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的命运可以选择

【原文】 “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

【大意】 人可以成为尧、禹,可以成为桀、跖,可以成为工匠,可以成为农民、商人,这一切都在于行为举措与习俗的长期积累罢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大街上让那些江湖术士为自己算命,似乎世界上有人能够预知天机,能占卜未来。其实,人的命运不需要他人来卜算,一个人想成为怎样的人,全靠自己的抉择。人性在大体上都是相同的,饿了想吃饭,冷了想睡觉,无论帝王或庶民,无论尧舜或盗跖,都没有什么不同。荀子说,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那样杰出的人。只要你自己意识到并且认识你的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性,找到你的长处,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让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

因此,不要被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开的汽车或是所穿的衣服定性,你不是这些东西的总和,成功者相信的是自己,他们取得成功的潜力不依赖于地位或身份,而依赖于他们自身实现目标的信心。

你是否对自己现在状况不满意,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命运好转,你是否想要改变自己,那么就要先认识自我。按照下面所说的事项来执行,你就能学会认识自己的本领。

列举出你的长处,请你的上司、老师这些能确实告诉你意见的人,帮你找到这些长处。接着在这些长处底下,写出那些虽然在事业上很成功,但是在长处上不及你的人来。

这样列出表来,至少你可以发现,自己也有长处是优于事业成功的人。最后,你将可能获得一个结论:你的本领比你自己想像的还要大。因此,我们应该要想像自己真正有那么大的本领,不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位伟人说过:“痛苦常常属于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我们低估或高估我们的力量,那么我们因决策失误,所遭受伤害的程度就会增加。什么是自知之明呢?了解你自己的最好的方法是站在一旁,像陌生人一样来评估自己。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要尽可能客观地进行自我检查、评估自己的能力并认识自己的缺点。能够做到自知之明,就能够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

然而,我们中的另一些人认为自己比实际情况还要糟,他们缺乏自信,他们感到不适应社会,他们逃避棘手的挑战,因为他们害怕失败。结果,他们注定一生平平庸庸。可能有人认为认识自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但我们都有自欺欺人的弱点,我们都会为自己的弱点寻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我们中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比实际情况要好得多;我们都认为自己在事业上没有做得更好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运气;我们竭力回避这样的事实:失败是因为没有等到机会。他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为外在客观条件。

因此,很多人总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老觉得自己空有一身好本领却无缘得人赏识,不是自怨自艾,就是到处求神问卜,企求时来运转。再不然,就是走起路来无精打采,说起话来畏畏缩缩。在别人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个毫无自信的庸才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荀子也有他独到的观点。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之谓能参。”尽管天有四时的变化,地有丰饶的资源,但人也有自己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办法。机会是客观存在的,机会也可以由自己来创造。如果你不能在适当的时机表达适当的展示自己,别人又怎会瞧见你的存在?不要怕自己的意见流于空泛,和别人没什么两样,只管表达出来。因为你的智慧、经验绝不会跟别人一模一样,由此而来的逻辑思考就会不同,经过思考后的结论当然也不会和他人一样,会有你的独到之处。何必害怕别人的非难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还在于有些人过于得意忘形,只顾强调自己许多不得了的成就,反而忘记偶尔透露一下自己的缺点。

要知道,敢于承认缺点的人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比竭力掩饰自己缺点的人要高,因为任何事不可能万无一失。承认自己的缺点也就更符合人性,更加诚实;只要是人,不论是百万富翁,还是人生刚起步的年轻人,没有永远只赢不输的。别怕告诉别人自己的失败经验与切身感受,坦白产生信任,而非猜忌。这样旁人才会相信你所言不虚!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获得成功的能力,然而,能发挥多少,就全靠我们对自我是怎么看待的。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就会发挥出符合你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如果你认定自己是个“窝囊废”或“疯子”,那么你的一生也真有可能这么平庸下去。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我们无法解释,但有时我们可以感到它的存在,它仿佛会化成一种命令驱使我们去完成预定的目标。

例如,如果你一直在想并告诫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条“可怜虫”,而且你不像别人那么好,那么不久你将会相信这一点,你的潜意识就会接受这一点。这时你的精神机器开动了,在你的思想里,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小人物的模型。如果你还是一再表现出那种不自信、懦弱以及没有能力的想法,那么这个模型很自然地就会再现于你的现实生活中,那时你将不得不接受软弱、失败与贫穷。

相反,如果你勇敢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这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继承人,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你,得到它们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并且你总是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风范,确定你将实现自己这一生之中最伟大的理想,相信力量属于你,健康属于你,任何疾病、懦弱与混乱都将离你而去,如此积极地思想,将具有极强的创造力,为你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所有你所期望的东西。

一个充满期望的人,他决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会总是将自己的理想铭记于心,在前进路上披荆斩棘消灭阻止他获得成功的敌人,摆脱懦弱与优柔寡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思维意味着健康与财富,我们将因此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消极的思维则意味着不幸、疾病以及所有其他折磨。积极的思维是我们的保护神,保护我们免遭贫穷疾病的折磨。在失败者的大军中,绝大多数都是有着消极思维的人;而在胜利者的阵营中,他们则都是一些拥有积极向上、创造性、建设性思维的人。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选择想做的人吧!而且,还要坚信你一定能成为那样的人。永远记得自己是个多么特别的人,从而走你想走的路,让别人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展现这种自信的神情,请你一定要保持步履轻盈,不时来首轻松的歌,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无时无刻都快乐,每天对你而言都很特别。“人的命运是可以选择的”,你心里这样思考,你就会对自己的命运了如指掌。你不需要求卜问卦,你的命运已经在你自己心中下了定义。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能驾驭自己,驱动自己。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用行动改变命运

【原文】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劫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大意】 增强农业生产而且节制用费,上天就不会使人贫困;供养充足而且行动适时,上天就不会使人患病;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且坚定不移,上天就不会嫁人灾祸。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思考命运,关注命运,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好命运。但是,什么是命运?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能够作出正确的回答。早在几千年前,圣哲荀子就告诉了我们,是命运并不是上天决定好的,只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去对待它就吉利,采用不合理的措施去对待它就发生灾难。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命运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富、贵贱,以及一切遭遇,而且是人的生活发展变化的趋势。比如,增强农业生产而且节制用费,上天就不会使人贫困;供养充足而且行动适时,上天就不会使人患病;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且坚定不移,上天就不会嫁人灾祸。可见,一切祸福,皆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联。我们抛开那些骗人的迷信观念,不要相信命运是上天的安排,就会对命运作出正确的认识。

