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政·第二篇

《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它一共包括16章。本篇主要围绕着“为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孔门十分重视“政事”,孔子也说:“学而优则仕。”可见,古人把《为政》列为第二篇也是大有深意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注释

①北辰:北极星。古人以为北极星在天正中而且静止不动。②共(gǒng):通“拱”,围,环绕。

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围绕在它的周围。”

圣人的智慧

这是《为政》中的第一章,其中主要讲的是为政治国的大道理。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为政者如果以德治民,自然就会具有极大的道德感化力,使百姓人民能紧紧地聚集在他们的周围。在具体的步骤上,孔子提出:首先要重视道德礼教,辅之以政令刑罚。要使百姓懂得荣辱廉耻,让良好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一味的严刑惩罚仅仅能使百姓心存畏惧,而不能使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操。其次,孔子强调了为政者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心去选拔人才。这样,贤良之人得到重用,百姓才会满意。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他的很多想法对我们今天仍有启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怎样实现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的自律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大难题。道德靠说教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其实公德无小事,你每做一件好事就在积攒一份向善的力量。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成为圣人,但是向着至善的方向努力,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

注释

①蔽:概括。②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 》篇。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圣人的智慧

这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诗》在春秋时期是士大夫人人都要学习的经典。孔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孔鲤就说:“不学《诗》,无以言。”然而,《诗》中的许多篇章就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有不少关于男女情爱的内容。怎么看待这类诗篇呢?孔子到了晚年,对《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删改修订。他认为《诗》的内容是纯正的,没有什么不健康的东西。自孔子修订以后,《诗》成为了儒家的经典,脍炙人口。《诗经》里的时代离开我们已经太远了,然而先民的智慧和精神通过诗歌融进了民族的血液。今天,我们的流行歌曲再也没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了。我们是不是需要从祖先那里再汲取些养料,来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呢?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

注释

①道(dǎo):通“导”。引导,先导。②齐:整齐,约束。③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指做错了事,心里没有羞耻感。④格:归服,向往。

译文

孔子说:“用政治禁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去约束百姓,百姓只求免于受罚,心中并没有羞耻的感觉;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约束百姓,百姓有了羞耻之心,就会自觉地认同归依。”

圣人的智慧

孔子的政治思想,后人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德治”而已。在诸多的批评家中,大多认为孔子只注重德治而忽视法治。事实是这样吗?恐怕不然。孔子的时代,王纲瓦解,礼乐不存,诸侯争雄,各逞其能,百姓陷于刑罚者不知其几,严刑酷法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得百姓想尽办法尽量躲避受罚,只有投机取巧之心,而没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看来,政治刑罚只是一种外在的作用,并不能彻底地使百姓摆脱刑罚。但是道德礼制的引导约束,则能够让百姓在心理上去自觉自愿地接受领导。这就将政治法律的他律变成了自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疑是一种进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人生的道义和使命等许多重含义。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判断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

圣人的智慧

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修养的一个过程。他讲自己从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质的提高。这正是圣人的成长轨迹。《周易》里说得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正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眼前总是有形形色色的诱惑,太多的理由叫我们放弃。人生苦短,何必这么劳累呢?但谁又能保证在他年迈的时候不后悔呢?人总是处于这样的矛盾困惑中。规划好每天,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每一天的圆满,才能铸就无悔的人生。

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注释

①以:根据,原因,言行的动机。②由:经由,走的道路。指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③(sōu):隐藏,隐瞒。

译文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他做事情的本末终始,了解他的心灵寄托。这个人还能怎样隐藏呢?这个人还能怎样隐藏呢?”

圣人的智慧

知人者智,了解别人是古人智慧的重要方面。在先秦的古籍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孟子也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是心声。孟子就是通过听其心声,直视心灵的窗户来观察人的。孔子的思维则更为缜密。他关注人言行的动机,考察他所采取的方法,了解他安心去做的是什么事情。经过这样一番调查,别人怎么能欺骗他呢?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世界,避免和别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事情。怎样了解别人?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的确有必要从古人那里来汲取智慧。人是复杂的,古人常说“厚貌深情”。很多人都是用忠厚的外貌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所谓画虎难画骨,知面不知心。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言行总会有一致的地方,人的行为和动机无法割离。仔细分析一下他人的动机、方式,以及他的喜好,就基本可以把握这个人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圣人的智慧

“温故而知新”,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道理,孔子的时代是这样,在现在依然意义非凡。总结过去,发现新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个人来说,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更新自己,在知识上要有所创新,在工作中要有所创新,在事业中要有所创新。那么,创新的基础是什么呢,孔子一语道破玄机——“温故”。过去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只要你回过头去看,你都会发现新的东西。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复习旧知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累加,更是对自我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一种熏陶、一种品味,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对旧知的认识,又能够发现并获取新知。试想一下,故地重游,自然有许多感慨,但是山川变迁,你又会发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会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故友重逢,感慨了别离后的欣喜悲欢之后,或有许多意外的发现。诸如此类,温故的含义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光辉的未来依旧根植于曾经几度忽略的过去。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该博学多能。”

圣人的智慧

纯粹的个体在人生的礼仪活动中的确会充当一个角色,其辉煌灿烂的时刻真是如同一个“辉煌灿烂和神圣的礼器”。然而,这并不是孔子所说的全部,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人不是机器,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机器的单一构件,而且要让自己的潜在才能、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和实现。然而在现代社会,人——尤其是个体的人完完全全地被职业化了,已经演变成了“君子必器”,否则在这个社会中似乎难以生存。所以,在现代社会,个体需要的就是打破这种“君子必器”的模式,谋求自我潜在才能和个性的发展,只有这样,作为个体的人才既不会成为“辉煌灿烂和神圣的礼器”,又不会在这个社会中迷失自我。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践所说的,然后再说。”

