的活动和就学,使生活作息正常。

4、做孩子的后盾,给予他们尝试和学习的机会。

5、一颗宽大的心,不为孩子越俎代庖,不为孩子过度担忧。

一个人在童年以前的生活经验,影响其情感、情绪和价值观念最深。

当你闭起眼睛回想自己的过去,会发现童年的景象,像一幅幅画一样浮现出来;年纪越长,童年的记忆和情绪,越容易萦绕脑际。

你在待人接物时,情绪和感受几乎是童年经验的投射。童年时代的自信和好奇,会在现在表现出来,过去的不安和退缩,现在也一样。或许迫于社会现实,你学会参与,投人群众,但心理背景仍有过去的退缩和不安,有时还会发展出焦虑和身心症,因为童年时期的不安并未消除净化。

尤其是幼童时代,个人智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日后持续发展的品质和速度。研究发现,孩子4岁以前智力发展的比例,相当于4~17岁所发展的智力。此外,多元智能的开拓,明朗化经验的开展,都在童年以前发生。

所以说称职的父母,无异是孩子先天的幸福——个人的基本心智的好坏,父母的影响是很大的。经多年来的观察,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是疏忽、遗弃和虐待,最宝贵的是抚爱、喝釆和分享经验。一个孩子能当父母的跟屁虫,有话可说,一起生活、工作和欢笑,真是幸运之至。

常在孩子的身边,是称职父母的首要条件。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不安或发展成偏差行为。尤其是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往往使学业落后、易引发犯罪、不懂得应付危机。而缺乏母亲相伴的孩子,在语言发展和人际关系上也易滋生困难,心理的不安全感也高。

称职父母的第二个条件是照顾——没有照顾就等于没有做到父母的天职。亲子之间有了照顾,才有爱的温暖和成长的动力。美国曾做过调查,只有30%的男性会照顾孩子,但女性则高达74%。从这些数字可以了解,仍有许多孩子没有受到父母亲的照顾。

照顾孩子能发展信任关系,建立安全感和生活教育的机会。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自己生活的态度、情绪和待人处世之道。特别是透过照顾,发展出喝釆和心理支持,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建立自尊和自信,这是孩子将来完成自我认同的主要条件。

称职父母的第三要件是懂得为孩子喝釆,给他鼓励和欣赏的眼光。

父母亲的照顾,建立在有能力的爱上。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做家事和学习基本技能,从中分享乐趣和成就,孩子的心智便能得到启发。

有许多父母虽然花费很多心血照顾孩子,却把孩子照顾成脆弱和被动。称职的父母在照顾和陪伴中,总是记得给孩子学习、尝试和克服挫败的机会,因为孩子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成长的。

【管教有原则,过度牺牲不是美德】

有一对夫妻,养育着两个子女。

他们很爱自己的子女,全心照顾、教导和陪伴他们,希望他们好好成长,将来可以拥有健全的心智和人生。但他们告诉老师:“我们扶养孩子,全心教导他们,却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

“教养子女虽然辛苦,但应该是快乐有趣才对。”教师说。

“不,我经常担心没有把孩子教好。为了孩子,我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因为我怕伤害到孩子。时时刻刻为孩子的需要着想,觉得压力越来越大。我的生活都被孩子占据,觉得好累,担心也多。”

求好心切的父母,处处为孩子设想,精神压力大,自己觉得累,孩子也未必受益。许多父母亲为教育子女烦恼,建议他们理清正确的态度:

1、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

例如孩子们把房间弄得很乱,父母就应该把乱的感觉说出来:“你把玩具丢得乱七八糟,我受够了!赶快把它收好!以后要记得收拾!”你可以用严肃的口吻来表明你的立场,但不可批评和贬抑。如果你说:“你的房间像狗窝,像猪圈。”那就是贬抑。

2、该你做主就该做主。

大人该做的决定,反而去问孩子,这是错误,而不是启发。你问孩子:“我们搬新家好不好?”这会让孩子凌驾在你的头上,是错误,而不是民主。一位单亲妈妈对孩子说:“妈妈想再结婚好不好?”那也是一种错误,因为你做了不能做决定的坏示范,也给孩子指使你的机会。

3、管教孩子免不了犯错。

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免不了犯错:错了就错了,记得避免再犯就好,无须自责。自责会让你不知所措,会压抑你对待孩子的活泼态度。“我对孩子发脾气,实在不应该,他会不会受到创伤?”如此担心或自责,不但对孩子无益,也阻碍了你教育子女的肯定性。记得,只要不贬低、不伤自尊,偶尔发点儿脾气是无妨的。

