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的逻辑》的写作

1922年,波普尔通过入学考试,由旁听生转为正式大学生。战后的通货膨胀使他的家庭经济情况恶化,他不得不自谋生计,半工半读。他当过木匠、保育员、小学教员。在学校里,他广泛涉猎各门课程:数学、理论物理学、历史、心理学和哲学,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尤感兴趣。1928年,他递了题为《论思维心理学中的方法问题》的博士论文,通过考试,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又提交一篇关于几何学中公理问题的论文,通过了中学数学和物理教师的资格考试,取得中学数理教师的职位。

其时的维也纳,正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策源地,一群科学家和哲学家集中在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石里克周围,形成了著名的维也纳学派,波普尔从来没有参加过维也纳学派的正式活动,但他参加了该学派一些外围团体举办的讨论会,结识了学派成员菲格(H.Feigl)、克拉夫特(V.Kraft)和魏斯曼(F.Waismann)等人。波普尔曾与菲格通宵达旦地交谈。菲格赏识波普尔的新鲜思想,鼓励他著书立说。波普尔按照这一建议,于1932年写成《研究的逻辑》( Logik der Forschung )一书。

波普尔在这本书中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以及科学方法的问题。因此,这本书手稿的题目是“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波普尔认为,这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如果科学的标准是证伪,那么,科学的进步不能依赖归纳法,科学的方法就应当是一种以批判为目标的演绎推理。波普尔把这种方法称为试错法,其过程是这样的:先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说和猜想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不怕淘汰、修改和更新原有的假说和猜想。他断言,能够一劳永逸地证实一个假说和猜想的归纳过程是不存在的,不能被证伪的理论便不是科学的理论。

波普尔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和逻辑实证主义者针锋相对。实证主义者提出,证实原则是区别科学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证实的过程主要是对经验材料进行归纳的过程。即使如此,维也纳学派成员对波普尔的意见也十分重视。因为波普尔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石里克(M.Schilck)、卡尔纳普(R.Carnap)、纽拉特(O.Neurath)、弗兰克(Ph.Frank)和汉恩(H.Hahn)等人都阅读过波普尔著作的原稿。石里克和弗兰克同意在他们主编的《科学世界观论文集》的丛书中发表。但出版商嫌原稿太长,坚持要作大幅度删节才能出版。1934年出版的《研究的逻辑》只有原稿的一半篇幅。这本书出版之后,很多人并没有看出波普尔的思想与维也纳学派之间的根本分歧,还以为波普尔也是维也纳学派的一员。 5x9PSku5WaAyAi/jE5UGLUtVUViHQck8v/EC87zW2dQLEJRRtSMUXAJn0TKp6O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