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贺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唐朝中期,有个诗人叫李贺,他自幼聪明伶俐,喜爱读书,他父亲中年不幸病死,他与母亲弟妹过着清苦的生活。李贺喜欢作诗写文,常常陶醉其中,不顾身体劳顿,孜孜不倦地创作。他不像一般的文人,按照固定的模式先立题目,而是在考察、采访、游历中耳闻目睹积累素材,然后再谋篇布局创作。他常常骑上家里惟一的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小书童四处采访、考察,采集歌谣、民间传说,遇到好的素材,立即记下来,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他母亲看着孩子志向高远,勤奋创作,心中很是欣慰。但同时又为他从小体弱多病的体质担心,怕他劳累过度。因此每天李贺回家,母亲都要亲自查看书囊,发现书囊特别重,母亲的心就跟着沉重起来,心疼地责备儿子:“你这孩子,这样下去,难道要连心血都呕出来才罢休么?”李贺连忙安慰母亲,但过后仍一如既往痴心创作。后来,李贺果然诗才出众,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写出不少传世佳作,只可惜他不得志,27岁时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来比喻做事情费尽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