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唐诗·宋词·元曲(全彩精华版)
《国学四库》编委会

唐诗1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代,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种诗歌表现手法,而且形成了多样的风格流派。唐诗的发展,通常认为有四阶段,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第一阶段的初唐宫廷诗人完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格律化的过程,但华美的形式掩盖不住情调上的苍白平庸。初唐四杰转变了这种风格,唐诗因此革新而获得新的转机。第二阶段的盛唐出现了伟大诗人李白及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和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人的主要特征。盛唐的激情在中唐受到抑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比盛唐更为明显,第三阶段的中唐诗人对语言的表现形式更为关注,伟大诗人杜甫是典型代表。第四阶段以杜牧、李商隐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诗歌则笼罩着哀婉和衰飒的气氛。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俗称《讨武檄》),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为骈文新体,开启了初唐文坛欲除齐、梁以来浮靡绮丽习气的趋势。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①。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②。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③。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南冠:囚犯的代称。②玄鬓: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如蝉翼状,称蝉鬓。蝉首色黑,故云玄鬓,亦自喻正当壮年。③高洁:指蝉,因蝉有“居高食洁”的特性,其实是自喻。

赏析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伤。诗中托物寄情,抒发了诗人含冤入狱的悲哀,以及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白的忧愤。但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与俗流为伍。语言精练,饱含感情,动人心弦。

于易水送人①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②。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在河北西部,战国末年,荆轲赴咸阳准备刺杀秦王,燕太子丹曾在易水边为他送行。②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端愤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不含惜别之情,偏写荆轲在此别燕丹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兼摄今昔,展示视觉、触觉、听觉震撼,虽古人已去,而雄风壮采,凛然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余味无穷,实为上乘之作。

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少有“神童”之称,博学多才。渡海堕水,受惊而死。善为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四杰”。后人评其诗,亦列为“初唐四杰”之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④。

注释

①少府:唐时县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州市。②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辅:护持,夹辅。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③宦游人:奔于仕途之人。④无为:不要。

赏析

这首赠别诗,抒写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句成为名句,点出了虽然天各一方,但只要朋友知心,就会有近在咫尺般的共通感受。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玉鸣鸾罢歌舞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②。

注释

①渚:小洲。②帝子:指滕王。

赏析

全诗开门见山点出滕王阁的地势。下句写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一个“罢”字,将往昔整日笙歌、终宵曼舞的豪奢一扫而去。“朝”、“暮”二字,将过去珠辉璧映的岁月不露声色地卷去,自然引出“闲云悠悠”、“物换星移”的感慨。末一句与首句遥相呼应,将物是人非的惆怅表露无遗,一个“空”字,使人产生“逝者如斯夫”之感,余味回裹全诗。这种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是古代失意的知识分子所常有的喟叹。

杨炯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阴县)人,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曾被举为神童。授校书郎。杨炯擅长五律,其边塞诗气势较胜,但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①。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②。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③。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④。

注释

①西京:长安,今西安。②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将手中,调动军队时用作凭证。凤阙:帝王宫阙的概称。龙城:匈奴的名城,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地。③凋:指脱色,失掉鲜明的颜色。④百夫长:泛指下级军官。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抒发了自己希望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反映从戎书生渴望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类诗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开创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

陈子昂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豪族出身,少以侠知名。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曾随军东征契丹,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

登幽州台歌①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

注释

①幽州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长久深远,无穷尽,形容地久天长。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后两句瞩目于广阔的空间,想天地苍茫,岁月悠悠,知音何在?于是,生不逢时的感伤、才略难施的悲愤、知音难遇的寂寥、历史兴亡的反思,顿时凝结为满腔的怨恨,集中从后两句诗中喷涌而出。此诗慷慨悲凉境界宏大,它用的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徙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被人诬告,辞官归家。晚年任文安县尉。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有唱和。早年精于诗文,乐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擅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是盛唐边塞诗人之一。

