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潜夫论·赞学

作者简介:

王符

王符(85—162):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他所属文学时期是秦汉文学,同期作家有张衡、荀悦、马融等。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 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 ,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 ,颛顼师老彭 ,帝喾师祝融 ,尧师务成 ,舜师纪后,禹师墨如 ,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 ,而况于凡人乎?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王欲宣其义,必先读其智。《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 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 ,楚和之璧 ,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 ,不离砾石。夫瑚簋之器 ,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 之章,可著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济乎?

《诗》云:“题彼鹡鸰 ,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 ,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而以显父母也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箕子陈六极,《国风》歌《北门》,故所谓不忧贫也 。岂好贫而弗之忧邪?盖志有所专,昭其重也。是故君子之求丰厚也,非为嘉馔、美服、淫乐、声色也 ,乃将以底其道而迈其德也。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 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 ,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 ,匡衡自鬻 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 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 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是故无董、景之才,倪、匡之志,而欲强捐家出身旷日师门者,必无几 矣。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 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 ,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 。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

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 。中穽 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天地之道,神明之为 ,不可见也。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则皆来覩 矣。此则道之材也,非心之明也,而人假之,则为己知矣。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昔倕之巧,目茂 圆方,心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试使奚仲、公班之徒,释此四度,而效倕自制,必不能也;凡工妄匠,执规秉矩,错 准引绳,则巧同于倕也 。是倕以心来制规矩,往合倕心也,故度之工,几于倕矣。

先圣之智,心达神明,性直道德,又造经典以遗后人,试使贤人君子,释于学问,抱质而行,必弗具也,及使从师就学,按经而行,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亦庶矣。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往合圣心,故修经之贤 ,德近于圣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 于光明。”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天地之间宝贵的是人,圣人所崇尚的是道义,用来成就德行道义的是智慧,用来取得聪明智慧的是学习请教。虽然世上有极其圣明的人,也不是生下来就有了知识;虽然存在极有才能的人,也不是生下来就有了能力。古代的记载说:黄帝以风后为师,撷项以老彭为师,帝誉以祝融为师,唐尧以务成为师,虞舜以尹寿为师,夏禹以墨如为师,商汤以伊尹为师,周文王、周武王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以庶秀为师,孔子以老聃为师。如果这些话可信,那么作为一个人就不能不去从师学习了。以上这十一位君子,都是极其圣明的人,尚且要等到学习请教以后,他们的智慧才渊博,他们的德行才伟大,又何况是平常的人呢?

所以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首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帝王要发扬他的道义,必须首先增进自己的智慧。《周易》说:“君子依靠它多记住从前的言论和以往的行事来增进自己的德行。”因此人需要学习,就像东西需要加工一样。夏朝帝王的玉磺,楚国和氏的玉璧,虽然有了宝玉的资质以及卞和的呈献,但如果不雕琢不磨光,就和小石头没有什么差别。瑚篡之类的祭祀器皿,上朝以及祭祀时穿的礼服,它们开始时,不过是深山野林中的树木和蚕茧的丝罢了,让技术高明的捶弹上墨线并用斧头来砍削加工它,让女工们加上五种色彩并用织布机来制作它,就都成了祖庙中的奉器和带有花纹的礼服,可以用来供奉鬼神,可以穿在天子诸侯的身上。更何况君子具有敦厚坚贞的资质,具有明察机敏的才干,又由品德优良的朋友来帮助他,由通晓学术的老师来教育他,用《仪礼》、《乐经》来修养他,用《诗经》、《尚书》来开导他,用《周易》来辅助他,用《春秋》来使他明智,哪有不成功的呢?

《诗经》上说:“请你看看那鹊鸽,一边飞来一边鸣。我是天天在奔走,也是月月在远行。清早起来深夜睡,没有拈辱你双亲。”因此,君子整天孜孜不倦地提高品德、搞好事业,不是只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而已,而是想继承祖先的美好声誉,依靠它使父母声誉著称。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去思考,毫无裨益,不如去学习。”“去耕作嘛,就要挨饿了;去学习嘛,就能得到傣禄了。君子挂在心上的是正确的思想学说,而不去担忧贫穷。”然而箕子陈说六种使人穷困的事,《国风》中吟唱那《北门》的诗篇,所以孔子所说的不担忧贫穷,哪里是喜欢贫穷而不为它担忧呢?大概是因为孔子的志向有所专注,要彰明他看重的东西吧。所以君子追求丰足富裕,并不是为了美味佳肴、漂亮衣服、放纵作乐、音乐美色,而是要用它来获得正确的思想学说、努力奉行那美好的道德啊。