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命运是上天安排好了的,每个人都只能服从,不可违背,不可逆天行事。所以,那些人一直过着悲惨的、贫穷的、被动的日子,他们无力改变自己,也不敢想像能否改变自己。直到有一天,他们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被人欺压得实在过不下去了,他们痛苦得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发愤一搏,突然,命运就改变了。于是,人们就发现,命运是个纸老虎,轻轻一碰就倒了。陈胜、吴广就是这样改变自己命运的,他们的经历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命运不是上天决定的,而是自己决定的。

贫富、贵贱、遭遇,这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接受的现实。有人生在有钱人的家里,有人生在穷人家里,这看起来是上天的安排,其实,这是由上一辈人决定的,而不是上天决定的。上一辈的穷根可以一直往上推,是因为家族中一直没有人能够觉悟到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到了你这一代,如果还不觉悟,那么,这种贫穷就会一直传下去,直到你的家族里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发生变化。

你现在出生在贫穷家庭,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不是,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只要你意识到命运在你自己手中,你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上你的勤奋思考,你就一定能够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古文真宝》中记叙了苏秦与朱买臣的故事,对我们理解命运有很大的启发。苏秦自幼家贫,依靠兄嫂度日,但是,他一心想要读书做宰相,出门游说各国君王,却没有人赏识他。所以落得穷困潦倒,乞讨回家。嫂子见他那副模样,生气地说:“你一个大丈夫男子汉连个糊口的钱都不会挣,而终日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到今天的地步。”一顿奚落之后,也不下厨给他做饭吃。

后来苏秦发奋学习,终于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其嫂也一反冷落态度,诚惶诚恐地出来迎接。苏秦便问:“嫂子,以前你对我那么慢待,今日为何如此恭敬呢?”

嫂子说:“今日你出人头地、享受荣华富贵了呀!”

苏秦不禁感慨万千,长叹道:“唉!当我穷困时,父母都不愿认我这个儿子。如今一发达,乡里乡亲都来祝贺,可见这个世界没有金钱和地位不行啊!”

朱买臣,出身寒微。他与妻子靠卖柴维持生活,同时苦读。但即便是卖柴,他也是高高兴兴地,妻子以为他穷昏了头,并以之为耻,提出和他离婚。朱说:“请再等我十年,就会让你幸福的。”妻哭着说:“像你这样的贱货,不知何时要死在荒郊野外的。”说完离他而去。数年后,朱买臣果然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其妻已再婚,念其旧恩,朱买臣便连同其夫一并招至近旁厚待之,其前妻为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羞耻而自杀。

这两个人都不是出生在有钱人家里,但是,他们有一种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毅力,发愤读书,学好本领,既能够为国效力,又可以改变自己命运。所以,出生在贫穷人家并不是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苏秦和朱买臣他们之所以在贫困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关键在于他们早就预料到自己生活发展变化的趋势。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就在于对自己命运有清醒的认识。不相信上天,不相信命运是由别人来安排的,自己给自己设计命运,就能够在命运还没有出现转折时,就已经看到它的结果。

那么,人遇贫穷当如何?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也?”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答。这真是至理名言。

“贫而乐”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人贫而志不贫,才有发奋的激情和动力,才能改变自己命运。“穷则变,变则通”,化贫穷为力量,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发现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原文】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大意】 一个最能干的人在于懂得什么是不能做和不应做的,最聪明的人在于他不去考虑那些不能考虑和不应考虑的事。

的确,一个人对于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所做所为。所以,发现自己身上具有的天赋才能,就是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前提。

有人问古希腊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呢?”

安提司泰尼回答说:“发现自己的能力。”

古希腊犬儒学派是公元前四世纪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司泰尼开创的,代表人物有蒂欧根尼。这个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是,人是自然的动物,主张人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社会常规以及家庭常规都是对人性的束缚,应该打破这些常规生活,人就可以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快乐的生存。

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审视自己,常常被生活的实际问题所困扰,不知道自己还具有一种可以改变一切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忽视,使人的思想和情感得不到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发现自己的能力,缺乏发现,人便会被自己蒙蔽,往往是做了自己不应做的事或是过多地考虑了不该由自己考虑的问题。甚至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伤害。

发现自己,就是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部、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特个性。实际上,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能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正如真理愈辩愈明,在各个自我之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可能浮出海面。

安提司泰尼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他看到铁是被铁锈腐蚀掉的时候,悟出嫉妒心强的人被自己的热情消耗掉了——这是他在同自己的嫉妒谈话,对自己潜伏着的嫉妒作出严正警告。他常去规劝一些行为不轨的人,有人便责难他和恶人混在一起,他反驳道:医生总是同病人在一起,而自己并不感冒发烧——这是他在同自己的德行和自信谈话。他认为:那些想不朽的人,必须忠实而公正地生活——这是他在同自己的信念谈话。

一生与孤独为伴的哲学之父、后精神分析大师克尔恺郭尔,更是一个善于发现自己的人。

他在世时,整个世界都不理解他,甚至敌视和厌弃他。他一方面向整个世界的虚伪和庸俗宣战,一方面回到自己内心,不厌其烦地同自己谈话。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一万多页日记,也就是说,他几乎天天在同自己谈话。然而,正是这个“真正的自修者”,这个被认为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例外者”充满绝望和激情的自我倾诉,许多年后成为震撼人类精神的伟大启示。

伟大的诗人都善于发现自己。因为只有在善于发现自己,这些诗才更具真实性,更有穿透事物的深刻性。

请看里尔克的最辉煌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不和任何人见面,除了对自己的内心说话之外,绝对不开口——这的确是我立下的誓言。”所谓“对自己的内心说话”,就是写诗,换一种说法,写诗就是诗人同自己谈话的一种方式。在同自己谈话的过程中,诗人把自己在生命静思中体验到的种种图像精确地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的陷阱、灵魂的锯齿、信念的血痕以及万物的疼痛。

发现自己的声音必然是可靠的、真实的,摒除了所有虚伪、怯懦、狂妄和矫揉造作。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比如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卡夫卡的《城堡》和《变形记》、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西蒙娜·薇依的《书简》等。

发现自己,既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种德行,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更是认识自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个人如果认定自己是个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那么他就会发挥出符合他这样认定的一切天赋;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个笨蛋,是个窝囊废,那么他就不可能发挥出他实际存在着的潜能。一个人只要认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和评论。

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定是否准确无误。如果自己的自我认定错了,那种错误的认定必将严重影响、困扰自己的一生。

人的自我认定是可以改变的,人生也随着自我认定的改变而改变。当一个人不满意自己的目前状况时,不妨按下述几个步骤重新改造自己。

第一步,找到你心目中的人生榜样,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把你所希望的自我认定的条件写下来,而后认真思考:到底哪些人身上具有这些条件?自己是否可以效仿他们?设想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一新的自我认定之中,在这一认定里的自己又该如何呼吸?如何走路?如何说话?如何思考?如何感受?

