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曾因诗词而获罪的文人

(一)烟雨平生任,大道千载行——苏轼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指的是北宋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监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和此前所作的诗句,以讽刺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此案件纯属政治迫害。

察御史舒亶、御史中丞李定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虽然他们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朝廷在七月二十八日将苏轼逮捕,八月十八日送到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正式提讯。此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告密,指出苏轼歌咏桧树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新党指控苏轼“大逆不道”,要置其于死地。最后宋神宗因爱惜苏轼之才,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后来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诞生了。

(二)风情千种,自去浅斟低唱——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家世代做官。柳永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可是造物弄人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名落孙山。这回他忍不住发了牢骚,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没想这首词被当朝皇帝宋仁宗牢牢地记住,在发榜钦点时看到柳永的名字,宋仁宗御笔一挥批注:“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就这样,宋仁宗的这一笔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从此柳永与官场绝缘,以卖词为生,流落烟花酒巷,在“浅斟低唱”中寻找安慰和寄托。

(三)梦入芙蓉浦,还归章台路——周邦彦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周邦彦曾与东京名妓李师师有往来,当时李师师与宋徽宗正打得火热,这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忽然传报圣驾降临。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身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宋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李师师假惺惺地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愈,岂可再冒风寒。”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这些话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心有所感,便谱成一阙《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填了这词,便在李师师家住了一夜而去。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缠绵,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一天,宋徽宗又来到李师师这里畅饮,让李师师唱一曲助兴,李师师一时忘情,竟把“少年游”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李师师却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谱的,宋徽宗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如果不严惩,必定会使李师师门户顿开。当天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把他贬出汴京。

(四)东风吹客泪,感事双鬓残——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然而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也曾绯闻缠身,被指与外甥女乱伦。

欧阳修那曾作过一首《望江南》:

江南柳,

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

莺怜枝嫩不胜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

闲抱琵琶寻,

堂上簸钱堂下走,

恁时相见已留心。

何况到如今。

这首词温婉曲折,但词的背后却是一件蕴藏杀机的大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名张姓女子嫁给了欧阳晟,但与欧阳晟的家的男仆私通,最后奸情败露,见了官,开封府审理了此事。据时人记载,张氏因为害怕而希望获得宽大处理,就主动交代了罪行,而且将以前的不良的作风问题也交代出来了,说自己没有出嫁之前就曾和自己的舅舅暧昧不清,因为小时候就寄住在舅舅家里。这样一说造成了社会和官场上的轩澜大波,原来,这个张氏的舅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面对“与外甥女通奸”的乱伦丑闻,欧阳修为自己作了辩解:

欧阳修有个妹妹,最初作为续弦嫁给了张龟年,张龟年和前妻有个女儿,就是这个张氏。张龟年死得早,欧阳氏便带着继女住到了哥哥欧阳修家,张氏长大后,欧阳修就把张氏嫁给了自己的堂侄欧阳晟。欧阳修的辩词暗含着两个信息:一是这个张氏外甥女和自己并不存在血缘关系,二是外甥女寄居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只有七岁,自己再怎么风流潇洒,也不会和七岁的小女孩儿发生什么。但是听了这番辩解,有个叫钱勰的官员冷笑:“这不正是学簸钱的年纪么!”

簸钱是当时一种掷钱赌赛的游戏,在小孩子当中很是流行,词中“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是说一个小女孩儿堂上堂下跑着玩儿掷钱的游戏,词中主人公(即欧阳修)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色心大动。”这首《望江南》从字面上看,似乎看不出具体的人名、地名、背景信息,但这里面确实有几分恋童癖的意思。上阕开头“江南柳,叶小未成阴。”,是说柳树还小,叶子较嫩。接下来“人为轻丝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是说因为柳枝嫩弱,人不忍攀折,就连黄莺也怜爱幼嫩柳枝,怕它禁不住自己的啼鸣。下一句很关键:“留取待春深”,很明显,意思是柳枝幼弱时不忍攀折,还是等到春深时分,柳枝长得成熟些再下手。

下阕“十四五,闲抱琵琶寻”,这是说春深时分已到,小女孩儿已经长大成人,接下来回想小女孩儿小时候“堂上簸钱堂下走”,于是就“恁时相见已留心”了。结尾来了一句“何况到如今”的感慨,意思是在多年前小女孩儿“叶小未成阴”的时候就对她留心了,又何况到现在呢!

自此,不管这件绯闻真实存在与否,毕竟是欧阳修其伟大形象的一个瑕疵,后来,经过几番波折,欧阳修被处理了,被贬官滁州,于是就有了那篇家喻户晓的《醉翁亭记》。 J51mKGOYqFF+m0mdvsW771EWlD6nmEhWTwP+LzgqiEvM9ICZdjiLJkSvMZSbh3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