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由于古今中外的故事灿若繁星,而广大中小学生的时间又十分有限,我们便对众多故事进行了精挑细选和高度浓缩,既保持了故事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也有知识故事,这样,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和趣味性,是广大中小学生快乐阅读的首选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的最佳版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军国主义卖命。
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精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贴贴”,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于是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呀、杀呀”,失败了,退下来,然后再反攻。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真的发疯了。一次战斗中,凯姆利希的腿被炸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
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厌恶战争,对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可那些学生却还在以此为乐呢!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上海。在马路上谋生的又一天生活结束了,乐队的吹鼓手小陈、报贩老王、理发师、失业者、小贩这几个“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把兄弟组成的“雄赳赳”的队列,来到太平里低矮的小阁楼。小陈和老王的住处正好与邻居小云、小红姐妹的住处对窗而临。这姐妹俩因家乡失陷,从北方流落到上海,被一个琴师和他的鸨母妻子所霸占,从此过着不堪忍受的苦难生活:小云为鸨母卖笑赚钱,小红则终日随琴师出入茶楼酒馆卖唱。
天真无邪的小红与机灵诙谐的小陈两情相悦,经常临窗以歌声和琴声传递情意。而内心经受着重创的小云也在暗中恋着小陈,但小陈却因小云干的营生而瞧不起她。只有老实善良的老王很关心小云。
一天,小红随琴师去酒楼卖唱,被流氓头子古成龙看中,他便买通了琴师要把小红占为己有。琴师和鸨母见钱眼开,决定把小红卖给古成龙。小红深知自己将遭厄运,只好同姐姐一起和小陈、老王商量。老王在墙壁上旧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养女告鸨母”的消息,便心生一计,和小陈一起去找律师,可是当律师告诉他们打官司需要500两银子时,他们才意识到“打官司还要钱”。老王左思有想,从旧报纸上撕下一个“逃”字递给小陈。小陈恍然大悟,于是在兄弟们的帮助下,他偷偷地把小红接出来,搬到了别的地方,并且结为夫妻。
小红被救出了魔窟,可老王还惦记着小云。他劝小云也逃出来,小云却没有勇气。一天夜里,小云在街头被警察追赶,情急之中逃到了小红的住处。从此以后,小云也在这里住了下来,并将自己对小陈的爱意转移到了老王身上。几个人在苦难的生活中寻求乐趣,在黑暗的现实中互相扶持。
报纸上登载着巨额白银出口的消息,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理发师为理发店将要歇业而发愁,为了不使理发店关门,小陈和老王又吹号又敲鼓,颇有声势地帮忙招揽生意。
琴师夫妇和流氓古成龙一直因为小红和小云的失踪而耿耿于怀,他们终日四处搜寻。琴师这天刚好从理发店经过,看到了小陈和老王后,暗中跟踪,找到了他们的住处。第二天,琴师就纠集了古成龙等恶棍前来抓人。正巧这时老王和小陈都出去了,小云从窗口发现他们后,便掩护小红越墙逃走,自己却在与琴师的搏斗中被一刀扎中。古成龙一看要出人命,抽身溜走。琴师见状心虚,也逃之夭夭。
等到老王他们闻讯赶来的时候,小云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王焦急地吩咐小陈等人照看一下小云,自己跑出去找医生。可当老王因钱不够医生不肯来而无奈地回到家里时,小云已经含恨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