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派的不同理论家强调心理动力的不同方面,但是几乎所有这一学派的人皆同意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心理决定论。即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的意义部分地由无意识的冲突决定。

(2)许多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人们行为的真正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被自身所知的。

(3)大多心理动力学派的学者认为这些力量受到来自童年经历的深刻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派的奠基者是弗洛伊德,他的理论就是我们熟知的经典心理分析。但是当代心理动力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弗洛伊德的经典心理分析理论。正如Gabbard(1994)所言,如果让弗洛伊德读到当代心理分析的著作,他恐怕不会识得这是心理分析的著作。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以及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对心理分析的理论都提出过修正,如今的心理动力学派是一个多元的流派,对于人类行为拥有着不同的、甚至彼此竞争的多种理论解释。

一、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学派,它强调无意识过程在决定正常和异常行为中的作用,心理分析的技术是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节将概括介绍经典心理分析的理论。

1.人格的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源自人格的三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id)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从性质上说,本我包含两种对立的本能冲动:①生的本能,这是与性本能(sexuality)有关的建设性的驱力,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libido),是生存的基本能量。②死的本能,这是一些破坏性的驱力,如攻击、破坏甚至死亡(Freud, 1920)。作为心理分析术语的“性”并不是指狭义上的性欲或者性行为,它包括了与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阔内容。本我是无理性和无逻辑的,只关注本能需求的即刻满足,而不考虑道德和现实。因此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里完全受本我的支配,而在出生几个月后,人格的第二部分——自我(ego)发展出来。自我是本我的欲望与外部世界的现实之间的媒介。自我的基本目的是满足本我的需求,但是以确保个体的健康和生存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角色需要运用推理和其他智力资源来应对外部世界,同时要在超我的指导下,根据外界现实的条件,施行对本我需求的控制。自我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当孩子长大,逐渐学到了父母和社会认可的对与错的道德规范,弗洛伊德所假设的人格的第三部分逐步从自我中显露出来,这就是超我(superego)。超我是社会禁忌与道德的内化,就是通常人们所指的良心,它强调的是对与错。随着超我的发展,它变成了一个内在控制系统,应对着本我的无节制的欲望。超我通过自我系统来压制那些错误的或不道德的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决定行为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通常这三者之间内在矛盾的出现是因为这三个过程有不同的目标。如果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2.意识层次论

上述所提到的人格的结构模型发展于弗洛伊德更为晚期的理论分析之中,弗洛伊德在其早期著作中最早提出的理论把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意识层次论(topographic model of the mind)虽然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理论中不再占有中心的地位,但是,这三个概念仍然有比较重要的影响(Gabbard, 1994)。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无意识才是水面之下无法直接看到的大部分冰山。所谓无意识,是指不能被唤入意识层面的心理内容和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了被禁止的需求、被压抑的其他经验,这些均被推出了意识范围。无意识不断寻求表达,尤其是在自我控制暂时降低时会以某种形式出现,如催眠、幻想、口误、梦等。前 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指的是虽然当前不在意识范围之内,但是很容易可以被提取的信息和冲动。

3.焦虑和防御机制

焦虑(anxiety)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观点中的重要部分。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①现实焦虑(realistic anxiety),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可能危险带来的焦虑;②神经质性焦虑(neurotic anxiety),是由于本我的冲动将要冲破自我的控 制而产生实际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将会以某种方式受到惩罚,这就是使自我感到威胁而产生的焦虑;③道德焦虑(moral anxiety),源自个体的真实的行为与超我产生矛盾而唤起的罪恶的感觉。

弗洛伊德指出:“自我使用各种程序来完成它的任务,即避免危险、焦虑和痛苦。我们将这些程序称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defensive mechanisms)的概念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Anna Freud加以完善。经典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来自内心愿望与外在现实,另一方面存在于人格结构之间,例如本我和自我的冲突、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为了应对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对于冲突所做出的无意识的策略反应。专栏2-1列出了一些比较常见的防御机制。

