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古代女子的贞洁观念

《窦娥冤》中的窦娥对“妇德”有强烈的认同感。

“我当初将你嫁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从四德全无,划地犯了十恶大罪。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

其父窦天章的这段话,使我们了解“三从四德”思想,对当时民众精神世界起着强烈地制约作用。那么封建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操的规定有哪些呢?

(一)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所谓的“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窦娥从小生活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环境中,受到封建思想的教育和约束,自觉地用这样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贞洁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实际社会生活中,贞洁的基本含义是:女子未嫁之前,不得接触除父亲之外的任何男性,以保证其处女的纯洁;女子出嫁后不得与丈夫之外的任何男性有任何接触尤其是性关系,直至其生命终结,这就叫“贞洁”。在这个基本意义上,进一步衍生出这样的含义:出嫁或订婚后,如果丈夫去世,该女子不得再嫁,也不得与其他异性有性关系,能保持至死者,称“贞节”。在女子一生中,如果碰到性暴力,应立即以身殉节,如人死后身体未受“污染”,则为“节烈”或“贞烈”。同时,在女子的一生中,应随时警惕,抵制来自外部的种种诱惑和来自内心的种种欲望,应把上述几方面要求化为自己毕生的行为准则,是为“贞操”。当然,如果丈夫去世后,妻子能立即自杀殉葬,则是最高层次的“节烈”。即所谓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种对处女贞洁与寡妇贞节的重视,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在古代社会,女子要保守贞操往往比保全性命还要重要。所谓保守贞操,其意即一个女子,或是一辈子不和男子发生性交关系,或是只和法定关系人(惟一的一个丈夫)发生性交关系,否则就是“失贞”。“失贞”包括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再嫁和被强奸等等。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女子,而不适用于男子。男子和妻子以外的女子发生性交关系,充其量只可谓是“失德”,却没有人指为“不贞”,贞操观念是古代社会中男子专为女子而设的一种律例。这一理学律例,不知酿成了多少妇女绝粒、吞金、上吊、跳井等悲剧结局。 o/CAjh5TLlzuj+sR5Hm2wdoCCwMEus9tuNNfsR+EtvpF/U4RSE5gPSVrwleyKazs



六、古代人市

中国漫长的古代中,很多地方都有常设的人口市场,最发达的是元朝和清朝。元朝的郑介夫在大德七年的一份奏议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今大都、上都有马市、牛市、羊市,亦有人市,使人畜平等,实为可怜。”清初的史学家谈迁曾在《北游录》中记录他在北京城看到的情况:“顺城门内大街骡马市、牛市、羊市,又有人市,旗下妇女预售者丛焉,牙人或引至其家递阅。”唐甄的《潜书》说苏州的人口市场,“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者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者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来苏州买人者,有京师及各地官僚、富商,少则买数人,多则数十人。

从很多史料描写的情形来看,在集市上,被卖的人口都是和骡马同栏,与物品同列的。一些朝代的法律里有专门规定,“从母为收”,意思是孩子小的时候,要和母亲一起卖,以免无人喂养。从“里士伍甲缚诣男子丙”这类词句可见被卖者有时是被捆绑的。《清诗纪事初编》里有首诗写过有人卖婢女时,还脱衣验看,“着眼看,无疤痍,买如一犊,卖得一斛”,不比黑奴被掰着牙看年龄更有尊严。

清代很多贵族和勋臣被抄家,他们的家人一般都会被统一带到人市上销售,曹雪芹的舅祖父李煦被抄家后,就“男女并男童幼女共二百余口,在苏州发卖”,因为苏州无人敢买,又带回崇文门监督变价卖出。当时的崇文门监督,本来是个管理税务的机构,后来逐渐成为清朝出卖抄没罪犯家属的市场。我小时候,崇文门三角地是个人力市场,很多来京打工的建筑工、保姆等在这里找工作,也有不少“牙人”也就是人力中介在此活跃,看来这也是其来有自的。

既然有人市,就有市价。据史料记载,汉朝官奴婢的价格“大婢一人值二万”,所谓大婢是指主管某一事物的婢女。购买普通百姓子女为奴为婢,价格会比官奴婢高一些。唐宋时没有明确史料,不过栋保存至今的一些卖身契约来看,与当时牛马价格基本相等,有的甚至还抵不上一头好牛的价格。

清代《户部例则》里有罪犯家属价格的规定,“入官人口,凡年在十岁以上至六十岁者,每口作价银十一两;六十一岁以上作价银五两,九岁以下幼丁,每一岁作价银一两”。灾荒年间贫苦人家卖妻鬻子的价格就更便宜了,“丁壮不过银一二两,幼稚不过钱数百文”。

