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报:战争中的迷雾

原文选摘

情报是指我们对敌人和敌国所了解的全部材料,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当我们还没有来到真正的战场以前在室内拟定最初的计划的时候,辨别情报的困难已经不小,而在纷乱杂沓的战争情况下,情报接踵而来,这种困难就更无限地增大了。以这种方式传来的危险消息尽管像海浪一样会消失下去,但也会像海浪一样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就常常重新出现。对没有经验的指挥官来说,更糟糕的是情况不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而是一个情报支持、证实或补充另一个情报,图画上在不断增加新的色彩,最后,他不得不匆忙作出决定,但是不久又发现这个决定是愚蠢的,所有这些情报都是虚假的、夸大了的和错误的等等。指挥官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像屹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谁要是天生不乐观,或是没有经过战争锻炼和判断力不强,那么他最好遵循这样一条规则:强迫自己,也就是说违反自己内心的想法摆脱恐惧而面向希望。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真正的镇静。

原文品读

可用于拍照的钥匙相机

战争离不开情报。情报的内容一般来讲,包括敌方的作战意图、军队部署和行军概况、敌方后勤保障能力与后备军队的规模、乃至于敌方统帅的作战风格。离开了这些情报的指导,在战争中,实力再强大也只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失去双眼却游走于遍布野兽的荒原,所以说情报工作是战争一切行动和计划的基础。从静态来看,战争中的情报,很大的一部分是相互矛盾和错落不堪的;更多的则是虚假的,是敌人故意放出来的烟幕弹,以此来掩饰其真正的作战目的和动向,或者诱引我方进入危险的境地。情报中绝大部分是相当不确实的,似是而非或者似非而是,极具迷惑性。在动态的角度看来,情报将变得更为复杂和令人捉摸不定,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各种各样的情报,真真假假接踵而至,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指挥官也会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主观上,面对未知,人性中的胆怯与慌乱也会将情报中的坏的部分放大,从而更加影响情报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因此,战争中情报迷雾肆意弥漫,而只有那些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将之穿透的战争统帅才有机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美国中情局装备的皮鞋发报机

要打赢一场情报战,一方面我们不能够迷失于情报的迷雾之中,我方作战意图和作战计划的执行是第一位的,要排除情报本身对战时决策的负面干扰,对人性中贪婪和恐惧的本性有足够的警惕,并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清醒的作战状态,这样才能够掌握情报战的主动权,以防敌人虚假情报的诱引,跌入死亡的深渊。另一方面,情报在重要性和危害程度上是分等级的,因此要集中对事关重大的情报、特别是危害到我方核心作战能力的消息要加以持续的特别重视,在核心情报没有确实之前,头脑发热,拼力一搏的情形下轻举妄动,只会导致我方军队遭遇最大的困境。在情报战中,理智比感觉更为珍贵和重要,虽然理智未必会永远正确。

知识链接

战争往事

1941年,日本拟定计划偷袭美国海军重镇珍珠港。为了麻痹美国军方,在战争爆发前一天,日本驻美国大使还在与美国国防部的海军将领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磋商和争吵。袭击前日本军部发给日本大使一封很长的电报,并严令他一定要在偷袭前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由于使馆工作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宣战书在袭击后才得以递交美国国防部。这个无意的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珍珠港事件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日本海军将领有台词这样讲到:“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

核武争夺战

1939年4月,6名德国顶尖的物理学家被紧急召往柏林,参加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会议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由希特勒亲自主持。会议决定,第三帝国从即日起开始研发能控制和利用铀的装置,也就是原子弹,以此来摧毁英国的抵抗势力,彻底征服西欧和北美。同年的9月26日,德国正式开始执行代号为“U”的秘密研制核武器的计划。

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

流亡美国的犹太籍科学家在隐约知晓此事后心急如焚,向美国军方申请立刻研发核武的建议,但是并没受重视,被当面拒绝。耗资巨大、完备的科学家群体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研发核武器的先决条件,当时的反法西斯盟国只有美国能够具备基本的研发条件。无奈之下,这位科学家找到了罗斯福,总统听完汇报后,做出现代战争史上最重要的决定:美国要抢先将核武器研发出来,“曼哈顿”研发计划正式出台。美德两国为了赶在敌方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以此遏制对方的进攻态势,控制战争节奏,都在自身计划的保密以及置对方的研究于死地上,进行了大量的秘密的间谍侦察和破坏活动。

在美国本土的秘密战线上,美国军方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反间谍的工作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曼哈顿”研发计划的参与者达60万之众,任何一个人如果口风不严都会引起外国间谍的怀疑,美国组织大批尽职合格的保密人员,用暗语进行交流,对核心研发人员的行动进行24小时严密监控。并认真检查每一份文件资料的收发,对散落在办公室里的每一个纸片进行详细检查和处理,以此做到万无一失。当然,最困难的还是参加研究科学家的保密工作,许多科学家都是国际原子物理学的著名人物。纳粹德国为获得美国研发核弹方面的准确情报,率先出击,派出两名国内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来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美国军方将计就计,促使德国科学家产生错误判断,误认为美国人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德国科学家放心地回去向希特勒交差去了,美国军方反间谍工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与此同时,“曼哈顿”工程实施期间,美国情报部门更加不断制造假象以迷惑狡猾而细心的德国人,致使德国情报部门的科学家分析严重失误,他们认为连世界上最优秀的德国科学家都未能在原子弹研发上取得关键性的突破,更何况是美国人。

纳粹党魁,战争罪人阿道夫·希特勒

在德国的秘密战线上,盟军对德国的“U”计划进行了无数次不遗余力的破坏。美国为确保首先研制出原子弹,成立了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秘密破坏小组,专门收集其他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情报然后加以破坏。德军的物理学家向西门子公司订购了用于核试验的石墨。盟国的地下人员获悉此事,立即展开秘密破坏,他们在负责生产的德国普拉西米工厂长期潜伏。普拉西米工厂总工艺师阿尔温斯密特是一个坚定的地下反纳粹者,他在制造石墨的时候故意额外添加少量的钙镁杂质。纳粹德国的教授用不纯净的石墨去作核反应堆的实验,结果一次一次都失败了,他们在德国战败后,也始终没有想到会是石墨出了问题,而不是他们的理论有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了德国建在挪威的生产重水的工厂,重水是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料。情报部门的精英人员秘密潜入深山老林里的重水厂,进行了摧毁。当德国重水厂重新恢复并准备继续进行研制时,又被美国用150架远程轰炸机彻底摧毁。1944年1月,德国把重水通过渡船运走时,渡船又被美国飞机击沉。德国因此彻底丧失了信心,从此就中断了原子弹的研制。

战争小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家的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不幸发生的话,将是数学家和信息学家的战争。

——【德国】弗里德里希·瑞克 xWuaGtzx6F0Xb/lgQQ+z8Eya+w6F7mHH81/YVB8WTXlsaTst7gsysksIzd7hrO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