专栏2-1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

4.性心理发展阶段和固着

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发展对人的影响至深。早期人格的发展要依次经历几个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分别是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每个阶段力比多主要通过身体的某个部位获得满足,这个部位被称为性感区域(erogenous zones)。在任何一个阶段儿童获得过多或者过少的满足,都会影响其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过多或者过少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固着(fixation),即个体的一部分心理能量投射在该阶段,使得以后的行为具有该阶段冲突的特征。

(1)口欲期(oral stage)。在生命的最初两年,口唇是主要的性感区域,婴儿的最大的满足源泉是吸吮。

(2)肛欲期(anal stage)。2~3岁,肛门提供了主要快乐的刺激来源,这通常是在父母对儿童进行如厕训练时期,过严或过松的训练都会导致肛门期的固着。

(3)生殖器期(phallic stage)。3~6岁,对生殖器的自我刺激提供了主要的快乐感觉。

(4)潜伏期(latency stage)。6~12岁,性的动机明显消退,儿童主要以发展知识和技能为主。

(5)生殖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后,快感的最深层次的感觉来自与异性的关系。

总之,每个阶段对于个体来说都会存在某些矛盾,而弗洛伊德认为这些矛盾必须得到解决。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一个最重要的矛盾发生在生殖器期,自我刺激的快感和相伴而来的幻想导致了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男孩渴望与母亲亲近,将父亲视为令人憎恨的竞争对手,但他也害怕父亲,特别害怕父亲会阉割他的阴茎。这种阉割焦虑迫使男孩压抑他对母亲的性欲望和对父亲的敌意。最终,如果一切顺利,男孩会认同他的父亲,和母亲仅仅建立无害的关系。

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人们最佳的选择是在矛盾之中达成某种和解,获得最多的本能满足,而将惩罚和罪恶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种观点代表了对人类行为悲观和决定论的看法,降低了自我在进行决定时所具有的合理性和自由性。在团体水平上,它将暴力、战争和相关的现象解释为人类天性中攻击和破坏性的本能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产物。

二、新弗洛伊德学派

随着心理分析在欧洲和美国的广泛传播,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生了改变。许多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和追随者的追随者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很有建树的思想家,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构建了新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在对弗洛伊德的理论的修正中,有三个倾向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其一,这些理论强调自我的力量;而弗洛伊德忽视自我,特别重视本我。心理动力学派的随后的学者已经将注意力转到了自我身上。他们不再强调性、本能、决定论,而是把重点放到目标、创造性和自我指导等方面。其二,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思想家将儿童的社会关系看做是正常或异常发展的决定因素。弗洛伊德总是将社会关系与本我联系起来;而以客体关系为主导的理论者不再强调本我,而是将社会关系摆到了中心位置。其三,修正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弗洛伊德认为生殖器期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俄狄浦斯情结;许多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婴儿期,另一些人则认为跨越成年的交接期才是最关键的。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思想者通常被称为新弗洛伊德学派。下面将分别介绍荣格、萨利文和霍尔妮的观点。

1.荣格

荣格(Carl Jung)曾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弟子,但他很早就和弗洛伊德决裂了,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消极和局限。他们主要的分歧是关于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的能量,即力比多,基本上是以性为主的;但荣格将力比多视为更宽泛的力量,也包括性本能(Jung, 1948)。两个人在无意识方面也存在分歧。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种退化的力量,会将个体推回到婴儿期的以本我为导向的行为。对于荣格来说,无意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荣格进一步认为无意识不仅包含了个人的无意识,即生物性的冲动和童年的记忆,也包括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其中存储了“原型”或称象征符号,是人类普遍经验的表达(Jung, 1943)。这些象征符号普遍存在于整个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是神话和艺术的源泉。

荣格的治疗也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在弗洛伊德学派的治疗中,基本的目标是控制:合理的自我控制不合理的本我并使之指向建设性的结局。荣格的治疗目标是整合:整合完全相反的两种倾向(例如,男性和女性倾向,外倾和内倾)于自我之中,这样患者就变得更具有“整体性”,也更有创造性,这一点与人本学派的观点是相似的。