登鹳雀楼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时有鹳雀栖于此,故名。②依山尽:沿着山谷消失。

赏析

《登鹳雀楼》的诗眼在一“穷”字上。“穷”,“穷尽”的意思。作者好像站在极高之处,俯瞰世界:平视,则见日没西山,一片残阳余晖;俯视,则见黄河回折入海,一曲奔腾乐章。然若想望到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就要再登高一步,展现一副男儿胸襟!末尾两句,也被人们作为一种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

凉州词①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注释

①凉州词:唐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唐人作《凉州词》多反映边塞生活。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一仞等于八尺。③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用于军乐。怨扬柳:语意双关,既指曲调哀怨,亦指羌笛抱怨杨柳尚未发芽。杨柳:即《折杨柳》,古代的一种乐府曲调,这里化用其意,以杨柳象征春光。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赏析

诗人首先极具概括性地描绘出凉州的苍凉景象: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场景苍茫、壮阔而又悲凉。当此之际,忽闻羌笛所吹《折杨柳》曲,边塞将士的哀怨也随之而出。羌笛明“怨”杨柳,实则表达出诗人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将士的批评。全诗格调沉郁苍凉,意境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世称“张长史”。性狂放,好饮酒,工于草书,人称“张颠”,又称“草圣”。其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并称为“三绝”。

桃花溪①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②。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③。

注释

①桃花溪:《一统志》有“在湖南常德府桃源县西南二十五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江”之语。②隐隐:模糊的样子。飞桥:形容桥高而且跨度长。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③尽日:整天。

赏析

这首诗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描写桃花溪的景色,抒发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句写桃花溪远处迷茫的景色,睹之有出世之感。紧接着写向曾去过桃花源打鱼的船家询问洞口,结果是不得而知。明知桃花源系子虚乌有,但却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诗人的浪漫情怀跃然纸上。全诗写景清新如画,叙事饶有趣味。

山行留客①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③。

注释

①山行:一作“山中”。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③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的“晴明”看,并非指真云。

赏析

在明媚的春光中,群山焕发了容光,众物展示出自己多姿多彩的一面,这一切都构成了春天的光彩。在这种美景艳阳天中,些许天气的阴晴变化又算什么呢?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即使是晴天也会沾湿衣服,来客不必因为天色微阴怕雨就罢游而归。本写山中美景,却不正面落笔,而借“留客”来表现,构思措辞,何等精妙!诗虽短小,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全诗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40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山水田园诗歌的创作方面,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过故人庄①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④。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⑤。

注释

①过:这里是拜访、访问的意思。②具:备办。鸡黍:泛指待客的饭菜。③合:环绕。郭:外城。④轩:窗户。场:打谷场。圃:菜园。话桑麻:畅谈农事。古代常以桑麻喻农事。⑤就:接近,此为欣赏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做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没有一个夸张的词语,却把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表现得那么富有诗意,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宿建德江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②。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③。

注释

①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②移舟:摇船。烟渚:暮色迷茫中的小洲。客愁新:旅途中新添的愁思。③江清:指平静的江面。月:指江中的月影。

赏析

《宿建德江》的诗眼是一“暮”字,因天近薄暮而使江水迷茫,在迷茫中行进的小船,又使作者联想到身世的飘忽不定,更增加惆怅。诗中没用一个“秋”字,但秋天的景色却历历在目:无际的旷野,小树与天衔接;平静的江面,皎洁的明月与人相伴。日暮给了诗人愁绪,也给了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春晓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晓:清晨。②闻啼鸟:听到鸟叫声。

赏析

《春晓》是一首惜春诗,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优美的韵致,又有跌宕起伏的行文。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晓畅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对春天的深厚情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终太子宾客、秘书监。为“吴中四士”之一,晚年纵诞,自号“四明狂客”。诗以七绝见长,不尚藻饰,无意求工,时有巧思与新意。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鬓毛衰: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

