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恶性循环:自我否定,身心俱疲

自我否定引发“恶性循环”

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年初的二三月是人才市场最为火爆的时候,不管是离职还是求职的人数,都会出现一个大幅度增长。一年有365天,哪天辞职都可以,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会选择这个时间段离职呢?当第12个月的薪水终于尘埃落定,当姗姗来迟的年终奖也终于攥在了手心里,“熬下去”的动力一下子消失了。再加上新一年的工作指标像泰山一样压下来,又怎能不令人萌生退意?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绝大多数职场人都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解剖。

“新年新气象,难道今年我还要在这个根本不可能有大发展的职位上浪费时间吗?”

“每天都在无休无止地加班,为了工作我早就失去了私人时间,也失去了自我,这样真的值得吗?”

“工作遇到了很难突破的瓶颈,是继续这样‘熬资历’,还是转战其他行业?”

“连续几年的超负荷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的职业生涯,是不是该有一个短暂的修整与停顿呢?”

……

不管是刚刚迈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职场精英人士,往往都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进而陷入一个“自我否定”的怪圈。到最后,落得身心俱疲,实在无力再工作下去,于是只能选择辞职。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跳槽过于频繁,两三个月换份工作是常事,更有甚者换工作的频率可以用“天”来计量。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换工作呢?因为感到自身无法胜任新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心无力,疲于应付,实在无法忍受。但他们是真的“无法胜任”吗?

尽管不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存在差异,但除了那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工作外,只要愿意学习和适应,根本就没有“不能胜任”之说。他们之所以感到“无力承担工作”,完全是因为心理因素。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便注定就此成为平庸者,甚至在“自我否定”中自暴自弃,彻底成为一个“职场废人”。

初入职场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从事同一项工作的时间一长,我们往往就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是厌倦的心理,随之就开始胡思乱想:“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工作真的越来越吃力了,这么简单的工作我居然都有心无力,我的能力难道真的这么差吗?”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里斯汀·马斯勒(Kristen Maasle)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职业倦怠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令我们失去工作动力,更重要的是会令我们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之中。

工作时间一长便会感觉到厌倦,一旦产生厌倦,哪怕是轻松简单的工作也会变得异常沉重,身心俱疲的职场状态会大幅度降低人的工作效率,结果令原本十分钟可以完成的工作,常常耗费几小时。每每反思工作时,想到越来越累的身心,越来越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我们就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对自我产生怀疑,我们就会愈加拖拉,愈加疲惫。

职场倦怠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你一不小心患上了职业倦怠症,千万不要将其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应该适当调整自我精神状态,争取早日摆脱“倦怠症”。否则一旦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就很难从拖延倦怠和绝望的深渊中摆脱出来。

小故事

赵致是一家物业公司的普通保安,说起自己曾在某大型上市企业当领导的经历,很多人都认为他在吹牛,但五年前他确实是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企业高管有地位、收入高,赵致为什么放着这样的工作不做,偏偏辞职来当保安呢?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身在管理岗位,自然要比普通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压力。赵致主管公司的销售部门,尽管每年的收入很高,但工作的辛苦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赵致几乎天天都在出差,一年365天里有350多天都在工作,而且有330多天都在出差,根本没有休息日可言。

忙碌的工作使得赵致没时间顾及家人,女儿被从产房里抱出来的那一刻,他远在国外出差,不能陪在待产的妻子身边,也无法见证新生命的诞生;父母生病手术时,是妹妹、妹夫一家和妻子在轮流照顾,远在外地的他只能通过电话问候。久而久之,妻子对他牢骚满腹,父母妹妹对他也颇有微词,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销售本就是一个充满压力与挑战的工作,尽管在部门主管的位置上已经稳坐了三年,但赵致不仅没有感到“熟能生巧”的轻松,反而越来越压抑,越来越疲惫。时好时坏的业绩,再加上家人的抱怨与微词,让赵致在日常工作中感到越来越吃力。

“难道我真的不能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吗?”

“今年的业绩还不如去年,难不成我真的该退位让贤了?”

