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实人不知道的招聘陷阱

老实人步入社会,或多或少都要交些“学费”。在求职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又太老实,难免会遇到招聘陷阱,受骗之后往往都会自慰道:“就当是花钱买了个教训。”骗子们看穿了老实人这种急于工作、毫不设防的心理,有预谋地设置了各种高薪高酬的招聘信息,但这些“诱饵”的背后不是陷阱就是锁铐,而天真的老实人往往经不住诱惑,掉入其中。

老实人步入社会,阅历有限,心机不足,在求职过程极有可能被各类诈骗集团坑蒙,造成各类损失。这些不和谐的求职经历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在看到招聘信息之后,我们要多查、多问、多搜集,善思、善虑、善比较。

证件被利用。

A小姐刚刚得到一家公司的上岗通知,并在通知中告诉她上交身份证,以便为她上保险。毫无工作经验的A小姐上班第一天就将身份证交给了经理。但是没过多久,A小姐就被公司随便找了个理由辞退了。一年后,A小姐突然接到了催款电话,得知之前的这个公司用她的身份证签订了商业合同,而当A小姐气愤地回到这家公司的所在地要找他们理论时,公司早已消失。

教训:求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证件不要外泄。在没得到正式工作之前,千万不要随意交给别人,最好用复印件,并且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以免被人利用。

天价薪酬。

B先生曾联系过三份月薪过万的工作。第一个是一家保险公司,在面试时承诺他每月至少五万酬劳,但是真正上了班才知道,原来这家公司没有底薪,月薪都靠提成获得。B先生在做了一个月后却一无所获。第二份是做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招聘会上这家公司用各类例子来证明月薪上万不是吹牛。B先生就这样被这家公司忽悠上岗,当B先生想靠销售该公司商品获得上万月薪时,被告知自己要先缴纳商品货款。第三份是在一个电线杆上看到的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上招聘信息含糊,只说月薪过万,打电话讯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在招酒店公关。

教训:天上不会掉馅饼,除非背后是陷阱。

先交钱后工作。

C小姐面试通过,上班当天非常高兴,但刚到公司就被经理告知,新进员工要交500元培训费、服装费、档案费等等,C小姐听着这些费用貌似都挺合理,没多想就交了这500元钱。但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C小姐发现这份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所谓的培训也根本不存在。这时C小姐才察觉出自己上了当,在辞职时想要拿回公司拖欠的工资和开始交的那500元钱时,公司不但不退反而告诉她,他们之间没有劳动合同,所以一切许诺都不受法律保护。

教训:要依法求职,公司无权非法收取任何费用,试用期也要签合同。

培训机构。

D小姐的遭遇和C小姐有些类似,不过在交过培训费之后,D小姐真的接受了一个礼拜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之后公司却找了个借口把D小姐辞退了,当然培训费也就拿不回来了。这时,D小姐才知道原来培训她的是一家打着招聘员工的幌子,专门骗取培训费的培训机构。

教训:正规公司会对员工进行带薪培训。

职业中介。

E先生在求职数月之后面试通知依然杳无音讯,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职业中介所,希望靠着中介谋得一份工作。几千元的中介费还真没白交,不久中介所就为E先生介绍了一个酬劳不错的工作,可是只干了短短的一周,就被公司炒了鱿鱼。E先生也没有怀疑有诈,认为自己可能有什么地方不足,所以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了职业中介所,这次依然像上次那样顺利,交了中介费后获得了工作。跟上回一样,这次他依然只干了短短几天就被公司辞退了。经过两次相同的经历,E先生终于有所警觉,原来这些中介所和用人单位事先串通好了专门骗取中介费。

教训:选职业中介时,要挑口碑好、信誉好、成功案例多的。当然,不到迫不得已时最好不要用他们找工作。

占用创意。

F先生去一家红酒公司应聘广告策划,公司经理让F先生当场设计了一份广告方案,F先生将自己设计好的方案拿给这个经理看时,得到的评价却是:他的广告方案只是高中生的水平。F先生听后在自卑的同时也通过这家公司的高标准招聘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实力”。当F先生要离开这家公司时,看到刚才面试自己的经理将自己设计过的广告方案递给一名员工并让他看看这份广告。当时F先生也没多做考虑,不过一个月后F先生却在超市里看到了这家红酒公司的平面广告,而广告内容与自己之前设计过的那份相差无几。这时F先生才明白原来招聘是假的,套取应聘者的免费创意才是这家公司的目的。

