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碌碌无为:丧失先机,一事无成

庞大的“碌碌无为”群体

同样是一辈子,有些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无数个奇迹,而有些人则是浑浑噩噩地活了几十年;同样是一天24小时,有些人把每分每秒都充分用到了“刀刃”上,而有些人则把时间花费在了“毫无意义的忙碌”之上。

回想自己的学生年代,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同学:他总是非常努力,笔记规规整整写了好几本,上课听讲也十分认真,更为难得的是几乎每天都坚持读书到深夜。然而这位同学每次的考试成绩却令人大跌眼镜,惨淡的结果几乎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甚至有时候我们都会替他们感到上天不公。实际上,职场中的这类人也不少,他们几乎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但奇怪的是他们依然是工作成绩最糟糕的。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不仅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反而越忙越糟糕呢?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勤奋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拉磨的驴子再勤劳也不过是在原地转圈,如果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点,那么即便是一生都奔波不息,也难以做出什么成绩。

在现实生活中,“碌碌无为”的群体是相当庞大的: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没有信仰,没有动力,没有思想……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精神写照。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每一个带着梦想而来的人都会被现实、被日复一日的工作磨掉原有的个性与棱角,久而久之就成了“机器人”,整日都生活在麻痹中。

“努力工作?怎样才算是工作努力?我根本就不知道该从何做起。”

“换个工作又能怎样?还不是这样按部就班地工作,与其来回折腾,不如继续浑浑噩噩地干吧!在哪混日子不是混呢!”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熬过一天是一天,等到了要被开除的时候再说吧!”

……

正是因为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没有机会,我们才会逐渐成为“碌碌无为”大军中的一员。

俄国著名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借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口说道:“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偷懒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还在为自己的拖延战术找借口,那么你的一生又将是怎样的呢?年老时坐在摇椅上回想自己的年轻岁月,面对曾经那个碌碌无为的你,你又会做何感想?

酸甜苦辣才是人生,该果断坚定的时候就该快刀斩乱麻,而不是拖延了事;该把握机会的时候就该抓住良机,而不是犹犹豫豫错过了最好时机。看着社会上那些大众所公认的“成功人士”,有些人往往会酸溜溜地定义道:“他们不过是因为运气好,碰到了好机会而已。”机会永远都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样一个机会摆在人们面前,庸庸碌碌者往往因埋头于毫无意义的工作中而丧失时机,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一事无成;而那些目标明确者则可以迅速抓住机会,改变命运。

“碌碌无为”的工作状态尽管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拖延”,但其危害却胜过“拖延”。它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人的意志力,像迷雾一样模糊你原本灵敏的判断力,从而促使你变成一个没有感知、没有反应、没有思想的职场“机器人”。纵观古往今来各行各业中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拥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个没有大脑的“机器”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要想摆脱这种糟糕的工作状态,就必须要时刻带着“脑子”和“思想”工作。

小故事

面对价格高昂的别墅豪车,有多少人会因瘪瘪的钱包而感到自卑或挫败,甚至因此而掉入“自怨自艾”的深渊:“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平,怎么就没有让我降生到巨富之家呢?”“反正这辈子再努力工作也买不起,那还有什么好努力的?索性混一天是一天,稀里糊涂地过吧!”“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吧,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真的有用吗?

人生在于奋斗,出身无法改变,一味抱怨也没有意义。但只要我们拒绝随波逐流,拒绝成为“庸庸碌碌”中的一员,那么改变命运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阿兰和阿玉一起跟随同乡从大山里来到城市中寻求发展,两个人都是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姑娘,都想在城市中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并在此扎根过上幸福的生活。两人在同乡的帮助下进入了同一家酒店做清洁工,为了省钱,她们还一起租了房子。尽管两个人的起点几乎完全相同,但后来的遭遇却是截然相反,五年后阿兰成为了宾馆服务部的经理,并与一名律师喜结连理,过上了曾经梦想的幸福生活,而阿玉却依旧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洁工。

明明是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姑娘,为什么短短几年后差距都如此之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人的工作态度。

阿兰从来不是随波逐流者,尽管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清洁工,但她并没有像大家一样能偷懒就偷懒,能少干活就少干活,更不会因为少干活多拿了工资而暗地里沾沾自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不仅主动努力工作,还积极地为酒店发展和管理献计献策。考虑到学历以及知识上的不足,阿兰还特地在业余时间研读了酒店管理的成人教育课程,并取得了相关学历。

