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理养生保健知识

男人中年要重视健康

中年的男人正当不惑之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真是羡煞他人,殊不知,在这圆满的背后,经年的积劳如蓄势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疾病证候群已尾随着中年的男人团团转,“亚健康状态”已在他们身上占了上风。除去西装解下领带,中年的男人还剩下什么?站着,乏力的躯壳,凸起的肚腩无地自容,腰酸背痛;坐着,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老态尽显,记忆力减退甚至记不起孩子与妻子的生日;躺着,睡眠不稳,辗转反侧,夜尿增多,噩梦亦开始增多。还有食欲不振、性欲不振、精神不振、视觉紊乱、头晕耳鸣、关节疼痛、焦虑不安,周身不适。发展下去,胃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劳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等将危及健康生命。

临床医生提示,男人中年是健康的一大关口。从儿时身体器官的发育,到青少年的成长成熟,到了中年已是炉火纯青,巅峰已过。组织器官的“健壮”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如不以自我保健来搭救,则往往就会是组织器官的“使用性”“自然”得病,即所谓积劳成疾,而非指“天灾人祸”而得病。事实上,更令专家忧虑的是,这“中年”之驿站关隘已大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心身医学专家分析,中年男人在近30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婚恋、家庭、社交的多重压力下,胃黏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充血缺血、缺血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体内儿茶酚胺浓度也逐渐升高,胃黏膜在“无保护”、“无休养”情况下最终导致溃疡出血。长期的紧张、焦虑、压抑、嫉妒、积怨、深沉,使交感神经活动亢奋、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失调、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与生俱来、与日俱增的血脂最终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形成。超负荷的劳作,永不言倦的开拓奋进,心力、体力、精力在人海、商海、情海中漂泊沉浮,随波逐流,恶性透支,结果是神经、精神、心理、生理、微循环、内分泌、组织器官功能受到困扰,继而疾病便如杂草丛生,火烧不尽。

因此,医学专家提出倡议:男人中年,治理整顿。

具体而言,首先思想要重视。审视、自剖自己的健康态度,反省、反思自己的健康观念,领会健康的重要性。治理整顿分宏观调节和微观调节。前者是指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事业、身体进行全面的调适,善待生活,善待生命,控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缓和生活节奏,调理生活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微观调节是指某些具体的做法,如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休闲、娱乐、天伦之乐、手足之情。保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对身体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修理”、“洗油”、“充电”。如遇身体不适,应引以为意,切莫若无其事,放任自流,讳疾忌医。

人到中年要“五戒”

人到中年是“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所以要积极预防一些常见的隐患疾病,注意做到“五戒”。

一戒懒惰:中年人常感两腿沉重,易疲劳,这表明衰老已悄悄降临。此时应力戒懒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以延缓衰老。

二戒过劳:中年人既有工作又有家务,负担较重,故应注意劳逸结合,切勿“涸泽而渔积劳成疾”。

三戒多食:多食可导致肥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四戒发怒:怒则伤肝,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

五戒纵欲:祖国医学认为“房劳过度则伤肾”。

中年女性保健的重要环节

40岁的女性人到中年,既承担着赡老抚幼的义务,操持着繁重的家务,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每天忙碌于单位、家庭之间,身心疲惫,殚精竭虑,因此正是需要加强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中医认为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精、气、血、津液,对中年女性而言,应当重视以下环节:

女性以“血”为根本

中医认为血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眼睛由于血的滋养以能够看清世界,手足由于血的供应以能够拿取东西和行走,乌黑的头发、聪明的智慧等等一切生理活动和组织器官都离不开血的营养作用。对于女性而言,因有乳汁、月经、生儿育女等生理现象,血容易消耗而不足。由于中年女性担当着家庭主妇的同时,又要工作与学习,不仅体力、脑力的消耗量增加,而且特殊生理现象对血的损耗也增加,就更需要得到血的补充,所以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根本”。