教训:只要付出就要获得相应的回报,没有公司能够无偿占用你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要坚决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上交自己的作品前一定要让对方签订知识产权协议。

试用期陷阱。

G小姐已经毕业一年了,但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她先后进入了几家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试用期工资很低,但是转正后却大幅上涨。优越的工作前景令她充满动力,在试用期间G小姐兢兢业业,做出不少出色的业绩,但是每当试用期结束后就会遭到公司的解雇。就这样一年之内G小姐被解雇了N次,完全成了一个廉价劳动力。

教训:待遇关乎自己的生存问题,试用期待遇,转正问题,转正之后的待遇,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落实到合同上。另外,有关部门规定:劳动合同少于6个月,试用期不超过15天;劳动合同在6个月到1年之间,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在1年到2年之间,试用期不超过60天。

合同陷阱。

由于H小姐的第二学位修习的是法学专业,所以,在和公司谈转正问题时,对于要签的劳动合同她都会认真思考,对于合同上所列出的款项都要逐条询问,对于表达意思比较模糊的地方则要求对方写得更详细些。这时用人单位的经理知道遇到对手了,遂找了个借口解雇了她。不过H小姐没有任何的郁闷和后悔,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如果真签了那份意思模糊的合同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例如在合同中,用人单位提出“按照公司安排的作息时间工作”,这样没有明确标明具体工作时间的话,那么可能今后员工的所有时间都要听从公司摆布,就算加班也有可能拿不到加班费。再比如合同中写的“辞职需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公司”,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员工辞职期限只需一个月。

教训:企业与员工签劳动合同时,有时会在看似正常的条件下钻空子隐藏着其“周扒皮”式的劳作要求,如果不多加注意的话,很容易就会签了公司的“霸王条款”。拿到合同必须仔细斟酌,宁可工作不要,也不能和这种苛刻的公司签“不平等条约”。

公司炒作。

一家知名企业发出招聘通知,由于这家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所以招聘现场人满为患,甚至有人大老远地从外地专程赶来。这其中就包括为了这次招聘会精心打扮过的I小姐。不过当I小姐紧张地来到了招聘现场后却发现,招聘会的负责人对本次公司的招聘需求只字不提,只是一味地介绍公司的成就以及各种产品。这让包括I小姐在内的现场所有闻讯赶来的人感到失望和气愤。因为大家这时才明白原来这家公司只不过是以招聘为幌子,借机宣传自己的产品,为公司打广告。

教训:此等炒作,比较下作。但是你没有办法避免,也没有办法阻止,如果你特别感性的话,你就大骂他们一顿权当出气。如果你足够理智,那就抓来一个现场负责人,将你要了解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信息要多详细有多详细地问他一遍,就当是做一次职业调查。面对你的执着,他和你一样也是无法躲避也无法抗拒。

文字游戏。

J先生最近心情挺好,他还没有正式毕业,就已经和一家单位签了合同,工作的内容则是他非常喜欢的软件开发。当他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地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后,却发现几天的工作下来,他不是向别人推销产品就是拿着公司准备出售的设备到处给别人演示。这种工作明明应该是销售干的活,与他的软件开发员相差甚远。可是当J先生再次拿出合同查阅时,却发现合同上并没有注明工作的具体内容,J先生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这样他也只能按着合同规定交了一部分违约金辞职了事。经过这次教训,J先生在求职时就多留了一个心眼。这使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很多用人单位招聘的不是总监就是经理,最次的也是个主管,但是等到分配完具体工作后,充其量也就是个底层勤杂人员。

教训:对于工作内容一定要在面试时刨根问底地询问,避免让对方的文字游戏给“涮”了,当然合同中的内容要越明确越好。 uPX+FkGBQYPpF1USgPNByDC/Ce8favtrZZlcifL9aqibFQiINpg5jA91p/iVdki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