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失败恐惧症:丧失前进的动力

了解“失败恐惧症”

“其实这些工作完全可以迅速完成,可自己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拖来拖去反而总是到了最后时刻才匆匆忙忙做事,甚至有时候到了最后期限还没有做完。”这是一位从事网络设计人员的真实心声,事实上,“拖延症”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有些人明明可以抽出职业资格考试的时间,结果最后却因为“拖延”而错过了报名时间。难道他们真的是因为“太忙”而“拖延”的吗?

绝大多数“拖延者”往往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完美主义者”,因为对即将可能到来的失败感到恐惧,所以他们在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或无法达到现实要求时,就常常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宁愿用“拖延”来麻痹自己。从短期来看,“拖延”确实能够起到暂时性安慰的作用,可以缓解我们对“失败”的恐惧,可以帮助我们一直维护这样一种信念,即自己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

没人否认“拖延症”确实会对我们的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是严重后果,即使是自身患有严重拖延症的人也十分认同这一观点。那么既然明明知道拖延不是好习惯,为什么还要继续拖延下去呢?

饮鸠止渴固然十分愚蠢,但偏偏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和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的失落与羞辱。在完美主义者看来,没有比责备自己邋遢、懒惰更可怕的事情,没有比自己无能、没有任何价值更大的失败。与这些深为恐惧的“失败”相比,拖延的后果显然要更容易忍受得多,因此他们即便知道拖延是火炕,还是会像飞蛾一样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结果最后往往被“拖延”毁了自己。

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无数次失败的洗礼,怎么可能有成功的诞生?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不管是冠军运动员、获得巨大成功的生意人还是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们全都不是倔强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知道自己有时候也会犯错,也会因为犯错而遭受短暂的挫折,抑或是在难挨的心理斗争中度过一整天,但他们不会对失败这个事实太过于在意,而是能够很快从中摆脱出来,继续努力并改善工作,这正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害怕失败只能让我们变成拖延的奴隶,变成做事畏首畏尾的胆小鬼,一旦我们开始害怕,就会发自本能地不再前进,并且无意识地选择退缩和逃避,而这时候拖延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在失败恐惧症患者看来,优秀根本不需要努力,他们如果不能立即马上解决某个问题,就会感到自己很愚蠢。可他们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在潜意识中他们认为自己是聪明而优秀的,因此就会对自己的表现十分生气,无心继续解决问题,转而去玩电子游戏、看小说、聊天等,以寻求暂时性的逃避。

“恐惧”“害怕”不过都是心魔作祟,一旦我们建立起了强大的内心,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所恐惧的“失败”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可怕,不过是自己吓坏了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前进动力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成功的向往。如果不能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之心,那么我们就将永远失去前进的动力,一辈子都在“拖延”中苦苦挣扎,甚至陷入自责、愧疚的心理深渊而无法自拔。

小故事

艾森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师,他在平时的工作中绝对算得上勤奋,为了按时完成客户的要求,甚至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在同事和领导们的眼中,他却根本称不上一个优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

剖析其真实的内心,艾森也是“失败恐惧症”的受害者之一。他在大学里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分子,在学业上很认真,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竞争十分激烈的知名美术院校。然而,大家公认的“优秀”反而成了一种精神枷锁,艾森害怕自己犯错,害怕大家不再承认他是个优秀杰出的人。为了缓解这种内心的恐惧与害怕,他开始经常在拖延中挣扎,为了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或应付考试,他很多时候不得不熬通宵,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表现一直很好。

毕业后,艾森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进入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当时的他豪情万丈,并无比憧憬自己成为首席设计师的情景。然而事实往往比梦想残酷得多,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设计的广告方案时常会遭到客户的否决,有时候绞尽脑汁连续加班做了好几个方案后,客户依然不满意。身体上的筋疲力尽与精神上的频频受挫让艾森对失败的恐惧越来越重:“为什么我的设计作品总是无法赢得客户的认同?难道我真的很差劲吗?我可是班上最优秀的人,到年底同学聚会的时候,如果还没其他人发展得好,可怎么办?”这样的心理包袱让艾森感到越来越疲惫,时间一长,他便感到再也无力背负这种恐惧的心理负担,索性能缓一时就缓一时,于是患上了严重的工作“拖延症”。