有人说:我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都在正常值范围,非常健康。这部分人是不是就不存在血的保养问题呢?其实中医所说的血虚与西医说的贫血概念并不相同,如果红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出现面色苍白,口唇、指甲不红润,西医认为是贫血,中医也认为是血虚,在上述情况下中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但中医认为的血虚表现远远超过单纯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如血虚还可出现头发变脆且缺少光泽和弹性、眼睛视力下降、乳房过早下垂和不丰满、产后乳汁稀少、月经量由多转少、月经由鲜红变得淡红等等,这种情况下,即使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叶酸都正常,中医也认为有血虚的表现。由于中年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故更需要注意血的保养。

女性以调“肝”为重

中医认为大多数女性疾病都与肝有关,这里所说的“肝”与西医所说的肝脏有所区别。原因是,肝的经脉经过了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还经过乳头、颈部、头部太阳穴侧直至头顶。因此,中年妇女常见的月经、带下、妊娠、产后、乳房病、甲状腺疾病及血管性头痛等都与中医的肝经有关。经脉是内在脏器与体表和其他组织联络的通道,也是营养物质运输的路径。如果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就会影响肝经的正常功能,造成肝经所联络的各个组织器官发生异常,甚至产生疾病。保护好肝,保持肝经的畅通,对各相关部位的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上的抑郁、忧思会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中医称怒、喜、忧、思、悲、恐、惊为七情。每一个正常人都存在着以上7种情绪的变化,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如何去掌握七情变化的度,而该怒的时候不怒,该喜的时候不喜,硬性地去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但如果过度过长时间的情绪变化,而又不能及时进行调节,同样会影响健康,甚至产生疾病。中年女性由于生理、家庭、工作、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心情不舒畅而抑郁少欢或烦恼多思,日积月累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所以很多亚健康状态和疾病都与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有关。中医认为肝脏是一个多气少血的器官,所以一旦心情不愉快,便很容易造成气的流行不畅,出现胸闷、胁胀、腹部胀满,甚至产生乳腺增生、乳房纤维瘤、甲状腺腺瘤、月经不调及消化道疾病。所以对中年女性来说,调养肝脏尤为显得重要。

中年女性的生理特点

从身体的结构与机能方面来说,女性到中年已进入一个较稳定的阶段。

《黄帝内经》里说:“中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这里的“平定”、“大盛”皆是言中年已是成熟而定型的阶段。同时中年又是向老年的过渡阶段,中年后期则会出现某些衰老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重视这些改变,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以致危害健康。

心血管生理功能的特点

人的心血管活动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一般地说,心血管的功能在青春发育期的末尾,便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之后就渐渐减退,近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病理普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在中年时期发展最快。心输出量从30岁到80岁,约减少30%,中年女性在运动或其他负荷时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增加都较年轻人少,且负荷解除以后的恢复时间也较长,所以,中年女性所能负担的运动量和劳动强度都不及青年。有的中年女性由于不了解这一点,因过重的体力负荷或高度的精神紧张而导致心肌代谢、心肌耗氧量过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不应求,心律失常乃至骤停。这就是有的中年人发生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人到中年以后,对血压的反射性调整能力也减退,因而容易出现高血压病,以及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精神活动的特点

人的精神活动是以精气为基础的,而精气藏于五脏,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因此,五脏的盛衰就决定了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女性到中年,精神活动比较稳定,这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比较平衡,创造性的思维可达一生中的最发达时期,表现出经验丰富和精力充沛的特点,且理解力增强,往往补偿了机械记忆的下降。但中年女性神经传导和突触传导的速度,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所以中年女性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及青年人快,也不如青年人敏捷。

女性进入中年后期,由于脑细胞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致使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因为脑内褐色素的增多,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脑力劳动能力降低,记忆力渐渐减退,睡眠欠佳,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此种情况在女性的后期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变化,减慢中年女性的脑细胞的各种衰老变化过程,是中年女性保健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一般来说,人脑有很大的潜力,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就达140亿之多,有人推算,一生之中,实际使用的脑神经细胞只占总数的1/3。因此,中年,仍然是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代”。