你如果想真正拓展自己的人生,那么由此刻开始你就得下定决心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应回到孩提时代的心态,对未来满怀热望地列出成功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特质。

第二步,列出你的行动方案,以便能够同这个新的人生角色相吻合。这时,你要认真思考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你需要在人群中树立自己的全新形象,你要特别留意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你的成功与你结交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要让你的新朋友强化而不是削弱你的自我认定。

第三步,你要每天提醒自己,不要让心中的目标淡化或者消失掉。这最后一步便是让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你的这一新的自我认定,而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每天都要以这个新的自我认定来提醒、告诫、把握好自己。

确立新的自我认定后,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恶劣,周围的某些人如何嫉贤妒能,你都应该横下一条心,排除各种干扰,克服一切困难,全力实现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与所做的美好之梦。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我们心目中的崇高目标,这种目标可以从丰富的生活或积极的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当我们体验到幸福、自信、成功的饱满的感情时,我们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当我们落魄到压制自己的能力、浪费自己的天赋本能,使自己蒙受忧虑、恐惧、自我谴责和自我厌恶的程度时,自己就是在扼杀我们可以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弃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道路。

人能够发现自己,而动物却不能,这关键在于人具有创造性想像力,人可以利用想像去设计不同的目标,根据目标去达到成功。只有人才能利用想像力去指导成功机制,也只有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管现在你是在哪个行业工作,你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开始就从各个角度不停地考查它,开动创造性机制,那么你的命运就一定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而已。因为在创造想像这一过程中,你的头脑在加速运转,并不断地搜寻有效的意念和事实,并与自己相关的经验联系,结合为二个有意义的整体,使你的思维得以完善,完成你所需要的成功方程式,或者有效地“解决”问题。你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下决心像那个人那样去思考、感觉与行动,最终你就真的能成为那样的人。过去你是什么样的人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现在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遭受许许多多的痛苦与磨难。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原因特别值得人们深思,那就是未能发现自己。凡是抱定主意、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都会成就程度不同的事业。善于夸夸其谈,虽能用美好的话语蒙哄住人,但丝毫改变不了其伪君子的本色。

一个人若能坚持原则,站稳立场,信守承诺,胸怀坦白,虚怀若谷,务真求实,苦心奋斗,百折不挠,那么,就会有许多好处或好事在等着他。

激发你的潜力,就能创造命运

【原文】 “错人而恩天,则失万物之情。”

【大意】 放弃人的努力,只是指望上天恩赐,那么万物就不会对你恩赐什么。

一个人的认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总有一定的局限,总会受到人们已有观念的约束。所以,我们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其实是基于别人的认识,根据以往的经验,根据人类代代相传下来的所谓常识。但是,别人的认识也好,以往的经验也好,还是人类的常识也好,都不一定是真理,也会有错误的时候。因此,荀子认为:“错人而恩天,则失万物之情。”即放弃人的努力,只是指望上天恩赐,那么万物就不会对你恩赐什么。

例如,人们在谈到血统的时候,总是过多地强调所谓的“将门虎子”,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但是,“将门出犬子,龙生大虫、凤凰生麻雀”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里还少吗?

对于别人的认识,以往的经验,还有流传下来的常识,正确的、有利于我们个人发展的,我们当然要吸收,但那些我们认为错误的、不利于我们自身发展的,我们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如果一味地把别人的言论当作信条顶礼膜拜,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你就只能被命运牵着鼻子走。

要知道,你的人生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潜力是埋藏在你的身体之中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把你的潜力激发出来,从而创造自己的命运。

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分别以老鼠和人作为研究对象,作过教育实验。他先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老鼠,让你来训练。然后,他将另外的一小群(B群)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非常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两群老鼠进行了训练。过了一段时间,对两群老鼠进行穿越迷宫测试时,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穿越迷宫的时间要短得多。

罗森塔尔教授说,他当初对两群老鼠的分类完全是随机的、任意的,他并不知道哪些老鼠聪明、哪些老鼠不聪明。而实验员听他说A群老鼠聪明,就信以为真,用对待聪明老鼠的办法对老鼠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就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相反,B群老鼠被认为不聪明,实验员就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一群老鼠也就真的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尔后,罗森塔尔将这一实验扩展到人,他从新生名册中随意挑出了一些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特别聪明。老师对这几个学生就有了好印象,便着意加以培训和指导。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罗森塔尔点出的“聪明”学生确实比其他学生学习更优异,在生活中也表现得更聪明。

这些实验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人的潜力是无穷的、难以估量的。而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因为认识自己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使你产生无穷的力量,那么自己的命运也就可能因此而改变。

如果别人告诉你,你可以抬起一辆轻型卡车,你可能说别人在吹牛。但看完下面的故事,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观点。

一位农夫在自家的谷仓前干活,没有注意到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他14岁的儿子正驾驶着这辆车,由于年纪太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从很小就对汽车很着迷,而且似乎已经能够驾驶一辆汽车,因此他就偷偷地在父亲的农场里开这辆客货两用车,但是不敢开上外面的路。

突然,农夫看到汽车翻到了水沟里去,他大吃一惊,急忙跑到了出事地点。他看到沟里有水,他的儿子被汽车压在底下,只有头露出了水面一点点。

这位农夫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了汽车下面,把车子抬了起来,直到抬的高度足以使另一位跑来帮忙的工人把那毫无知觉的孩子从车子下面拽了出来。当地医生很快赶了过来,给孩子作了全面检查,幸好只有一点皮肉伤,只需作简单的治疗,孩子身体其他部位均完好无损。

那位农夫的身材并不很高大,身高大约有170厘米,70公斤体重。所以,别人都很惊讶,如此身体,竟然能有如此壮举!连农夫自己也觉得奇怪起来,刚才他跑过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自己是不是能够抬得动。事情过后,他就再试了一次,结果根本就无法动得了那辆汽车。

