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韩非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韩非子生平及其著作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80~前233年)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子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也是著名儒家大师荀况的学生,和后来做了秦王朝丞相的李斯一道学习、切磋过。不过,他没有继承荀子的儒家思想传统,而受法家前辈的影响,吸取、综合他们思想的精华,成为那个时代法家学派的最杰出代表。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一片爱国之心,屡次上书韩国国君,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主要任务,但韩国国君并没有采纳。《史记》对此这样描述道:“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治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土。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司马迁的这一评述道出了韩非著《韩非子》的原因。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议论透辟,文锋犀利,处处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深入浅出地揣摩说者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子的文章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虽然韩非子没有纵横家口若悬河的演讲之能去谋取高位,但他那文釆飞扬的文章却给韩非子带来了施展其才华的机遇。他的著作传到了秦国,得到了秦王的仰慕。《史记》中说:“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意思是说,韩非的《孤愤》、《五蠹》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了以后十分赞赏,感叹:“我要是能见到此文的作者并和他交个朋友,死也无憾了。”刚巧李斯在他身边,听了这话,顺势说:“这是韩国的公子韩非写的。”秦王嬴政于是紧急发兵攻打韩国,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得到韩非子。韩子非在韩国不受重用,韩王有他无他没什么关系。在秦军兵临城下之际,便拱手把韩非子交给了秦王。

在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子,但却并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他,他就像秦王的一件稀世古玩,陈设在架子上,只是茶余饭后观赏一下,或来人之时作为炫耀之用。然而即使这样,仍有人怕他、恨他,希望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这人就是姚贾和李斯。姚贾对韩非不满,是因韩非曾批评他不应该用财物贿赂燕、赵、吴、楚四国,并嘲笑他出身卑贱。李斯忌妒他,是因为李斯自认为才能不及韩非,怕秦王重用韩非而轻视他;李斯、姚贾联合起来在秦王面前诋毁韩非道:“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史记》)秦王听信他二人的谗言,将韩非子打入监狱。李斯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要韩非自杀。韩非想见秦王为自己申诉,李斯、姚贾从中作梗而不能,不得不含愤自杀,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韩非子的一生,虽没有辉煌的政治业绩,但却留下了十余万言的政治理论、治国方略,后人辑为《韩非子》,又称《韩非》。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

《韩非子》是一部帝王书,在这本书里,春秋以来的法家思想得到了高度的融合和创造性的发展,它劝诫帝王应该怎么样,不应该那么样,宗旨只有一个:大到天子,小到诸侯,如何才能雄踞君主之位,不发生动摇,并避免自己身亡国灭。全书共分55篇,但据考证,有几篇不是韩非子所著,可能是后人纂集《韩非子》时,修改凑合成篇的。不管怎么说《韩非子》一书大部分是出于韩非子之手是肯定的。

韩非子年谱

公元前280年(韩釐王十五年)一岁

韩非子出身于贵族之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诸”为“众多”之义,是韩姓众多公子中的一员,也可能是韩王的同宗公子。

公元前278年(韩釐王十七年)三岁

秦强大,在七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周君朝秦。毗邻的韩国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

公元前275年(韩釐王二十年)六岁

韩为秦所败,斩首四万余。韩国难深重。韩非始读“家有之”的商、管之书和孙、吴之书,也读各类杂书。

公元前270年(韩桓惠王二年)十一岁

秦任范雎为客卿,定远交近攻之策,指出:“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穰侯为谋不忠”,“穰侯越韩、魏而攻齐,非计也”。进攻的矛头直指韩。

公元前262年(韩桓惠王十年)十九岁

此前接连三年秦对韩攻城略地,这一年,秦将白起率兵攻韩,一下攻取五十城。韩国上党郡守降赵。韩国统治层开始分崩离析。估计也在此前后,青年韩非开始上书,所谓“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于韩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公元前257年(韩桓惠王十五年)二十四岁

韩非“数以书于韩王,韩王不能用”,我们假定这个历程为五年。韩非愤怒于“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于是开始埋头著述。

公元前253年(韩桓惠王十九年)二十八岁

荀子离开稷下后,来到楚国,春申君任命其为兰陵令,继续受徒教学。在此前后,韩非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者有李斯等人。

公元前247年(韩桓惠王二十五年)三十四岁

李斯学成告辞老师荀子,西行入秦。估计在此前后韩非也返回韩国,潜心于写作,积之年月,成“五十五篇,十万余言”。此年,秦国全部占有上党郡。

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二十六年)三十五岁

秦王政元年。韩王欲疲秦,使之无力伐韩,使郑国赴秦,作郑国渠。此事直接关系到秦王痛下灭韩之决心。

公元前237年(韩王安一年)四十四岁

韩入郑国间秦事发,秦王迁怒于一切士人,下逐客令。李斯力谏,取消逐客令。这时“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36年(韩王安二年)四十五岁

李斯奉秦王命到韩国,促其速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程中,会见到十五六年未见的韩非。韩非出示《孤愤》《五蠹》等篇章,李斯看后,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手中。《史记》说的“人或传书至秦”,这“人或”,就是李斯。

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弱秦”。

公元前235年(韩王安三年)四十六岁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派韩非出使秦国。

公元前234年(韩王安四年)四十七岁

韩非到秦国,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之短。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在秦王面前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公元前233年(韩王安五年)四十八岁

秦王下令治非。李斯使人遗药,令非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rjwApWHQ4IGmKwUJH+JCAtsDErBWLSbmpWoUoHU3MCbWca9dWYx+3cvpwuYodp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