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主张“斩首”理论的李立三如何脱离中国革命现实

李立三看不起毛泽东的农村根据地。

他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他的四肢,而没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

正是基于这一点,20世纪20年代末期就主张“斩首”理论的李立三,脱离了中国革命现实。

后来,一意孤行的李立三搞出了一个“立三路线”来。

当时正值蒋、冯、阎大战,就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李立三认为这是空前的世界大事件,世界大革命逼近到我们面前了,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一蹴而就的时刻。他一面部署中心城市武装暴动,一面重新编组全国红军,攻打大城市。

这是要采取大干的方法。

怎么干呢?

李立三提出中国革命势将成为全世界革命的最后的阶级决战,苏联必须放弃五年计划,积极准备战争,而且蒙古在中国暴动胜利的时候要立即发表宣言,加入中华苏维埃联邦。蒙古当时“独立了” ,也得回来。当时西伯利亚有10万中国的工人,苏联应该迅速武装西伯利亚10万工人,从蒙古穿过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

很显然,李立三这次暴动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革命当时并没有形成高潮,只是他说形成了高潮。最糟糕的是,李立三这个计划把共产国际一下惹火了,他是想以中国革命为中心,让苏联革命配合中国革命,让苏联停止五年计划,全力援助中国武装暴动,而且要把苏联好不容易从中国分割出去的蒙古再重新拿回来加入中华联邦。这个设想严重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也给当时还在发育期的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指挥共产国际,指挥苏联放弃五年计划准备战争,这种想法对苏联、对共产国际、对斯大林来说无疑太狂妄了,所以当时共产国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了干预——停发中共中央的一切活动经费。这是我们党建党初期受到的最严厉的制裁。当时李立三的中央办公地在上海,包括租房子的钱,各种各样的活动经费,主要都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被停发了经费的李立三在中央的工作立即陷入了困境。

陈独秀想独立,李立三想独立,都没有独立成,这两个人的经验和教训都至少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很多时候并不在于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于你是否具备客观条件和领导人能不能创造性地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改变这种对共产国际的依附关系,不仅有赖于政治上、军事上斗争经验的日益成熟,而且有赖于经济上一定要找到立足之地,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否则你是根本不行的。

就在李立三沉湎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之时,蒋介石从河南前线向南京发出密电,要求立即发布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为“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的委任令。同时嫡系教导第三师首先抽调南下。

中原大战尚未结束,蒋介石已经开始准备“剿匪”战争了。

对苏区旷日持久的“围剿”,由此拉开帷幕。

帷幕还未拉开,“立三路线”已经宣告结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这位要求苏联停止五年计划准备支援中国的革命战争、要求外蒙古回归中国的李立三进行了快速而坚决的反击。

1930年,“立三路线”3个月后,李立三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调往莫斯科,一去就是15年。其中有两年时间甚至在“世界无产阶级红色堡垒”的监狱中度过,品尝了苏联内务部人员对囚禁者从不手软的肉刑。

据李立三后来讲,他在苏联期间“终日提心吊胆,谨小慎微,以免触怒,但还是不免经常受到斥责”。即使这样,他仍然努力为党工作。

1935年初春,共产国际派他到接近新疆的阿拉木图建立交通站,负责国内方面来往人员的安排,了解新疆政治情况,更重要的是设法恢复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

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是由他重新建立的。

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的李立三,又被人忘记了。

他被忘记的地方何止一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中,最为成功的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文化大革命”前说领导者是刘少奇,“文化大革命”中说领导者是毛泽东,自始至终一直在安源领导罢工的工人俱乐部主任李立三却无人提及。安源工人的歌谣“有个能人李隆郅”也被改为“有个能人毛润之”。改歌者还振振有词:不是为个别的真实,是为历史的真实。

丢掉了个别的真实,真的能够获得历史的真实吗?

遵义会议后,本来已经弄清楚李立三和王明有所不同,但为了照顾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近十年时间里,仍将“王明路线”称为“‘立三路线’的残余”,李立三不仅因自己的错误受到了应有的或不应有的对待,而且还要代人受过,把残酷斗争过他的王明的错误也担在身上。

这自然又是历史的需要。

李立三的命运就是这样,不断地为历史牺牲自己。

1946年,李立三终于从苏联回到东北,化名李敏然。一些单位不知道他就是李立三,请他去讲党史,他就自己选择介绍“立三路线”的错误,并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领导者个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称赞。也有人听了以后疑惑不解:“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李敏然的回答令全场大吃一惊:“我就是李立三。”

短暂的沉寂后,会场上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人很多年以后还回忆说,听了那次课,才知道什么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

李立三这种坦荡带来的问题是:至今我们都知道他的错误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他的功劳在何处。

于是也就弄不清什么是个别,什么是历史,弄不清为什么历史如此藐视个别。

这是中国革命中一位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物。几十年忘我奋斗无人知晓,3个月的错误却结结实实检讨了30多年。最初因为横冲直撞的性格被人称做“坦克”,最终却像绑缚山崖任苍鹰一遍又一遍啄食的普罗米修斯。

开国大典中,人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立三作为全国总工会的代表,站在毛泽东身边。

20世纪50年代末,他到东北考察后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工业管理原则,被毛泽东概括为“鞍钢宪法”。

1967年6月22日,“文化大革命”炉火正旺之际,李立三服用大量安眠药自尽。

1980年中共中央为他举行平反昭雪追悼会,他的骨灰早已无影无踪,被随便扔掉了。覆盖着党旗的骨灰盒里面,只装着他生前戴的一副老花镜。

李立三生前最喜欢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他的命运恰是如此: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CF+KLPNqYQuKYznIBfNHzc3Nm9CZ6TuYhUJNdlic8Fjm1gyL4m7mSJTPNjo+b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