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关中称王

项羽的童年时代,楚国已日渐衰亡,而秦国日益强盛并逐步统治全国。家与国的苦难,带给项羽的是对秦国统治者的深深仇恨。他仿佛生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推翻秦朝。在《项羽本纪》中,“苦秦”、“亡秦”等词反复出现,当宋义坐兵不救赵时,这位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蔽。’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蔽之承!”

对于当时整个时局形势,项羽的议论分析简要精辟,指明当时秦军实力强大,反秦军队内部急需相互团结统一阵营。凭借巨鹿一战,项羽以少胜多,这场胜利也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反秦盟军首领位置。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一宴后,表面上已经取得了整个反秦盟军的领导权。当时人民对和平呼喊着,时代也希望统一,但是骨子里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的项羽,只是希望回到楚庄王当年问鼎中原,趾高气扬的时代,希望能再次像楚王那样得到“列国从长”的地位,并希望长期维持这种在分封割据中己为大的状态。他分封诸反秦将领,自立为西楚霸王,并远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地肥沃的关中要地,而以地远偏僻、物质相对匮乏的彭城为都城,只为一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可以说在亡秦斗争中的项羽,目标准确而单一,符合整个时代乃至人民心声,但在推翻秦王朝后,他目光短浅,甚至在政治上妄图恢复到以前春秋战国互为攻伐的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是二十四岁的项羽。生活在以暴乱和勇决为名的吴中之地,项羽就以魁梧英武的外形给当地人以震撼力。在首次起兵中,项羽紧跟项梁其后,一声令下,拔剑斩守头,“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在整个攻秦战争中,项羽总是冲锋在前,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实际上在整个攻秦大军中,项羽领导的军队应付了来自秦朝的大部分兵力,包括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部和关中的子婴部。至于在楚汉争雄中,项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过刘邦,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予一切阻挡者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他崇尚武力,在广武与汉军对决时,他对刘邦说道:“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这些话除能看出项羽对武力的极端崇拜,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迷恋和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希望用个人武力支配天下外,更多的则是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和对政治的无知。

从前面项羽的表现来看,他并非完全没有政治的图谋:他剿杀宋义,放逐义帝,不断对刘邦的势力加以限制将其控制在关中地方,并分封诸侯王让他们势力相互牵制。然而项羽的政治眼光在亡秦之后变得异常浅短和无力,他主张回到春秋战国纷争的时代,成就像楚庄王一样的霸业,于是他错过了多次消除竞争对手刘邦的机会,他反复贻误战机和统一全国的良机,在被刘邦等人苦苦逼出的楚汉之争中迷失步伐,像一个浑身有力却找不到地方使的巨人一样自我戕害,或者天真幼稚地对着满脑子主意和诡计的对手来一句——我们单挑吧。

宋代的黄震可谓一语中的,道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建立王朝的雄心壮志。“楚灭无英图,汉兴得成功。”项羽这种在军事实力上的过分强大导致的是武力视野膨胀,而政治图谋的短见化导致的是政治主张上的侏儒化,同时,武力视野的膨胀也不断对政治视野加以限制,使得后者更为狭窄乃至荫蔽。二者相互交错,加深着项羽的悲剧,让人同情、好笑或者厌恶。

巨鹿一役后,项羽准备一鼓作气直捣咸阳,结果带领大军走到函谷关却遇到麻烦了。

函谷关这个地方是陕西、河南交界的一个关口,过了函谷关就是临潼,就到陕西了。函谷关以东是河南,函谷关以西是陕西。项羽大军到达之后,发现有军队把住关口不让他进关,他一打听,竟然是刘邦的军队,接着又听说原来刘邦比他早了两个月进入函谷关,灭了大秦。

刘邦进入函谷关之后,把住函谷关不让项羽进入,这对于项羽来说无疑是一种羞辱,因为此时的项羽刚刚结束了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项羽的政治地位,他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看做秦末大起义中的最大功臣,也习惯了天下诸侯对他的尊崇。而此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刘邦竟然对他说“不”。刘邦把住函谷关不让项羽进,这简直就是把项羽当做敌人,充满敌意。如果拿刘邦跟天下诸侯一比,一个是充满敬畏,一个是充满敌意,这个反差太大了。这会给项羽带来什么感受呢?

这个项羽确实受不了,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项羽自己认为自己功劳很大,打了这么大一个仗,来到这儿,你刘邦竟然把住不让我进,这是他恼怒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呢,他没有想到,刘邦居然先进了关中。这个事前有一个背景,当年刘邦跟项羽分兵打秦国的时候,刘邦的任务是向西打到秦国去,那么项羽的任务是北上救赵。他们曾经在怀王的主持下有一个约定,北上的项羽和西进的刘邦,谁先入关谁做关中王。

项羽一听说刘邦先入关了,那啥话也不用说了,按照约定,关中王是姓刘的了,这口气项羽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项羽北上救赵打的是硬仗,他是和秦军最精锐的章邯军、跟长城军决死殊战。刘邦呢?秦军主力跟项羽决战的时候,其实关中的守军已经很薄弱了,刘邦就趁着关中秦军力量很弱的情况下打进去了。所以论出力来说,项羽出的是牛力,出的是大力气,刘邦出的是小力气。所以项羽觉得刘邦不该做关中王。再一个,约定是谁主持的?是怀王,怀王主持下的这个约定项羽也不满意,因为项羽对怀王本人就不满。

刘邦想做关中王,项羽当然是不答应的了,而且,刘邦竟然还让子婴,让一个投降的秦朝皇帝做丞相,这也是项羽绝对不能允许的。项羽有一种强烈的仇秦心理,项羽的爷爷项燕是楚国灭亡的时候被秦将杀死的;项羽的叔叔项梁被秦将章邯杀了。可以说他们老项家跟秦朝是有世代血仇的,你现在让子婴做丞相,项羽能同意吗?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刘邦在咸阳城的举措可谓明智之举,不过他对付项羽的招数恐怕就大错特错了。

项羽跟刘邦两个人年龄悬殊,秦朝灭亡的时候,项羽才二十七岁,而刘邦已经是五十出头了,刘邦老谋深算,可以说是个老狐狸啊!项羽是年少气盛,但是刘邦这个老狐狸毕竟在函谷关这儿露出来了他的狐狸尾巴。

他想做关中王,把住关口不让项羽进,简直是以卵击石。此时项羽的力量比他强大得多,而且刚刚打过巨鹿之战,战士们的士气正高,这个时候项羽要消灭他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刘邦恐怕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所以说,刘邦此举不但没有任何胜算,反而还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政治企图。而他的野心一暴露出来,那项羽还能对他放心吗? hqw8OniYIuN4aqP9bu57AuWt3ixwdcyXFU0BAIucID2Tm2E0164fTGS/T7XygI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