2.萨利文

萨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是美国的精神病学家,他认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特别重要的。若父母具有排斥性,其子女就会对自己产生严重的焦虑,当他长大后,对自我的威胁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萨利文认为,指向健康的重要一步是在青春期的早期与同性之间能建立亲密的关系。对于那些家庭关系有问题的人来说,其他人是巨大的威胁。这些人通过执行僵化的自我保护模式(例如神经症)或完全从他人的世界中退缩出来(例如精神病),而达到使自己逃避人际关系的目的,无论这种心理障碍是否严重,它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以焦虑为动机的逃避行为(Sullivan, 1953)。

除了他对心理病理学社会理论的描述,萨利文还对治疗严重的精神障碍作出了其他重要的贡献。萨利文所涉及的领域是原来弗洛伊德及其早期追随者认为心理分析所无法涉足的。萨利文是第一位报告长期的心理分析对精神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的分析师。他发展出的充满热情的和支持性的方法为其后的治疗师提供了一个范式,其目的是在分析师的帮助下,把精神病人放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3.霍尔妮

霍尔妮(Karen Horney)是另一位关注社会关系的新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学家。霍尔妮认为心理障碍是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的结果,基本焦虑是将世界普遍看做是非人性的和冰冷的。这是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建立依恋关系所导致的。霍尔妮认为基本的焦虑将导致三种“神经症倾向”中的一种:①离开(moving away),即害羞、退缩行为;②移近(moving toward),即依赖、需求行为;③反抗(moving against),即敌对、攻击行为。这三种类型几乎涵盖了心理病理的所有形式(Horney, 1937)。

同弗洛伊德一样,霍尔妮注意到了两性的明显的心理差异以及两性之间的竞争,男性寻求对女性的支配,而女性寻求对男性的顺从和谦卑(Horney, 1967)。弗洛伊德将这归结为女性对男性的阴茎的嫉妒,而霍尔妮对此更直接的解释是在社会中男人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机会。

三、心理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家对心理分析理论的贡献之外,心理分析还有着更多不同方向的发展,涌现出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他们主要集中在欧洲,并且形成了三大主要的理论流派,包括:①自我心理学(ego psychology),其主要的理论家有Anna Freud, H. Hartmann, R. Spitz, E. Jacobson; ②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主要的理论家有W. R. D. Fairbairn和D. W. Winnicott; ③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主要理论家有H. Kohut。此外,法国著名的心理分析理论家Jacques Lacan提出的理论虽然与主流心理分析格格不入,但是其思想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哲学、文学批评、女性主义三大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Mitchell & Black, 1995)。

四、对心理动力学模型的评价

弗洛伊德和心理动力学的理论家是首次采用心理学的原理,而不是用纯粹的生物学或超自然的原理,来系统地建立对变态行为的解释。他们是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心理病理学的真正奠基者。而且,心理动力学理论可能也是目前所建立的最容易为人理解并使一些人最为满意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

然而心理动力学存在着许多局限与弱点。最早对弗洛伊德的女性发展学说的批评来自霍尔妮。她认为经典的心理分析对女性的解释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在人格中过分强调性的驱力和解剖结构,而排除了环境和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次,将男性视为人类的原型;第三,认为基于小样本就可以描述可普遍适用的人类心理学原理(Horney,1967)。心理动力学至今仍受到来自女权主义者的攻击。

心理动力学理论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很难或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其基本的理论假说。这些理论所描述的过程是抽象的,是难以测量的。理论本身所提供的解释研究结果的方法看起来和它们的基本假设是矛盾的。因此,基本上没有对照性的研究来验证传统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一些新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儿童期就已经基本定型,在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做出重大的改变,即使进行心理治疗。他的许多早期批评者认为,人类的人格是随着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成长和变化着的,心理治疗确实为那些想要改变他们人格的人提供了希望。

即使存在上述问题,毫无疑问地说,心理动力学理论在20世纪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无意识过程指导我们行为的经典心理动力学的基本假说已被许多普通人所接受。当我们发现自己怀疑自己的行为和其他人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时,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受到某个特定人物吸引就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母亲不会赞成时,当我们回忆起我们认为已经压抑掉了的过去的创伤性经历时,我们都正在应用心理动力学理论。 PoJ75PyL7xwrNUxEVIbtl5z+fR00/gPgNLb60+UqspKpvYWI7X9cIdQi8/6oZc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