一个人到了生死紧要的关头所爆发的力量是我们一般人很难想像的。每个人身体中都沉睡着一个“巨人”,这个“巨人”就是你的潜能。能唤醒你心中的巨人,能开发出自己无穷无尽的潜能,你就能够获得成功。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母亲到菜市场买菜,买完菜后,这位母亲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区,在自己居住楼下的不远处,她遇到了一位熟人,这位母亲就和熟人聊起天来。这时,这位母亲年仅三岁的儿子在自家的阳台上看见了母亲。起先,他呼喊自己的母亲,也许由于母亲正在聊天,没有听到儿子的呼唤。儿子见母亲没有反应,于是他就爬上阳台。不幸的事就在这一刻发生了,孩子一不小心,从阳台上往下掉。就在儿子从楼上掉下来的一刹那,母亲发现了儿子的举动,出于本能的反应,母亲扔掉菜篮子,飞也似地跑了过去,就在儿子即将落地的那一瞬间,母亲也恰好赶到并用自己的双手牢牢地托起了儿子。

周围的人都被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惊呆了,当时正好有一位消防队员路过这里,看到刚才发生的一幕,他怎么也不能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于是他把自己的见闻告诉了自己的伙伴,并请自己的伙伴们一起进行了现场试验,在实验中,消防队员们在六层楼上把与小孩子同等重量的东西扔下来,然后让消防队员们从那位母亲聊天的位置往楼下跑,一个一个地去接从楼上扔下东西,试验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把东西接住。

若把那位柔弱的母亲与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的身体进行比较,任何人都明白,那位母亲能做到的事情,消防队员们一定能做到,而且还应该做得更好。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说,创造奇迹的正是人的潜能。

人的潜能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呢?科学实验证明,当人的身体机能面对紧急状况时所产生的反应与面对一般状况时所产生的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面对紧急状况时,人的肾上腺就会大量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就会迅速传遍全身,产生难以想像的能量。并且,人在紧急状态下所产生的超常能量并不只是肉体的反应,同时涉及到心智和精神的反应,是心智和精神同时产生超常的能量使得人能够作出在一般状态下做不到的事情。故事中的那位母亲之所以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从死神手中救出自己的儿子,就是因为在她看到自己心爱的儿子从楼上掉下来这一危急时刻,她的心智和身体的一切反应只有一个,即救出儿子,除此之外,她不可能再有别的任何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精神上的、肉体上的“肾上腺”都引发出了巨大的潜能,使她办到了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她的儿子才躲过了那场灾难。

人的体能如此,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如此,比如,智能、宗教经验、情绪反应等等,都可以爆发出几乎不可思议的潜力。平时只是由于情境方面的限制,人在一般状态下只能发挥其十分之一的潜在能量。

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在能量未被开发出来。据资料说,普通人只开发了他体内所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与我们应当获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几乎是处于一种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的很小一部分。另外,人的大脑贮存的能量也大得惊人,人们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也不是发挥了极小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自己大脑功能的一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个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

这就是你自己的真实资料,是你自己的有关数据。可以说,在合理的范围内,只要你有信心,你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人的潜能如果不加以开发,就会自然消退,不复存在。它不像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如果不开采依旧埋藏在地下,以后仍然可以加以利用。人的潜能,如果今天、今生不加以发掘、利用,就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不敢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生中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最后带着被埋没的才能和无尽的遗憾,默默地告别了人世。这的确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善于进行自我调控就能把握命运

【原文】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大意】 君子重视自身的修养努力,而不指望得到天的赐予,因此日益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修养努力,而指望得到天的赐予,因此日益落后。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人与人并无多大区别,可是有的成了君子,而有的则沦为小人,这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进行自我调控。

自古以来那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都表现出心理弹性大和心理空间大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实质,就是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

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困境。当一种压力突然降临时,脆弱者可能精神崩溃或人格变态,而善于调控的人,就会积极应变,暂时收缩,忍受打击与挫折,排遣痛苦,蓄势待发。一旦压力消失,就能够马上恢复原状,从而使其个性更为鲜明。

人的性格无论是刚而不柔还是柔而不刚,都会造成人生悲剧。中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自以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攻无不克,轻用其锋,刚烈有余,柔韧不足,终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边。

而汉代的张良,可以算是善于进行自我调控的一个人,他辅佐刘邦打天下,等到汉朝大业已定,便毅然急流勇退,隐居陕南山中,进退之间,悠然自得,将他本人的命运掌握得游刃有余。但是,最初的张良并非这样一个善于进行自我调控的人。秦国吞并了韩国以后,身为韩国宰相后人的张良,年轻气盛,刚而不柔,雇请力士刺杀秦王,以报灭韩之仇。事未成功,却遭秦兵追捕,逃亡到下邳。在这里遇到黄石公,才改变了他的性格和命运。或者说,在这里,张良学会了自我调控,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当日张良散步到桥边,遇到了一位老头。这个老头衣着平常,貌不惊人,却有点古怪。他看张良走到桥上时,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既惊讶,又生气,真想掉头离去。后来想到老头年纪大了,不必与之计较,便强忍住气,把鞋子捡了上来。不料那老头得寸进尺,又说:“给我穿上鞋吧!”张良又想发作,却又觉得既然已经忍气把鞋拾上来了,就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给老人把鞋穿上。老头抬起脚让张良穿好鞋,诡秘地笑了一下说:“年轻人,你算是个可塑之才!五天后天亮时在这里等我。”张良心里有点纳闷,不知何意,但还是跪下答应说:“好的。”第五天天刚亮,张良赶往桥边,老头已先等在那里,老人先发制人说:“与老年人相约,为何来得如此晚?”说完扬长而去,边走边说:“过五天再来!”到了第五天,公鸡刚刚打鸣,张良就赶去了。可结果老头又先到,又训斥了张良一顿,让他再过五天再去。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老头才来,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当这样。”说完,就拿出一本书,对张良说:“你拿回去仔细研读,将来必成为帝王之师。”说完就离开了,此后张良终生也未见到这位不仅教他兵法,更教他善于调控的老人。

