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秦两汉文学概述

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远古至秦朝以前的文学和西汉、东汉两朝文学的合称。泛指中国自有文学以来到东汉末年的文学。如从远古时代的口头文学算起,时间跨度在三四千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3个阶段。

先秦文学包括远古口头文学,夏、商、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和散文创作。早在上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在开发黄河、长江以至珠江流域的同时,就已开始了精神文明的创造。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不仅出现了独立的美术、音乐,口头文学也已产生。伴随着对自然神和祖先神观念的出现与崇拜,出现了属原始歌谣形式的赞颂与祈祷神灵的韵语和借助想象解释神的活动的神话。前者如伏羲氏时的“网罟之歌”,神农氏时的“丰年之咏”;后者如伊耆氏的《蜡辞》和《弹歌》,以及“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黄帝战蚩尤”、“舜逐三苗”、“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传说。这些远古时代的口头文学,曾在先民中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

《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后世著作中,记载了这些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夏禹传位于子启,标志着中国奴隶社会的出现。到了商、西周,出现了灿烂的奴隶社会文化。殷墟的甲骨文、殷周的青铜器铭文、《周易》繇辞和《尚书》,留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散文篇章。周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的兴盛,《诗经》中较早的诗篇主要是反映周民族发展历史的史诗和反映民间疾苦与心声的歌谣。

春秋末年,由于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向封建制转化。随着奴隶主贵族文化的下移,社会出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士阶层。至战国时期,形成了繁荣学术文化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不同学派,以及反映他们的论辩,表现他们的学说思想的《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著作,后人统称为诸子散文。此外,这一时期还留下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它们作为历史散文著作,也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屈原是中国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生活在秦楚相争的年代,曾为在楚国实现“美政”而奔波,后被楚怀王疏远、流放。他在逆境中写下了《离骚》、《九歌》等属楚辞体的诗篇,千古流芳。屈原之后的宋玉等人,把屈原的辞令演化为赋——一种新的文体。

先秦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开端,而且为中国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诗经》、《楚辞》开创的写实与浪漫两种创作方法与风格影响深远;诸子散文注重现实与民生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告一段落,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秦代统治短暂,文学成就不高。此后的两汉文学,在辞赋、史传文学、政论文和乐府诗歌4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

西汉初年,散文和辞赋有较大发展。贾谊、晁错的政论文(如前者的《过秦论》、后者的《论贵粟疏》等)议论恢弘,切实中肯,说理酣畅,感情丰沛,文采飞扬,影响后世唐宋两代散文。继承骚体传统的辞赋,虽多模拟之作,但贾谊的《鹏鸟赋》等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形式上显示了向汉赋过渡的痕迹。枚乘的《七发》则成为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

汉武帝时代,汉朝进入全盛时期,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时期到西汉末,由于乐府机关的设立与扩展,广泛搜集民间歌谣,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有重大影响。汉赋创作也进入鼎盛时期,司马相如是最有成就的作家。此外还有东方朔、枚皋和扬雄等人。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座丰碑,其开创的历史传记文学,为文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汉王朝是西汉王朝的继续,但其统治思想以今文经学特别是谶纬之学为代表,文学有新的变化和发展。班固的《汉书》,是东汉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中的一些人物传记,叙事细密准确。王充在《论衡》中提出了反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学主张。辞赋虽因袭风气盛行,但从班固开始的京都大赋,题材有所开拓。现存汉乐府民歌,多为东汉作品,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苦难生活。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在民间故事与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杰出诗篇。文人五言诗的形成,特别是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是东汉文学的另一重大成就,其表现力与抒情性,影响了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与近体诗的产生。 1hPM27hGPsE1RQZKAmaHytxHu2utc4lA7j2VJoh17BEH9z1hHi9SoQO/cw+6sa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