赏析

贺知章37岁中进士,返回乡里时已80多岁,诗中反映了他暮年归乡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即直接点题,说明抒写的是回乡之后的事。且是从少小时离乡直到年老才回来,时间、空间距离拉得很长,这既是诗人数十年生活的概括,又含蕴了很复杂的思乡情绪。既有背井离乡、久客他乡的感叹,也有落叶归根、终归故里的喜悦,真是百感交集,尽蕴心底。第二句则紧承上句,抓住两个典型细节,作了自我形象的描绘,而一个“衰”字则透露出诗人此时此刻未免感到迟暮神伤的内心世界。三、四句即由此生发。儿童的笑问使诗人反主为客,更使得诗人对景伤情。全诗情感真实丰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和泥土气息。

王翰

王翰,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其诗以边塞诗见长,尤以《凉州词》最为著名。

凉州词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凉州词:唐乐府名,录入《近代曲辞》。凉州即今甘肃省武威市。②夜光杯:西域献给周穆王的白玉杯,夜间有光,此处泛指精制酒杯。

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名篇。全诗写得豁达豪放,然而结尾一句却透露出一份苍凉、悲壮之气。烽烟旌旗之后,又添了几多异乡孤魂,又浸透了多少亲人血泪?诚如沈德潜所评这首诗是“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近于不惑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鸿词,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天宝中被谤谪龙标尉。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①。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①闺:指闺房。凝妆:盛妆。翠楼:指少妇居处。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闺中的少妇登上高楼观景,忽然感悟到青春年华便如这春之杨柳,转瞬即逝。因此后悔让丈夫远行去追求碌碌功名,而使自己孤寂地面对这灿烂春景。由不知愁到知愁,从“杨柳色”引发本不知愁为何物的少妇登楼览春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出塞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注释

①《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②龙城飞将:指汉代右北平太守李广,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龙城:为唐北平郡(汉右北平)治所。今属蒙古人民共和国。胡:此处指侵扰边地的匈奴。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东与大兴安岭相接,为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汉武帝时屯兵驻守,以御匈奴。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永远长眠在了异乡,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起句用“秦月”、“汉关”互文,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同时这两句亦语带讽刺,表现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芙蓉楼送辛渐①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②。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

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唐晋王李恭为润州刺史时改为芙蓉楼,遗址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角。辛渐:作者友人。②平明:黎明。楚山:指镇江一带的山。③冰心:比喻自己心地纯洁。玉壶:比喻自身清白。此句喻己廉洁奉公、为官清正。

赏析

这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南京市)丞后写的送别诗。它含蓄地反映了诗人遭受打击的愤懑和孤寂心情。诗一开始营造出寒雨入吴、客路孤寂的氛围,然后一笔宕开,临别致意,并请辛渐问候家乡亲友,告以自身犹如玉壶冰心,坚持着操守,于心无愧。诗写得十分含蓄深沉,写送别而不言别,着重表现诗人的高洁,同时隐微地表达被贬的幽怨。

王维

王维(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①。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②。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③。

注释

①角弓:用角作装饰的硬弓。渭城:秦时咸阳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②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东,是古代产美酒的地方。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③射雕处:射猎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的诗。作者选取了打猎过程中富有代表性的场面歌颂了将军的勇武矫健。百草凋枯,猎鹰的目光分外犀利;残雪消融,猎马轻捷迅速地奔腾。回首远望射猎处,茫茫浮云、千里衰草,都淹没在苍茫暮色之中。全诗起首写“风劲角弓鸣”场面,末尾绘“千里暮云平”景致,以“将军”开篇,以“射雕”作结,遥相呼应。末联犹如舞台上一个成功的亮相,显出将军踌躇满志的意态和豪爽的气概,这一形象出现在宏阔无限的大背景中,更显得雄姿英发。

使至塞上①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⑤。

注释

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与吐蕃作战获胜,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部队。此诗作于赴边途中。②问边:慰问边塞将士。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自称。居延:城名,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此句是“过居延属国”的倒文。③征蓬:被风卷起的蓬草。④大漠:沙漠。⑤萧关:古关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官名,边疆的最高统帅。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汉窦宪击败匈奴,曾到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还。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此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想。“单车”、“征蓬”、“归雁”,使人油然而生一股孤寂之感。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这首诗虽是记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①。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③。

