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辩论高手秘不传人的窍门心法

辩论,既是口才的较量,又是知识、智慧、心理素质上的对抗。与人辩论,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辩论中必须拥有良好的综合能力,掌握各种辩论技巧:或先发制人,或迂回进攻,或出其不意,或抓住要害,等等。然后凭借严密的逻辑,充分的论据,清醒的头脑,灵活运用于与人的辩论中,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争取主动,把握先机,驳倒对方。

在论辩中,对方故意刁难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或接过对方的话头,或借助论辩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场景加以联想,找到它们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抓住一点尽情发挥,引出对方未曾预料到的新的思路,从而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这就是借题发挥的论辩技巧。

抗美援朝时,一位外国记者采访周总理,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钢笔放在桌上。外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故意刁难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接过话头朗声笑着答道:“提起这支笔,那可说来话长,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能受禄,就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美国生产的钢笔。”

那记者听完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针对外国记者企图讽刺、讥笑中国落后的意图,巧借话题,说了这番风趣而又有分量的话。周总理用“战利品”、“作个纪念”和“觉得有意义”等词句暗示,这支笔正是正义力量强大的结果。

接过对方的话题发挥论辩口才,关键要抓住借来的话题与自己说的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去关联两种原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并对对手所提的话题进行易位,以借题发挥的方法,使自己摆脱不利处境。

一位名叫丘浚的人游杭州时,特地到灵隐寺拜访一个和尚。

殊不知,那和尚生性势利,见他是一个穷书生,态度十分冷淡。刚好此时有位大将军的儿子来访,和尚立即换了一副笑脸,拱手行礼,待为上宾。对比之下,丘浚十分气愤,等那位公子一走,便质问说:“你为何对我这样不客气,对他又那样客气呢?”和尚双手合十,狡辩道:“误会,误会,佛经曰:‘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我表面上对他客气,其实是对他不客气;而我表面上对你不客气,内心就是对你客气呀!”

丘浚听了,二话不说,举手朝和尚脸上打去,一边打,一边说:“如此说来,我打你就是敬你,不打你就是不敬你。”直打得和尚脸红耳赤,却又不能辩解。最后,和尚表示不敢再拿佛经上的言论来为自己狡辩了,丘浚这才住手。

丘浚这样做,是将和尚说的论据返还给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借题论辩运用掌握得好的人,可以借对方的话题来封住对方的嘴巴。

明朝绍兴府的小公子有一天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把人家惹哭了,刚好徐文长路过,就把毽子从小公子手里夺过来,归还给那个小孩。谁知小公子由于平时娇宠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他一下子大哭大闹起来,还说徐文长欺负他。于是,家丁就把徐文长押上堂去面见知府。知府厉声喝道:“你欺侮我的孩子,就是目无本知府,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道:“据我看,大人您才是不知罪呢!”知府大喝道:“我何来有罪?”徐文长说:“你家小公子一早在踢毽子,大人谅必知道这毽子上有羽毛,下有铜钱,铜钱上印的是嘉靖皇帝年号。小公子如今竟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岂不是欺君罔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他针对知府借题发挥的做法,借来了更大的题——脚踢万岁,来整治知府,使知府无论如何也吃不消如此“大罪”了,不得不赶忙赔笑道:“好吧好吧,大家谁也不要为难谁吧!”徐文长这才罢休。临走的时候,知府还客气地亲自把他送出衙门。

论辩双方往往会各不相让,如果不能给对方以有力的打击,自己就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辫子,用锋利的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制敌。

辩论在很大程度上靠即兴临场发挥,而人的语言不可能总是组织得很严密,总有一些漏洞。只要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全力击之,就能迫其就范。

对方立论不甚周全、解释不尽合理、表达欠妥等,都可带来可乘之机。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抓住论敌弱点的情况。

①集中力量攻击对方某一薄弱环节。在辩论中,对方必有软肋。在进攻时,集中火力攻击之,打开突破口,一鼓作气,最终必定取得胜利。

②利用对方隐藏的弱点。这类弱点需要处处留心,随时抓住。

③利用对方表达上的漏洞。辩论中抓住对方表达上的漏洞,及时指出,也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④利用对方逻辑上的弱点,按照对方逻辑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这样,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

⑤利用对方立论上的弱点。一般来说,这样的弱点不很明显,但一旦抓住,进行攻击,那么它的攻击就是致命的。如在“人性本善”辩论中,找出对方立论的疵点,“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并进行连续攻击,效果就非常明显。

打击对方的不备之处,摧毁力是很大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对方考虑再周全,也有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并抓住这种疏漏进行反击。

1966年,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同前任州长布朗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当时,布朗的助手苦心编了个电视节目。节目中布朗对一群小学生说:“我正在同一名演员竞选,而你们知道是谁暗杀了林肯?”这里说的是杀害前总统的演员布思,而其真意却是诽谤里根的出身。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被里根强大的竞选班子抓住了漏洞,进行了有力的反击,里根因此而获得了无数张同情票,最后以绝对优势当上了州长。布朗的失策就在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再说里根是演员出身跟凶犯布思有什么关系呢?

在论辩的进攻中,因准备不足而出现漏洞,就等于把把柄送给了对方,对方当然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反击,所以,抓住要害常常是辩论取胜的关键。

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厂负责人冯灿善于经营,生意相当兴隆,因而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向茂隆订购了5000只皮箱,价值港币20万元。茂隆按照合同规定如期交货,威尔斯却鸡蛋里挑骨头,硬说皮箱中有木料,不能算是皮箱,要求赔偿损失。威尔斯同时向法院提出诉讼。开庭时,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灿诈骗罪。冯灿委托当时还不大出名的律师罗文锦出庭辩护。罗文锦分析了案情,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在法庭上,正当威尔斯信口雌黄、强词夺理的时候,罗文锦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一只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问道,“这是金表,没有人怀疑了吧?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的机件都是金制的么?”

旁听者同声议论:“不是”。“当然不是。”……

“那么,人们为什么叫它金表呢?”罗文锦稍作停顿,高声说:“由此可见,茂隆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在众目睽睽之下,法官只得判威尔斯诬告罪,罚款5000元,了结此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振。

显然,由于罗文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明确了主攻的目标,才设想了以金表来类比推理的方式。而且,他在进攻中还注意了表达的层次和气势,显得简洁有力,从而获得胜诉。

在战争中,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辩论中,全面反驳,不如抓住要害,攻其一点。只要抓住要害,穷追猛打,论敌就会败下阵去。


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讽刺是辩手常用的一种技巧,在辩论中局势往往瞬息万变,想要成功地讽刺对手往往就要抓住对方一刹那的疏忽和错误进行猛攻。而要想抓住对方的失误,就需要先搞清楚对方整体思想的逻辑和框架,从而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论据,再从论据中找出不足以证明其观点的错误,这样就会打乱对方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使用讽刺的方法通常会收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





959rxEniJqjFrfyAKDFPEo9J/S11LcMMeDGDua/NurEuLXdh+HgZfPu2DJS+IW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