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求一向严格,作为清洁工的阿兰虽不在这一行列,但她不想一辈子做清洁工,看到酒店的管理人员举止优雅,谈吐不凡,阿兰也开始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家乡口音和不良行为习惯。

阿玉则恰恰相反,她整日沉溺在自己的梦想中,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常常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为什么那些高层管理者可以出入光鲜、收入不菲,而自己却只能在这里打扫卫生呢?越想越不平衡,越想越没有工作积极性,所以能凑合就凑合,能麻痹自己就麻痹自己。于是,阿玉便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言情小说、电视剧等虚幻的世界中,白白浪费了数不清的岁月和时光。

实际上,像阿玉这样在现实中受挫却无力面对,只能选择自我麻痹、随波逐流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殊不知就是这种“鸵鸟”式的逃避心理,让我们逐渐养成了拖拉不负责的工作习惯,以至于仿佛“衰神附体”,事事不顺。

不必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其实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是在拖延和自我麻痹中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还是在自我清醒中抓住机会,改变命运,选择权完全在我们自己手中。

从现在起抓住先机

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我才追悔莫及。”实际上不仅仅是爱情,机会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开始追悔莫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抓住时机呢?与真正的事业相比,日复一日的“磨洋工”无异于地狱。如果我们纵容自己在庸庸碌碌中麻痹自我,在拖拖拉拉中虚度时光,又怎么可能会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绩呢?

“谁愿意这样天天活得像个‘死人’?我也想做出点成就来,可除了眼前的庸庸碌碌,我还能做点什么呢?”

“初入职场时我也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可是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和大家一样莫名其妙地变成了老油条,‘拖拉’和‘磨洋工’都不是我的本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变成这样。”

“这几年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我也想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可总是力不从心,结果今天拖一点,明天落一点,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

“碌碌无为”的群体纵然庞大,但没人愿意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状态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无力摆脱这种糟糕的现状。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一定的对策和方法,要想成功“破茧成蝶”,做出一番事业,不妨试试下列几种方法。

1. 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

我们在嘲笑“守株待兔”的愚蠢猎人时,殊不知自己也正扮演着这样的愚蠢角色。明明跳起脚来就能争取到的机会,结果却傻愣愣地待在原地等着天上掉馅饼,等来等去却等来一场空。

机会并非可遇不可求,毛主席曾经告诫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如果你觉得自己升迁无望,加薪无望,那么完全不必因此灰心,陷入“庸庸碌碌”或“随波逐流”的泥沼中。其实只要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潜在价值,那么机遇肯定会主动找上你。

当你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时,不妨反过来想想你究竟为争取机会做了多少;当你埋怨老板不给你加薪升职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否值得老板给你加薪升职。机会不是大风刮来的,唯有努力主动的人,才能成为上帝的“幸运儿”。

2. 有梦想的人才会有动力

所有碌碌无为的人都曾经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们与成功人士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半路上把梦想丢到了脑后。梦想指引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一旦没了梦想和目标的指引,人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因此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想摆脱庸庸碌碌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必须要重拾梦想,重新树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促使自己成为一个雷厉风行、不拖拉、不消极、不气馁的“金刚战士”。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忍,碌碌无为之人并非是因为缺少梦想而陷入拖延,而是他们的梦想败给了现实。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个残忍而又现实的社会中保存我们的精神动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强大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不管再难再苦,都不要放弃梦想和目标,因为放弃了它们,就等于放弃了自己。

3. 坚决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如果你认为只要能坚守住自己的梦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能够摆脱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获得出人头地的成功,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伟大理想挂在嘴上,却从未付出过行动。他们确实没有忘记梦想,也没有失去精神动力,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将其付诸于行动。于是一切就都等于零,他们依然在浑浑噩噩中随波逐流,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带着梦想而碌碌无为的人。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成功是做出来的,不是夸出来的。要想彻底摆脱“活死人”的日子,彻底远离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就必须要快速行动起来。毕竟,光说不做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lPYGlTe65JlMY0LfL85NfwWZS74kGDS0loKv/hPRfqozAKzRgT5LxANlBiHKThO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