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杜利奥效应:消极对待

了解“杜利奥效应”

如今,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公考热”,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除此以外,国企、事业编制也成了“香饽饽”。

不少成绩优秀、能力卓越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为了争得一个正式编制,甚至甘心放低心态去做一个清洁工。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怪象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单就个体来说,这些天之骄子日后所做的事情,既不是自己的专业所长,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仅仅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缺乏热情的工作状态真的能做出什么成就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通过“公考”获得正式编制的高才生们都是在“屈辱性”地被迫工作,尽管他们所做的工作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但正是因为缺乏热情,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纪却显得垂垂老矣,本该是奋斗拼搏的年纪却提前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

在美国自然科学家及作家杜利奥(Duliao)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距。这里所说的“很小的差异”就是指人的心态,“巨大的差距”则是指成功与失败。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充满热情、时刻保持积极心态的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杜利奥效应”的正确性。

“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垂垂老矣的。如果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在不佳状态。”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杜利奥效应”。不论我们所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都应该拥有热情、积极的工作心态,这样才能对工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原本痛苦的工作感受就会变得愉快,原本拖沓的工作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对于那些费劲千辛万苦“公考”和“考编制”的人来说,我们不去评判他们选择的对与错,但既然选择了一份这样的工作,就应该充满热情地把工作做好。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静止,人的热情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做事永远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刚开始时兴趣高涨,做事无比积极主动,可还没等进入工作正题,他们就如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提不起半点兴趣,原本的热情和积极心态也早已丢进了太平洋。

缺乏工作热情与拖拉是一对孪生姐妹花,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人,往往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而没有精神动力的支撑,必然会产生拖拉的坏习惯。如果你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拖拉成性,哪怕是给自己制订了工作计划,还是依旧拖拖拉拉,根本没有半点改观,甚至还总是滋生出“辞职算了”“反正我就是不想干了”“工作真没劲”“现在就能看到60岁时的日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等消极厌世的想法,那么这时候你就需要反思一下:这些情况是不是因为缺乏工作热情所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工作和疑难问题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但如果我们任凭这种消极情绪占领整个心理领地,那么必定会“未衰先老”。反之,如果我们懂得了“热情”的巨大价值,并能够运用“杜利奥效应”来维持工作或生活热情,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世界上将没有什么是不可征服和战胜的。

小故事

在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盘踞着不少国际金融大鳄,这里是大笔资金的汇集管理中心,也是金融类杂志的重点销售区域。几乎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金融杂志推销员来这里寻找商机,但他们大多铩羽而归,唯独大卫的《金融周刊》在这里颇受欢迎,这与他热情积极的工作心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实际上,在大卫之前已经有一个推销员来推销过这本杂志,不过他神情沮丧,一直在强调想从订阅费里赚取佣金,实在无法让人产生兴趣,所以根本没能拿下这片市场。那么,大卫又是凭借什么征服了客户呢?

同样是一本杂志,为什么先推销的人灰头土脸,大卫这个后来者反而捡到了大订单呢?实际上这与大卫独到的推销方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走进客户的办公室,他不会喋喋不休地直接推销杂志,而是用热情洋溢的语气由衷地赞美对方。如果对方的桌子上正巧放着杂志或报纸,大卫就会毫不吝啬地微笑着赞叹:“看得出,您非常喜欢阅读。”

没有人会拒绝他人善意而热情的赞美,就是靠着这种“曲线救国”的销售模式,大卫成功吸引了客户的注意,使他们愿意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听听大卫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如果你认为大卫趁此机会就开始直截了当地推销自己手中的杂志,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不会催促客户去订阅,而是凭借着自己愉快的笑容和真正热情的语气,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在不知不觉中把话题转移到杂志的订阅上来。

一次,大卫走进一个潜在客户的办公室。看到对方桌子上摆放着爱默生的论文集,他当即眼睛一亮,与对方谈论起了其中的“论报酬”一文。大卫热情洋溢的笑脸和津津有味的谈话很快就让客户产生了认同感,随后他不着痕迹地谈到了对方的阅读习惯,都会订阅哪些杂志,为什么会喜欢这些杂志等问题,在了解了客户的阅读习惯后,自然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销售切入点,从而赢得了订单。

大卫之所以能够成为最优秀的金融杂志发行员,其关键就在于他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毫无热情可言,疲惫与颓废写在脸上,又怎么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成为人见人爱的社交达人呢?

