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虽然拜了师,但也许机缘还没有到,王阳明自身的磨难也还没有完,所以王阳明暂时只能做他的记名老师,而不能对他传道授业解惑。
要想改变气质,使身心契合于“道”,是否经受得住磨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龙场这个地方,王阳明将接受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磨炼,这是他生命中的一道坎,迈得过去,老天将会把更重大的责任交给他。
翻过了千道山,越过了万重岭,冲雾冒露,扳崖援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王阳明和仆人一行四人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龙场。
虽然大家都做好了到边远山区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但一到这里,还是被此处环境之恶劣吓得心都凉了。
驻足打量,只见四处穷山恶水,荒无人烟,不知何处是归宿?
王阳明叹了口气,带着众人四处搜寻,忙着找驿站去了。解决食宿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所谓龙场“驿丞”,虽然不入流,不过好歹也是一个带“丞”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长”之类)的职位,总该有个办公的地方吧。
然而,当王阳明满怀希望地找到所谓的龙场驿站时,他却彻底地傻眼了。
这里的驿站早已破败不堪,屋顶的茅草被狂风掀了个精光,墙壁也倒了一面,早成了危房,根本不能住人。
原来这里环境太过艰苦,待遇又差,驿卒早已自动离职,各谋生路去了,驿站已是名存实亡。
众随从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个瘫坐在地上。
王阳明静静地站着,看着那逶迤崎岖的山路。
漫漫人生之路,又何尝不像这山路一般?不论再苦再难,也要满怀对目标的憧憬,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走完。
想到这里,最初的彷徨逐渐随之消失,一股豪气雄心腾起于胸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如果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还谈什么弘扬道统,担当重任?!
“既来之,则安之”,一个人能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事,“心内无私天地宽”,外界的环境又怎能束缚自己呢?
尽管大家都很累,但总得有个安身的处所,于是王阳明和随从们打起精神,不分尊卑,一起动手,砍树割草,先把一座茅草屋搭盖起来再说。
奇怪的是,先前大家还觉得困苦不堪,好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然而在这必须要克服的困难面前,做着做着,众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好了起来,而且气力也恢复了不少,似乎有一个神秘的能量源被无意中激发出来了。
随从们对此自然毫不留意,王阳明却注意到了这一奇怪的现象。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又恢复了精神和活力呢?
他慢慢地思索着,想到了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心中突然一动,也许这就是被当前的困境所逼出来的能量吧。
其实在现代心理学看来,一个人的内心拥有很大的潜力,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平淡安逸的生活,就会陷入麻木不仁的状态,感到一切都毫无意义,百无聊赖。
而当他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和危机时,全部身心专注在这件事上,精神就会受到激发,从而找到一种意义,而这种意义又会唤醒强大的意志力,使一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出来。
所以,当一个人在生活中,觉得自己无所事事,萎靡不振时,可以试着在某件事上寻找出它的意义,换一句话来说,就是给自己找一点挑战和压力。
比如,找出做好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它是不是能够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或是能磨炼自己的耐心,培养自己的勇气,促进自己人格上的成长和发展。
这样当你真切地意识到其中的意义时,你就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去克服一些障碍,达成所要实现的目标。
经过一番辛勤劳动,茅屋终于盖成了,尽管矮小得只够四人暂时容身,王阳明却很欣慰,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本性只要不受私欲的束缚,知而行之,立足于行,是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
虽然暂时不用露宿荒野了,但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是接踵而至。
初至贵州龙场,由于水土不服,荒夷山野中瘴疠之气侵入肌体,再加上劳累过度,除王阳明外,仆人们一个个都病倒了,上吐下泻,浑身乏力。
这时连一个能分担一些事务的人都没有了。
面对这一切艰难困苦,王阳明又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他从生活中悟出了什么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