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会按方抓药讽刺人,也会得理饶人消敌意

讽刺要有目的,无目的的讽刺通常会被人嗤之以鼻,若长此以往别人就会对你敬而远之。一般来说我们遇到不同意见时才会使用讽刺的口才术,而最终目的则是想要劝说对方让对方改变看法。但是在劝说受阻的情况下,先暂时退让一下是很有好处的。退让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让对方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这样就会很容易用轻微的讽刺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服他们。

唐宣宗时,宰相令狐陶经多方考察认为四川的李远是个作风正派、精通经史、治国有术的人才,应当委以重任。一天,他趁宣宗登楼远眺之时,向宣宗推荐李远任杭州刺史。不料宣宗却不采纳,说:“此人终日饮酒下棋,不务正业,如果把杭州交到这样一个人手里,岂不是负了朝廷,误了百姓!”令狐陶说道:“陛下,这句话从何说起?”宣宗说:“他不是在一首诗中说:‘青山不厌千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吗?这样玩世不恭的态度,怎么能够治理好杭州呢?”令狐陶说道:“陛下言之有理,一个终日喝酒下棋的人,是不堪委以重任的。”见皇帝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令狐陶又说:“不过李远只是写诗罢了,只是想借此表示自己的高雅,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人。”皇帝说:“你说得不对,古人早就说过‘诗言志’,他既然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就必然有这样的行为!”令狐陶急忙说:“陛下,李太白可是有名的诗仙,当年他有一首诗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暖风去,直出浮云间。’若非神仙,何得如此?”宣宗笑道:“哪会呢,只不过是写诗罢了。”令狐陶立即接口说:“陛下英明,李远也只不过写诗而已。”宣宗这才恍然大悟:“好吧,就让他到杭州去试试吧。”在这里,首先令狐陶直言进谏,宣宗不许,随后令狐陶假装称赞,赢取皇上的欢心。话锋一转,讲实际情况,宣宗随即批驳。令狐陶找到了缘由,通过吟诗引出争论,抓住宣宗自相矛盾的观点,终于说服了宣宗。

“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这种方法虽然会收到奇效,但是使用时千万要注意环境,也要注意领导的心情。要摸清楚领导的真实意图或者不肯接纳建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通过言谈话语诱使对方产生矛盾,或利用领导平时对下属的忌讳,诸如忌讳下属说谎、以偏概全等,再进行推理说服。对于大的缺点,或者领导忌讳的事物,千万不要随意提起。

有一次,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因长得太肥而死了。庄王竟命令全体大臣志哀,要用棺椁装殓,还要用大夫礼节隆重举行葬礼。文武百官纷纷劝他别这样做,楚王十分反感,下令说:“谁敢为葬马的事来劝说我,格杀勿论!”众大臣都惊惧得不敢说话了。

优孟听到这事,十分痛心,号啕大哭进入王宫。楚王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说:“我是为葬马的事儿哭呢!那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一定要用国王的葬礼才像样呢!”

楚庄王问道:“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好呢?”

优孟回答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用红木做外椁。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非常惭愧地说:“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心中高兴了,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他俏皮地回答说:“太好办了。我建议,以大铜锅为棺,放进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烧得旺旺的,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得强壮矫健。

优孟因势利导劝说楚庄王,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我们学会做思想工作也不无启发。

优孟称赞、礼颂楚庄王“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种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楚王“贱人”的昏庸举动,从而促使楚王改变自己的决定。让所有的事态沿着自己的预定目的走,是语言高超技巧的再现。

说服别人时往往有说不下去的情况,但切忌死说硬劝,这样必然会适得其反,走入死胡同,如果此时转移一下话题,找到能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并造成浓烈的沟通气氛,这样能对说服对方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用事实充分交流法进行说服,可以打破僵局,增进了解,使说服更加有力。因为事实本身可以使自己言重如山,取信于公众。采用事实充分交流法进行说服,要求在说服前准确地把握事实,说服中巧妙地运用事实。

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意思并不是说有了理就不依不饶。在讽刺和劝说已经奏效并得势的情况下放人一马,矛盾会立刻缓解。所以说,主动示弱的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说出许多不合时宜的刻薄讽刺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疯狂的讽刺有两个基础:一、对自己的观点或意见充满信心,同时掌握了大量的论据可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不会出现在讽刺了对方之后无话可说反被对方趁势而起当头棒喝的情况。二、想要劝说他人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了别人的观点有错误却不想劝说对方改正,而只是想用一些尖锐刻薄的讽刺来炫耀自己的出众的口才和观点的正确性,那么往往会被认为这是一种傲慢和无知的表现,到头来不仅不会获得赞同,反而会被众人疏远。 A8kjo0CVdMRFVeySCCZBdPTMG0pc75VgNaRhLfFaqCPg6diozkxgPzi9I6DzMt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