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激情尽失:不思进取,满足现状

你的“激情”都去哪了

开会是领导们讲话的场合,作为小兵能不发言就不要发言,即便是必须发言也要懂得中庸之道;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要想避免成为“靶子”,就绝对不能超于职责行事,绝不主动要求主持工作,一定要安分守己地该干啥就干啥;业绩太好难免招人嫉妒,成为同事们排挤的对象,业绩太差又会面临被批评辞退的危险,所以让自己的业绩保持中等才最好。

这是久经“职场”的小梦经过十几年工作的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职场“生存经”。事实上,小梦正是很多职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缩影:他们口口声声宣扬着明哲保身之道,不积极不主动,对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全都无动于衷,再严厉的批评也会当成耳旁风;他们不怕冷也不怕热,随便你怎么折腾,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状态。诚然,这也不失为一种职场作风,但这对于我们长期的职业发展来说,真的有积极作用吗?

“刚毕业那会儿,我也曾经踌躇满志,热血沸腾地打算做出一番大事业,可是现在却越来越没有激情,工作起来根本没有半点动力,每天只盼着能够早点下班。”这是在某家居公司工作的一位职员对笔者吐露的真实心声。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不少原本充满激情的人慢慢都变成了“老油条”。而时下,“橡皮人”这个新概念的流行也从侧面显示出“激情丧失”确实困扰着相当一大批职场人。那么,什么是“橡皮人”呢?就是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好像是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丝毫不在意;既不会因为犯错而产生耻辱感,也不会因为工作出色而产生荣誉感。具备以上这些特质的职场人,就被统称为“橡皮人”。

“反正业绩再好,升职加薪也轮不到我,既然如此,又何必那么拼呢?不如凑凑合合过得去就算了。”不少在事业单位、国企等“公”家单位上班的人都会产生与此类似的想法,这其实正是不思进取的先兆。不管我们面临的职业环境是怎样的,只要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努力工作,总会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反之一旦我们丧失了激情,陷入不思进取的泥潭,那么拖延就会见缝插针,久而久之我们的工作就成了“应付了事”,如此一来又怎么可能获得升迁呢?

还有一类人,他们之所以会变得不思进取,完全是因为单调工作的无休止重复。“每天看着那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设计图,烦都烦死了,哪里还有心情努力工作呢!能勉勉强强完成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对工作产生厌烦心态是绝大多数职场人都曾有过的困惑,为什么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变成这样呢?当初那个激情昂扬的青年去哪了呢?我们的工作激情到底去哪了呢?

当工作激情退却之时,有多少人是依靠着工作的惯性在继续“熬”着?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又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地工作?因此,拖延、不思进取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职场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如果我们任由自己“橡皮化”,其结果可想而知。毕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容忍并接纳一个工作拖拉、对任何刺激都毫无反应的“橡皮人”。

身在职场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满足于现状,并开始出现不思进取的倾向,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到了这时还认为拖延是无关紧要的事,那么很可能会因此而毁掉自己的职场“修行”。唯有尽早认清不思进取的危害,我们才能避免因“拖延”而毁掉自己。

小故事

如果单独算工龄,安茜绝对算得上这家科技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可是目前她的月薪还停留在2000元左右,工作职位依然是普通小职员。为什么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十年之久的安茜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大学毕业进入这家企业时,安茜和很多同学一样,也是一个追求进步、斗志昂扬的青年。她对工作充满了激情,甚至不计报酬地义务加班、主动学习……然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着工龄的增长,安茜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感到越来越厌烦,于是工作效率随之下降,拖延症也越来越严重。

实际上,安茜作为老员工,往往比新人拥有更多的升迁机会。为了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家公司采取的是从基层选拔管理人员的制度,每两年便会提拔一批优秀的基层员工。起初,安茜对这样的升迁机会十分珍惜,并积极主动地去争取,遗憾的是连续两次的铩羽而归,让她对此彻底失去了信心。眼看着比自己资历还浅的人都升为了领导,安茜越发心灰意冷,索性便陷入了不思进取的状态。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安茜的工作业绩依旧不好不坏,最近公司新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安茜从人事那里得知,这些新人的“入门”工资都接近3000元,而自己这个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也不过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安茜越想越觉得自己实在是亏大了。曾经任劳任怨的工作心态和激情早已不在,如今的安茜工作越来越敷衍,能凑合就凑合,凡事都是贴着公司的底线来。这样的工作状态自然难以做出什么成就,因此无法加薪升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像安茜这样的白领往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橡皮化”,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6.7%的白领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两三年之后,都会出现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一个疲于应付工作的人是难以做出什么成绩的,他们只不过是在为工资混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如今,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都市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很多人往往不到一年就会出现“橡皮化”。从职场心理角度来讲,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拖拉应付等,都是缺乏工作激情的表现。

