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屈辱的童年

1867年11月7日,物理教师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家里又添了第四个女儿——玛丽娅。

对于斯可罗多夫斯基这样一个老师家庭来说,仅靠夫妇两人当教师的薪金要养活全家7口人,可是不轻的负担呀!而且这个家庭的主妇,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多添一个人吃饭穿衣,并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不过,这个刚出生的小女孩非常漂亮,那对可爱的大眼睛似乎一落地就对陌生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

年轻的父母亲欣慰地笑了。他们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他们最小的女儿玛丽娅日后竟在承受了巨大的磨难后,走向了辉煌的人生,为世界做出了永恒的贡献。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出身于波兰一个小有名气、而且有族徽的农村贵族地主家庭。在玛丽娅出生前几个月,他被任命为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兼副督学。

玛丽娅的母亲是一个小地主家的小家闺秀,她是长女,聪明、端庄、温柔的她在华沙一所住宿女子中学毕业后,就留在母校任教。由于她执教有方,很快当上了这所女子中学的校长。

由于小女儿玛丽娅的出生,再加上身体不好,玛丽娅的母亲有了结核病的初期症状,她只好舍弃自己无限热爱的教育事业,专心在家养育5个子女,当然也附带养病。这时,家庭条件已有了许多改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任副督学,是行政官员了,因此在中学有一整套公房可以居住。房子宽敞明亮,又有一间在玛丽娅看来很大很大的书房,洁净的大书架上除了整齐、美观的书籍以外,还放着一些闪着美丽金属光辉的天平以及许多其他奇形怪状的仪器。

玛丽娅有3个姐姐:大姐素希雅,二姐布罗妮娅,三姐海拉;还有一个哥哥约瑟夫。约瑟夫哥哥比二姐大,排行第二。大姐虽然只比玛丽娅大5岁,但却在妹妹面前担当老大姐的职务,言行举止颇像一个小大人。

妈妈是玛丽娅心目中的圣母,她秀丽而疲惫的脸上,永远罩着一层慈爱的光辉,让玛丽娅见了心里就感到甜蜜、温暖,她真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在妈妈脸上亲个够,但妈妈给予小女儿最亲密的动作也只是抚摸她的脸。玛丽娅有时不免不满意地想:“别人的妈妈为什么总是用嘴亲小孩的脸,而我的妈咪为什么从不亲亲我呢?好奇怪呀!”

但妈妈那慈祥的眼神,分明透露出无限的爱意呀。

“玛丽娅,我还有事要做……”

妈妈又要赶玛丽娅走了。玛丽娅不愿意走,她想在妈妈身边多待一会儿。但妈妈坚决地说:

“你最好到花园去,今天天气多美好呀。”

肺结核是很容易传染的,而且在那个时代,肺结核是一种几乎无法用药治愈的可怕的“富贵病”。

只有用休息、加强营养的办法慢慢调理,才有望逐渐痊愈。可是,靠一个中学教师的薪金,怎么能够好好地休息和加强营养呢?

为了避免让几个孩子染上这种可怕的病,妈妈对自己做了严格的规定:不亲小孩,哪怕是最可爱的玛丽娅,也绝不例外!另外一个可靠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小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少在室内待着。每到暑假,就让他们到乡下去。乡下有他们不少亲戚,到处都有他们吃住的地方。

玛丽娅对农村情有独钟。波兰的农村是非常美丽的,那繁花盛开的辽阔原野,绽开的花蕾,在阳光下闪光的小溪,在云间歌唱的云雀……这一切对小小的玛丽娅来说,无异都浸润在一种欢乐的光辉与和谐里,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光明和不可抗拒的喜悦!

在农村,玛丽娅可以大胆地用波兰话讲故事,可以尽情地唱波兰歌曲,而且用不着总是提防爸爸那所学校的校长伊万诺夫。伊万诺夫不学无术,但就因为他是一个俄国人,就有资格当校长。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样在学校里到处游荡,搞突然袭击,看有哪些学生因疏忽而写了波兰词语,或暗地讲波兰话……啊,那是一种多么屈辱而又难以忍受的生活哟!

但是,到了农村,一切返璞归真,连空气里都透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恬适和宁静……

玛丽娅和哥哥、姐姐们在假期里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美丽。他们简直成了野孩子。

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教育家,知道大自然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他们放心大胆地让孩子们到田野、树林、小溪中奔跑、嬉戏、欢叫。他们深知,不热爱大自然的人发展是不完善的;不能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注定不会成为伟大的学者。

二姐布罗妮娅有时对学习字母感到厌烦了,就会以“老师”的架子命令小妹妹把纸板上的字母按不同的次序排列,当小妹妹排错了的时候,布罗妮娅就会傲气十足地教训玛丽娅:

“哎呀,你怎么这么可笑呀!这个字母应该放在这儿……呶,这样就对了。”

但布罗妮娅的“老师”没当多久,玛丽娅就让布罗妮娅和父母亲大吃了一惊。

有一天早晨,布罗妮娅正在父母面前结结巴巴地朗读一段简单的课文。玛丽娅看见二姐那么艰难地朗读,觉得不可理解,于是下意识地把姐姐的课本拿过来,非常流利地念起来……当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时,忽然发觉室内一片寂静,父母和布罗妮娅都惊讶地望着玛丽娅。玛丽娅被这种寂静吓懵了,以为自己做出了极不得体的事,就嗫嚅地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请你们原谅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其实她理解错了,父母和二姐的突然默不作声,并不是觉得她做了什么不得体的事,而是因为他们感到惊讶:她怎么念得这么好?并没有人教过玛丽娅读书啊!