4、教育子女未必要牺牲自己的事业。

只要你安排得宜,有时间相处,能照顾他们,你可以两全其美。能兼顾子女和事业的人,也给孩子做了勤奋工作的身教和示范。问题是怎么调节工作与生活,而不是牺牲事业。

5、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婚姻生活。

父母不应该为孩子而牺牲婚姻。有人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太太带着孩子到国外求学,自己在国内工作。我不认为这种牺牲婚姻和家庭的作法,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孩子所需要的不是只有学业成就,孩子更需要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正常人生的示范。

教育子女很重要,它需要爱和承担;但不是把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丰富的家庭生活才对。

【沟通的目的在听懂彼此的话】

朋友带着两个孩子来访,教师邀他们一起登山。

大家一路闲聊,两个就读小学的小朋友带来了诸多笑声和乐趣:他们捡拾落叶做花环;比赛看谁发现的小动物多;把拾得的树叶归类,把发现的小动物做一番记录整理。孩子收获很多,大人也从大自然万象和孩子的敏锐观察中,得到许多启示。

朋友很好奇地问教师:“孩子跟你在一起就显得听话,变得活泼、爱思考、爱观察和沟通。能否把要领告诉我们?”

教师简要地告诉他们说:“重点就在沟通上。把握沟通要领就有互相启发的对谈,带动生活的兴趣与热情,孕育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孩子从父母那儿学来的是情意、责任和学习的态度;长大后从老师那儿学的,大部分是智能和知识。如果能在上学以前就培养他们好学,喜欢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将来就是一位成功的学习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带领孩子关心别人,负起责任,做个有兴致的人,他的生活就不会寂寞,从而发展出好奇、同理和创造。但这一切都要从沟通做起。”教师继续说。

朋友问:“怎么沟通孩子才会听话?”

“沟通的目的不是要孩子听自己的话,而是彼此听懂对方的话,形成了解、启发、互爱和良好的默契。”

“不听话怎么办?”朋友又问。

“那表示互动和沟通的管道出了状况。”

……

约莫一个小时,大家到了山岗上,两个孩子的颈上各戴着以红黄鲜艳树叶串起的花环。他们正把刚刚看过的小动物归类,并且用自己沟通出来的规则整理,而不是依照现有的学名做分类。他们正在创造思考,使用他们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沉醉在自己的思考和兴趣之中,专注地商量沟通。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有以下几个原则:

1、听对方说话。聆听才能了解对方,也表示尊重对方。

2、等对方说完了,再说自己的意见,沟通就不会打结。

3、避免训斥对方,因为那无异会压抑沟通的顺利进行。

4、不说气话。意见不同时,要透过讨论,寻找共同认可的答案。

5、支持重视对方的自尊,沟通才会持续下去。

6、把握时间。冗长的说话会使沟通变得困难。

这几个原则,是和孩子们成功沟通的线索。做父母的必须面对真实,做观察、思考和归纳,才能得到一些答案。不管答案如何,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至少学到了面对真实的态度和兴趣,而这对年轻夫妻也学会了与子女沟通的技巧。

【教养理念事先讨论并达成共识】

一位母亲答应孩子周末到同学家玩耍。孩子正要出门时,父亲怒斥道:“孩子就是被你宠坏的!”他气冲冲的说:“纵容孩子,像五脚狗一样,经常到别人家串门子,简直就是没教养。”

孩子被父亲的盛怒给怔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害怕,又担心失约,最后只好躲在书房里哭泣。

又有一个孩子,因为功课没有按规定做好,被爸爸责备。母亲反对父亲的严厉:“你不要对孩子那么凶嘛!有话好好说不行吗?”母亲七分袒护、三分指责,惹得父亲声色俱厉呵责孩子:“我凶什么,下一次再这样,我揍你!”