老人给张良的书就是《太公兵法》。后来,张良熟读此书,终于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苏轼在《留侯论》中发表议论说,桥上老人并非神怪,而是秦代隐士。他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却缺乏深谋远虑、以柔克刚的大志,逞一时之勇,干出荆轲、聂政等刺客所作之事,差点送了命,实在可惜。所以老人就故意用傲慢无理的行为来考验张良,如果张良能忍,将来就可以成就大事。其实,送书不是主要目的,老人有意挫挫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他不再锋芒外露,忍小愤而成大业也是最终的想法。因此老人要做的,是改善张良的情绪,减少一点刚,增加一点柔,达到刚柔相济的水平。苏轼认为,古来豪杰之士的节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自我控制,是柔的一种表现。项羽不能自我控制,而刘邦却能自我控制,所以,项羽输给了刘邦。而刘邦的自我控制,是受张良耳濡目染的结果。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也是个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在威风凛凛的秦王和虎视眈眈的众臣面前,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他怒发冲冠、张目斥敌,刚烈之气震慑秦国君臣。而面对廉颇的有意挑衅,为顾全大局而再三回避,甘心忍让。该刚时刚,该柔则柔,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好外交与内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完璧归赵,又将相和好。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可能一点不变。身处顺境,我们自然求之不得,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身处逆境,如失败、犯错误、降级等等,主观心理期待与现实处境反差极大,不善于调整自己,就会命运不济,一生不幸。而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等待、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就会创造美好的命运。儒家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在人生到达两种不同的境界中调整自己的智慧结晶。

性格决定命运

【原文】 “人之命在天。”

【大意】 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天。

人生在世,很多情况下,命运并不能够如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但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什么意思呢?其实,荀子主要是强调人对待天的态度,即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天。而人对待天的态度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我们认为,成功与失败最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不能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机会,正如有人所说的,机会对于我们大家都是均等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够抓住机会,取得人生成功,而大多数人却抓不住机会,常常抱怨命运不公?这就是个人性格问题。

性格决定命运,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人的命运主要归结为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而不能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一个人幸福还是悲伤,主要是自己的性格因素决定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只要认识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具体而言,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比如人在环境中由认知、情绪、意志活动而构成的对事物的看法,稳定下来的、经常的、习惯性的行为举止等。比如有些人热爱生活,有些人对一切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的人默默无闻但悉心体贴,有的人性格张扬但锋芒毕露。

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复杂的原因就在于它包含太多的内容,从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看,我们可以说某人的性格正直、诚实、勤劳、谦虚、积极或者相反;从意志方面来说,性格特征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水平和行为获得方式,例如独立性、自制力、毅力和恒心以及果断等等;从性格的情绪特征看,主要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心境的平和等等;从理智方面看,性格表现为有人善于深思熟虑,有人浅尝辄止,有人善于分析综合,有人善于浪漫想像等等。性格的这些方面,在一个人身上以其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个性面貌。所以“性格”是我们经常使用而没有被人真正理解的名词之一。即使有些心理学家在给这个词下定义时,都像瞎子摸象一样。一个瞎子确信大象是一条大蛇;另一个瞎子认为象是一根树干;第三个瞎子则自信另外两个人是真正的瞎子,因为象实际上是一堵墙。那么我们自己的性格又真正像什么呢?我们扮演的角色、玩的游戏及装扮的外表后面,我们真正是什么?

在我们了解自己性格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其他的人,我们都像瞎子描绘大象一样,只有当每个瞎子的观察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这些综合的图像才能提供一个对大象完整的描述。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一些缺陷。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就应该承认这种现实,不要求全责备、追求完美,否则,只能给自己增加痛苦。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学家将性格的形成归为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兄弟姐妹的交往从决定意义上影响了个人性格的形成。由于那些对我们很亲密的人通常是我们的父母兄妹,同他们交往使我们学习到:①我是谁,也即自我概念的形成;②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也即我们的价值观;③如何满足某种需要,即我们的动机;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思维;⑤对待我们感受的方式,即情绪。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现在表现出的性格。可见,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完美或者病态都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只要大家留心一下,把自己性格深层次的东西拿来与你们的爸爸妈妈相互细细分析比较一番,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有父母的因子,兄弟姐妹有相似之处,对此你是否有些同感?

其次,我们的基本性格结构形成得很早,可能在人生最初5年之内。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的性格会原封不动,永久停留在同一个的位置上。恰恰相反,在环境不断变化、接触的信息不断转换过程中,我们的性格也呈现出不同的面目等。但是,人生早期的生活对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形成某种性格,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我们个性的大部分心理特征开始得很早,后来的生活经验仍对我们的行为起着影响。有时候一件严重的事情,如家庭成员的死亡,或者生活中的失败或成功,都可能在性格模式上带来激烈的变化,多数心理学家把个性解释为生长着的有生命的实体。人类的命运是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的,也是可变的,而人的生物学方面,却很少能自由改变。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是设置的一个舞台,那么心理性格就是可以在上面创作和一再创作人类的戏剧。

最后,性格是整体的,实际的行为被看做是变化的个性和情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发展的每一个特殊情境中,性格是以一种巨大范围的(Tyler)和一种甚至更大数量的选择表现出来的,因为人类能够使用无限的、独特的和创造性的方法来解释和联系外在的实际。

从以上理论的阐述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摆在我们的面前: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且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你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寻找完美的性格模式,那么你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原文】 “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大意】 放弃人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努力,而一心向往对天时地理的依赖,那就是太糊涂了。

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很多情况是你做了,或许你也无法改变什么;但你不做,就什么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把握,我们一再强调,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是屈从于命运,还是做命运的主人呢?在荀子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屈从于命运的人是愚者所为,一个有志之人,是绝不能依附于命运的安排,只要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人“混”日子,他们只是满足于混一天是一天,混到月底将工资混到手,然后下个月接着再混。这些人可能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好好地工作,就能将单位或老板的钱混到了手。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因为他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混的不是别人,混的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因为他混得久了,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式:人生就是来混的,混也就成为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是荀子所强调的“太糊涂”了。

当一个人落魄到“混”的程度时,根本谈不上什么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了,他的一生就由命运来安排,而不是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白白浪费掉,那么,在你的人生中、工作中,你就要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你以后的生活。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你将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定位于混一碗饭吃,那么,你可能一生都在为了“混一碗饭吃”而“奋斗”着,也很可能就连这“一碗饭”也混不到嘴里。

1998年,27岁的王凤英成了下岗女工。这个出生于长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常常凝视着天空发呆,其实,她是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凤英经人介绍,到了一家宾馆做了一名客房部的服务员,开始了每天叠被子、打扫房间的工作。

