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盆底组织仅有尿道、直肠穿过,女性除此还有阴道穿过,故其支持力量较差,且分娩时易受损伤,使盆底组织松弛,以致影响盆腔内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当从事重体力劳动使腹压增加时,此种影响更为明显。基于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机能的性别差异,女性对重体力劳动的适应能力不如男性,当进行同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负担较男性大。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中规定: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千克,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千克的作业列为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
重体力劳动对妇女的特殊影响主要表现有:月经失调,即有月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则、痛经等症状。长期持续负重的,如挑担、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包括家务劳动,可发生子宫脱垂;孕妇从事负重或重体力劳动的,容易引起流产或早产;未成年妇女,长期负重可影响骨盆的正常发育,造成骨盆狭窄或扁平骨盆。负重作业工人多见慢性肌肉劳损或关节疾病。
保护措施:从事负重的女职工应按《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限制负重量外,还应根据搬运的距离和持续时间等适当调整,注意劳逸结合,如女运输工每工作50分钟,休息20分钟;每次搬运负重量在12千克时,一个工作日中负重时间不超过4小时。妇女在经期、孕期、产后期最好暂停负重作业,或适当减轻负重工作量;患有子宫位置不正、慢性附件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和骨关节痛等疾病的妇女,不宜参加负重作业。
噪声可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而致内分泌机能紊乱,出现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其延长或缩短,血量过多或过少以及痛经等。以年龄20~25岁,工龄1~5年的青年女职工多见。特别是经常接触噪声强度在90分贝以上的织布女工,月经改变最为明显。接触高强度噪声,特别是100分贝以上强噪声的女工中,妊娠恶阻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尤为明显。噪声对子女智力发育、听觉发育有一定影响。
建议妇女妊娠期避免接触超过卫生标准的噪声。
执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在设计新厂房时要把防噪减振工作纳入其中,多考虑用吸声材料;安装机器布局合理、车间与车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采取控制噪声的技术措施以降低声源噪声,控制噪声传播的反射,如使用吸声材料,安装消音器,使用润滑油,塑料制品代替金属零件,模压代替锻锤,电焊代替铆接等。
加强个人防护。从值班室去噪声场所巡查时,或无法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的情况下,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尤为重要,耳塞的隔音效能可使低频降低10~15分贝,中频降低20~30分贝,高频降低30~40分贝。
采取卫生措施。接触噪声的工人定期进行健康监护,观察听力变化,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