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人的知性与优雅,奥黛丽·赫本无疑是一个绝佳的代言人。她的美,从未因岁月的侵蚀而褪色。70岁时,她走访非洲儿童,那时的她已经不再年轻貌美,可从她拥抱非洲儿童的动作里,怜悯的神态中,依然透露出一种优雅和高贵。
奥黛丽·赫本说:“在非洲,我从来没看到过乞求施舍的双手,只看到不幸人的高贵举止,他们从没有憎恨过生活。”她神态文雅而平和,眼睛里饱含着纯真与善良,言语中透出了一种热爱生活、关注生命的气息。她是美丽的,她的语言和她的人一样,充满了优雅与知性的魅力。
女人的谈吐是内涵的镜子,一味地逞口舌之能,或是强言狡辩,只能让人觉得肤浅和粗俗;唯有具备了丰富的内在、充足的知识作为底蕴,才可能妙语连珠、连绵不绝。看一个女人是否会说话,不是看她说的多不多,而是看她说出的话是否有品位、有分量。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优雅的知性女人,一定是有知识储备的。书可以增加女人的见识,平静女人的心灵,提高女人的修养。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她的谈吐令世界多国领导人惊叹,她的惊艳口才正是源自丰厚的知识。据说,她的房间里有一面书墙,沙发上、小憩的地方都散落着书籍。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优雅的谈吐,都来自平日里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积累。看得多了,想得多了,久而久之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人交流时也便可以出口成章了。
人生的经历,也是丰富内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历得越多,历练得越多,思想就会愈发成熟,看事情也就更能看穿本质。如此,在说话的时候,才能够一下子抓住要点,说出震撼人心、令人心悦诚服的话。
平日里,女人要充分利用自身细腻敏感的女性特质,展开所有的感官去体会生活中的声音、色彩和味道。也许,若干年之后,因为年龄的关系,你早已与青春曼妙断了联系,可内心对生活、对人生却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在与人谈及各种事宜时,俨然就少了一分青涩,多了一分沉稳和成熟。
优雅知性的谈吐,离不开丰富的谈资。茶余饭后只会四处嚼舌的女人,说得再多,也不过是枯燥乏味、令人厌倦的内容;关注时下热点、了解经济和政治、心里装着世界的女人,说出来的话有内容、有气度,彰显出的是一番雍容大气、见多识广的魅力,绝非只知柴米油盐、张长李短的庸俗妇人。
然而,生活中也有一类女人,她们读过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善于对过往的经历进行总结,算是比较有风度、有涵养的女性,可唯独没什么交心的朋友,甚至很少有人愿意跟她坐下来聊聊天,总感觉话不投机。倒不是她们说的话没品位,而是说的过于晦涩,让人觉得有点卖弄之意,不够亲切随和。
知性是对女人的一种赞誉,知性的美在于深厚的涵养、聪慧的头脑、成熟的思想、大气的胸襟,工作上的中性,感情上的细腻。正如康德所说,它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而非不食人间烟火,更不是卖弄神秘和学问。女人在说话时的知性美,在于能够为人所理解、所热爱,而不是把新名词、冷僻的理论、深奥的哲学道理挂在嘴边,以此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一位年轻的姑娘很喜欢古典文学,气质上也有几分古典美。这样雅致的女子,却总是抱怨跟人话不投机,没有说知心话的人。问了一些跟她接触过的人才知道,原来问题不是出在别人身上,而是她说的那些事,有点太“飘”了。不管什么场合,跟什么人接触,动不动就聊《红楼梦》,说说赫尔曼·黑塞,再谈谈尼采,说的头头是道,可真正听懂的人没几个。搭不上话,显得很尴尬;盲目地搭话,担心被笑话;要深入地去谈,谁又专门了解过那些深奥的东西呢?这位类似天下掉下来的“林妹妹”一样的人物,只能让人远观。
可见,与人聊天时,说的话题要离生活近一点,要与听者的知识水平相当,结合当时的情景、场合,让人能够听懂,感兴趣,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谈论一些文艺、哲学等话题,说一些专业性的术语。有些深奥的道理,用比喻、夸张的方式通俗化处理一下,或者讲个笑话、小故事,不仅能让对方听得明白,还可能让对方大悟。没有一丝一毫的卖弄,但他人透过语言和逻辑,便能知晓说话者的水平和底蕴。
此外,很多女人把知性与“文艺”、“小资”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有些话看起来很美,说出来就少了那个意境了,比如“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也许这番话通过你的大脑时,留下了微妙的触动感,但它的受众群体不广泛,除非你跟一些真的热爱文艺或哲学的人讨论,抑或对方也是个小资女、文艺女,那样的话,对方也许知道这是张爱玲的名句。否则的话,把这些话挂嘴边,是不大受人欢迎的,让人觉得虚头巴脑,故作卖弄。
知性与优雅,需要渊博的知识底蕴,需要温和从容的神态,更需要生动形象、令人信服的语言,而不是单纯的文绉绉、小腔调。努力成为一个温婉大气有内涵的女人,多读书,多看看世界,多提高修养,言谈举止自会别有一番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