王凤英家里有老人、有上学的孩子,花销很大,而她每个月只有400元的收入,这种情况常常让她感到生活的巨大的压力,但王凤英从未感到灰心绝望,她常常这样激励着自己:上帝对她关闭着一扇扇大门,一定是想引导她到那扇成就自己命运的窗口前。

1999年的一天,王凤英像往常一样,清扫着宾馆的走廊地毯,一位客人叫住她,让她帮忙到街上买一块香皂。王凤英心里一惊,以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忘了给客人房间配放一次性香皂了,她急忙向客人道歉。但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客人告诉她:“房间里已经有一次性香皂了,可我讨厌用那种小香皂,体积太小了不好拿,容易掉,质量也太差。”王凤英帮助客人买回了香皂。

第二天,这位客人走了。王凤英在收拾客人的房间时,看到昨天帮客人买的香皂只用了一点点,招待所配送的一次性香皂因为客人已经打开了包装,也不能再用了。在将一大一小两块香皂丢进垃圾桶的时候,王凤英突然心里一动:客人出差在外,都喜欢方便,不愿意携带大块的香皂,而宾馆酒店提供的香皂又因为体积小、质量差等原因不能让客人满意。这难道不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吗?

王凤英分析了客人不喜欢小香皂的原因:一是质量较次,二是难拿难握,洗脸时缺少舒服的感觉,三是宾馆酒店方面出于利益考虑也不可能为了满足客人的喜好而增加经营成本为客人配备大香皂。能不能作出一种折中的香皂,既能满足客人的需要,可以增大体积,让客人好拿好握、同时,又不影响质量,不造成浪费,不提升成本呢?

连续几天,王凤英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一天,王凤英无意当中被孩子们玩的塑料球吸引住了。她暗想:如果塑料球的外面就是一层香皂,即设计一种空心的香皂,这样,既能增加香皂的体积,让客人好拿好握,好擦洗,又没有增加香皂的用量和成本,一举两得,这种香皂一定会得到顾客和酒店的欢迎。

王凤英兴冲冲地找来小孩子们玩的塑料球,把香皂削成薄片贴在塑料球的表面,这样,“空心香皂”的雏形就出来了。王凤英带着自己的“产品”到了市内一家大香皂厂。香皂厂的经理对此大为称赞,但当王凤英询问他们工厂能不能生产这种香皂时,这位经理却遗憾地告诉她,因为这种香皂的生产工艺与传统香皂的生产工艺完全不同,因此,他们无法生产。

不过,这位热心的经理最后鼓励王凤英先去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一个专利。

2000年4月16日,王凤英终于申请到了新型香皂的专利权。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技术攻坚。皂粒熔点的掌握、皂粒与塑料球的附着等问题都包含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为此,王凤英不知道求了多少人,作了多少次试验。

这时,一些人听说王凤英要开发新型香皂,不禁议论纷纷,说她仅仅高中毕业,又是一个下岗女工,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要研究什么新型香皂,简直是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些舆论给王凤英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尽管如此,王凤英依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她经常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段话来激励自己:“一个人的一生,如同一个个环套起来的锁链,如果其中一个锁链改变了位置,那么整个人生都会因此改变。”王凤英告诉自己:人的命运不是别人说是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的,要想改变自己人生的现状,等待机会是不行的,必须要善于创造机会,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绝对不能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和舆论就放弃。

王凤英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钻研,空心香皂技术上的难关被一一克服。2001年,她的新型香皂已经达到了可以批量生产的水平。看到自己的创意终于变成了产品,从机器上“流”出来,王凤英真正领略到了创业的艰辛与快乐。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销售。王凤英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立刻就有很多酒店和宾馆直接和她订货了。没过多久,就有数十家宾馆、浴池都开始使用王凤英的产品了。之后,王凤英设计空心香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就在这一年,王凤英成立了一家公司,她从一个人人同情的下岗女工,变成了一个身价数十万元的女老板。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你不被自己的命运所左右,只要你努力去思考,你就可能获得成功。但是,你要是安于现状,任凭命运支配,那么,你就永远不会拥有财富。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渺小。”

其实,仔细想一想,只有先有梦想,然后才可能按照计划去实现梦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你想着把自己交给命运,那你肯定不能成为百万富翁。

所以,你可以为自己设立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比如说,几年之内你要为自己和家人积累多少财富,然后,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照计划去做,你可以品味挑战和拼搏的喜悦,你还可以为发现了一个新的自我而感动。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追求和向往美好,但老天好像就是要与人作对,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坎坷,总是不让人一帆风顺,各种各样的挫折总是在人不经意间横亘在人们面前。

美国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叫“琼斯乳猪香肠”,在它的发明背后有一段催人泪下的与命运作斗争的故事。该食品的发明人琼斯原来只是威斯康星州农场的一名普通工人,当时他的家人生活比较困难,但他身体强壮,工作认真勤勉,也从来没有妄想发财。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琼斯瘫痪了,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亲友都认为这下他这一辈子可废了,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

琼斯身残志不残,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作斗争的决心。他身体虽然瘫痪,但他意志却丝毫没受影响,依然可以思考和计划。

他决定让自己活得充满希望,乐观、开朗些,他决定做一个有用的人,他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他思考多日,最终把构想告诉家人:“我的双手虽然不能工作了,但我要开始用大脑工作,由你们代替我的双手,在农场中全部改种玉米,用收获的玉米来养猪,然后趁着乳猪肉质鲜嫩时灌成香肠出售,一定会很畅销!”

皇天不负有心人,事情果然不出琼斯所料,等家人按他的计划做好一切后,“琼斯乳猪香肠”一炮走红,成为人人知晓、大受欢迎的美食。

天无绝人之路,生活丢给我们一个难题,同时也会给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琼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屈从命运的安排,坚信冬天之后有春天。他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没有被挫折吓倒,而是另辟蹊径,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生活中我们不必去乞求也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狂风暴雨随时都有可能光临。但只要我们有迎接厄运的勇气和胸怀,在打击和挫折面前不低头,跌倒了再重新爬起来,将自己重新整理,以勇敢的姿态去迎接命运的挑战,只要我们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就能迎来人生的辉煌。

一切生物中,惟有我们人类才拥有一项特权:这就是为自己设计命运,而不是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设计命运,定位人生

【原文】 “君子贫穷而志广。”

【大意】 君子虽处贫困,但志向远大。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我们甚至无法弄清楚明天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所以,处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上,我们做许多事情都欠考虑,因而就形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失败。于是人们开始哀叹命运的不公,指责世事的不济,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荀子认为:君子虽处贫困,但志向远大。这里的志向就是你对自己命运的设计。如果我们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好好地计划一下自己的人生,那么你的人生必定是贫穷的。为了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命运,你就要自己为自己设计命运,这就是为自己确立一个人生目标。