呼吸功能的特点

中年以后,肺脏功能减弱,清浊之气的交换能力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使得中年人的呼吸功能低于青年人,这也是中年人体力不如青年人的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中年初期,女性的呼吸功能一般都很旺盛,但随年龄的增加,胸廓前后径逐渐增大,胸廓活动亦渐受限,肺组织的弹性降低,肺泡扩大,肺总容量及肺活量均渐减少。上述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氧的肺扩散容量减小,也就是中年人氧气通过呼吸膜的扩散能力不及年轻人,如30岁的人最高肺活量可达5.7升,40岁时只有5.1升。与此同时,呼吸道的黏膜逐渐萎缩,黏膜的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反射的敏感性降低,造成气管的分泌物易储留,因而容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人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因此,在不同环境、不同工种条件下生活的中年女性,其呼吸功能的差异可能很大。据观察,在各种有害气体条件下,或在各种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中年女性,其肺功能显著地比其他工种的同龄人差。为了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必须大力减少空气污染,如从事有害职业的职工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实践证明,体力劳动或进行体育锻炼时,肺通气量可增大几倍到十几倍,从而吸入更多的氧,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中年女性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肺与气管的功能可以增强,全身的健康状况通常也比较好。

消化代谢的特点

人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主要靠脾胃的腐熟与运化,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如《黄帝内经》里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意思是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组织,皆需要脾胃供给的各种营养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养生、治病、康复,都必须时时刻刻注重保护胃气,但人到中年以后,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这里的阳明脉,即指胃的经脉;五七,是指35岁之时,适逢中年,这说明中年以后消化代谢功能便开始下降。

现代医学认为,进入中年以后,女性的消化功能和代谢率均明显下降。约从30岁以后,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即明显下降,其中所含的消化酶等有效成分也减少,到50岁以后,消化能力可下降2/3之多。基础代谢平均每年以0.5%速度下降,例如,31~40岁的男性基础代谢率,平均为每小时每体表平方米37.9千卡;41~50岁的人,下降为36.8千卡;51岁以上的人,下降为35.6千卡。女性比男性更低一些。中年的味觉也逐渐变差,舌苔上的味蕾减少,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也随年龄增长而磨损。有人分析,如30岁时掉牙2颗的话,40~50岁掉7颗,60岁掉8颗,便影响了咀嚼功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营养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如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所需能量的70%是由糖提供的,尤其是脑组织的能量几乎全靠糖的有氧分解来提供。因此,怎样保证能量供应,是中年女性保健的一个重点。又比如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和构成身体组织所必需的物质,但中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分解代谢渐渐增加,合成代谢减少,往往需要质量更高的蛋白质食物,以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

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人体内分泌系统指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位于身体各种不同部位的系列内分泌器官,如脑组织中有丘脑、脑下垂体(简称垂体)及松果体,颈部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腹腔左侧有胰腺,两个肾脏上端有肾上腺(肾上腺外周组织称为皮质,中心称为髓质,它是内分泌系统一个比较重要的调节器),此外腹腔中有卵巢等一些内分泌器官,这些内分泌器官都由不同腺体直接分泌出内分泌激素(以往曾称荷尔蒙),内分泌激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中,作用于各个有关脏器来调节人体一些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在衰老过程中这些内分泌器官几乎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产生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相应的分泌出的激素引起质和量的变化,促使组织衰老或引起某些疾病。