孩子处于父亲的威吓和母亲的维护之间,眼睛噙着泪水,心里头却充斥着矛盾和困惑。

父母亲关爱小孩,由于意见不同,性子一急,就吵了起来。有时各执己见,孩子莫衷一是;有时一方应允认可的事,另一方却强烈指责、予以否决。孩子就在父母的争吵中,犹豫不决,造成心理不安和困扰。

父母亲管教子女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然而只需稍稍克制,不要操之过急,就能避免不利孩子心智成长的困境。

下面给父母一些达成教育共识的建议。

1、夫妻要有机会多谈谈教养子女的观念。最好是一起阅读教养子女的书籍,经过讨论,在实践中学习、协商、研究,而形成共识。

2、避免用自己的成见教导孩子,更要防范把自己的愤怒和恶劣的心情发泄在孩子身上,形成不当的管教。而不当的管教又往往是引致父母冲突的重要原因。

3、绝对避免拿孩子当夫妻冲突的武器或手段。适将对孩子构成创伤,造成其非理性行为。

4、要预防孩子利用双方意见不同这个漏洞,满足他的需索,破坏生活纪律,造成偏差行为。

5、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

父母管教态度不同,经常起摩擦的家庭,不但孩子的生活纪律培养不起来,而且会因心理创伤而影响其人格的正常发展。夹在父母冲突隙缝中的孩子,不但安全感差,人际关系亦有较多困难。

夫妻的感情和睦,管教孩子时的意见有所不同时,冲突的机会也会较少。因此婚姻状况好,是管教子女成功的要件。

父母管教孩子的态度要一致,使用的方法应顾及孩子心智成长的需要。用耐心去换取合理一致的管教,就能培养活泼、懂事、聪慧的孩子。

【陷入互相激怒的拉锯战无益管教】

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办公室里辛苦了一整天,又在交通拥挤的回家路上受到煎熬。她好不容易踏进家门,看到两个孩子把玩具散落一地,开着电视机看得目不转睛。

年轻的妈妈一时按捺不住,提高嗓门愤怒地对孩子大吼大嚷:“你们真该死,把家里弄得像猪圈一样!”她把玩具踢到一边,冲过去把电视机猛力关掉。霎时,三个人都怒目相视。

“你才该死!我恨你,你死掉好了!”孩子也怒喊着。

“你再说一次!”妈妈逼视着孩子。

“我恨你!”

说时迟那时快,妈妈应声赏给孩子两记耳光。

这是陷入互相激怒的漩涡,而不是教育孩子。它破坏亲子的关系,做了错误的示范,也导致孩子心理的创痛。

当心不要被你的孩子激怒!

你在被激怒的情况之下,会说出伤害孩子的话,甚至动手体罚他,这时对孩子所造成的创伤,可能久久都难以抚平。

很多偏差行为的青少年,都有这种经验:父母非理性的示范,导致他们非理性的行为。

父母要严防这种意外发生,它是一种灾难,而不是生活的常轨。如果你曾有过这种失控行为,希望能亡羊补牢,避免再发生。

父母免不了会被孩子激怒,当怒气初起时,你不要被它拖着走,要注意自我控制。

1、停一停,走开一下,可以先去换个居家轻便服、洗把脸,再出来处理。

2、不是批评和抨击孩子,而是把事情说清楚,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这么乱我很难过”、“没有做功课令我担忧”……而不是贬抑孩子“你该死”、“你这窝囊废”……

3、说话要简短而清楚,不罗嗦。

4、只针对目前单一的事件说话,而不是扩大推论。例如:“你总是不听话”、“我早知道你这没出息的东西”……

5、坐下来,把要告诉孩子的事先整理一下写出来。让你的大脑发挥影响力,等写下要说的事情后,怒气已消除大半。

6、当你无可避免要对孩子发脾气时,切忌伤害孩子的自尊。而在发完脾气之后,要冷静下来,尽快恢复相亲相爱。

当你被孩子激怒时,以上的妙计可供你度过危机。不过,你还要想想激怒你的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它是偶然发生,或者经常发生?如果是重要的,你就得冷静下来教他;如果并不重要,那么值得你大发雷霆,造成彼此的困扰吗?

【错误的对待会使孩子茫然无所适从】

一位母亲对女儿说:“春节期间,家里有很多食物,为了节制嘴馋,我们把零食收好,不放在随手拿得到的地方,这有助于自制、减轻体重。”在一旁的父亲却说:“过年就是要吃东西的,吃点应景的食品,有啥关系,别听你老妈的,吃吧!”这给一个小学的孩子造成困惑。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过年期间燃放鞭炮——他们在市郊的树林子里玩得很高兴。路人说:“放冲天炮容易引来树林大火。”这位爸爸却护短说:“不会啦!怎么会烧起来呢?”他自己又点了几支。我看着他的孩子一脸茫然,陷入正确与执拗的交战。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女儿的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许多才艺,重视其表现和作品。只要孩子做得好、表现杰出、考了高分,她就喜形于色、赞美孩子;但当孩子表现不如理想时,就没什么值得她称赞了。这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开始厌学,对于原先有兴趣的事物,也变得索然无味。