热情能帮助我们在更少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会让我们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光彩照人。只要有了热情,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积极起来。早晨起床不再困乏,因为一觉醒来就会迫不及待地自己发动起来;工作也会变得积极起来,再也不会拖拖拉拉,因为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对生活和职业充满了渴望与憧憬。

既然热情有助于改善拖拉的恶习,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热情起来呢?可是热情究竟来自于哪里?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玄机?怎样才能变得热情洋溢起来呢?

学会避免“杜利奥效应”

仔细回想自己的心理历程,每个人都有过或者曾经有过“热情洋溢”的感受:小时候只要考试得了奖状,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会扔到脑后,即便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也能有滋有味地积极完成,这是对学习的“热情”;情窦初开时,只要见到心仪的他或她,我们马上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神采奕奕,这是追求爱情时的“热情”;初入职场,需要学习的职业技能很多,有时候为了工作连续几天加班,甚至是通宵坚守岗位也丝毫不觉疲惫,这是对职业、对工作的“热情”。

尽管每个人都曾有过“热情”的感受与经历,但遗憾的是,这种“热情”并不一定能持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讲,“热情”源自于对生活、对职业的真诚热爱,一个厌恶自身职业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是不可能有丝毫热情的。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抵制,所以才会拖拖拉拉,能晚点完工就绝对不会积极主动。由此也不难看出,“职业倦怠症”和“拖延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缺乏“热情”引起的。

“杜利奥效应”往往会使人陷入精神状态不佳、工作效率不佳、一切都不佳的恶性循环之中,要想改善工作拖延、倦怠等状态,就必须学会克服“杜利奥效应”。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才能重拾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呢?

1. 苦中作乐,乐观的人最“热情”

做事提不起半点兴趣,多半是因为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心理上的挫败感,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受挫后的悲观心理状态,我们就只能继续糟糕堕落下去。世界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际上,工作和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些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与他人的闪光点相比,这样自然会灰心丧气。挫折和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悲观者总是对现状产生种种不满,每天除了抱怨就是抱怨,以至于到最后把生活搞得一团糟。而有些人则懂得苦中作乐,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美”,即便遇到挫折也会用乐观的心态将其转化为积极自信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迅速感染周围的人,从而产生人脉聚合效应,这就是“热情”的力量。

很多时候,既然生活中的无奈无法改变,那么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态。遇到职业发展瓶颈时,或陷入越来越严重的拖延症中时,一定要善于苦中作乐,懂得在枯燥无趣而又机械单调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我们才会产生激情与热情。

2. 告诉自己“我能行”,自信的人最“热情”

态度也能决定命运,如果你终其一生都在用“失败者”“怀才不遇者”“哀怨者”等来定义自己,那么你真的就会成为这样的人,永远都不要怀疑“心理暗示”的力量。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热情并非像石油一样属于消耗性资源,而是像阳光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能够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去疏导自己,就能够激发出内心潜在的热情。杜利奥借助自己提出的“杜利奥效应”所传达的是一种态度,即对工作或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思维,即拥有信念比拥有才能更重要的思维。才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任何人都能做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信念的指引下时刻保持“热情”。

不妨每天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反复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即便面对质疑或打击挫折,也要保持自信的姿态。这种自我暗示法简单易行,但并不代表作用不大。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往往能够增强人的自信心,促使自己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带来热情、快乐和成功,甚至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人生起起落落,很多事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热情让自己敞开心扉,重新收获一片绿洲。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热情积极的心态。热情的潜在价值往往胜于金钱和权势,它能够摧毁懒惰与拖延,扫平悲观与阴霾,从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人生。 FndWjZs1iVjKwXyWBI65VvgU/lMEyyVbfK6yj+ZbguLY5jKU+jwgK6bBkkzWbz9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