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退”之“进”道

五祖弘忍大师很懂得进退之道,在《坛经》里记载着,五祖弘忍大师自从发现六祖惠能的慧根之后,就一直在暗地里传授佛法给他,后来又偷偷地传衣钵给他。

有人可能会很不了解这件事情,其实事情很简单,如同《坛经》上说的“衣为争端”,弘忍大师生怕六祖因此而遭受劫难,所以告诫惠能:“汝须速去,恐人害汝。”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传衣钵的事情本来是很光明正大的,为什么五祖弘忍大师却要做得如此神秘,还要六祖在拿到衣钵之后赶紧逃跑呢?

其实并非弘忍大师怕事,而是他的采取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智谋,较之鲁莽行事尤胜一筹,才使得禅宗得以在六祖惠能手中发扬光大。

进退之道本该如此——以退为进,不退焉有进。五代时期著名的禅师布袋和尚曾做过一首诗偈,将进退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此偈中说的不论是“低头”,还是“退步”,都非常符合水田插秧的实际,又皆契合人生的禅悟之道。

要知道,人若在平视时,目光或为树障,或为山遮,难得及远,而“低头”插秧时,眼为之明,心为之静,而插秧之倒着走有如“退步”,实际上却是一种向前。

龙虎寺的住持无德禅师,请人来为龙虎寺画一幅壁画,要求这幅壁画须以龙虎为主题。

当壁画草拟的时候,僧人都感觉壁画不太理想,但是又说不出所以然。无德禅师看罢之后,指点道:“壁画中的龙前探身躯,而虎则是高昂虎头,威风确实威风,不过却缺少了摄人心魄的力度。为什么呢?因为龙要攻击的时候,先要弯曲自己的脖子积蓄能量;而虎要攻击之前,都是弓起脊背才能发动致命一击。”大家都为无德禅师的评论所叹服。

无德禅师把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其实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欲望收缩回来,把自己的身份放低,才会真正产生前进的动力。如果人不能韬光养晦,那么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把自己的身份放到最低,反而越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古代智者指出的这个奥妙,不知今天还会有多少人能够领悟?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采取一种宁折勿弯的做法,一味地承受工作和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压力和烦恼,却不能用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将之化解掉。若是那样,人生也只是活在无限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曾经有一篇文章《山谷中的谜底》揭示了这种现象: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现象的形成是个谜,许多人都不能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被称为“山谷中的谜”。然而无意间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普通夫妇。

那是1993年的一个冬天,这对婚姻正濒于破裂边缘的夫妻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一起生活,如果不能就以这次旅行作为最后的回忆。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欣赏山谷中美丽的雪景。后来他们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厚来得急。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随着雪越积越多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随着雪的重量向下弯曲,直到雪攒到一定的重量从枝上滑落。雪松依然抖擞精神迎接下一次大雪的堆积。这样一曲一折之间大雪没能耐何雪松。可其他的树却没有雪松这种本领,树枝就被积雪很轻易地压断从而导致树木的死亡。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吻着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了。”

过大的压力会把一个人压垮,如果人们能学会这种“弹性”将压力化解,便能拥有向雪松一样抖擞精神迎接更猛烈的风雪而屹立不倒了。

行军打仗一味向前虽然勇气可嘉,然而却未必能够打胜仗。解放战争时期,四渡赤水就是一种进退之道的经典胜利,也是我们人生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智慧。因此,慧者都不以一时的进退观成败,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化解掉内心的压力,采取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实现人生。

在一定条件下,窄就是宽,低就是高,退就是进。掌握了这一点,就能使得心灵及其行为达到更高层次的自由。 t2kvdQ62K3Db25/0zHd7byxULgK9o2xXed2vQOp8HDCSKDT3P4r2WmrNg8w0WBl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