大人对待孩子,若抱着随兴或任性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不当对待孩子,种下以后许多教养上的困难;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偏差行为,惹来许多麻烦。

父母一时的随兴和任性,可能在教育子女上产生危机!孩子因父母的意见不同而不安,或者就因此而在节食计划上前功尽弃,更严重的是孩子莫衷一是的茫然和无奈。

父母有时候免不了会品评孩子的作品,对于他的图画、美劳作品、弹琴、写作、演讲等表现,要注意的是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做得有多好。前者引导你对他的工作产生鉴赏,后者牵引你对其表现批评。

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心情,是随着学习成绩而起伏的,那是因为他只求好、只看成绩,而未看孩子所做的努力,以致疏忽孩子杰出或特别的表现。

成绩只是一个总品评,而仔细去看孩子的表现,却能鉴赏出他的努力、特色和值得珍惜的创意。找出孩子的优点,欣赏他,鼓励他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才是正确之道。

孩子生病或在运动场上受了伤,往往令父母焦灼不安,于是便同情他,给他许多额外的方便。在孩子面前,对事实做过度的渲染,孩子反而会变得软弱不振。孩子是看大人的反应来估计自己受伤的程度的,当孩子受到重创时,如果大人表现出“这是无可弥补的伤痛!”的表情,孩子的心理重创会更加深。

对待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要实事求是。我们既须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生活规范,也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既须注意他的成绩,更要欣赏他的努力和优点。当然,孩子难免会有病痛和挫败。这个时候,你应该关心他,而不是一味的同情,否则会使孩子变成一蹶不振的人。

【不当的教养行为影响很大】

一位儿时受到父亲严厉批评和贬抑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一直与主管对立,把他的情绪和敌意转移到男性主管身上,跟他可谓水火不容,与同事也相处得不好,几乎要被开革。

他回忆起儿时的际遇,谈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和贬低。他说:“父亲什么都挑剔,经常骂我‘笨得像猪’。我既愤怒,又觉得自己笨。”

朋友说:“你是不是把你的主管看成了‘父亲’?”

“怎么会?”

朋友接着解释说:“你的主管在指导你该怎么做时,你有一种被贬抑或凌辱的愤怒。”

他沉默了良久说:“嗯!嗯!是这样吗?好像是。”

“你把对父亲的愤怒转移到他身上了。”朋友说。

“啊!好像是。无论他说什么,我都会反驳他,甚至抗议,所以我跟主管相处不好,几乎为此而丢了工作。”

这时,他才大梦初醒,开始用自己的理智去看清生活现实,才从许多抱怨和反抗中醒觉过来。

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不适应的状况下生活和工作,他们愤怒、沮丧和情绪化,这实际上是创伤在作怪,而不是别人在找他麻烦。

父母亲要注意防范这类不经意的童年创伤害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亲都爱护子女,不过却常会有不经意、不自知的伤害行为。有些人以为教育子女就是管理、支配和批评: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自尊经常受到践踏和伤害,久而久之,孩子心智发展便有了问题。

儿童是很脆弱的,父母教导的方法过于专制、粗暴,动不动就对他体罚和喝斥,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父母们不妨自问,你是否出现过以下的情形:

1、经常对孩子动怒、喝斥、发脾气或以粗暴的态度相向。

2、讨厌孩子身上某些令你不愉快的特质,重复批评或凌辱。

3、从不称赞孩子,当别人称赞他时,却说“哪有这回事!”

4、当着众人面给孩子难堪,数落他的不是,而不是等回家再纠正告诫他。

5、以体罚作为教育孩子的方法。

6、对孩子冷漠或疏远。

以上所列的行为或教养子女的方法,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副作用之大,甚至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成人任性的作为会为教养带来反效果】

有一次,一位教师在机场候机,因为距离飞机起飞还有一些时间,所以旅客们便排排坐着。几位看来是亲友关系的成人男女,带着孩子也在候机,他们兴奋地说些什么。后来,教师被他们的一段对话怔住了。

“孩子!没关系,吃吧!你妈妈不会生气的。”一个人说。

“妈妈说我不能吃太多的糖。”孩子迟疑地坚持。

“没关系,妈妈如果骂,告诉她是我给你的。”然后把一大把巧克力糖塞在孩子胸前的口袋里。孩子的妈妈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别以为给孩子吃糖就是表现你的善意,其实,你可能已经破坏他的生活规矩。

