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翰林院里的“知识分子”

京城的人物风景与地方自然大有不同。李鸿章来到京城之初,感叹京城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的繁华气派,但对他更有吸引力的,是京城的诸多名士和像他一样来京应举的各地的莘莘学子。

入都不久,在京担任刑部郎中的父亲便命李鸿章晋谒曾国藩。如前所述,他的父亲与曾氏系戊戌科同年。因有这层特殊关系,曾国藩名正言顺地成了李鸿章的老师,对他毕生的发展影响极大。各省学子们齐集京城,交际攀附之道是他们非常热衷的。因慕曾国藩之声名,他们还特别组织了文社,邀请曾国藩担任社长,定期举行活动。大家在一起谈文论道,指点江山。李鸿章在其中结识同好,交游学问,并经常向曾国藩请教诗文。

李鸿章在父亲的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等皖籍京官,并认识了不少与他后来同榜中第的举人、进士。后来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担任了要职。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844年,李鸿章在乡试中成绩优秀,考中举人,排名48位。1845年,李鸿章参加乙未恩科会试,恰逢曾国藩出任本科会试的同考官。虽然李鸿章这次会试落第未果,但其诗文却博得曾国藩的青睐。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说:“令弟少荃,乙未之际,仆即知其才可大用。”1847年,李鸿章再次参加会试,被点为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进修)。1850年,庶吉士散馆(毕业),因为成绩优秀,李鸿章改授翰林院编修。1851年,李鸿章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1846年,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去世,李文安回家丁忧。1849年,李文安返回京城做官,父子一同在京城生活了5年。父子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结交朋友,一起吟诗作赋,喝酒赏花。翰林院的职任,使李鸿章有机会读到大量的宫廷藏书,丰富了他的学识。他开始潜心于经史研究,并写《通鉴》一书,书中有他不少心得和见识。 ji30FlAoKkLdWZHx7rDqvgyBBnzt19wUOhsoRrVo4YDiEWQFbECYaHUGepMRLS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