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思想异常开放活跃。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涌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极为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大家,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和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源头和起点。

由于历史的特殊背景,百家争鸣的盛况只存在于那段历史时中,封建王朝的大统一决定了要对思想开始实行控制,从汉王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首选,这一选择便影响了以后中国的历代王朝,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历代治者在坐稳江山后是非常尊崇儒家的,但“五百年而王者兴”的历史铁律注定了改朝换代的必然,在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的初期,旧的秩序被打乱,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种历史背景下儒家的思想和手腕显然是已经不够用了,中国思想的另外一支“潜流“法家思想便会在这种特定的时代更加显性地重现历史的舞台。

实际上,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手腕基本上可以用“外儒内法”来概括,儒家是治国的门面和装点,法家才是保持统治者地位和权势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封建统治者的权术和谋略中不断被用到。

由于时代的制约,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以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话虽如此,但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如何看待历史时有过这样的提法,即:站在古人立场的^历史意见“和站在当代人立场的时代意见”。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直是我们时代所提倡的,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应该更加着重于其对于现时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真正目的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意义所在。 8LN7J1Fr2iotY2mLGhARMkfpR8cQdHU7zfY5L4EWyPZJ0yPGSP9AS9D+41K7My2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