中年人内分泌紊乱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如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原因之一由于男性雄激素会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HDL—C是动脉硬化的防御因素,HDL—C减少则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女性在数十年排卵期中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能增高HDL—C水平,所以在绝经期前,妇女上述疾病发生比男性要低些,但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亦相应增高。有人观察了20~104岁不同年龄男性和女性HDL—C,结果绝经期女性HDL—C水平低于青壮年妇女,因此说明不同年龄激素变化会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人在衰老过程中胰腺的细胞功能逐渐减低,抗胰岛素的激素增高,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逐渐减少,因此中年人糖尿病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皮质、雄激素、雌激素等,皮质激素失调可引起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的紊乱。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心血管功能调节有一定作用,中年人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后,势必引起抗体内环境的变化,一旦遇到外界不良的刺激,如感染、手术、重大精神因素打击就不容易耐受和适应,从而发生比较严重的疾病。

一些内分泌器官之间尚有互相联系和反馈作用,如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这些轴功能与祖国医学理论有比较密切联系,年龄增加不可避免会引起脏器衰老,通过中医潜阳、滋阴一些固本治则来调节不同内分泌器官和这些轴功能,对延缓衰老达到人体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

泌尿生殖系统的特点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肾由100多万肾单位构成,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球有过滤的功能,当血流经过肾小球中一些毛细血管球时,可把大量水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去,把部分水、盐类、废物排出体外。中年人肾脏清除废物和重吸收功能均有所减弱。尿中常可见一些微量蛋白、红细胞,有时会出现尿糖等。

正常成年人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约1000~1200毫升,血浆流量每分钟约600~700毫升,由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肾小球滤过血浆)为180升/日,为全身重量的3倍。肾小球过滤率是测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40岁以上成年人,肾小球的滤过率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因此肾功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

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尿液和周期性排尿。在人的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人们的感觉,而进行排尿。排尿可以受意识的控制。正常成年人膀胱内尿量达到100~150毫升时,就有膀胱充盈感觉,150~450毫升的尿液量是膀胱所能耐受而无不适之感的最大容量,称为膀胱生理性容量。膀胱生理性容量一般随年龄及精神因素而变化。中老年人由于膀胱萎缩,因此尿液容量亦减少。膀胱由平滑肌围绕膀胱颈部形成圆形的组织结构,称为膀胱底盘。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底盘转变为漏斗状,这样膀胱颈部开放就能排尿。随着年龄的增加,膀胱肌层逐渐变薄、萎缩,纤维组织增生,男性中老年人常常因前列腺肥大而影响排尿;中老年妇女常常因子宫脱垂,膀胱膨出,使组织松弛,开始时常在咳嗽、大笑、解大便时膀胱压力增加,尿液外溢产生尿失禁,而后由于控制膀胱收缩神经功能失调,膀胱常不自主地收缩,形成排尿经常失禁、尿急、尿频或夜尿增多。另外膀胱收缩功能较差,尿液不能及时地排净,所以膀胱内剩余尿液亦增多。这样常会引起尿路感染等病症。尿失禁原因比较复杂,要进行全面检查,力求能找出尿失禁的确切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症状有好转或缓解。

女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卵巢呈扁平卵圆形,位于下腹部,左右各一个。卵巢中含有发育各阶段的卵泡,中年人除妊娠其外,每28天都有一部分初级卵泡开始发育,其中有一个发育达成熟,直至排卵。随着年龄增大,卵巢渐有萎缩,绝经期后,萎缩变小得更明显。

脑与脊髓的特点

脑和脊髓是人的中枢神经,是人体的总指挥部。脑称为高级中枢,脊髓称为低级中枢。脑在头颅骨里,分大脑、间脑、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大脑为球形,大脑半球的表面有许多沟和裂,在沟和裂之间是大脑回,大脑半球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皮层下面的部分叫皮层下组织,脑向外分出12对脑神经,管理与支配头面部器官和胸腔、腹腔的脏器,它们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脊髓与脑相连,它实际上是脑的延伸,呈圆柱形,位于脊椎骨构成的椎管里,脊髓向外分出31对脊神经。脑下达的各项指挥命令都得通过脊髓传至身体各部,人体所感受的刺激,大部分先传入脊髓,而后再传入大脑。