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观念和文化,以现代人的角度,很难切身地想象出一个人作为与牛马同样的奴隶的生活和感受。

鬻子行

燕街寡妇泪涟涟,自言夫死未期年。

昼勤织纺为衣食,夜抚孤儿不遑眠。

孤儿幸能学步履,我夫又以继其先。

成立时遇清明节,今将麦饭洒埏前。

妾身百年归于室,地下逢夫无愧言。

奈何我生日茕茕,靡依靡怙叹伶仃。

昊天不吊此穷苦,疾成顿将下土倾。

往年麦豆皆枯槁,晚禾遭霜又未成。

今春父子不相顾,骨肉分离向远行。

眼见旧时多富婆,而今转作沟中泥。

母子困厄何所赖,泣抱孤儿走京师。

谁知京师亦萧条,哀我艰难无处号。

街头死者无人掩,多是流民向此逃。

母寒儿饥日叫哭,无力走去但匐匍。

眼中流泪口中干,只得将儿入市鬻。

市上纷纷草标持,卖者空多买者稀。

直到日夕才定约,破钱百文救我饥。

思量此钱买黍饭,是食吾儿肤与肌。

抆泪收钱敝裳湿,如割心肺痛难支。

母解怀抱将儿出,儿将两手抱母衣。

跌脚投地气欲绝,竟将母子强分离。

买主抱儿色凄惨,妇人欲去步难移。

儿哭声,母哭声,皆哭死者又哭生。

儿哭母毒舍我去,母哭苍天叫不应。 o/CAjh5TLlzuj+sR5Hm2wdoCCwMEus9tuNNfsR+EtvpF/U4RSE5gPSVrwleyKazs



七、古代著名冤案

(一)崇祯杀袁崇焕

袁崇焕

当初抗清名将袁崇焕在关外的宁远附近,死死的遏止了清兵进关的要道,使明朝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清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屡次在宁远城下受挫,袁崇焕像堵在喉咙里的骨头,吞不下,吐不出。还生生的噎死了太祖皇帝努尔哈赤!

范文程出了个主意,让皇太极从蒙古借路,从科尔沁南下,进攻北京。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冒险行动,清军抛弃辎重,轻兵急进。这个时候的北京政府慌了神,正商议迁都的时候,袁崇焕从关外杀回来了,举朝欢腾。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袁崇焕在城外首仗打败了皇太极,现在两军正在城北对阵扎营。接着,北京城里开始有流言,说袁要和清军和谈,后来流言越来越神,说是袁私自把山海关防线打开了个口,放清军进关。皇帝的疑心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皇太极和范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这时候一个太监赶回来了,他是从清军的俘虏营里回来的,说晚上睡觉听到了帐外的清军将领在庆祝,说袁崇焕马上要投降大清了,还要把崇祯作为礼物送给皇太极呢。崇祯一听就火往上撞,一点儿都没有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是怎么样从设防严密的清军大营里出来的。

后来的事情发展是非常让人痛心的,崇祯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对待袁,还发动百姓去撕咬袁的躯体。百姓们不知所以,上去纷纷割袁身上的肉,活活把袁给弄死了。这样对待功臣,让所有忠于大明的将领心灰意冷。后来洪承畴在松山大战中被抓后,在清军中发现了投降过来的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开始厉声痛骂:“国家有什么地方亏负了你?”。祖大寿丝毫不以为侮,厉声回击:“袁督帅又有什么地方亏负了国家!”洪无语良久,后归降。

(二)宋高宗杀岳飞

岳飞

实际上,本来高宗对岳飞是非常信任和喜爱的,岳飞呢,本人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是出身世家。仅仅是因为作战勇猛被宗泽赏识,曾经对高宗提了那么一下。高宗就注意了这个人才,着意培养,短短几年,就提拔到了与韩世忠同级别的大将。后来岳飞在襄阳屯田,有人进谗说岳飞的权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书信包了一包给岳飞,表示我信的着你,以后再有类似的信都原封不动寄给你。岳飞特别的感激皇帝,向皇帝保证必能攻克黄龙府,迎回二帝!但高宗未必想把徽钦二帝迎回,终于,历史安排了一个代罪羊出来为皇帝承担责任了,这个人就是秦侩。秦桧知道岳飞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战战兢兢地说到:“岳飞提的口号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个太阳啊。”高宗心里一震。于是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三)唐庄宗杀郭崇韬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李克用死后,留下了不少干儿子,个个威望隆重,战功赫赫,有人就担心李存勖统帅不了这些人,劝他杀掉一些,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不答应,他知道要统帅这帮人,首先要让他们心服!于是自己在投降的士兵里挑选了五百个骑兵,让他们骑白马使用银枪,号称银枪校节督。充当自己的卫兵,每当碰到硬骨头的时候,李自己就带着这些反对他的干兄弟门说:“你们在这好好呆着吧,看我给你们打个样儿看看!”亲自冲上去把对方解决。结果手下的这些人越来越怕也越来越服。