父母由此发现玛丽娅是一个非常聪明、记忆力特别强的女孩子,这使他们高兴:也许他们的玛丽娅今后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呢!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发现玛丽娅有天分,就让玛丽娅去看更多的书,提早背诵名人的诗歌,提前学习一些课程……他们知道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会损害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他们尽量让玛丽娅少接触书,让她到户外美丽、变幻的大自然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开始也许会让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多半会从此厌恶书籍,或过早地成熟而不愿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真正失败啊!

以后,当玛丽娅想找书看时,妈妈总是委婉地说:“亲爱的,你的积木呢?你能够架起一座桥梁吗?”

要不就打开窗户,指着那湛蓝的天空,神往地说:“小玛丽娅……瞧,那朵白云多么像一座城堡呀,我们出去仔细瞧瞧,好吗?”

美丽、文雅、温柔的妈妈,会讲许多好听的波兰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还会弹钢琴、唱波兰民间歌谣,当玛丽娅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摇晃着身体唱着动听的歌曲时,她感到这真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这美好的时刻如果能永远延续下去,该有多好啊!

可是,小小的玛丽娅也有感到不愉快甚至有些恐惧的时候——那就是爸爸常和一些到家造访的叔叔伯伯们低声而愤慨地谈论校长伊万诺夫的种种劣迹。

有一天,玛丽娅和大姐散步回来,听见爸爸和一位同事正在气愤地谈论着什么。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那位同事说,“你用不着和伊万诺夫校长去争长论短,不值得与这种人生气……”

“话虽是这么说,”爸爸怒气未消地说,“但他也太过分啦!一个小孩子在作业里由于疏忽写了几个波兰的词语,这对于一个生长和生活在波兰的小孩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居然发那么大的火,恶魔般地训斥可怜的学生,我能忍受吗?”

“是啊,可是……”

玛丽娅相信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从来都不发火,现在却满脸怒气,一定是那个住在大楼右边的校长伊万诺夫太可恶了。否则,爸爸是不会生气的。

不久,屈辱和悲哀的日子让这个知识分子家庭陷入了可怕的混乱和悲惨的境地。玛丽娅注定要经受人生的第一次炼狱。

这些屈辱和悲哀,与波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不幸紧密相关。

在18世纪末的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兰先后3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其中俄国是瓜分和灭亡波兰的罪魁祸首。在这3次瓜分中,俄国得到波兰62%的领土,普鲁土得到20%,奥地利得到18%。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俄国又攫取了奥地利和普鲁士所占领的大部分波兰领土,并在这部分领土上建立了波兰王国,俄国沙皇自任命为波兰国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863年1月,即玛丽娅诞生3年前,波兰全国有15个地方同时起义,从1月22日到23日,6000多名起义者向许多沙俄军队驻防地发动了多次进攻。但这次大规模起义,仍然被增援的22万沙皇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合力血腥镇压了下去。在起义后的28个月,即1865年4月底,这场英勇的起义彻底失败了。1500多名起义者被处死刑,9000多名革命志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还有3万多名起义战士战死在波兰国土上。

这次起义后,沙俄政府在圣彼得堡成立了所谓“波兰王国事务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要取消一切与波兰有关的东西:波兰王国的下级政府和机构一律取消;城乡所有官府一律使用俄语;官办学校一律使用俄语课本,并进行彻底的奴化教育,以谎言和辱骂代替真实的波兰历史。

这样长久被异族残酷镇压、占领和统治的特殊历史,使波兰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心理上有一种独特的铭记,即一种对国家独立和主权特有的敏感。玛丽娅的父亲更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十分强烈的知识分子,他对形式上已不存在的祖国,从来未敢忘怀。

在家里,他常常向几个孩子讲述可爱的波兰,教他们精通波兰语,唱波兰的革命歌曲,而且在学校里,对于老师私下讲授波兰语和波兰历史,不仅不加反对,还向老师暗示:要机灵,别让伊万诺夫那帮人抓到把柄。

但久而久之,俄国统治者知道了这种非常让他们恼恨的事情,校长在得到许多确凿的小报告后,决心要铲除这位“不识相”的副督学。

1873年秋季,6岁的玛丽娅要上学了,这使玛丽娅感到高兴极了:现在她是学生了,妈妈和爸爸总不会再有什么理由反对我多看书吧?但与这种欢欣、兴奋同时而来的打击让全家一下子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妈妈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吐血,以往美丽、温柔的妈妈,现在完全变了样儿,人们再也无法从这位病妇身上想像她以前的风韵。

