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正确面对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要受到批评,一些真正关心你的人会对你提出善意的批评。但能正确面对批评的人不多,喜欢被别人批评的人更是少见。尤其是缺少自信的人对批评有着超常的敏感性,总是千方百计想避开它,被批评的人垂头丧气,渐渐失去进取心。我们要理智地面对批评,不要因为一次批评就否定自我,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的。

王太太正读高二的宝贝儿子又给家里惹了点儿小麻烦,这次远不是从前因为好奇把学校水池里的鱼抓出来晒太阳那么简单。

“我要调班!”儿子气势汹汹地对母亲说。似乎每个对自己班级感到不满意的孩子都会想到这么做,对他们而言就好像随手拿来一个水果那么简单。“我讨厌语文老师,那个没有水平的家伙,不配做我的老师。”儿子咬牙切齿地说。原因是“没有水平的家伙”这次又给他的作文打了60分,这已经是本学期第三个60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作为学生的确要有些愤怒了。今天的语文课上,毫无防备的语文老师在讲读《春江花月夜》时有点磕巴混乱,为了报复三个60分的“侮辱”,男孩刻意冷笑几声。男孩以此为导火索和“那没水平的家伙”唇枪舌剑一番后,撕掉了这次又被“枪毙”的作文以示抗议,并在全班“惊佩”的注视中昂首阔步,潇洒离开,这事一时传为“酷谈”。这当然是在他奋笔疾书了几份检讨书之前的事情了。

于是王太太带着儿子去找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了解症状后,给男孩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个海边长大的人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说,自己小时候有一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帮妈妈检查买回来的蛤蜊有没有坏的。

蛤蜊从外壳看起来都差不多,如果一不小心把一个坏掉的蛤蜊混在新鲜的里面,那就被一个臭蛤蜊坏了整锅汤。因此,尽管这是一件小事情,它的意义却非常重大。检查的方法是一只手先拿住一个蛤蜊,再用另一只手捡起其他的蛤蜊,一个一个地边敲边听,如果敲出的声音是结实的,就是新鲜的;如果声音是虚的,有点沙哑,不管它的口闭得有多么紧,还是坏蛤蜊。

有一次,母亲又买回一包蛤蜊,由他来做“鉴定”工作。意料不到的是,“所有的”蛤蜊居然都是坏掉的!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他一个一个地再敲过一遍,仍然没有一个是好的!母亲也非常惊讶,因为那个卖蛤蜊的人从没有骗过人。于是她亲自动手检查,结果发现原来只有一个是坏的,就是一直抓在孩子手中的那个蛤蜊——难怪敲起来声音全都不对劲儿!

于是,这段蛤蜊的记忆伴随他走过一生。每当周围的人有让他觉得不能忍受的缺点时,他就会扪心自问:“会不会我就是那个坏掉的蛤蜊?”大多数的人是好的,一个人不会只遇到坏人,当你觉得周围的人让你不能忍受时,却很可能是自己的问题,而且这种可能最大。自己同样可以是那个不友善的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检查、衡量周围的人,看起来自己对别人不满意,而实质上最让人不满意的人就是自己!

听完这故事后,王太太的儿子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了:“或者是我的作文很糟糕吧?也许老师是对的,她是为我好。”

这个故事说明,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应该时时检讨自己,自己很可能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好,而别人也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差。所以应该经常回顾自己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勇于接受批评;不过,在接受别人的批评前,要先能接受自己的批评。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批评都接受不了,那他又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呢?

好多人都读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及时改正生活和学习中的错误和缺点,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亮亮学习成绩优良,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假日的一天,他与朋友明明和强强相约到野外郊游。在回来的路上,经过一片梨园。看着又圆又大的梨,闻着诱人的香气,三人这才感到又累又乏又渴。梨园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亮亮说:“咱们摘点吧,没关系,反正没人看见。”明明说:“这不是偷吗?不行!”强强说:“不就是几个梨吗?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亮亮和强强抱着侥幸心理,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岂不知长此以往,就会给自己的错误行为大开绿灯,从而导致更大的错误,甚至犯罪。

最后,强强在明明的劝说下,找到了卖梨的老汉,拿钱去买了梨吃。亮亮却摘了两个梨一边吃一边想:明明他们真傻,现成的梨不吃,却要自己花钱买。

从此以后,亮亮不断找机会到梨园摘梨吃,起初还很害怕,但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慢慢地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学了,亮亮不再有机会到梨园,但班里的同学经常发现自己心爱的文具不翼而飞,其实都是亮亮干的。

