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物种起源》导读

舒德干 (西北大学 教授)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的成功取决于我复杂的心理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热爱科学、善于思索、勤于观察和搜集资料、具有相当的发现能力和广博的常识。这些看起来的确令人奇怪,凭借这些极平常的能力,我居然在一些重要地方影响了科学家们的信仰。”

——达尔文

十多年前,当听到编辑先生要我为《物种起源》译本写一篇“导读”时,心里着实有些诚惶诚恐。尽管由于职业的缘故,我对进化理论的浓厚兴趣由来已久,但总担心自己对原作缺乏较好的理解,更无法做到对近百年来进化理论沿革的洞悉,难以胜任写出一篇有益的导读来。弄得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误导他人。

1964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时,学校为我们古生物学专业设立的“达尔文主义”课程曾深深地吸引着我,热烈的课堂讨论让我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但结果仍一知半解。“文化大革命”后的1978年,当我能够回到大学继续学习时,第一件事便是到图书馆借一部《物种起源》,接着在旧书店买到一本朱洗先生的《生物的进化》,将自己埋在陋室里独自咀嚼玩味,自得其乐;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近二十年来我们拿着国家各种研究基金,一头扎进5.3亿年前的澄江化石宝库里折腾,希望通过这个独特的科学窗口能窥视并解绎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一些奥秘;这后者便正是达尔文当年创立以渐变论为基调的进化论时碰到的一个重大难题;这自然迫使我较仔细地学习了一些近代和现代进化论的新知识。1998年春夏之季,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工作时,专门造访了剑桥的达尔文学院和达尔文当年就读的基督学院。在那里的图书馆我也学习了一些达尔文传记和现代进化论的书籍。此外,我专程赶到位于伦敦东南的肯特郡的达尔文故居博物馆“党豪思”(Down House),在达尔文伏案40年的工作室里,在他勤勉研究、观察过的植物暖房实验室里,在他日复一日行走并思索的沙径小路上,在众多实物原景无言但醉人的感染下,身临其境,聆听达尔文,自然让我对《物种起源》及其作者更添了一份感悟,多了一层理解(请见第310页的插图)。然而,我也有自知之明,我离完全理解这部曾改变整个人类世界观的博大精深的伟大著作仍有很大距离。如果读者们宽宏大量,觉得这篇“导读”大体符合著者的原意,而未造成明显“误导”的话,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200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版本里的“导读”曾分成四个部分,分插在译文的对应章节之前。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版本仍保留它们的基本格局,但已略加修改、增删,并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了。这样,能增加一些阅读时的连贯性。此外,导读新增加了“达尔文生平及其科研活动简介”、“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西蒙·康威莫里斯先生为《物种起源》这部汉译本所写的“前言”等三个部分的内容。为纪念原作首版发表150周年,在2009年,我对全书的译文和导读进行了再次修订。此外,还遵照编辑的要求在书末附上了我在《自然杂志》上新近发表的一篇小文的修改版(其题目也改为《进化论的十大猜想),权当对进化论发展脉络的概要补记。 9yOc51TMjnGlbLsIoELTCsOX16WCcfoq0TBTYtOdS1orHKC450mNX0RcVBSpxhz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