圣人的智慧

孔子眼中的君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践家,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一味良药,医治的是只说不做、夸夸其谈的病。从孔子自己来说,对自己的要求首先是实践,先从自己做起,而后再去教导别人。言行一致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空头理论家依然大有人在,对别人进行各种各样的要求约束,而自己却只说不练,拉大旗扯虎皮,极尽舌辩之能事,信口雌黄,其行为是不足取的。因此,先进行实践,然后再说,这才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

注释

①君子:古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人格高尚的人,或是出身贵族、有官职地位的人。周:同周围的人关系融洽,合群。比(bì):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指为私人利益而结党营私。②小人:人格卑劣、不正派的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合群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圣人的智慧

君子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现实中的理想人格。孔子对君子的内涵作了许多阐述,以上的三章就是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做君子。作为君子,他不能是个只有专才的技工,而是具有政事、文学、德行、言语等多方面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君子要行重于言。做好了再说,不空发牢骚。君子还要处理好和周围人的关系,让大家感到很舒服,愿意接纳他,但又不为自己的利益去营私结党。要在人群中彰显他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周围的人向善。

君子在古往今来的社会中都是凤毛麟角的“珍稀物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他们就代表着良知和道德。要做一位君子的确是相当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这种努力。今天,我们该怎么做君子呢?首先,得做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其次,得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保持一颗永远向善的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注释

①罔(wǎng):通“惘”。迷惑,昏而无得。②殆(dài):疑惑。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一味地进行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缺乏信心。”

圣人的智慧

西方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东西两位哲人殊途同归,东海西海,此心相同,此理相同,这一道理到现在依然不过时。思维在人学习知识乃至于知识的创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学不思,所学知识无法变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现在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只靠死学是不可能达到知识彼岸的。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注释

①攻:攻击。异端:不同的学说,主张。

译文

孔子说:“攻击其他的学说,这种做法是有害的。”

圣人的智慧

这一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攻,可解作攻击,《诗经》上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也有治的意思。异端,有异端邪说之意;也可解作另一端,事物的另一方面。“已”字也有两解,可以解作停止;也可以当做助词,这些解释合起来,就太复杂了。这样复杂,就要先正本清源,孔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杨墨之说的出现也得等段时间。孔子又不太可能排挤道家,所以异端解成异端邪说就不对劲了,解成诸子百家之说就差不多。后面有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诸子百家之说,就可以说是小道,君子止于不为而已。如果党同伐异攻击起来,必然是非蜂起,这就成了世道人心之害了。而夫子之量,是海纳百川,无所不容。所以这一章的意思是:攻击其他的学说,这就会造成祸害。

子曰:“由 ,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长期追随孔子,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②诲(huì):教育,诱导。③知:最后的一个“知”字是明智、聪明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圣人的智慧

孔子要求学生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在学习态度上,孔夫子认为求知必须有个认真的态度,所以他对子路谆谆教导:一定不要不懂装懂,要踏实诚恳。学问的世界众说纷纭,会使人迷失方向,因此不能随便听信异端邪说。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弥足珍贵。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基础,他主张要经常温习。不把学过的东西吃透,即使学了新知识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在我们这个时代,外行冒充内行的南郭先生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真的需要重温一下孔子对子路的话。因为,我们实在谁也欺骗不了,所能瞒过的仅仅是自己的良心。有时说出“不知道”三个字并不意味着丢人,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即使真的不知道,圣人还有另外一句话:“知耻近乎勇。”

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注释

①哀公:春秋时代鲁国最后的一位国君,姓姬,名蒋。“哀”是他死后的谥号。在位二十七年(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66年)。②何为:怎么做,做什么。③举:推举。直:正直端正的人。错:通“措”,废置,舍弃。枉:不正直、不正派、邪恶的人。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才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把邪恶阴险的人放在一边,则老百姓服从;提拔邪恶阴险的人,把正直的人放在一边,则老百姓不服从。”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注释

①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掌握鲁国的国政。②以:连词。而。劝:努力,勤勉。③临:对待。④或:有人。代词。⑤奚:为什么。疑问词。⑥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见于伪古文《尚书·君陈》篇。施:延及,影响于。有:语助。⑦其:代词,指做官。为政:参与政治。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使老百姓对当政者尊敬,忠心为你勤勉做事,怎么样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尊敬你;你孝顺父母,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忠于你;提拔好人,教导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广到政治上,这就是从事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参与政治呢?”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孔子仍然谈的是为政的问题。孔子告诉为政者,要使老百姓认可你并愿意为你做事,你必须为百姓做好表率。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人民,并适时地予以教育。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亦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这样,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又努力干活。同时孔子也提出了为政的两个方面: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起串联固定作用的榫头。② (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起串联固定作用的榫头。

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了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好比大车没有了 、小车没有了 ,它靠什么行走呢?”

圣人的智慧

孔子反复强调了“信”在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信用是人处世做事的根本。它就像车上的榫头一样,没有榫头车就会散架,人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关于信用的话题,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充耳皆是媒体的宣传,商家的保证,上自高级干部,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在说诚信,人人都在讲诚信。专家学者累牍连篇,大谈诚信在目前的重要性,似乎这些东西挂在嘴上了,我们这个民族诚信缺失的状态就会好转,我看则不然。诚信不是用来说的,不能当饭吃,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大众自觉自愿地来实践诚信,没有了诚信,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和谐,就会难以向前发展。先从自己做起,这是诚信的根本所在,只有自己立住脚跟,才能去要求别人。

w+HSNP7TLvnCje6YAYaRYLPo9hi7vQw8rqjz6ycbFyfxaMdElTwq8n+fmtCmPq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