有一天中午,亮亮回到家里,见到父母都不在,就从家里偷一百元钱。后来,亮亮的胆子越来越大,更猖狂地进行盗窃。不仅把恶手伸向了家里、同学、老师,还开始进入社会偷盗。最后,亮亮在一次偷窃时被当场抓获,扭送至公安机关。

从偷梨这一件小事开始,亮亮由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小错不断,逐渐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最终导致犯罪。由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教训:小的错误如不能及时改正,就会酿成大错。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列宁小的时候因打碎花瓶而说过谎,卡耐基幼年的时候还偷拿过家里的钱,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人格的伟大,因为他们能重视小错的危害,知道如果不及时改正小错就有可能发展成大错。

大多数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父母总是要他们认错,似乎只要开口认一句是自己错了,就已经把错误改过来,问题也解决了。其实不然,好多家长不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除了一顿暴打之外,还要逼着孩子认错,如果孩子嘴巴硬,死不认错,处罚就更严厉。所以导致孩子不管内心服与不服,都只有承认错误。事实上并不是真心认错,只是向压力低头,以求自保,不再受到惩罚而已。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批评呢?当我们面对正确的批评时,我们要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只有理智的对待批评,知错能改,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

西奥多•斯维德伯格是瑞典著名的物理化学家。由于发明了超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于192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斯维德伯格的一生中,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位曾经被他愤恨过的校长,在临死前却成了他最热爱的人。

斯维德伯格出生在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一座叫耶夫勒的美丽港口城市。他父亲是一个造纸厂的经理,这个造纸厂是他们家祖传的,祖孙几代人都经营着这个造纸厂。

少年时代的斯维德伯格就在位于造纸厂附近的一所学校里读书,学校的校长是他们家的亲戚,与斯维德伯格家的关系一直很好。

斯维德伯格的几个哥哥原先也在这所学校读书,他们十分贪玩,学习不用功,又仗着老校长是自己家的亲戚,把老校长的劝告、批评统统当作耳边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老校长总觉得羞愧,怕别人讥笑他连自己的亲戚都管教不好,还当什么校长呢?

斯维德伯格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男孩,长得英俊,天资聪颖,十分可爱。老校长很欢喜斯维德伯格,盼望着他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能为自己挽回一些面子。

然而,事与愿违。第一学期期终考试结束时,斯维德伯格的各门功课几乎都是勉强及格,学习成绩甚至比他的几个哥哥还要差。

老校长感到很气愤,他决定要狠狠批评斯维德伯格一顿,希望以此激励他的学习积极性。

有一天课间休息时,老校长找到斯维德伯格,当着同学们的面,严厉地训斥了斯维德伯格一顿。老校长用手指着斯维德伯格父亲的造纸厂,毫不留情地对斯维德伯格大声嚷道:

“瞧着,二十年后这个造纸厂就要倒闭在你的手里!”

斯维德伯格放学回家以后,就向父母亲央求要转学,说再也不想见到老校长了。

第二天,斯维德伯格在父亲的陪伴下,悄悄转到了斯德哥尔摩去上学。

斯维德伯格决心要发愤读书,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洗刷耻辱。

有志者事竟成,很快他的各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他不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很优秀,上了中学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高中毕业以后他又毫不费力地考上了名牌大学。

在历史上,许多走上诺贝尔奖领奖台的科学家们总要作一个简短的精彩演说。当斯维德伯格1926年走上诺贝尔领奖台时,他的精彩演说不是冠冕堂皇的道理,也不是高精尖的科学理论,而讲的是老校长训斥他,他决心发愤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洗刷耻辱的故事,使听完演讲的人大为感动。

斯维德伯格后来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化学家。他发明了超速离心机,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所以,当我们面对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批评,并付之于行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课堂上,老师经常做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也许点名批评更有效,但为了给我们面子,老师还是会有许多不点名批评。不点名批评时,希望大家好好反观一下自己,老师是不是在批评我。不要不点你的名,就万事大吉,以为没有涉及到你。假如老师对你不关心的话,他也发现不了你的不足,对你也提不出什么批评。受到批评的同学应该感到高兴和幸运,因为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教育孩子仍坚持以表扬为主。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尤其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尝到战胜困难的喜悦。但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头,一定要让他感到做好事得到父母的表扬与支持是来之不易的。表扬之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听到一些“反面”的批评,指出其“美中不足”,语气一定要温和,分析一定要中肯,以理服人。这种把批评蕴藏于表扬之中的做法,会帮助孩子早早意识到批评和表扬是同样常见的,培养他正确面对批评的心态。 jrwLi7ZLSyD/HqIvym+WGT+z8yDh8DBTVgq6ngrjc3I2C7lrmczjWpvPDSEDE+B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