同时李还注意提拔年轻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子,这个时候他选上了年轻干练的郭崇韬。郭这个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个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人才。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服他,后来他一次次的立功,人们越来越佩服他,称他为唐的后起之秀。后唐立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开始躺在功劳本上享受,但是这个时候有郭崇韬担任尚书仆射,尽力维持着,大局还好。后来,庄宗命令郭带着太子去讨伐四川,一路上,郭尽心尽力,用智慧和谋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并且日夜的教导太子好好学习。太子呢,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性格有点儿叛逆,对郭的唠叨和管束很不耐烦。结果太子手下有个嫉妒郭的大臣就开始吹风,说:“太子啊,你看郭这个人太讨厌了,咱们杀了他吧,这样就没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儿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吗?那你帮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讨厌这个家伙。”

于是一个暗杀阴谋就这样儿戏般的开始了,这个进谗的人在太子府里布置好了,就假传太子的命令,让郭近来议事。郭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在堂上看到了太子和他身边那个进谗的人。就上去磕头,刚刚跪下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人抽出袖子里的大锤当头就是一下子,把郭当场给砸死了。

事后太子点儿害怕,那个凶手说:“这事儿简单,咱们罗织点儿罪名就好了。”于是编了一大堆瞎话,写了个本子给了庄宗。庄宗一开始看到了很吃惊,喃喃的说:“我跟郭认识的时间太长了,郭不会造反吧。”手下的一个戏子过来说:“杀了就杀了,这有什么啊。现在太子就在四川,可不能逼急了他,不如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吧。”庄宗也真是混蛋,拿起笔来批了个好字,还赏赐了“平叛”的有关人员。

这个事件在朝野造成了相当大的震动,很多大臣从这件事情上看到了庄宗真的是糊涂了。他的那些干兄弟也开始蠢蠢欲动。后来,太子由于没有了郭的辅佐,很快从四川被赶了出来,狼狈的逃回了京城,庄宗知道冤枉了郭,非常后悔,声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一天夜里,庄宗的干哥哥李嗣源带兵冲进了皇宫,夺取政权,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

(四)杨广杀高颖

隋文帝励精图治,手下著名的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得力的干将就是司徒高颖。这个人文武双全,自年轻的时候就跟随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调度,帮助文帝统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赞美称颂,连皇帝的几个儿子都很尊敬他。可是文帝死后,杨广继位,荒唐误国,高颖当朝,极力的劝阻他少干荒唐事儿,杨广惧怕高颖的威望,还不敢太胡来,但是心里很恨高颖。当时杨广手下有个叫杨素和宇文化及的,俩人儿都很恨高颖,嫌他挡在前面不允许自己接近皇帝,耽误了自己的前途。就开始搜罗罪证,诬陷高颖,杨广不清不楚的把高给杀了。

(五)宋文帝杀檀道济

檀道济

南朝时候的刘宋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凶猛的,北边一直打到山东和河北,西边攻克了关中地区,差一点儿就提前统一了全国,这有赖于两个出色的大将,西边是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北边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将檀道济。这两个人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镇恶的死,檀道济更为冤枉。

檀道济的事迹不多说了,量筹唱沙巧退魏兵,树上开花从容撤军。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谋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惮的南朝猛将。刘裕生前就很看重他,临死的时候还托付檀好好为儿子效力。他儿子刘义隆继承了皇位,历史上称文帝,客观的说,文帝在政务上还是个好手,把国家治理的不错。可惜的是他有点儿忌讳檀的勇猛和威名,这就给小人进谗创造了机会。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是中国式的阴谋,一个小人使劲儿的挑拨,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顺水推舟下诏命令檀自杀。旨意到了檀那里,檀愤怒的头发上竖,折断手里的弓掷到了地上,大声的痛骂:“你们这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多年以后,北魏的越来越强大,不断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军甚至打过了长江!宋文帝吓得向东逃到了镇江的北固山上。看着山下的魏兵自由往来,文帝哆嗦着嘴唇说:“檀道济要是活着,绝对不会让魏兵如此的嚣张。” o/CAjh5TLlzuj+sR5Hm2wdoCCwMEus9tuNNfsR+EtvpF/U4RSE5gPSVrwleyKa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