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著名高僧

(一)释慧远

慧远大师(334年—416年),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慧远大师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慧远大师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游学,精通儒学,旁通老庄;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听后,慧远大师悟彻真谛,于是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

东晋时代,佛法虽已不断的传入,然尚不完备。所以梵僧来华弘化者,仍然络绎不绝。慧远大师感于法道有缺,曾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西行取经,得到诸多梵本佛经,遂于庐山置般若台译经,成为我国翻译史上私立译场的第一人。

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共期西方。率众精进念佛,凿池种莲花,在水中立十二品莲花,随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节制。由于修行的理论与方法正确,莲社123人,均有往生净土的瑞相,甚至有的还在现身中见佛,如刘遗民等。

(二)菩提达摩

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载,其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属刹帝利种姓,通晓大小乘佛法,于梁普通八年(527)泛海达于南海(今广东广州),广州刺史具礼迎接,梁武帝遣使请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因晤谈不契合,于同年潜行至北魏,寓于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世称“壁观婆罗门”,所传安心禅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向者甚众。 他到中国开创的新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以下几代禅师的阐发,到惠能时正式形成禅宗。惠能法嗣神会,坚持南宗为禅宗正宗正统,认定自菩提达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脉相承,从此菩提达摩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

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三)玄奘

玄奘(公元600—664年),中国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玄奘12岁出家,遍读佛典。因觉得当时佛典多有出入之处,令人迷惑,玄奘于是决定去印度取经。玄奘在贞观三年时,一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贤为师,后升至该寺副主讲。玄奘在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大慈恩寺设译经场,与弟子等人专心翻译所带回的佛典。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四)惠能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五)云栖祩宏

云栖袾宏(1535(乙未年)—1615(乙卯年)),明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三十二出家,访遍融、笑岩诸大老,参念佛是谁有省。旋居云栖,山故多虎,为诵经施食,虎患遂宁。岁旱,居民乞祷雨,循田念佛,雨随足至。众悦,相与造屋,僧日归附,遂成丛林。乃提倡净土,痛斥狂禅,广修众善,以资净业。时戒坛久禁,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作证明。定水陆仪文,及瑜伽焰口,开放生池,著戒杀文,以拯冥阳之苦。著阿弥陀经疏钞,及云栖法汇,融会事理,统摄三根,从化者甚众。忽别道俗,曰:“吾将他往。”至期,示诸弟子,老实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一。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

(六)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

憨山大师(1545—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1368—1644)“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全椒(安徽)人。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广东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

(七)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

真可祖籍江苏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幼年时举家迁移至江苏吴县太湖畔。父亲名沈连,字季子。至五岁时仍不会说话,后遇到一名异僧,预言他将来将会出家,之后他才开始会说话。

十七岁时,仗剑远游。至苏州闾门,因大雨,遇到虎丘僧明觉。在虎丘山寺,夜听明觉诵八十八佛名,隔日清晨,便向明觉要求出家,出家当夜起,即静坐到天明,一生胁不至地,修行不倒单。当时明觉想为寺院铸造大钟,真可即只身至平湖,募到生铁万斤,成就铸钟一事。

万历七年,真可与浙江嘉兴县知府陆光祖等人发愿刊刻《大藏经》,并亲自募集资金,最终于万历十七年正式于五台山开版,这也就是后世所知的《嘉兴藏》。在他行脚所经之处,他也努力复兴寺院,见到土豪地主强占寺院时,也不避官司缠讼。自嘉兴楞严寺始到归宗云居为止,一生复兴了十五座寺院。

万历十四年,憨山德清法师写信请他至牢山一谈,两人相会于牢山山脚即墨城中,从此成为至交。万历二十三年,德清被诬以“私创寺院”的罪名而入狱,遭流放岭南。他曾说:“老憨不归,则我出世一大负﹔矿税不止,则我救世一大负﹔传灯未续,则我慧命一大负”。为了营救憨山与要求朝廷停止征收矿税,他不停奔走在京师各界,引起当权者的注目。弟子劝他离开京师避祸,他说:“吾当断发,已如断头,今更有何头可断!”

万历三十一年,因为朝廷立储的问题,引发“妖书”一案,真可受牵连,遭东厂逮捕,入锦衣卫,经刑部审讯后定罪。真可深深感慨:“世法如此,久住为何?”,于十二月十七日辰时,沐浴端坐,数称毗卢遮那佛而逝。

弟子依照其遗言,将他的遗体安放在北京城西郊的慈慧寺。万历三十二年京城大水,弟子将他的遗体移至径山寂照庵,后又因塔进水,移至开山,肉身经十三年不坏。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由憨山德清举行荼毗仪式,将他的舍利供奉于径山文殊台,世称紫柏塔。

(八)藕益智旭

藕益智旭(1599—1655)明代高僧,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

少好儒学,誓灭释老,偶阅祩宏之《自知录》、《竹窗随笔》,遂取己所著辟佛论焚之。服父丧期间,闻地藏菩萨之本愿,始萌出家之志。二十二岁专致念佛。翌年发四十八愿,自称“大朗优婆塞”。二十四岁就憨山大师之门人雪岭剃度。师尝学华严、天台、唯识,欲统一禅、教、律,综合佛教诸家体系,惟于实践上侧重念佛。并兼治儒家、景教。主张融合佛、道、儒三教。著作极多,其中《阅藏知津》,系解说大藏经之经、律、论、杂等四部。并融会诸教学,注释《大乘起信论》、《大乘止观论》。著《弥陀经要解》一书,乃调和禅与念佛之作。门人成时别编其遗文为《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十卷。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 axKiJ3g1BUEM/nIwXxn6wu3VcNI5ecGIJr3mLfeKsGAtHtcWiy50qQoId2Wf3tI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