那些伟大的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能够拥有辉煌人生?在很大的程度上,首先是因为有远大的目标。被赋予设想、梦想、希望和愿望以及实现它们的伟大的能力。

要想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就要为自己设立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也就是为自己设计了命运。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你可以品味挑战和拼搏的喜悦,你还可以为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而感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真正追求目标并非是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而是朝着目标竭尽全力地努力,这才是一个人的价值真正所在。为了实现目标,百分之百地耗尽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喜悦之一。

一个人要能更好地生活下去,必须有一个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有价值的目标,你不可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道理非常简单:你不知道你将去何方?有了目标,你就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目标是对于我们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可以实现,而幻想则是海市蜃楼,永远也达不到。

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一个地方。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首先要有个清楚的范围,对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也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蓝图。

明确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界定人生的最终结果,它会贯穿于你的整个人生旅途中;目标是我们成功路上的里程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关押了大量的同盟国战俘和老百姓,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每时每刻他们都有可能被死神带走,几乎可以断言的是他们没有活着走出集中营的可能。但是,仍有一些人凭着自己顽强的信念,挣扎着活到了德国宣布投降的那一刻。然而可惜的是,在他们听到“纳粹投降”、“德国战败”、“我们获救了”的消息之后,竟然一个个相继死去。

他们能够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顽强地活着,可为什么竟在将要获救的时候死去。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纳粹投降,目标实现了;但同时,他们的目标也消失了,目标消失了,信念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们乘着人生之船驶入海洋时,我们的前方,都应有一个目的地,一个停靠的码头,否则,即使是一艘10万吨级的豪华客轮,也只能在茫茫的海洋上徘徊不前。与此相反,只要我们有了人生的目标,即使我们只有一只小舢板,也完全有可能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前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总裁刘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有关稳健投资计划基础的问题。他们聊了一会儿后,记者问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他说:“我在几分钟前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就在‘有一天’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出一座山,并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现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需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但没有配合实际行动计划的模糊梦想,则只是妄想而已。”

所以说,一个伟大的人,想明白人生要成功,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道理,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该怎样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的目标越是远大,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也就越大。

一个学生,如果他只是以得60分及格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么,他的成绩一般也不会很高;一个员工,如果他只以赚的钱够养活妻子儿女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他一辈子都可能在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中工作,而赚的钱也就刚刚够养活妻子儿女;一个运动员,如果他的人生目标只是在地方队混碗饭吃,那么,他就永远进不了国家队,更不会打破世界纪录。

这么说可能有点绝对,但在一般情况下,奇迹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远大的人生目标、要志存高远的原因。

母鸡孵出来的鹰也是鹰,它总有一天会飞上蓝天,因为它志在蓝天。

徒步旅行者或者赶路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只有5公里路,在你走到4公里处时,你可能会感到疲倦而松懈自己,因为毕竟快到目的地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走50公里的路程,你在一开始就会调整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作好思想上的准备和其他方面的准备,这样,你走了4公里,也会认为才起步了一小点,而不会因此而松懈下来。由此可见,确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发挥和调动人的无穷的潜能。

既然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那么,我们在制定人生目标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所以,你必须先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你的人生目标必须能够进行检验。人们需要自己建立成功的标准并寻找途径监督自己的进步,否则,就没有俯瞰人生的视点。这样,你就应该把人生目标分为两步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一般来说,短期目标要容易制定一些,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短期目标就是你近期要做的事情。如果你连你近期要做的事情都搞不清,估计你也不会有更长远的想法与打算,也不会有什么远大的人生理想。

而所谓的长远目标,也不过就是由一个一个短期目标连缀而成的。就像一匹长长的布,它实际上是由一根一根的线连缀而成的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没有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定得有,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人生的努力方向,制约、指引着我们的行动。

制定长期目标,一定要将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地考虑到,虽然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未卜先知,但一些必要的措施却一定要有。否则,一旦发生意外,我们只能束手无策,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应该考虑的东西的确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制定人生目标时必须考虑的:

(1)长远。一个思想深邃的人不光要看到现状,同时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一个人如果只看到眼前,那就容易鼠目寸光,不会有远大追求。因为你有着远大目标,你要解决大问题,同时为很多人服务,那么你必须有大本领才行,你需要有更多的知识、技能,有过人的胸怀,有时甚至要超越你个人的得失、毁誉、荣辱等等,作出某些重大的牺牲。

在你为达成自己远大的目标而学习、实践、行动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变得有超乎常人的知识、能力,你的胸怀也愈来愈宽广,你会越来越大公无私,你会以你独特的方式为人民、为国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全心全意地服务。当你的这种服务取得成效之后,你自然会得到社会、国家、人民,甚至全人类的认可与尊敬。

(2)伟大。伟大的目标,是你前进途中的指南针。所谓伟大目标,无非是要做大事,考虑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范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做一个社会活动家或政治家,为国家的利益和人类的和平事业而奋斗;做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家,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化干戈为玉帛而斡旋;做一个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为净化人类的灵魂而献身;以及做一个企业家、亿万富翁,做一个有为的省长、市长,等等。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应该掌握自己的人生使命,高悬某种理想或希望,全力以赴,使自己的生活能够配合一个伟大的目标,从而实现成功。我们生活中许多人庸庸碌碌,默默而终,这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自有天定,从没有想到可以创造人生。事实上,人存在于世间,这是天定;而好好利用自己的生活,让它朝着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奋进,这样就成就了人生。

(3)崇高。崇高的目标,造就崇高的人物。那些坚定刻苦的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崇高的理想在激励着他们前进,激励着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伟大的人生始于伟大的理想,始于对人生的憧憬,这就是他们要做什么或要成为什么。那些伟大而崇高的人都为自己想像出了伟大而崇高的前途,并将其作为目标,勇往直前。

(4)意外。这一点也是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期望获得最佳成绩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同时也要为最糟的情况做好准备,随时为意外之事做好妥善的安排。你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你也无法知道在某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你可以预期各种不同的情况,尽你的所能做好准备;你也能控制你在意外发生时的反应。这样,你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现实。现在是你坐下来思考现实,也即短期目标的时候了。在开始制定短期目标之前,你应该十分清楚它是什么样子。以下就是你要遵守的金科王律:

第一步,目标应用明确的词句说明。长期目标应能合理地划分为明确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有哪些?

