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野蜂飞舞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口味,如果家长们能留意观察孩子对哪首乐曲或是哪类音乐感兴趣,就能用孩子喜欢的音乐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

在大学的音乐欣當课上,我第一次深入地了解了《野蜂飞舞》这首音乐小品。老师介绍说这首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又名《大黄蜂的飞行》,出自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四幕歌剧《萨旦王的故事》。歌剧完成于1900年,脚本根据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小说改编而成。故事讲述萨旦王因听信谗言将王后和王子流放孤岛,后来王子在魔法的帮助下变成黄蜂痛蜇仇人报仇雪恨,终于重回家园父子团聚。《野蜂飞舞》表现的正是蜂群上下翻飞、袭击仇人的情景。半音阶织成的音流迅疾翻滚,既紧张又活泼,因此甫听之下就深深印记在脑海中。偏巧那年期末考试,老师给我的考试作业就是钢琴改编曲《野蜂飞舞》,因此,这只“大黄蜂”成了我的朋友,每天在琴房伴我嗡嗡飞舞。当年弹《野蜂飞舞》的时候可没想到过,这首出现于歌剧第二幕第一场中的小曲后来会被东欧的一位年轻钢琴家演绎成时尚,成为他的代表作,迷倒一大片年轻人。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这位出生于1975年的克罗地亚人用他酷酷的相貌、着装及行云流水般的琴声在欧洲古典音乐衰落的当下,吸引了无数听众,尤其是年轻人。他告诉世人:原来钢琴可以这样玩!

您家有十岁以上厌烦弹钢琴的孩子吗?

但愿您家没有,但我的钢琴教室有,一个被妈妈逼迫到我这里来的十二岁的大男孩。第一次见到我时,男孩一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歪着脑袋斜坐在钢琴前,下巴酷酷地上扬,眼神指向遥远的虚空处。那天,我把马克西姆介绍给他,让他看,让他听,告诉他钢琴可以这样“玩”我看到男孩眼中掠过惊羡。声光电的舞台上与黑色大钢琴相伴的主角,哪个男孩不希望那就是自己?那天与我告别时,男孩指向遥远虚空处的眼神已不再冷漠,甚至还羞涩地低头笑了笑。再后来,男孩家买了钢琴,虽然偶尔还会斜坐在钢琴前,扬起下巴,但是他已经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

当然,并不是说一个马克西姆就能让男孩全然转变,这中间老师因材施教的引导和家长的积极配合缺一不可。不过马克西姆舞台上的演奏的确促成了男孩对钢琴的全新认识,激发了他对钢琴的热爱。

常有学生家长苦恼地问我:“李老师, 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练琴、主动练琴?

我想, 除了老师的兴趣引导之外,家长陪孩子多听多看很重要。 听什么看什么呢?要听要看能吸引自己耳朵和眼球的音乐或视频, 首先能吸引自己,然后再推荐给孩子。 当然,即使是能吸引自己的音乐, 也要判断一下乐曲的内容和长度适不适合孩子, 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跟随自己的口味,那样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林爸是一位超级古典音乐迷,他的CD摆了满满一面墙,家里还有一个专门的视听室。虽然自己是行政高管,但只要谈到演奏、谈到音乐,像霍洛维茨、吉列尔斯、鲁宾斯坦等钢琴名家,他都能信手拈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超级乐迷爸爸,却苦恼地跟我说:“女儿跟我一点都不像,要她安静地听半个小时音乐几乎不可能,她根本坐不住。”

原来,林爸每次放音乐的时候都要求五岁多的女儿在视听室里正襟危坐,好像在音乐厅一样,而且一上来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父响乐,阿格里奇等钢琴大家的专场音乐会录音等。林爸认为这种类似音乐会的欣當方式能帮助孩子提高音乐品位,提高自身的修养气质。谁承想事与愿违,林爸的做法不仅没能让孩子更爱音乐,相反却让孩子讨厌进他的视听室,进而引起对钢琴的反感。

让不到六岁的孩子正襟危坐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无异于严肃地交给孩子一本《战争与和平》,并要求孩子认真读完。音乐,是情绪与情感表达倾诉的窗口,是音乐响起时心灵或忧伤或快乐的共鸣。音乐是活生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状态转化为实实在在听得见的声音的振动。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形式,一定要正襟危坐,听与当下情绪情感全然不能共鸣融合的声音振动呢? 强迫式的音乐欣赏永远不可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有天下课后,林爸惊喜地对我说:“李老师,上周我在车上放一盘胎教音乐给自己放松,没想到女儿听到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时突然对我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接下来的几天我故意天天放这盘碟,每次听到巴赫的那首曲子女儿都会说好听。我知道以后该怎样了解孩子的口味了。”

给孩子欣當音乐,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最好由简入繁,由短小、形象生动的标题音乐慢慢过渡到抽象复杂的无标题音乐。英明的林爸从《G大调小步舞曲》开始,引导女儿了解作曲家巴赫,并跟女儿一起探索那个时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建筑式样(林爸没有提及“建筑”两个字,而是说“那时候人们住的房子”)。相信学习到复调音乐时,小林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和表现。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口味。如果家长们能像林爸一样留意观察孩子对哪首乐曲或是哪类音乐感兴趣,就能用孩子喜欢的音乐来提高他们对音乐、对钢琴以及钢琴文化的兴趣,孩子的文化修养亦能在亲子互动中逐渐提高。

钢琴王子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出生于亚德里亚海岸的一个小镇,八岁接触钢琴,九岁开始正式学习,十二岁与交0向乐团合作演出了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如果用钢琴家自己的话来诠释他的艺术之路,那就是“那时候我就认定自己要成为一名钢琴家”。

1990年,钢琴家十五岁的时候,克罗地亚爆发战争。战争期间,马克西姆躲在地下室练琴,战火纷飞中冒着被炮弹击中的危险坚持去学校上钢琴课,因为“支持我活下去的力量就是钢琴”。2012年《鲁豫有约》中介绍到钢琴家这段非同寻常的音乐生活时,配上了电影《钢琴家》的画面,令人慨叹。

战后,年少的马克西姆获得克罗地亚全国钢琴大赛第一名,之后于1999年获鲁宾斯坦钢琴大赛头奖,2001年又获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首奖,成为他事业的转折点。

因为中国的粉丝人群逐渐扩大,从2009年开始,马克西姆每年都会来中国巡演,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在世博中心大会堂演出,更是受到众多喜爱钢琴的年轻人的追捧。

马克西姆的第一张专辑《手势》(Ges加es),2000年在克罗地亚发售时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古典乐唱片之一;而他的第二张专辑《钢琴玩家》(The Piano Player)则获白金大奖。之后这位钢琴天才连续推出多张唱片,《新世界》(A New WORLD)、《纯粹》(Pure)、《纯粹2》(Pwe2)等。2009年,马克西姆在中国的首次巡演大获成功。 fXxYoNhev9H1bDyDJBTh9epOYlGWxPcOfe6tk3R8wfqBhF9V9g0HQsTyJ+kMUC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