我们虽疼爱别人的孩子,但更要尊重孩子及其教养的需要。即使孩子向你要什么,也要保持分寸,不妨对他说:“你要先问问妈妈或爸爸。”慷慨大方有时会让孩子养成陋习,造成背地里不守规矩的现象。

一般而言,我们对别人的孩子都会表示友善;跟他说话、逗他玩、赞美他,给他奖赏等等。不过,我们很少留意自己的作为是否得当。我常在许多场合观察大人对别人的孩子,做出错误的响应,而影响其成长。

看到别人家孩子说话偶尔带点乳味腔,你学他的话跟他逗趣;或者拉拉孩子的耳朵,捏捏他那可爱的两颊。这看来饶富人情味,实际上孩子会觉得是侮辱。有时你对朋友的孩子呵痒,用手指逗他的脖子或腋下,让他咯咯笑,以为那是亲密、好玩,然而仔细观察,这些受骚扰的孩子容易因此而浮躁不安,表现出调皮鬼的模样。他们到学校去,也会摹仿这些动作来骚扰别的同学。

跟别人家孩子说话,要用他听得懂的成人语言,因为孩子必须从成人那儿学到正确的表达能力。当孩子拿他所做的美劳作品或其它作业给你看时,要认真的欣赏:无论它的水准如何,要表示你对作品的领略和肯定,例如:“嗯!手工真细。”“颜色搭配得很好。”“线条很柔和。”切忌漫无边际的夸奖,例如:“你是艺术家。”“你是科学家。”这会造成孩子的不安,或者给孩子带来过高的抱负水准,而失去努力尝试的勇气。

最后,我要提醒所有的成人,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持持平的态度。尤其是孩子受到伤害或生病时,你不能用可怜的态度对他说话,这会使他变得脆弱。你应该欣赏他的勇气和坚毅,并表示对他的信任。欣赏别人家孩子做得对的事,能给他带来莫大的鼓励。

【有计划的假日活动给家庭带来幸福感】

一位母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依然要上班。虽然当时的工作很繁重,但她和朋友依然很珍惜假日的生活。

她们带着孩子登山,在郊外的森林里欣赏昆虫、观察鸟类、攀爬陡峭的岩壁。到了中午,我们找个地方野餐——带个油炉煮热食,一起喝茶聊天。老祖母也跟着孩子在树底下乘着凉,说着她的往昔回忆……我们在假日里上山下海,留下许多美丽的回忆,这些回忆都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坚毅的性格。

周末她常有演讲,地点总是选在风光明媚的海边,或者幽静的乡下。她们租一辆车,一路赏景而去。到了目的地,她上台演讲,孩子们就在附近游玩:在小溪里捉鱼虾、往森林小径踏青……他们沐浴戏水、迎风逗趣。这时,她的朋友总是带着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她我演讲完毕,一家人又高高兴兴地赏景而回。

孩子很快就会长大,他们只有在童年的时候才愿意跟着大人一起去玩。这段黄金时光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不过,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值得的——孩子们不但学会了生活,还懂得了如何去计划假期,更重要的是留下许多甜蜜的回忆。

对儿童而言,假日不是休息,而是要积极地运用它。因此,为孩子安排娱乐、学习和增加新鲜的生活体验,是相当重要的事。

在儿童的心灵里,假日可不是什么放松心情、消除疲劳的日子,而是有兴致地活动、试探、观察和领受大自然的新奇。孩子们在假日所学得的东西,往往要比教室里多。

从假日活动中,孩子学会更多待人接物的态度,处事的技巧,发展其思考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并奠定学习多方面能力的基础和兴趣。

所以,父母要善用假日,帮助孩子安排活动;要陪伴他们,指导他们,并试着给他们主动尝试的机会。既可以安排户外活动,如登山、郊游和田径活动等,也可以安排参观访问,如参观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探访亲友或想拜访的人物。有时,参加社区活动,带着孩子参与公益事务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安排孩子的活动,得好好预先做准备。从引发孩子兴趣、搜集资料、讨论和决定,进而考虑邀请哪些人同行,而后进入活动准备。孩子在准备和期待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自动自发的习惯。

做准备的孩子,心情好、兴致高,在活动时比较能遵守规范,也能拥有良好的容忍力。

父母亲有计划地安排孩子的假日活动,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益;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良好休闲和娱乐。 BauaLYilrn/hG4B3LYh4uTmXxuN2zRgvA8dC6nm8Nk/qelczzm99ivWcnJnfO1K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