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敢想敢干,大展宏途

人生就像跑步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磨练,才能跑得稳、跑得好;也惟有从不间歇地跑,才能遥遥领先他人,捷足先登。要不停吸收新知识,留意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

——李嘉诚投资箴言

李嘉诚认为,投资须知“一行生意宜一种人”。人有不足不要紧,关键在于他对所托之事是否有根本性的影响。这个“根本性”,也就是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最终赢得利润。

他这样告诫两个儿子,投资者要有远见,能高瞻远瞩,以大局为重,“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事实证明,在李嘉诚的精心培养下,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为才华横溢,能独挑大梁的商界新秀。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皮,认为将来能够发展成为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说了下面这些理由:

(1)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的基础;

(2)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

(3)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或郊区,同样便利;

(4)位置临海,景色怡人,海景住宅当然昂贵;

(5)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说这是“狂想”,一点都不夸张。整块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敢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甚至在加拿大的建筑史上,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项工程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1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于是,李嘉诚拉他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取决于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为李泽钜。

《富豪第二代》一书介绍道:“李泽钜为这宏图一手一脚策划、设计,无不尽心血,悉付于此,他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士逾2万人见过面,解释阐述这个计划。当然,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无限量的支持。”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然而世事难料,1989年3月,正在李泽钜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突然看到了一张“告同胞书”,措辞强烈,充满排外的极端情绪。这与加拿大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背道而驰。“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钜气愤而又无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便将另一间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从而引起本地人的强烈不满,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个好价钱,而加拿大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未出面,麦理思、马世民也未露面,而全盘托付给坐镇加国的李泽钜。这表明,李嘉诚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和毅力。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泽钜立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他的身份仅仅是太平协和的董事,他的样子还是个未出校门的学子,给人以不老成之感。李泽钜求见省督林思齐,问他:“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对香港的事再清楚不过。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23,更会使温哥华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者,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在积极配合,以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很快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由此,李泽钜的处事能力得到父亲的赞可,李嘉诚同意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董事。香港《信报》于1990年11月28日,刊出《李泽钜设计万博豪园一鸣惊人》一文,对李公子推崇备至: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他都参与此事,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的。”

“幸而万博豪园在香港刊登广告之后,初步的反应甚佳。第一期嘉汇苑,平均每平方英尺230加元(1540港元),这个价格,较香港很多地区都便宜。加拿大增收香港移民,港人今后到加拿大居住者较现时为多,因此,李泽钜对万博豪园的销售前景非常乐观……”

“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他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愈战愈勇,终于走向成功……”

“为了这个庞大计划的早日完成,李泽钜过去2年内在港、加两地穿梭来往,不辞车马劳顿之苦。1989年,他来往港、加两地达26次之多,坐飞机如普通人坐巴士一样。”

万博豪园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设计,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的天然美,他辟出50英亩作为区间公园,是居家休闲的胜地。

李泽钜说:“由于万博豪园这个计划实在太大,自己肩负重任,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划的发展。在飞机上,即使看书,都以城市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书本为主。”

万博豪园使李泽钜声名鹊起,但有很多传媒批评李嘉诚使他儿子们太低调。1989年4月的《星岛经济纵横》指出,事实上不全是那么回事,只是人们对李家公子太陌生。

最早在1985年,香港证券界泰斗人物冯景禧,为他所把持的最后一间公司举行开幕酒会,李嘉诚便携带李泽钜出席,争取机会使他认识本埠商界的世叔伯。

李嘉诚经常告诫儿子“凡事要低调”,但他又深知,舆论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李嘉诚会选择适当的机会,安排让儿子在公众面前亮相。

可见,怎样延续财富神话,是李嘉诚经营战略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打天下易,保天下难”。此话用到商界,其理亦然。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省吃俭用,终于拥有了财富的金矿;但又会在霎时间烟灭灰飞,从天堂到地狱。其因何在?关键就在于缺乏“保财富”的经营战略,忽略延续经营的可行性。这一点,李嘉诚力戒之,他以大局为重,推陈出新,试图营造出“李氏财富神话”,可谓世界级巨贾的头脑和眼光。 4jleWXTbJm7MfwlWSNLP2BbeL35XBjeeJqTH/pGB7FkK4bDGB6MCtQf5MHRCk/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