脑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及内脏运动等的最高司令部,这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它在体内支配和调整其他各系统、各器官和功能,从而保证了机体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并使人体能适应和改造外界各种复杂的环境。如左侧内囊区大脑中动脉发生血栓,出现脑梗塞,从而发生右侧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表现。

人到中年后期,大脑细胞可能不断减少,大脑逐渐萎缩,重量逐渐减轻,脑子里的空腔(脑室)渐渐扩大,其中脑脊液增多,脑组织内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核糖核酸等的含量及它们的转换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近来还发现,由于脑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褐色素,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脑力劳动能力降低,需要从事较慢的活动和较轻的工作负荷,较易出现疲劳、记忆力逐渐减退、睡眠欠佳、理解现实生活逐渐缺乏感情色彩,这种情况在中年后期将越来越明显。

感觉器官的特点

人体对外接受、传递、转化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一般感觉器官和特殊感觉器官两类。凡是感受温、痛、触、压等刺激的器官,它们分布在全身皮肤、关节、肌肉、内脏、血管等处,通常称为一般感受器官。而另有一些感受光线、声音、位置、味觉等器官如眼、耳、鼻、舌等称为特殊感受器官。

一般感觉器官的结构比较简单。而特殊感觉器官是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结构和功能得到高度的分化和发展,它对外界刺激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因此需要重点介绍一下特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状况,尤其是视听功能在中年人的生活、工作中影响最大。

人对外界的视觉是由眼、视眼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眼是视觉的外周器官,外界物体发生的光,透过眼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眼底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网膜感觉光的刺激,并把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眼随着年龄的增大,睫状肌调节功能的减弱和晶状体弹性减少较明显,使眼的前后径变短,如40岁的人平均有4屈光度调节力,而到50岁调节力平均减到1屈光度,这样使过去能看清楚的近物体,必须移远(距离增加)才能看清楚,随年龄的增加,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老花眼”,医学上称远视。中年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时间稍长即感头晕、眼痛时,要当心远视(老花)的可能。

在眼球内,由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和血管渗出而产生的一种液体称为房水。房水对角膜和晶状体不但有营养作用,而且使眼球内有一定压力,能维持眼的形状,房水充盈眼球而呈现的压力称为眼内压。任何引起房水回流障碍的因素都可使眼内压升高,眼内压长期升高使视神经受损,从而导致青光眼。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是透明体,加上角膜,组成眼的折光系统。晶状体无色透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便称“白内障”。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主要包括: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及鼓膜张肌、镫骨肌;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耳蜗与听觉有关系,前庭、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听觉的感受器,人接受声波刺激时,声音先经过听觉器官的传音装置(外耳、中耳),再传到感音装置(耳蜗内),这时毛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产生神经冲动,传入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由此可见,内耳、耳蜗中的毛细胞在产生听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到中年后,多有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胞因其供血不足或本身的功能衰退,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骨与肌肉的特点

正常人体有206块骨,骨与骨之间由关节相连,肌肉附着于骨骼上,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牵动有关的骨骼,可产生各种运动。

全身的骨骼按人体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每块骨都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可以供给骨组织的营养,如骨膜损坏了,骨就容易坏死,骨膜附于骨的表面,其骨膜里边是骨密质,骨密质的里层呈网状为骨松质。长骨(四肢骨)的中间部分骨密质增厚、骨松质减少,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隙,称为骨髓腔。在各个骨的骨松质的网眼内和长骨的骨髓腔中充满着骨髓。中年人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骨松质内是红骨髓,保持造血功能。

骨是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质包括骨胶原纤维和骨基质,其中的骨胶原纤维在中年人初期约占骨重量的1/3,使骨具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其中的无机盐约占骨重量的2/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盐逐渐增加,骨更坚硬,但脆性增加,弹性减小,因而年龄越大,骨越容易发生骨折。

