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伟大著作,虽然它仅有五千言,但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许多领域,俨然一部精微的百科全书;更重要的是它体系完备,构造出了朴素、自然、宏大的框架,被人称为“万经之王”。
《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称为《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被称为《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导出了天地万物生成及变化的玄机;《德经》主要说的是处世和治国的方略,阐述了人事的进退之术。《老子》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时局的动荡、社会的不安定、认识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等等,都深刻的影响到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反映在《老子》中。
《老子》很早就受到了国外思想家的重视,各种专门对它进行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近几年国外甚至出现了几次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一大批专家学者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西方学者阅读老子,大都是希望能从中获取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他们发现《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落差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对《老子》给予了深切的期望。
虽然《道德经》具有如此高的思想价值,可现代的一般读者要想完全理解它可十分不易,它是非常难懂的。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道德经》变得尽可能通俗,尽可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古人说“诗无达诂”,还说“圣人难知”,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老子思想会众说纷纭。我们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一度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就“念歪了老祖宗的经”,尽管字斟句酌,但由于水平所限,其中纰漏肯定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