注释

①苍翠:青绿色。潺:水流缓慢的样子。②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③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

赏析

此诗中诗人借辋川的秋景流露出厌恶官场、乐于退隐的心态。一联和三联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描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不让前人,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居秋暝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暗寓诗人自己的隐逸之情,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淳朴、安静、放纵的山林生活的热爱,表达诗人的安适情绪、归隐心境。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

渭城曲①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②。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

注释

①渭城曲:谱入乐府《近代曲辞》。②:浸润。客舍:驿站,旅馆。柳色:柳之绿色。柳与“留”谐音,寓惜别之情。③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因处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名作。前两句写景:渭城的一个早晨,送者与行者于居舍中惜别。外面刚下了一场小雨,洒湿了路面上的尘土。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一片青翠,清新宜人,正是行人上路的时候。后二句直接写离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劝君更尽一杯酒”,有力地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因为西出阳关以后,故人难遇,所以劝其更饮一杯。从而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啊。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来被谱成乐曲广为传唱,就是有名的《阳关三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

注释

①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地区。②倍:加倍,更加。③遥知:远远猜想。登高: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茱萸:一名樾椒,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风俗,于重阳节折以插头,认为可以延年益寿,消灾避祸。

赏析

王维这首诗大概作于少年漫游洛阳、长安等地期间。前两句直抒思乡之情,从抒情主人公的自我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后两句以“遥知”转到从亲人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结句将全诗感情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流畅,构思精巧,“每逢佳节倍思亲”为千古名句。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①。

注释

①来日:自故乡动身那天。绮窗:镂花的窗。著花未:开花没有。

赏析

《杂诗》抒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主人公似乎对故乡别的事并不关心,只关心寒梅是否开花,然看似无情,实则深情。同时又使全诗有一种闲适之意。全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而又委婉蕴藉。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①闲:表寂静的意思。桂花:月桂花,木樨的一种,春日开花。“人闲”一句:意为在寂静的无人声人迹处,花开花落无声无息。

赏析

《鸟鸣涧》刻画出了一幅极幽静的春山月夜图景。人悠闲无言,桂花飘落,夜寂静深沉,越显春山空空。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时鸣的声音,稍稍打破了山涧中的沉寂。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却以动衬静,更深刻地表现了山林的幽静。于极静极空之中,透出诗人清虚恬淡的心境、物我两忘的禅机。这是一首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①。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②。

注释

①红豆:一名相思子。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彼人以嵌首饰。”又《广东新语》载:“相传有女子望其夫如树下,泪落染树结为子,遂以名树云。”②采撷:采摘。

赏析

这首诗借咏红豆以寄相思之情。诗语朴素自然,近于民歌。因红豆而寄兴,洋溢着感人的相思气息,同时,“红豆”又易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的、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的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就丰富了诗的内涵。全诗意味自然,格调隽永,为唐诗五绝之佳品。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⑥。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⑧。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⑩。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1。

注释

①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请。②君不见:是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③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④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⑤会须:正应当。⑥岑夫子:岑勋。丹邱生:元丹邱。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⑦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⑧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⑨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纵情任意。谑:玩笑。⑩径须:干脆,只管。沽:买。11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发斑驳的马,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的马。尔:你。销:同“消”。

赏析

《将进酒》属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放歌。这首诗作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从诗的主要内容看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似乎诗人以此为乐,要以此终老。但实际上这只是诗人的故作旷达之词,诗人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不能施展,便只能借酒浇愁,狂吟高歌,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来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但与此同时诗人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气势奔放,语言豪迈,句法明快多变,充分反映了李白放纵不羁的性格与文风。

行路难二首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②。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③。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⑤。