血液系统的特点

(1)血沉若用显微镜观察手指甲的毛细血管较小的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当血流缓慢地流动时,许多红细胞成凹面相贴,重叠在一起,称为红细包叠连。这是由物理聚集性能所形成的。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容易叠连亦即聚集在一起,像缗线一样。血流增快时,则红细胞叠连散开。医学上利用红细胞叠连现象来测定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血沉),健康人血沉很慢,说明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之中。如红细胞在血浆中悬浮性差一些,红细胞就叠连起来,其单位体积重量增加,与血浆接触总面积减少,于是血沉加快。

血浆中一些成分亦能影响血沉。如血浆中有一种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能促进红细胞叠连,使血沉增快,在急性感染如肺炎、肺结核进展期的血沉都会加速。因此医务人员有时根据血沉快慢来推导病情变化情况。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根据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在正常状态下,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所以彼此间保持悬浮与分散状态混悬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加,能降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能使红细胞形成像铜线用绳串在一起、在医学上称“缗线状”或成串状的聚集。老年人由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会形成血沉升高。中老年人血沉增高是属于生理性改变,但是一些感染、动脉炎、胶原疾病,某些未能诊断出的隐性疾病,也能使血沉增高,所以中老年人血沉增高应注意观察。

(2)红细胞压积(又称血球压积)测定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百分比称为红细胞压积。人类血球压积变化规律是:刚出生婴儿血球压积较高,1岁以后开始下降,成年后上升,60岁后开始下降。男性血球压积比女性高,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能促进红细胞增生,雌性激素抑制红细胞产生,所以男性红细胞压积高于女性。青壮年红细胞压积高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红细胞压积逐渐下降。血液和水都是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是在相同压力作用下,水容易流动,血液不易流动。因为血液内含有大量血细胞、蛋白质、电解质、脂质等,起着阻抗液体流动的内摩擦力的作用,这种内摩擦力称为黏度。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和变形性的科学。现代医学认为:血液流变学对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红细胞增多、肺原性心脏病等的发病都有关系。因此有人发现脑中风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球压积会发生一定变化,建议可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预报中风,减少中风发病。当然这还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作出正确预报。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脏器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衰变,血液系统亦有同样的变化。中老年人由于心脏“泵”的作用不足,使心排血量减少,血流缓慢,血管弹性减退,血液流动性变差,从而使血液黏度增高,特别在急性心肌梗塞,血液黏度增高更为明显。

(3)纤维蛋白原增多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长链状分子。人体纤维蛋白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纤维蛋白原的增加分子间互相牵引的作用,使血浆变成网状一样的结构,对液体的流动产生较大阻力。因此纤维蛋白原增加,能使血浆黏度增高,还能使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缗线或串状。红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就增加血沉速度。纤维蛋白原在一些中年人疾病中如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感染、糖尿病以及血栓形成阶段都会增加。

在中年人血浆成分中,除纤维蛋白原增高外,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高也会影响血液黏度。

(4)红细胞变形性改变正常人体成熟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的,平均为7.5微米。红细胞可因血流速度、血管口径大小不同而暂时改变自身形态,当红细胞要通过比自身周径更窄的毛细血管时,就进行变形,通过毛细血管,供应人体组织氧气。这种变形在医学上称为红细胞变形性。年龄愈高,变形能力愈差。由于红细胞变形能力衰退,会引起许多疾病,如耳聋、糖尿病、冠心病、智力改变等。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一些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这将对疾病防治、延缓衰老起一定作用。

免疫功能的特点

人体免疫功能是人体内部存在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人体的免疫功能,一是体液中的藤异性抗体、溶菌酶、补体等;一是人体的反应细胞,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骨髓、胸腺和淋巴结是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骨髓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细胞,一部分受胸腺的影响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细胞,分布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或脾脏;另一部分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即B细胞,分布于淋巴结髓质、脾脏和骨髓。T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当骨髓发生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发生细胞及体液免疫皆缺乏的免疫病,通常称为混合型的免疫缺陷病。胸腺中可提取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胸腺增生素和胸腺素等,它们对T细胞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胸腺发生退行性变或损伤,可能产生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疾病。

