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现代汉语中常见佛教用语

二千多年前,在东汉明帝时,佛法传入中国,开始了与中国文化的大融合,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全球华人、东亚人的思想、思维和语言词汇。

【世界】 《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现指人类所居之地球。

【单位】 原指佛教丛林(寺庙)僧堂中僧人坐禅的座位。《敕修百丈清规——日用轨范》:“昏钟鸣,须先归单位坐禅。”后指计算事物数量的标准,又称某一工作部门为单位。

【导师】 《百喻经——商主祀天喻》:“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佛教称佛和菩萨为“导师”,因其能引导众生由此岸之迷到达彼岸之觉。现指学校中指导研究生学习的老师为导师,社会上又称思想引路人为导师。

【平等】 佛教的平等,意谓舍去一切差别,最重要的是破除“我执”和“我见”,转第七识(即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一如的境界。今指权利、性别、利益上的相对公平。

【翻译】 本义指译经。《翻译名义集》卷一:“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实大同。”后引申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对译。

【实体】 佛教认为,真如法身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实体。《大乘起信论》:“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以来,色心无二。”现在引申为其他方面的意思,如民族实体,政治实体,经济实体,等等。

【方便】 《法华经——方便品》:“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原指随机设教,引导众生觉悟。引申为便利的机会和条件等。

【真实】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真实不虚”之说。指完全符合事实,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又指佛的法身和众生本具的佛性为“真实”。《三藏法数》:“唯一真实,不可思议,名一真法界。”今意为“不虚假”。

【痴心妄想】 “痴心”,是佛教所说的“贪、嗔、痴三毒”之一。《法苑珠林》卷九十四:“依邪见故,痴心增上。”“妄想”是与“真如”相对的各种虚妄不实的念头。《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后指难以实现的不好企图。

【悲观】 《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此处的“悲观”,指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观察众生的苦难,并为其拔除。后指一种与“乐观”相对的消极情绪。

【觉悟】 《隋书——经籍志》:释迦牟尼“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增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觉悟”指佛所达到的境界。后指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或在某事某物上的醒悟。

【刹那】 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词。

【茉莉】 梵语“Malika”的音译简称,是产于印度的一种花。佛经里最初翻译成“抹莉”。

【牛鬼蛇神】 原为佛教用语,说的是阴间鬼卒、神人等,后成为固定成语,比喻邪恶丑陋之物。在“文革”一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经陈伯达修改的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牛鬼蛇神”便成了所有被打倒的无辜受害者的统称。

【现身说法】 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为亲身经历。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夙缘】 前生带来的缘份。佛教认为,今生今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为决定的。故曰:“欲知前生因,现在受者是。”

【欲火】 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明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载:“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解脱】 佛教指脱离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无碍。

【别具只眼】 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只眼”,慧眼,第三只眼,天眼,顶门具眼也。

【一丝不挂】 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现在指人裸体(本人在Google上检索,竟发现该词已被筛选掉,真是“一丝不挂”也!)。

【味同嚼蜡】 指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语出《楞严经》:“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浩劫】 “劫”是梵语“劫波”(Kalpa)的音略。劫是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漫长的时间概念。如用一件轻软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试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销磨尽,谓一小劫。而“八十小劫,名一大劫”。佛经中又说,一大劫中包括世间“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劫”的时间概念由此引申到空间范畴。故而“浩劫”、“劫难”都是兼有时空双重意义的。

【弹指】 我们现在形容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弹指”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梵语。《僧只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另外,“弹指”也是捻弹手指做声的动作,它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召唤、敬礼、诅咒等。

【十字街头】 见于《五灯会元》卷十九:“大众须知,悟了遇人者,向十字街头与人相逢,却在千峰顶上握手;向千峰顶上相逢,却在十字街头握手。”“十字街头”指世间、事相等,与“千峰顶上”所指的出世间、理体等相对而言。 rnYKntSJZBKrNrTV5oclGu3dlVDhsK8Wg9uqLLi2rGPnHsOtAAmIzz8Cw9Mdy5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