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是中国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虽同为佛教,但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佛教,因此,都有佛教的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三宝,四众弟子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心,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苦与苦因等等。
2.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因此,都有大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生为目的的菩提心,受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以六度修福慧资粮,成就佛陀色法二身,以无二正见破障,追求不同于小乘教的不住二边涅槃等等。
1. 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而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唐代虽然译过一些密经,但都属下部密,而且早已绝传。有人将净土宗划为密宗,但从教义上衡量,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无上密,所谓即身成佛之法也只在无上密中才有,因为下三部密中虽有多种成就的修法,但都没有幻身和光明识的修法,而即生成佛却离不开这两种双运成就。
2. 藏传佛教各派都以龙树中观见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二谛义的理解方面有千差万别,但没有一个尊唯识见者。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面认识中观真理。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见,唐玄奘师出唯识宗门,故在东土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六祖《坛经》解说事理契合中观,但后期禅家轻视经教,虽言重理,但不学经论而所得之“理”,也很难说清是什么样的“理”。现在的汉传佛教大部分是净土宗,净土家认为:理深解微,末世断惑证理甚难,乘佛愿力,往生净土为易行之道,因此,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佛号求往生。由于这些原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事理二谛的见解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3.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信众的生存条件、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食起居、典章制度、塔殿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心理素质等众多文化内涵方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藏传和汉传佛教之间虽然有以上这些不同点,但二者既然都是佛教,在根本教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点只表现在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方面。
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佛家认为: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天是有情众生轮回转生的六道中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趣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轮回投生于天界。
六道轮回之一,苦乐参半。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六道轮回之一,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
新译旁生道。畜牲道的众生,居住在陆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为多。从最小的昆虫到鲸鱼及大象等,都属于畜牲道的众生。
新译不作饿鬼而单作鬼道。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
依佛教轮回报应说,作恶者必受恶报,命终后,将堕于痛苦环境中,遭受种种罪苦。因此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