注释

①斗十千:每杯酒价十千钱。珍羞:珍奇味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值”。②箸:筷子。顾:看。茫然:渺茫而无着落的样子。③“欲渡”二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事与愿违。太行:即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④“闲来”二句:古代传说,姜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东南)钓鱼,伊尹见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之边。这里把两个典故合用,表示人生变幻难测,世事茫茫。⑤长风破浪:出自《南史·宗悫传》:“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云帆:指天水相连时,船帆像是出没云中。济:渡。沧海:大海。

赏析

《行路难》本乐府旧题,多写世道艰难与别离伤感。诗首先通过对珍馐美酒,食不下咽,拔剑而起,四顾茫然的动作刻画、烘托,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与茫然,接着通过黄河冰塞、太行雪满表现世道的坎坷艰难。奸邪当道,请缨无路,胸中块垒,拔剑难平!茫茫此心,岂是酒馔所能慰藉?之后的一场美梦恰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像两位先贤一样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但现实却是荆棘遍布,步履维艰的。于是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最后,适应着诗情的迅速发展,诗人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的心飞向未来,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瑰丽的语言、寥廓的境界、澎湃的激情,体现了李白诗歌所特有的奔放飘逸的风格,展现了豪迈奋发的盛唐精神。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①。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②。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③。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注释

①社:古代25家为一社,这里泛指里巷之中。此句说自己不屑于跟那些用红鸡、白鸡相斗赌输赢以赚取栗子和梨的小孩子们一样,去邀取君王的爱宠。②曳裾王门: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③拥彗: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拥彗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折节:弯曲着身子,表示恭敬的样子。

赏析

全诗一开头就以奇特的比喻,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羞逐”两句声明自己羞于追随那些腐败的贵族子弟。接着连用冯谖、韩信、贾谊的典故,写自己的不得志。“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的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昭王”句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的热情。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辞,并不排斥在此时他还抱有他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静夜思》是李白寓居安陆(今湖北境内)小寿山时所作。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月华如水。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流淌,淌过床头,淌过静夜,也淌过旅外游子的心。繁闹的白天还可以打发,而这明月如霜的晚上,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思乡的惆怅便渐渐弥漫开来,使人无法不沉思。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通过“疑”、“举”、“低”把诗人思乡之情表露无遗。正如胡应麟所评:“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清平调三首①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②。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③。

注释

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②槛:栏杆。华:花。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②。

注释

①红艳:指牡丹。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②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①。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②。

注释

①倾国:喻美色惊人。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②解释:消散。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这三首诗第一首以牡丹比杨贵妃,歌咏她的美艳,比喻妥帖,想象奇妙;第二首以带露之花和巫山神女之典,既颂扬了杨贵妃之美,又突出了她的备受恩宠;第三首兼咏杨贵妃和牡丹,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这组诗构思精巧,咏花咏人,紧密结合。诗中“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

子夜吴歌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②。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③。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④。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此曲调产生于吴地,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②捣衣:将洗的衣服放在石砧上捶打以去碱质。③玉关:玉门关。④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写的是思妇对出征战士的怀念。全诗着力勾勒出了一幅情意深浓的妇女捣衣怀远图。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声,传出妇女多少哀怨思恋;萧萧的秋风吹不尽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厚谊。从而表达出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期盼,诗的题旨和《关山月》是一致的。

长相思二首①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②。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③。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④。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⑤。长相思,摧心肝⑥。

其二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⑦。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⑧。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⑨,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⑩,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①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旧题。②络纬:昆虫名,也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华贵的井栏。微霜:薄霜。簟色寒:谓竹席透着凉意。③帷:窗帘。④青冥:形容天的高远。渌水:清澈的水。⑤关山难:道路险阻。⑥摧:伤。⑦素:指白色的绢。⑧赵瑟:瑟,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鼓瑟。凤凰柱:雕饰有凤凰的瑟柱。蜀琴: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鸳鸯弦:与凤凰柱对仗。⑨燕然:山名。今蒙古国境内之杭爱山。⑩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赏析

