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版前言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于1994年成立,1996年开始招收学生。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我自那年开始每年开设“中国经济专题”这门课程,与同学们探讨中国的兴衰和近代以来救亡图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遭遇的挫折及其原因,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

我对中国历史兴衰的兴趣始于小时候听家父讲的故事、看的漫画书和收音机广播的演义以及庙会中演的地方戏曲。故事中人物忠奸分明,情节曲折感人,我不自觉以其中的匡时济世人物自许。初中时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历史和小说外,哲学、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包括中国的古代经典等,只要是能得到的书无所不读。高中以后,兴趣逐渐集中于中国近代史,同时,希望能效法前人,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一己之力。到了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后,通过阅读、思索、考察以及和学界朋友切磋,我逐渐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转型等现代化努力的成败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国内外的学刊上发表了文章,出版了专著。这些观点回过头来看,竟然自成了一个以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企业自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以贯之”的经济发展转型理论体系。

2002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招收的学生增多,“中国经济专题”由每年开设一次改为在春秋两个学期分别开设,于每周周五晚上开讲。这门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令我深受鼓舞,每次上课在能够容纳五百多人的教室里,经常挤满了六七百人,其中有不少还是外校的学生。夏季上课时,同学们要忍受教室里拥挤的环境和闷热的空气;冬季有些住得远的同学则要冒着严寒,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听讲,上完课后还要在深夜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去。从同学们的热情反应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代代承传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也看到国家民族复兴的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陶陶,这些年来我深有体会!

今年6月起,我将在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新职,这项任命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未来四年不能再于每周周五晚七点在北大理教117教室讲授此课,和众多朝气蓬勃的同学们进行思想的交流,想来“以文会友”是对上述遗憾唯一的补偿方式。现在出版的这本《中国经济专题》是我过去十多年来讲课的一个记录,虽名为专题,实为我对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一个系统的阐述和解析。盼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能和已上过这门课的同学们重温当时上课的情景,也盼望能透过这本书的文字和未能上这门课的同学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同时希望这本书能有助于关心中国命运的各界朋友了解过去与现在中国经济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何在。

几年来有不少同学建议我将“中国经济专题”这门课的讲授内容整理成书出版,并有多位同学对书稿作了初步的整理,然因庶务繁多始终未能审订成稿。我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林君秀老师和郝小楠编辑,在她们的鼓励和帮助下,这本书终于能在我到世行赴任前整理完稿,也感谢有关方面和人士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教学相长,我提出的一以贯之的经济发展和转型理论是在这些年的教学中逐渐得以深化完善的,我想借此书出版的机会感谢过去选修过这门课的众多同学的热情鼓舞!也感谢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同事和海内外学界的许多朋友对书中主要理论观点的批评、建议和勉励!

最后,和近几年相比,前几年讲授的课程多了“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以及“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等内容。现将这部分内容整理成文,收在书后作为附录以供参考。


2008年5月25日于朗润园 hd0s14/fDnD2rVo85BSUH6SpUPHJOhiiAAAc9cJMZk16UhYggfdjN5SU1301wC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