中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地说是比较好的,也是“身强力壮”的,人体中的免疫器官都是功能最强的,体液中的抗体也是比较多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免疫器官的功能也会发生改变,胸腺的年龄改变就是很明显的,年龄增大后,胸腺皮质变薄,胸腺细胞显著减少,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已随增龄而下降,体液免疫的水平也随增龄而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亦有下降。有些中年人的感染性疾病相对地增多。

中年女性的体质由盛转衰

中医学在论述人的生命历程时,明确指出:“中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鬓斑白。”意思是人到了40岁左右,身体的发展、生理功能已到了最完善的时候,这表现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非常正常,不能再好了,即原文所说的“大盛以平定”。但“物极必反”,与此同时,人体某些老化的征象也开始显露,表现在面部的荣华开始逐渐消失,头发显出了白色,肌肉的纹理变得稀疏,不易抵抗外来风邪的侵袭。即是说,人到中年,虽然还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体质状态和生理机能已不如青年时代那样壮实,多种生理机能正缓缓地出现减退现象。大体上人过30岁以后,每增长1岁,身体各种机能的总和便减少1%,其体质特点是由盛转衰,正如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里所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讲的是女性中年后身体所出现的一些衰老征象:35岁时,头发开始脱落,42岁时,头发逐渐变白,49岁时,由于与肾气密切相关的一种物质——天癸的衰竭,而导致了女性生殖机能的完全丧失,即月经停止,没有生殖能力。因此,女性的中年保健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关系到下半生的健康和能否获得长寿。

中年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在40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为5%,女性为22.2%,4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女性较男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女性比男性骨质含量低,所以40岁以后骨骼的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第二,女性自绝经期开始,骨质变化加剧。中年以后,妇女体内雌激素下降,使得保护骨质的力量削弱,骨质开始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使患者的骨密度缓慢而稳定地降低,使得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减弱,易发生骨折或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可以说,骨质疏松是骨质老化的表现,这时只要未发生骨折,骨的外形不会有变化,但X光片上可见骨密度减小。70~80岁的人骨密度只相当于青年人的50%左右。事实上,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质的疏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一个人出现身高减低,或是驼背,或是跌跤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时候,骨质疏松的发生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骨质疏松症与老年妇女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其实,骨质疏松从30岁或40岁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绝经期或绝经前期症状会加剧。作为中年女性,对该病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注意保养,尽可能提早预防。

从上可见,女性的年龄越大,受到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就越大,也就是说,性别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不过仍然有其他因素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包括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饮食因素;也包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遗传因素。亚洲人与非亚裔美国人相比,前者更易患骨质疏松症,如果本家族中,母亲或祖母有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那么患病的几率也会增加。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骨质疏松症如何在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传递,但有研究资料表明,一种维生素D基因与此有关。研究表明,维生素D有多种受体,有的与破骨细胞有关,有一种则与成骨细胞有关。遗传了某种维生素D受体的女性也许更容易发生这种病症。

若饮食中摄入的钙质少,同样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若不能获得足够的钙质,新骨质的生长就无法与旧骨质的退化相平衡,当后者超过前者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

吸烟女性患病的几率增高,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未明了,但专家们怀疑是由于吸烟加速了雌激素代谢,使得雌激素量不能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所致。

肥胖的妇女与体重较轻的妇女相比,似乎前者骨折的可能性小。可能是因为多余的体重刺激了骨骼的发育。另外,肥胖女性脂肪储存较多,脂肪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因而就有更多的雌激素供给骨骼发育。

曾经节食又恢复食量的女性和饮食不正常的女性易发病。因为这部分女性缺乏正常的营养。

因饮食失常而出现闭经的女性易发此病,闭经意味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这些女性体内的雌激素达不到刺激骨骼生长的水平。