乐府《杂曲歌辞》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这两首诗同咏相思之苦,虽非同时之作,但大多编选者还是把它们排在一起。第一首的特点是采用象征手法,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感情。如描写秋虫啼号,秋霜清寒,孤灯不明,长天冥冥,绿水滔滔,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突出了相思之苦。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著之感,虽悲恸,却无委靡之态。第二首虽也有情景结合的描写,但更多的是直接描写思妇的形象,如写思妇弹琴鼓瑟,借曲传情,直抒胸臆。特别是“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写出了思妇深恐容颜衰老,美人迟暮,把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②;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③。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⑥。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宣城市。谢楼: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饯别:设宴送行。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云:李云。②弃我去者:抛弃我而去的。③“长风”句:通过写景,点明时令。秋雁,喻李云。此,指上句秋景。酣高楼,在谢眺楼上畅饮。④蓬莱: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传说仙府图书都集中藏在这里。蓬莱文章:指汉代的文章。这里借指秘书省的李云所写的文章。小谢:指谢。世称刘宋时代的诗人谢灵运为大谢,称谢为小谢。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⑤俱:都。逸兴:雅兴。览:同“揽”,摘取。⑥散发: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扁舟:小舟。

赏析

这是李白游宣城时写的一首离别诗。全诗构思新颖,以写愁绪抒发愤懑开头,以秋景点题,接着以评论古人而抒写自己的抱负,最后表示要放舟江湖,以远离现实来解除精神上的苦闷。格调慷慨悲凉,虽有无限哀伤苦闷,却并不消极无力,感情沉郁奔放,跌宕起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①。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②。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③。

注释

①郭:外城。②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征:征途。③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作。诗人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举目远望是青翠的山峦、清澄的流水。二句写景,但景中含情。这次分别,友人就要像随风飞转的蓬草,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浓浓的感情色彩。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马且如此,人何以堪!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③。

注释

①广陵: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之:去。②烟花三月:指江南春天的景物。阴历的江南三月正是花开之时,田野上常有迷迷茫茫的雾气,古人称之为“烟花”。下扬州:到扬州去。下,是指顺流直下。③碧空尽:消失在碧色的天空中。惟见:只见。天际:天边。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诗人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诗人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他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①。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①天门山:今安徽省当涂县、和县的东西两山,横夹长江,对峙如门,故称天门山。楚江:安徽古属楚国,因而也称流经这个地方的长江为楚江。

赏析

首句破空而来,极力描写长江撞开天门山奔腾直下的雄伟气势,接着写汹涌的江水被夹于狭窄的通道而回旋起伏,浪涌千叠,表现出天门山的奇险和峥嵘。后两句一个“出”字、一个“来”字,似乎是山由隐到显,给人一种青山迎人的妙境,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感。此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早发白帝城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①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上。②江陵:故楚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

赏析

诗主要是写诗人遇赦东归,放舟江陵及途中所见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欢悦之情。诗篇浑然天成,毫无雕镂文饰,历代评论家给这首诗以高度评价,称这首诗是“历代七绝第一”。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②将:偕,和。③无情:忘却世情。相期:指相约。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赏析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看似热闹,其实更深刻地表现了作者世无知音的孤独感。这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独坐敬亭山①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③。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风景幽静秀美,李白曾多次游览此地。②闲:清幽平静。③“相看”一句:是说人、山相看两不厌。也作“惟有敬亭山”。

赏析

所有的鸟儿高飞得没有踪影,一朵孤云也闲闲飘去,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那么平淡、那么寂寞。只有人与山两看两不厌,敬亭山具有了人的意态、人的感情,与人心心相印。而诗人也化成了大自然的一座山,与敬亭山巍然傲立。诗人抒发了一种回归大自然,摆脱人世间一切喧嚣、烦恼的感情。

高适

高适(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省景县南)人。生性落拓、不拘小节,早年没有什么固定职业,后官至散骑常侍。高适的古体诗,常运用对偶语句,又讲求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对后来的歌行体是很有影响的。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①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赏析

