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让虚荣不再得到你的爱慕

1.虚荣心理分析

2.虚荣心理产生的原因

3.虚荣心与自尊心的关系

4.虚荣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5.虚荣心理的自我调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虚荣心,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经这样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荣耀经历和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为了提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希图借助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无名无分、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虚荣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品质、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自尊心过强的人易产生虚荣心理。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听恭维、赞扬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的显现。如果一个人的自尊心过于强烈,渴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尊重和赞扬,而自身又缺乏过人之处,不具备足以令人称道的实力,就不得不寻求其他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面的,甚至是他人的荣光来弥补或替代自己实力的不足,以此满足自尊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虚荣心理的产生在所难免。

私心过重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私心过重的人会时刻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总希望自己时时处处胜过别人、超过别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常常煞费苦心地营造或借用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虚假的荣誉来掩饰个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提高自己,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

缺乏自信的人容易产生虚荣心理。虚荣心理的产生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强烈的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结果。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的人,为了缓解或摆脱内心存在的自惭形秽的焦虑和压力,试图采用各种自我心理调适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面的荣耀来弥补内在的不足,以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尊敬,虚荣心便由此而生。

处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易产生虚荣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注意“脸”和“面子”,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种社会心理。所谓“脸”,是一个人为了自我完善而通过形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谓“面子”,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人际关系中依据对“脸”的自我评价,估价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或占有的地位。所以,“脸”和“面子”代表着人的荣誉和尊严。一个人要想有脸面,必须先成就大事,通过他的不平凡的作为而获得人们的赞同,形象才会随之高大起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注重“脸”与“面子”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强化了中国人虚荣心理的产生。

所谓虚荣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虚荣心强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当手段去渔猎名誉。

虚荣心的产生跟自尊心有极大的关系。自尊心强的人,对自己的声誉、威望等等比较关心;自尊心弱的人,一般对这些都不在意,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虚荣心强的人一般自尊心强。因为自尊心同虚荣心既有联系,更有区别,虚荣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人是需要荣誉的,也该以拥有荣誉而自豪的。可是真正的荣誉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的。面对荣誉,应该是谦逊谨慎,不断进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可见,当人对自尊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才会让虚荣心缠身。

消除虚荣心要实事求是,考虑具体条件,不要追求虚假的声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肿脸充胖子”。有人把虚荣心的表现分为13个方面:①表面热情,内心冷淡,讨好别人;②对批评耿耿于怀;③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朋友或以与名人交往为荣;④热衷于时髦服装,对西方的流行货倾倒;⑤行事购物喜摆阔;⑥找对象过分追求长相门第;⑦婚礼讲排场、摆阔气;⑧讲面子,面子第一;⑨好表现自己,尤其想在大庭广众面前露一手;⑩好掩盖自己;对表扬沾沾自喜;不懂装懂,海阔天空;热衷于追求一鸣惊人的成果。

虚荣心理,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妨碍道德品质的优化,不自觉地会有自私、虚伪、欺骗等不良行为表现;其二是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缺乏自知之明,阻碍进步成长;其三是导致情感的畸变。由于虚荣给人以沉重的心理负担,需求多且高,自身条件和现实生活都不可能使虚荣心得到满足,因此,怨天尤人,愤懑压抑等负性情感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的畸变和人格的变态。严重的虚荣心不仅会影响学习、进步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虚荣心理。

〖1〗心病还需心药医

1.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需要,必须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上,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

2.改变认知,认识到虚荣心带来的危害

如果虚荣心强,在思想上会不自觉地渗入自私、虚伪、欺诈等因素,这与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不图虚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虚荣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3.调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对饮食、休息、睡眠、性等维持有机体和延续种族相关的生理需要,有对交往、劳动、道德、美、认识等的社会需要,有对空气、水、服装、书籍等的物质需要,有对认识、创造、交际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在某种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多思所得,以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

4.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

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对社会上的一种良好时尚,就要大力宣传,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发生从众所为。如果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任其泛滥,也会造成一种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虚荣心理可以说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所带来的恶化和扩展。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为免遭他人讥讽,便不顾自己的客观实际,盲目跟风,打肿脸充胖子,弄得劳神伤财,负债累累,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处理问题,摆脱从众心理的负面效应。

QpxkvJw2Macbfbv+6HRCTzcWO0PVeAKLFmcn73MBxxk7dKMZmiGsIxOUUOVQjo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