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后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人们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在其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压榨成性,膏粱子弟的昏聩与平庸,举业人的欲望熏心,所谓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在《儒林外史》中都有对这种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进行彻底的揭露,塑造的艺术形象典型而生动,使作品极具吸引力和感召力。 SdHwTZm4vVApPrNz7lhs6FVilGe9OxyRZvvY8rAGJjIAIVrEuK6WPcwNReHCdu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