第二步,划分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这样之后制定先后次序。目标对于你应该有实际意义,而且与你的价值和长期目标一致。你必须明白一个重大目标胜过30个琐碎的目标。

第三步,对于完成的目标,你应能计算其成功的进度。目标应切实可行,不可为狂妄之臆想。给每个虽紧张但并非不可能的目标,订个完成时限。辨认你目标中隐含的能力目标,这样你才知道应该加强什么。顾及环境,如此你的目标才能实现。

依照以上这些标准去制定你的人生目标,它能使你的目标一直矗立于你的面前,吸引着你,召唤着你。

磨砺自信,造就人生

【原文】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大意】 木材经过墨斗画线加工后变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变锋利了。

宝剑锋从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透彻地传达了荀子的一大教育思想:“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材经过墨斗画线加工后变直了,金属制成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之后变锋利了。成大事者,莫不受尽磨难,在磨难中完成自我教育。

人的自信同样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经受一番磨砺,这当中,可能会遭受些打击与挫折,但却更能让自信变得真实。否则,所谓的自信只能说是茫目、是自大、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

有一段时间,荧屏上总是在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个人尽皆知的国外名人,对着一种产品竖起大拇指说到“我行,你也行!”。那一副自信的神态,给人极大的冲击力,无论广告最终的效果如何,可以想像的是这种自信的态度已经传达到每一个观众面前。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生长过程,也许就没有那种“我行”的自信了。关于自信是什么,心理学家孙云权博士给出的解释是:所有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就得到了结论:“我不行,你行”。这个结论是他们在童年环境中的依赖地位的产物,并永久地刻印在心里。在出生的头五年,许许多多事情夹杂着强烈的情感,被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并且在以后,随时可能再现。如果现在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依赖的情形中,我们就又回到了“小孩”时代,并体会到与幼年时同样的情感。或许我们又感到“我不行,你行”。在毕生的时间中,我们都把时间用来抛弃、战胜、证实或者推翻这个幼年得出的结论。

当我们长大后,就忘了儿时眼中的世界,忘了我们是多么软弱无能,甚至忘了“我不行,你行”这个结论。但这个结论一旦得出,就被永远地印记下来,即使这种结论对自己、对他人都不愉快,却很有生命力。

但现实中有的儿童仍然能一开始就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样快乐。难道他们不认为“我不行,你行”吗?事实上,这是因为父母将无私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在他们思考时,始终如一地给予可靠的指导,并亲自示范他们如何去做,儿童才会感到快乐。这样,儿童在以后的思考和行动中,增长了知识,培养出了自己的胜任感。这种胜任感也被印记下来,并可以伴随着自信而再现。然而,和成人一样,即使是自信的儿童也同样有“不行”的时候。当我们处于一种依赖和无助的环境中时,就会唤起幼年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不行”。

那么我们是如何得到“你行”的结论的呢?那是因为父母给予了儿童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和情感的交往,我们将这些交往称为“抚慰”。

“我行,你也行”的态度更多地来自有意识的思考,来自于我们的信念和对行动后果的预期,而不是情感。它摒弃了我们童年的结论,并且断言,我们不再是软弱无能和依赖他人的孩子。

“我行,你也行”的意思是要把别人当做人来看待,而不是物。要最大限度地看到自己所具有的潜能,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而不管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我行,你也行”是对我们内部心理结构的修正,这样一来,我们或许能够颇有作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获得的结论会被抹去;过去的结论一旦记录下来,就会被永远保留,并且经常被唤起。幸运的是,我们后来的结论也被记录下来了。我们越是自觉地使用这种新态度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就越能改变我们日常相互作用的实质,改变我们的交际方式、我们的态度、我们对压力的反应以及我们控制情感的方式。现实生活中虽然充满了斗争,但我们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还存在着更美好的东西在指引我们前进。

别人行,你不一定就行,如果不去在实践中磨砺是不能让自信成长起来的,那么,你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信,也很难拥有辉煌的人性。

埋怨只能说明你无能

【原文】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大意】 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别人,晓得自己命运的人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会身陷困窘,埋怨上天的人是没有志向的。

世上确实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有很多值得埋怨的事。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世上是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完美,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世上所有条件都完美后才开始行动,那么只好永远等下去了。有的人为什么一辈子都干不了一件事情,原因正在于此。相反,有的人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但他却起来行动,力求改变现状,而不是埋怨,结果行动者成功了,而埋怨者依旧一事无成。

杰克快40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公务员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他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就结婚了。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杰克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

两年前杰克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女孩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杰克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谈到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杰克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杰克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像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生活方面的,里面提到女孩每天应该干什么、怎么做,以及孝敬双方的父母;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孩子、在什么时候生。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结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准新娘看完这份仔细又周全的“婚约”,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杰克先生收到被退回的婚约时,还委屈地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婚约书而已,又有什么错?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杰克真是大错特错。他可能过分紧张、过度谨慎,但不论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过分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订的每一种标准都偏高了。杰克先生处理问题的做法,跟他对工作、积蓄、朋友的交情,甚至每一件事情都很相像。

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以前,先把它统统消除,而是一旦发生问题时,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须折中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先生。亨利先生代表另一种类型,他不满现状,但他没有一味地埋怨别人,把改变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亨利先生进入美国邮政局的海关工作。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但5年之后,他对于工作上的种种限制、固定呆板的上下班时间、微薄的薪水以及靠年资升迁的死板人事制度(这使他升迁的机会很小),愈来愈不满。

他突然灵机一动。他已经学到许多贸易商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在海关工作耳濡目染的结果。为什么不早一点跳出来,自己做礼品玩具的生意呢?他认识许多贸易商,他们对这一行许多细节的了解不见得比他多。

自从他想创业以来,已过了10年,直到今天他依然规规矩矩在海关上班。

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次他准备搏一搏时,总有一些意外事件使他停止。例如,资金不够、经济不景气、孩子的诞生、对海关工作的一时留恋、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以及许许多多数不完的借口,这些都是他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

其实是他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的人”他一直在等待他自认为是成熟条件的出现。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永远不能相符,所以只好一直拖下去了,他的理想也就成了空想。

看来,埋怨除了说明你自己无能外,不能说明别的了。 o2Cex/jN5A/46LHg7xNQBqSdECuqUcEHZra6YDTsRTA1b8SAf1baE2HjpDhviR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