“精力真是一天比一天差,以前出差和玩一样,现在出趟差如同闯次鬼门关似的。”

……

在不知不觉中,赵致把自身的职业倦怠归结到了自身年纪大和能力不足上,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坐在管理岗位上的他越发心虚。不久后,身心俱疲的赵致已经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于是他自主申请降薪并获得了上级批准。但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赵致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能力再做销售,只要一想到自己要去见客户谈生意,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怵、心虚。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在这些年的工作当中,赵致积攒了不少财富,即便是几年不工作一家人也会衣食无忧,索性不如找个轻松的工作,多陪陪家人。尽管妻子和父母强烈反对赵致辞职去当保安,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高薪的管理工作,成了一个小保安。

有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发现事实和想象天差地别。自从赵致开始做保安,周围的闲言碎语就没有间断过,亲戚朋友和以前的同事们明里暗里说了不少冷嘲热讽的话,再加上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消耗了不少积蓄,赵致不得不开始考虑重新找一份高薪工作。遗憾的是,“自我否定”早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他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无力胜任除保安之外的工作,几次面试失败后,他彻底心灰意冷便放弃了重新找工作的准备。

哪怕你有着拯救世界的力量,一旦开始否定自己,也就丧失了原本的能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你始终都将自己的心禁锢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那么你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平凡,干出一番大事业。

打破“恶性循环”的怪圈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 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当中出现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每100个中国人当中就有12个人严重情绪耗竭,9个人严重愤世嫉俗,不管是哪种症状,究其根本原因,都是“自我否定”惹的祸。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许燕教授在自己的报告中曾指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人,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会逐渐丧失创造力,并且伴随着价值感的降低,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职业倦怠症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更可怕的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就很可能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从而越来越无力应付工作,顽固性的拖延也就随之而来了。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无休止的拖延”中被迫结束,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知道自己是否有“自我否定”的职业倦怠倾向呢?不妨来做一个心理小测试:

(1)做事总是患得患失,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要么犹犹豫豫,要么茫然无措。

(2)工作越来越吃力,压力越来越大,拖延症越来越严重,常常觉得自己没出息.

(3)精神很难集中起来,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缺乏自信和活力。

(4)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没有丝毫工作动力。

(5)每天上班都是硬着头皮,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凑合一天是一天。

(6)对自己越来越灰心失望,内心有很强烈的负罪感,甚至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

(7)想象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反差过大,对自己非常不满,并常因此而陷入焦虑。

(8)拖延一天比一天严重,工作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以上诸条,在“是”或“否”中二选一。选中“是”的次数与“自我否定”的程度成正比。如果测验结果显示你已经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也不必着急,不妨通过下列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重新找回那个精力充沛、无比自信的自己。

1. 慈善之举点亮前程

人们越是在优秀的群体中越容易产生“自我否定”,这是因为我们的参照系比较高。如果整天都和那些精英们对比,我们难免会觉得自己能力差、交际差……各方面都差。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你周围到处都是职场精英,那么要想摆脱“自我否定”,不如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或者利用周末以及假期做义工。

当当聋哑学校的短期辅导员,看看残疾人的生活起居,你就会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不过都是小儿科。一位陷入“自我否定”、萌生退意的女高管在参加了义工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拿着我二十分之一的薪水在做挑战性更大的工作,比起教会聋哑儿童说话、唱歌,我所面临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到弱势群体当中去,多看看那些无比顽强勇敢的人,我们就能明白生活的美好,就能够找到奋斗与拼搏的意义,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2. 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鼓励自己

进行自我反省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事事都从自己身上找缺点、找不足,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给自己打上“失败者”的标签。一旦认定自己是失败者,那么终其一生也无法破解这个无声的诅咒。

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在你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马上就要放弃的时候,越是不能否定自己,而是要大胆鼓励自己。别人不拿你当回事时,你一定要自己拿自己当回事。每天下班后,不妨反思一下一天的收获以及自己值得赞扬的地方,实事求是地鼓励自己也是避免陷入“自我否定”恶性循环的一个有效方法。

3. 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以爬树方面的能力来评价一条鱼,那么它无疑是失败的。实际上,每个人所擅长的事情都不同,如果我们总是在用不擅长的事情,甚至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我们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反而只能在“自我否定”中度过悲悲戚戚的一生。

在“自我否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想一想,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试想,让一个从没学过外语的人去做翻译,结果会怎样?不仅工作做不好,反而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千万别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你无法从“自我否定”的深渊中挣脱出来,那么不妨换一个工作环境,换一个行业,或者换一种活法。彻底摆脱职业倦怠症的困扰和“自我否定”的心理折磨并不难,只要重新选择一份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BJWZku21mHfhytq8Ri8Ckyn+446+FL5Apau04ZaULIzVeEvc5nnuytu3dyBtQp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