以前只要一接到设计方案,艾森就会立即行动,可现在他常常会拖到客户打电话索要设计作品时,才会匆匆忙忙加班设计。殊不知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往往更难以找到设计灵感,作品的创意自然也就没办法保证。到头来,客户因为不满意还要反复修改,进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么多的烦心事实在令人头痛不已,艾森在这些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总是感到异常挫败,可又不想承认自己工作能力欠佳,结果总会陷入“拖延”的僵局。

艾森因恐惧失败而导致拖延,却不知拖延往往会造成更大的内心恐惧。每当提交最终设计作品日期临近的时候,艾森就会陷入极度恐慌,因为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用来设计出一份作品,更不用说是一份极具创意的优秀作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仅仅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那么我们只能一辈子在原地打转,艾森的个人经历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像艾森一样因失败恐惧症状而陷入拖延深渊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杞人忧天”和“担惊受怕”上,因而总是错过最佳的前进时机。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恐惧失败往往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选择逃避,选择后退。而一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想被拖延所累,就必须要学会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如何有效克服失败恐惧症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曾专门做过一项关于应如何面对失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们面对失败时主要有两种心态——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与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用固定心态面对失败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失败恐惧症和拖延的深渊,这是因为持固定心态的人往往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成功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尤其是在生活或工作遭受挑战的时候,你必须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因此这类人往往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因为一旦犯错,他们就会给自己打上“既不聪明也没有才干”的标签,这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比常人更惧怕失败。在持有固定心态的人眼中,失败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只要能够避免失败,避免这个可怕的事实,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任何努力,愿意为此承受任何痛苦,这就是“失败恐惧症”的心理形成机制。

发展心态则恰恰相反,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和学习,就一定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聪明、更优秀。不擅长某件事情是很正常的情况,完全不必为此而灰心失望,因为只要愿意去做,愿意去努力并从中学习,完全可以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持有成长心态的人并不会把失败看得太重,因为在他们看来,成败不能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失败只不过是给了我们一个加倍努力的理由,实在没有什么可怕。

德威克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失败恐惧症”是固定心态的的衍生品和外在表现,要想克服因“失败恐惧”而导致的拖延症,就必须要学会用发展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具体来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1.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人们之所以对“失败”无比恐惧,完全是因为过于看重结果。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旅行,前方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如果你正在因“失败恐惧症”所导致的拖延苦恼不已,那么不妨试着改变自己的价值评价方式。

有些事情的结果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而且结果本身也不应该是我们关心的重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提升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结果只不过是一块背景板而已。一旦成败的结果不再那么重要,我们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害怕失败,“失败恐惧症”也就不治自愈了。

2. 能力是可以成长的

尽管每个人的天生资历不同,但能力并不是完全由先天条件决定的,现代医学表明:人的性格、能力、脾气等特质,一部分来自先天因素,一部分来自后天因素。虽然先天条件不能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韩愈笔下的仲永可谓天赋异禀,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但由于没有后天的努力,到最后还是“泯然众人矣”,由此也不难看出,先天能力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能力是可以在我们后天的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变得更聪明,变得更擅长某件事。所以,失败不仅没有什么可怕,反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从而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3. 不做完美主义者

恐惧失败多半是由完美主义催生出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所以要想远离这种“恐惧”,就必须学会客观正确地定义自己。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努力做那些你明明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固执地坚持完美主义往往会让我们彻底沦为“完美”的奴隶,因为无法做到让自己满意,结果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敢积极主动,以至于最后彻底丧失前进动力。

“再给我一个星期,我肯定能做得更好。”不要再用这样的借口来麻痹欺骗自己了。你只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是一个资质平凡的人,这并没什么丢脸或羞辱的,毕竟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只是少数。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我们连客观认识真实自己的勇气都没有,总是处处高估自己的实力,又怎么可能成为凯旋的将军呢? fMLphwS0m66o/4raoiW5Lzq7b+Pr9LEFZjDReq40U9TdlNQyGy1r8l5o6W08Yc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