某些疾病和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如肝病、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中年女性要警惕肿瘤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出了中年女性常见肿瘤的警告信号:

皮肤癌

要提防一颗痣的大小变化,检查上面是否出现暗色点,还要提防皮肤的其他部分有无起鳞片、脱毛、溃烂、液体流出、肿痛。

乳癌

乳房有硬块,乳房皮肤像酒窝似的凹入,乳头痛或乳头会流出液体。

胃癌

持续性消化不良。

食道癌

吞咽食物时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鼻咽癌

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炎、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子宫癌

月经期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肺癌

持续性嘶哑、干咳,每次咳出的痰的颜色有变,痰中带血。胸部持续不适,吸烟者的咳嗽忽然加剧乃至不停,伤风不愈及支气管炎一再发作。

大肠及直肠癌

原因不明的大便漆黑色或带血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次数不规则,原因不明的血尿,每餐以后都觉得肚胀。

舌癌

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

膀胱癌

尿中有血及尿意越来越频繁。

血癌

早期的警告讯号包括疲倦、面色苍白、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容易患传染病、流鼻血及容易淤肿。

中年女性不可忽视暴发性耳聋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耳聋,称暴发性耳聋。这种暴聋造成的听力丧失可是暂时性的,也可是永久性的,通常为单侧性。专家们指出,暴聋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稍多见。

暴聋发病前多无明显病因或诱因,有些病人有先兆表现,大约70%的病人有强度不同的耳鸣,一般先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在一个月内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可持续存在。90%的患者出现轻度或暂时性眩晕,一周左右慢慢减轻,还有耳内堵塞、恶心、呕吐、耳胀等先兆症候。

暴聋几乎全是由听觉神经病变引起的。多数专家认为,由于病毒感染和血管病变,使内耳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以致听力丧失。如能早期用药,积极纠正内耳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紊乱,则能使多数病人的听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一周后用药疗效较差。因此,发生暴聋要尽早诊治。

要防中年生理早衰

中年本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在巅峰时刻,但有些人却过早地出现了未老先衰的现象。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理失衡

医学上早就认为,精神长期忧郁、悲伤、烦恼、苦闷、孤独、紧张、恐惧、焦虑等,可使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组织损伤,器官过早老化。同时,在精神作用下,还会减少脑的血流量,影响大脑皮质功能,使大脑过早出现老化——脑动脉硬化。因此,中年人应该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向上,心胸豁达,心理平衡。

起居失常

许多中年人由于工作、家庭、生活等压力过重,经常开夜车,特别是一些有造就的科学家、作家、学者等,把夜晚当做白天,使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长期睡眠不足,可损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组织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紊乱,促使人早衰。正常的起居、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中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6~7小时比较合适。

饮食失调

《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充分体现了古人重视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食物的多样化。直到现代,我们也认为只有各种食物都吃,才对健康有益。如果从年轻时候就不注意饮食调节,过饥或过饱、偏食、挑食,营养膳食失衡,会引起长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一过45岁以后,即可出现老年病。因此,中年人除了注意营养之外,还必须注意饮食有节,每餐只需八分饱就行。

房事失控

祖国医学认为,有的人所以未老先衰,体弱多病,不知节欲保精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房事过多,必然伤及精、气、神三宝,损人寿命。

性生活过度的人比一般正常人要提前衰老15年左右,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腰酸背软、全身无力、精神不振,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因此,35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1周1次,最多不超过2次为宜,而50岁以上的人,房事应以2周1次为宜。超过这个限度,就容易引起肾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影响健康。

工作失量

一些中年人担任领导或科研骨干,工作负担过重或本人能力有限,只好拼搏进取,经常处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致使疲劳过度,心神紧张,天长日久,必然导致秃发、近视、体力和记忆力减退、内脏功能失调等。 qNYtywcuclrcnQNqWgRojN8qK95eWPogR63XZb0OuyxzhohcJ8zHUOjB1nwxuw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