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每天花费一个小时,完全思考某一问题,五年后你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动脑筋,这种坏习惯制约了他们摆脱困境的时机。而往往能做成大事的人却恰恰相反。
例如,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变得更好,你就要去寻求如何让自己人生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因此,你可以花费五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路上寻找答案,你应该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思考是最大的力量,你应该设法掌握这个过程,这样你就可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你的思考会受到正负两方面的力量的影响:“正面”是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因素;“负面”则是令人失望的和破坏性的因素。前者让你进步和改善,后者则让你放弃和受到伤害。为了更加了解积极和消极的习惯性思考模式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想想以下的情绪对于你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喜悦、骄傲、爱、兴奋、热诚,接着比较恐惧、愤怒、罪恶、怨恨、嫉妒、绝望及恨的影响。前者对一个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影响,后者则相反。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积极或消极、建设性或破坏性地思考及行动。那么,怎么会有人选择消极呢?重点在于,没有人会故意选择消极思考。你可能让自己遵循习惯性的思考模式,不断重复。几乎所有人的思考都有习惯性,具有潜意识的层次。
英国的辞典编纂专家塞谬尔·约翰逊说:“习惯的锁链通常太小以至难以察觉,但它又太坚固而难以打破。”我们平时养成了太多负面的思考习惯,都受制于某些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而不自知。
当人们认识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不良的思考习惯时,他们为什么不改掉这些坏习惯呢?人们不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其原因是不愿意承担责任。他们可能会:
(1)缺乏改变习惯的愿望;
(2)缺乏训练,不知如何改变习惯;
(3)缺乏能够改变习惯的信念;
(4)缺乏需要改变习惯的意识。
这些都不利于我们改正不良的思考习惯。我们都有选择权,既可以对不良行为放任不管,让它自行消失,也可以正视它、克服它,从而更好地生活。
以下是那些不改变坏的思考习惯的人最常用的借口:
(1)我总是那样做的;
(2)我从来不那样做;
(3)那不是我的职责;
(4)我认为那样做不会有什么改变;
(5)我太忙了。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现在开始改掉坏的思考习惯还不太晚。不管我们的年纪有多大,习惯有多久,只要有改正行为的意识和技巧,就能改变它。
一切习惯在刚刚形成的时候都是很不起眼的,但最终往往会变得难以打破。态度属于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问题是要用新的良好习惯去破除和取代旧的不良习惯。
防止坏的思考习惯的形成比克服那些已形成的坏习惯要容易。要形成好的思考习惯就要战胜诱惑。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一种习惯。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地付出一次又一次努力的结果,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正确越深刻,收益就会越大。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则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