那正确的思想学说靠学习来成就而储存在书本中,学习由于勤奋而长进,因为固步自封而荒废。所以董仲舒一辈子不过问家业,京房常年不出家门,从而能使自己的学问冒尖而精到、使自己的事业显赫而昭著,这是因为他们家境富裕。富裕安乐到那种程度而能使自己勤奋精心到这种程度的人,是德才兼备的人啊。倪宽出卖劳力做炊事员,匡衡把自己卖给人家做佣工,是因为他们本身贫穷。贫穷困厄到那种程度而使能自己的学业长进到这种程度的人,是德才优秀的人啊。当代的学者常常数以万计,而走完那学习路程的没有几十个。那原因是什么呢?那些富裕的人往往因为财物钻污了自己的精神,贫穷的人往往因为缺吃少穿而改变了计划,也有人因为死丧祸乱而过完了他们的岁月,这就是人们抓住了学习的开始阶段、接着又前功尽弃而只能处于那种幼稚愚昧状态的原因吧。所以,没有董仲舒、京房般的资质和倪宽、匡衡般的志向而要强迫他们抛弃家庭献出自己、在老师门「长久地耗费时间,一定是没有什么指望了。这四位先生,耳聪目明、忠诚老实、廉正勇敢,社会上不一定就没有相类似的人。但直到他们才成就了名声、建立了业绩,美好的声誉流传个没完。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那是什么缘故呢?不过是因为他们能够献身于从前的圣人所作的经典,把心思凝聚在孔夫子留下的教导上罢了。

所以,造父快速地奔走,上百步就垮了,但是依靠车马,坐着就能到达千里之外;水兵乘在成排的拖船上可以任其漂荡,解开那系船的大绳子就会落水淹死,但如果各自依靠船和桨,坐着也能渡过江河。所以君子这种人,他们的天性并非在世间独特无比,只是善于使自己依靠外物罢了。人们的天性,从来没有能相差上百倍的;而他们的聪明智慧,却有相差上万倍的。这其实并不是他们天生的才能,一定是有所凭借才造成的。君子的天性,未必能洞察一切,等到一学习,听力视力就没有蔽塞了。心灵智慧就没有凝滞了,向前能够审理帝王的得失,回头能够确定上百代的是非。这其实是正确的思想学说的明察啊,而君子只是能够凭借它来使自已变得聪明罢了。

所以,在深夜的房间里找东西,没有什么比火光更好的了;在当代寻求正确的思想原则,设有什么比典籍更好的了。所谓典籍,是指经书,它是从前的圣人制作的。从前的圣人发现了思想原则中的精华,用它们来立身行事;同时也希望贤能的人能够勉励自己,把自己纳入这种思想原则的指导之中。所以圣人制作经典来留给后代的贤人,打个比方,就像技术高超的唾制作圆规、曲尺、水准仪、墨线来留给后代的工匠一样。

从前捶是这样的技艺高超,眼睛能审察圆形与方形,心灵能判定水平与曲直,又制造了圆规、曲尺、水准仪、墨线来指教后人。如果让奚仲、鲁班这样的能工巧匠抛弃这四种测量工具而模仿僵那样自己去判定圆方平直,一定不行。平庸的工匠,手执圆规、拿着曲尺、放置水准仪、拉出墨线来判定圆方平直,那技艺的高超就和唾相同了。所以,锤凭主观意念来制作圆规、曲尺,而后代的工匠用圆规曲尺去迎合唾的主观意念,所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测量圆方平直的工匠,就和唾差不多了。

前代圣人是如此聪明,心灵能和天神地袛相通,天性能与道德相合,又创造了经典留给后人。如果让贤人君子舍弃了学问,守着自己的享性去行事,就一定不会具备德才了。等到让他们跟从老师前去学习,按照经典来行动,那么聪颖通达的明智、仁德道义的言行也就差不多和从前的圣人一样了。所以圣人凭他的主观意念来制作经典,而后代的贤人君子通过经典去迎合圣人的主观意念,所以,学习研究经典的贤人,德行也就接近圣人了。

《诗经》上说:“道德像高山人人敬仰,行为像大路人人遵行。”“天天追求月月遵行,学习就能积累明智到圣明。”所以,凡是想建立丰功伟绩、使自己的光辉与功业传扬于世,没有什么比学习更好的了。 5bu9QmHEblJ1Q7gGhf7Vtr2/syQJ4C0h8uR3VNB8Ow2RW41WMf2i8tgi10Qv1I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