职场好比战场,即便是能力无敌的“勇猛战将”也免不了会有受伤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失去工作激情,变得不思进取,主要是“心理应激反应”惹的祸。内心不够强大的人,一旦在职场斗争中遇到挫折或受到伤害,其心理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开启。为了自我疗伤,他们就会开始逃避现实,开始不断暗示自己要满足于现状,要懂得知足常乐。殊不知,正是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导致我们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工作能力也越来越退化。实际上,这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会让我们在拖延面前变得越来越软弱。

找回激情,坚决不做“橡皮人”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变成一个“不思进取”的废物,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浑浑噩噩下去呢?如果不想成为职场中的“橡皮人”,如果不想让拖延毁了自己,就必须要找回失去的工作激情,重新燃烧奋斗的热火,从现在开始满血复活。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我们首先必须客观真实地了解自身的“橡皮化”指数。下面不妨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

测试名称:你究竟有几分“橡皮化”?

要求:请在符合的项目后画“※”,不符合的项目后画“□”。

(1)不管是哪个领导开会,不管是部门小会还是集体大会,都会不由自主地走神。

(2)总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简单,没必要火急火燎地做,可是到最后一不小心就会拖延过了头。

(3)再严厉的批评也不会往心里去,哪怕是被全单位通报批评,也基本不在乎。

(4)不管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表扬,你都不关心,也不期待。

(5)已经有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时间里既没有受到过任何表彰,也没有遭遇过批评。

(6)公司里的管理改革也好,人事变动也罢,在你看来不过都是走过场而已。

(7)即便是努力工作,业绩优秀也不见得会被领导赏识提拔。

(8)工作上混混日子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认真,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了。

(9)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得到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10)在你看来,现在的新人几乎都是眼高手低,志向倒挺远大,但实际上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在异想天开而已。

测试结果:

●“※”的个数在1~3个之间

“橡皮”黄色预警:如果你选择“※”的个数不超过3个,那么说明你现在还不属于“橡皮人”,但已经开始出现“橡皮化”的端倪。这时候的你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可能会继续下去,从而陷入不思进取的深渊。

●“※”的个数在4~6个之间

“橡皮”橙色预警:如果你选择“※”的个数在4到6个之间,说明你已经属于“半橡皮化”的职场人。从工作激情方面来说,你的积极性已经被消磨得所剩无几,工作效率已经因为拖延而下降了不少,但由于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所以还不至于被企业扫地出门。

●“※”的个数在7~10个之间

“橡皮”红色预警:如果你选择“※”的个数已经超过了7个,那么你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橡皮人”,工作激情尽失,工作态度上不思进取,甚至是自欺欺人地混日子。过度的“橡皮化”已经使你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很可能会因此被解雇。

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造成鲜活白领退化为“橡皮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无奈情绪。几经努力却总是事与愿违,无法得到加薪升职的机会,无奈之下只好自我安慰,暗示自己要知足常乐。殊不知,职场的激烈竞争容不得你偏居一隅,一旦生出了退缩之心,那么拖延就会变本加厉,反倒让人陷入一个更加糟糕的境地。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摆脱这种职场“橡皮化”的不良倾向呢?

身在职场,工作压力是家常便饭,但一定要警惕因压力过大而引发的自暴自弃。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如果长期都在超负荷工作,那么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精神懈怠,从而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应付心态,进而造成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橡皮化”隐患。

要想在工作压力下保持工作激情和活力,并成功远离“拖延”和消极的工作态度,就必须要学会调整心态,释放压力。在工作计划安排上,不宜给自己施加“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任务,否则很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拖拖拉拉不要命,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断送我们的职业前程,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出现“橡皮化”端倪,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想找回工作激情,不妨多给自己安排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工作之余去爬爬山、游游泳,或者和同事一起参加户外拓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往往能让我们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工作中自然也就会随之变得更加精力充沛。 RlvHbVY4AdeDFQMZIrJOLMtVemzCvz8j1C24yXYJEa83rOASsORHKSM48aVXeR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