日暮黄昏,旷野苍茫,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飘零之感。开头两句纯用白描,以叙景而见内心的郁积,虽不涉人事,却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言辞婉转,用心良苦,友情深挚,别意凄酸,真可谓知音,因此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朴质豪爽。高适的送别诗一改其他送别诗凄清缠绵、徘徊留连的调子,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岑参

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④。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⑤。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⑥。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⑦。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判官: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②胡天:指西域的天气。③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④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着:穿。⑤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⑥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⑦辕门:营门。掣:牵引。冻不翻:是说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赏析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①。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②。

注释

①故园:指长安。龙钟:湿漉漉的样子。②凭:托。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调任安西途中所作。诗中前两句,写东望故园,泪流不止,抒思乡之情。后两句写诗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长安,偏偏手边没带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能相托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作者提炼出了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的情节,以自然质朴的话语,说出了人类共同的真实情感,所以让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因此也称之为“杜工部”。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④。

注释

①岱宗:泰山别名称岱,因其居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语助词。“齐鲁”句:意谓泰山横跨齐鲁,峰峦青翠,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未了:无穷无尽。②“造化”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造化:大自然。钟:聚集,赋予。阴:山北,日光不到,故称阴。阳:山南,日光先照,故称阳。割,划分。③“决眦”句:山高鸟小,远望归鸟,眼睛睁得几乎裂开。眦,眼眶。④会当:终当,一定要。凌:登上。

赏析

杜甫多次游历山东,饱览了齐鲁之邦的名山大川,并对泰山情有独钟。诗从“望”字上着意,从远望、近观、细看的不同角度写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景色,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全诗气势磅礴,情调高昂,风格明快,具有诗人早期诗歌开朗豪放的特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②。

注释

①烽火:古时候报警的烟火。此指战争。三月:形容时间很长,非确指。②白头:指白发。浑:简直。不胜簪:意思是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赏析

这首诗是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作者困居长安时写的,是一首触景生情的抒情诗。长安已沦陷,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盛而人烟稀少。值国破聚散之时,春花徒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诗人忧国与思家两股情感的回荡与交织,获得了千载读者的共鸣。最后以“不胜簪”作结,忧国之心真挚感人。这首诗,对仗工整,情致沉郁婉转,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景物与作者情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诗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①。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②。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③。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④。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⑤。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⑥。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⑦。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⑧。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⑨。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⑩。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1。

注释

①行人:行役的人,即出征的战士。②耶:同“爷”。咸阳桥:故址在今咸阳西南。③干:冲犯。④点行:按名册抽丁入伍。⑤“或从”句:意思是有人15岁就到北方去驻防,到40岁了还没能够回乡。⑥里正:里长。⑦边庭:边远地区,指边疆。这句竭力形容征战兵士牺牲的惨重。武皇:汉武帝,这里用来隐指唐玄宗。⑧山东:古代秦居西方,秦以外统称山东。荆杞:指荆棘和杞柳,比喻这一带荒芜冷落。⑨秦兵:关中兵,关中为古秦地。⑩比邻:同乡。比:古代以五家为一比。11啾啾:古代人迷信想象的鬼哭声音。

赏析

这是杜甫“即事名篇之作”。天宝十年,鲜于仲通攻南诏,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之八九,莫肯应募”,为了补充兵源,杨国忠甚至遣御史分道捕人,带枷送军。于是出现了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爹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全诗揭示了唐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的巨大灾难,前半篇描摹送别惨状为记事,后半篇传述役夫述苦之词为记言。“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重男轻女的普遍社会心理的改变,正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这又是一层感人至深的血泪控诉。全诗激昂悲愤,感人肺腑。

月夜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②。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③。

