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中国,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一提到《西游记》,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就它对中国孩子的影响,估计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超过它,然而给孩子以深刻影响的东西,必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如果说《西游记》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也不为过。

孩提时代,正逢电视剧《西游记》热播之时,我仍记得那时的我着魔似地观看它的情景,每每顾不上吃饭,睡觉,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丢在一旁,以至第二天被老批评,心里却仍想着剧中的故事情节。

我想,其实许许多多的中国孩子以及成年人都和我一样,将《西游记》深深地印在了心里,成了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故事。它之所以恒久弥新,在于它有趣、神奇、浪漫、令人神往、富有深意。它极大的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吴承恩创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动机和小说所要表达的真正思想,我们至今仍无法确定,因为诸多的专家学者都意见不一,众说纷纭,我们无法说谁对谁错,这里不能一一列举,故不加品评。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唐僧是个正统的人,孙悟空是个想象的人,猪八戒是个现实的人,沙僧是个本性的人。唐三藏逞心猿,驰意马,戒六欲,净七情,经九九八十一难,渡千山万水,行十万八千里路,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是否暗合了我们的人生之路?隐示了我们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方法和过程?我们不得而知。

在本书中,我不写唐三藏,不写孙悟空和猪八戒,而单写沙僧,是因为他是个本性的人,他的形象反映了人的本质。在西游路上,他不是个重要的人,然而少了他却是不行的,他更适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看别人,以人的本原来看别人。

沙僧的本领比之孙悟空和猪八戒,要逊色许多。悟空有七十二变,八戒不济也有三十六变,沙僧只有十八变,不及二位师兄。而武功也实在有限,遇上妖怪,往往没斗几合便被擒获,但作者的本意不在于让他降妖除怪,因为那是孙悟空的任务,他扮演的主要是个日常事务打理者的角色,挑担喂马,尽生命延续之本能。

论长相,沙僧也称得上丑陋,但不及八戒之丑,且看书中怎样形容他: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好似一个不知打扮装饰的邋遢人,但这说明作者在用他反映人的本相。

说到性格,沙僧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踏实本分,除了偶尔挖苦八戒几句,他的话并不多,总是喜欢保持沉默。可他是取经队伍的中坚分子,一意西行,心无杂念,除了狮陀国那一回受八戒撺掇要散火分行李之外,还没见他三心二意过。即便是分行李那一次,他一见孙悟空安然返回,心中就明白是猪八戒撒谎,“沙僧也甚生惭愧,连忙遮掩,收拾行李,扣背马匹”,这反映了他知错就改的性格。

另外,在取经途中,他总是不求回报地默默奉献,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不躲懒,不藏奸,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默默地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在两个师兄都去降妖时,他默默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任;当妖怪来袭,他明知本领低微,也要挺身而上;每当路遇高山,唐僧心惊肉跳之际,他都巧言安慰,当悟空降妖遇挫之时,他也帮助出些主意。这些都体现了他身上所绽放出的人的本性。

总而言之,《西游记》中的沙僧体现了人的本能、本相、本性,他是取经队伍中最平凡的一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他身上所表达出来的都是做人的基础功夫,只此一点,就足以为他大书特书了。

《西游记》之中,相比于孙悟空、猪八戒和唐三藏,沙僧的故事并不多,这就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故本书以“沙僧”为主人翁,主讲并增添了“沙僧”在天界、在凡间、在流沙河以及在西行取经路上的一些故事,以润色《西游记》和人们想象中“沙僧”这一形象的不足。并且以无厘头搞笑的风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行云流水般的故事结构,出人意料而又让人捧腹的故事情节,让读者看到一个擅长无厘头幽默的沙僧形象,用第一人称向读者演绎出一个全新的“沙僧”。

书中的故事都很现实,它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但以“沙僧”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中的人和事,就有着另一番的景象了。相信读者朋友看了之后定会忍俊不禁,随着书中的故事畅游一个神话般的而又充满了现实气息的世界。

刘丰
2004 12 cEDIimZaGhzVNMgQBviDT0u/G3Cug+uwPMwzSHcze0I8t8dHfIZXMw8YvjGmnV6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