祸不单行,正在这时,伊万诺夫校长罢免了任职6年之久的副督学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这样一来,爸爸虽然还可以继续教书,但一是工资减少,二是要搬出学校免费提供的宽敞住宅,自己到校外去租房住。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只好到校外寻找住处。但家境的困难怎么克服呢?久病的妻子需要继续住疗养院,5个儿女要上学……刚直不阿、绝不肯奴颜婢膝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勇敢地挑起了这付重担。他决定将租来的房子收几个住宿的学生。这事当然得和孩子们商量一下。他把5个孩子招到身边婉转地说:

“有几个外地学生想找住宿的地方,我想,你们的妈妈去疗养了,我们就可以腾出一间房子让几个学生来住,当然,他们要交饭钱和房租。我想,住进来两三个人还是可以的吧?”

海拉在什么时候都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听了爸爸的话,她高兴地大声说:

“爸爸还可以辅导这些学生!我看呀,爸爸只要把这消息透露出去,保准报名的人多得很,我们可得挑选那些最好的学生啊!”

爸爸凄然而充满爱意地对海拉说:

“你总是会夸大事情……”

为了妈妈的健康,为了克服穷困带来的许多问题,5个孩子非常明白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开始只收了3个寄宿生,后来逐渐增加到10个。

斯可罗多夫斯基的外孙女艾芙几十年后写道:

“后来……寄宿生增加到5个、8个、10个。这些都是从他的学生里挑选出来的年轻小伙子,他供给他们食宿和个别辅导。这所房子变得像一个吵闹的磨坊,家庭生活的亲密感完全消失了。”接着,第三件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1876年,斑疹伤寒流行华沙,寄宿在玛丽娅家中的一名学生也不幸被染上了。虽然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流行性传染病,但对于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不尽心照料得病的学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那位寄宿生在大姐、二姐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就得到控制,最后痊愈了,但大姐和二姐却因此而染上了斑疹伤寒。布罗妮娅只是轻微地发作了一下就没事了,可14岁的大姐素希雅却因为接替妈妈的家务工作后,一向比较劳累,本来就不算强壮的身体,在病菌的肆虐下,一病不起。

看见虚弱的姐姐躺在床上,玛丽娅急得每日祈求上帝。

上帝仍然没有施展他的奇迹,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素希雅身着白色衣服,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大姐的去世,对9岁的玛丽娅来说,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她不明白,上帝何以对她的家庭如此残酷,一个接一个的打击接连不断地落到这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家庭?爸爸是尽职尽责的教师,而且嫉恶如仇;妈妈有天使般的心肠,对一切都愿以爱来化解;素希雅像妈妈一样,宽容大度,热心帮助别人。但是,为什么不幸却偏偏落到了他们的头上呢?玛丽娅还太小,对于纷繁的大千世界,还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她只知道这世道太不公平,上帝太缺乏慈悲之心。

几次打击之后,妈妈的身体更差了。虽然玛丽娅对上帝已经丧失了信心,但她仍然每天虔诚地向上苍祈祷。

“圣母玛利亚,圣子圣灵啊,请不要从我身边夺去亲爱妈妈的生命,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让我的生命代替妈妈的生命吧!”

但是,像以前的祈祷一样,一点效果也没有。最悲惨的日子终于冷酷地来临了。

1878年,玛丽娅已经是11岁的大姑娘子,正在西科尔斯卡女士主办的私立女子寄宿学校读五年级。母亲感到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是优秀学生,而且品行端正,对生活充满热爱,能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这样的儿女,对一位母亲来说,是最高的奖赏了。小女儿也很懂事,知道为她爸爸分忧,从不会无理取闹。但是,一桩拂不去的可怕想法已在她心中弥漫。

“我恐怕要离开这个充满苦难而又温馨、可爱的家庭了……”

她是一位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她知道当她离开人世后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不幸,她的丈夫将会陷入多么困顿的局面!她决心在生前为自己的离去做好准备,不再为这个悲惨的家庭增加更多的麻烦。

5月9日,她请求医生不必再为她费心,又让人请来了牧师……

玛丽娅又一次穿上丧服,又一次将亲人送到墓地。不到11岁的女孩子现在既没有妈妈的呵护,又没有大姐的照料,爸爸虽然也非常疼爱她,但他太忙,要上课,要辅导寄宿生,还要关心他们的食宿。玛丽娅几乎是在没有人照料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在学校里虽然也有许多愉快的事情,但俄国人的压制——不准用波兰文说话、写字、看书,却使玛丽娅感到天天在受到压制,为了学点波兰话、懂一点波兰的历史,老师和学生整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这么小的心灵,竟然承受着这么多沉重的磨难和严酷的打击!但玛丽娅不仅没有被残酷、苦闷的生活压垮,她反而更清醒、更沉着、更冷静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HsOsMSIetEauNuItzSwZbMkj7BcDQ5eO1F4IOvtsVqWBubWrmp4/bAmfuEP+Yv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