注释

①州:今陕西富县。当时诗人的妻子在此州。②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清辉:清冷的月光。③虚幌:薄幔。双照:同照二人。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州,八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虏至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境况。无限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妻子正在州对月思夫。幼小的孩子们尚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夜深露重,鬟湿而臂寒,妻子却依然在久久伫立,痴痴地相望:何时才能团聚呢?全诗写乱离岁月,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

赠卫八处士①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③。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⑤。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⑥。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⑦。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⑨。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⑩。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卫八:名不详。八是其兄弟中的排行。处士:隐居不仕的人。②动:往往。参与商:二星名,东西相对,此出彼没,故不相见。③苍:鬓发斑白。④热中肠:内心激动。⑤君子:指卫八处士。⑥父执:父亲的好朋友。⑦驱:差遣。罗:张罗,摆设。⑧黄粱:黄小米。⑨累:接连。十觞:十杯,极言主人之殷勤。觞:酒杯。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赏析

朋友之间的相聚,就像参星和商星,往往机会难得。今夜是什么良辰吉日,让我们共同享有一盏灯烛之光。青春年华能有几时?看岁月催人已经白发苍苍了。曾记得分别时你还未成婚,现在已经儿女满堂了。他们彬彬有礼地招待父亲的朋友,亲切地问我来自什么地方。没有说尽所有的往事,孩子们已殷勤地摆好了酒菜。夜色中剪来的新鲜的韭菜,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主人称道我们会面多么艰难,一觞觞地接连敬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连喝了十杯也无醉意,你待故友的情意我将永远铭记,明日分别后,我们将被山岳阻隔。相见的日期哟,又变得多么渺茫。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杜甫从洛阳返华州,途中遇卫八处士。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能与少年友人相会,自然又欣慰又感慨。诗中有相逢艰难的感叹、久别重逢的喜悦,也有旧友逝世的悲伤、世事茫茫的惆怅。尽情抒发了人生别易会难的真实情感。全诗充满真挚的人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蜀相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②。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⑤。

注释

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③黄鹂:黄莺。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⑤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蜀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余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所作的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且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性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是道出了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赠花卿①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②。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①花卿:指花敬定,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中立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尽情作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讽刺。②锦城:锦官城,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赏析

这是一首相赠诗,寓讽意于赞美中。锦官城中的丝竹弦管之音,整日里纷纷扬扬,先声夺人,渲染气氛;随着风儿在绵绵轻飘,伴着云儿在空中荡漾,抽象无形的乐曲变为形象具体的画面,让人感受音乐之轻盈美妙。后两句借对音乐的赞美,委讽“花卿”:这样的乐曲只应天上(皇宫)所有,人间(皇室之外)难得有人听到,委婉含蓄地劝诫花卿不要自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①。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④。

注释

①剑外:剑门关以南地区,代称蜀地。收:收复。蓟北: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是安史叛军的老巢。初闻:刚听说。②却看:回头看。愁何在:一点忧愁也没有。何在:哪里还在。漫卷诗书:胡乱地卷起来,指无心看书。喜欲狂:高兴得要发狂了。③放歌:放声歌唱。纵酒:尽情喝酒。青春:春天。春天山清水秀,草木茂盛,一片青绿,所以叫青春。还乡:回到洛阳。④即:立即。巴峡:巴县一带江峡的总称。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因附近有巫山而得名。这里以巫峡指长江三峡。襄阳:今湖北襄樊。洛阳:杜甫的老家,今河南洛阳。

赏析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欣喜若狂,极度兴奋之中,写下了这首诗。开头一句写突然传来胜利消息,劈空而来,提起全篇,很有气势。第三、四句以两个很有特色的行动具体表现诗人听到胜利消息的表现。最后四句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举杯痛饮、放声高歌的无限欢欣,同时想象将在鸟语花香、明媚绚丽的春光中穿三峡,下襄阳,返回久别的洛阳故居。全诗节奏轻快,充满激情,一扫沉郁苍凉的诗风,所以被前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wyttoFchRif7Wzl/J76zOz8PyAfXC19ky7ctef2YkzmeQCQwtAJ65Sm/E8ov8G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