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既然男人这么“能干”,为什么非要和女人数目一样多呢

考虑到包括人类在内的诸多物种,雌雄双方生殖潜力相差如此之大,那它们又为什么非要雌雄数目相等呢?拿人类来说,如果男女比例是1:48,岂不可以省了许多麻烦!既能节省许多资源,人口的繁衍速度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或许,1:48这个比例会让男人过于自在了,他们极有可能会因为没有竞争而丧失进取的动力。这对整个物种的基因不利。那就让男人多一些,以产生些竞争。1:38还是1:25更合适些?具体数字或许会见仁见智,但是怎么也不应该是1:1!

其他的物种也一样。拿一个鹿群来说:每年的交配季节来临,雄鹿们就会相互用脑袋乱撞一通,以这种方式选出最强壮者。最强壮的公鹿占有所有的雌性,以保证整个鹿群获取最优秀的基因。那么,在争夺交配权中失败的公鹿,对整个鹿群的繁衍有什么用呢?平时吃得多,耗费的资源大不说,遇到危险的时候,跑得可是比谁都快。有人就一个象海豹群的情况做过研究:4%的雄象海豹占有88%的交配量,另外96%失败的雄象海豹整日无所事事,却耗费着群体一半以上的食物资源(雄性象海豹个头大,吃得比雌性及幼兽要多),这怎么合理呢?

对此,达尔文本人也产生了同样的困惑。

在达尔文之后,英国遗传学家罗纳德·费舍尔爵士仅从“所有个体都只有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这一再明显不过的事实出发,解释了大自然造物的奥妙,并从这一看似极不合理的现象入手,在逻辑上为进化论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佐证。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在他优美的科普作品《伊甸园之河》中,对罗纳德·费舍尔的理论作了精辟而简洁的阐述:

(A)如果某种生物能够决定后代的性别,它将为其后代选择更有可能使其基因再传下去的那个性别;

(B)所有个体生来都只有一个母亲和一个父亲。因此,若干代以后,全体雄性的生育总量必定与全体雌性的生育总量相等(这和意大利甲级联赛,一年内18支足球队的总进球数必定等于总失球数是一个道理)。所以不难推知,如果雌雄数目不等,那么,数目少的一方将得到比较大的“平均生育数”;

(C)上述情况一旦出现,必然会被自然选择所修正,直到雌雄双方的生育机会均等。亦即,数目相等;

(D)在实行“后宫制”的物种中,上述规则依然适用。现仍以象海豹为例,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一只雄象海豹占有10只雌象海豹,其余9只雄象海豹没有生殖机会。那么,只有在雌、雄象海豹总数相等的情况下,下列情况才能成立:对于一对象海豹父母来说,生一个儿子,意味着有10%的机会获得100%的孙辈;生一个女儿,意味着有100%的机会获得10%的孙辈——二者机会总体上均等。 jXhxluN9V7WIDFCyTupokXa9gssbFbG9HSiSDx6a8v62CY6VDRwRvCgJtyGj0l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