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2 登高才能望远

世事复杂,而官场更为险恶,封建社会的宦海沉浮更隐藏着无限危机,几乎可以算是难有宁日。不管在哪个朝代中,都会有善于钻营、阿谀奉承之徒受到重用,以至于奸佞当道,封建社会的制度决定这种现象不能被根除,那些谋求个人私利的人自然也会不断打压忠贞贤良之辈。曾国藩身处官场,从年轻时代就痛恶那些结党私营的人,而他又不得不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因此也练就了一身功夫。而他所在的清王室又是以满清旗人为主,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斥之心,这更增加了他从政的难度,在这种环境之中,曾国藩不仅做人要小心翼翼,做事更要深思熟虑,唯恐有所不周,当出现困局之时,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找到脱离险境的坦途。

曾国藩一直都想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官,因此在根本上就和庸俗的官僚们划清了界限,而他又不希望得罪这样的人而引来闲言碎语,所以不管是说话做事都极为谨慎,有时候就算是吃眼前亏,他也是笑着接受,不做任何抱怨。但对于一些可积累恶习的事,曾国藩却非常明确地坚决反对。

道光年间,在曾国藩家乡任职的朱姓知县,与当地的乡绅们来往很密切,曾家作为当地的名门自然也在其中。而朱知县当政几年之后,当地的财政却出现赤字,面临着被调离的处境。乡绅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都非常惊恐,因为朱知县的权位为他们提供了不少好处,他们不愿意因其调离而危及自身利益。于是有人提议让全县的百姓都来捐钱,用以弥补财政亏空,以便留住父母官。曾家在接到这一通知之后,很快就写信给曾国藩,询问他是否应该参与这一行动。

接到家书之后,曾国藩立刻就回信,告诉家人不要急着参与。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官绅们发出这样的倡议看似为了百姓,其实还是为了自己。虽然倡议的时候个个言辞激烈,许诺愿意多出一份钱,可真正到了掏钱的时候,必然是分摊到百姓头上,至于这些官绅有无掏钱则无从考证了。更重要的是,百姓承担税赋就已经非常辛苦了,而官绅们还要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增加人民的负担。一旦钱收了上来,势必会刺激一些人的贪欲,导致恶官酷吏巧取豪夺的场面,假公济私之下受到伤害的只有百姓。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事一旦有了第一次,以后势必还会有人效仿,官府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行这样的措施,岂不是将穷苦的百姓都推进了深渊,以后再也翻不了身了?

基于这种考虑,曾国藩要求家人避免参与此事,同时静观其变,看事态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而此后因没有人拥戴,这个倡议也就自然落空了。

几十年的官场生涯让曾国藩练就了深谋远虑的本事,更让他可以在遭遇看不惯的事时巧妙地周旋其中。虽然他认为自己非常愚钝,但实际上却非常有心机。不管是位高权重、一呼百应的时候,抑或他不得志之时,他都非常巧妙地与朝中的权贵周旋,既不结党营私,又不会成为帮派斗争的牺牲品,因为在曾国藩的眼中,结党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

随着功绩的不断建立,曾国藩在清廷之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虽然他不会主动结交权贵,但权贵却不会忽略他。不管是道光年间,还是咸丰年间,以至于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同治年间,曾国藩都受到了朝廷权力集团的青睐。道光时的穆彰阿、咸丰朝的肃顺、同治朝的奕,他们之间都是属于对立关系,每一次权力的更替都可算是仇人之间的接交,况且穆彰阿和肃顺都未能得到善终。即便如此,曾国藩在三朝之中却和这些人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就算穆彰阿和肃顺敌对多年,可当肃顺掌权时,依旧对曾国藩另眼相看。

能够在对立的权力集团之中获得两方面的认可,实在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曾国藩避开了权力斗争的腥风血雨,而且在肃顺倒台之后,没有留下丝毫与之相交的痕迹。当慈禧太后以政变形式瓦解了肃顺的权力集团后,意图肃清他的党羽,发现朝中的官员都和肃顺有书信往来,唯独曾国藩没有一字一言,找不到任何把柄,就连慈禧都发出了“曾国藩乃忠臣”的感叹。那他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历代的权力集团总是不停地更换,曾国藩遍阅史籍自然明了其中的规律,他不愿意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投身于某个权力旋涡之中,变成斗争的牺牲品。从长期来看,任何权力集团都有瓦解的时候,而自己又不能完全地避免,绝对的中立在封建社会的朝廷之中不会存在。因此,曾国藩要一方面取得权贵的信任,一方面又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肃顺作为文庆的接班人,在咸丰年间纠结了恰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组成了势力最为庞大的三人集团,深受咸丰帝的信任。他们三人盘结在一起干预朝政,连军机处都要听命于他们,肃顺作为三人的首领又和军机大臣杜翰、兵部尚书陈孚恩、两广总督黄宗汉结为死党,几乎招纳了朝中所有有名望的官吏和名士,一时间风头无两。

在如此大肆结党的环境之中,肃顺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他为了长期把持朝政而与慈禧、奕等人展开了斗争。对于肃顺来说,军队是尤为关键的力量,湘军又是军队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他自然不会忽视。但就算肃顺在朝廷之中明目张胆地结交权贵,对于作为国家支柱的军队还是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大臣和手握军权的将帅来往密切最易成为政敌的攻击对象,而曾国藩与胡林翼等人也都巧妙地避嫌,以免引来不测之祸。

事实上,曾国藩表面上和肃顺保持着距离,但却有千丝万缕微妙的联系。因为在肃顺所招纳的众多党羽之中不乏与湘军往来密切的人,有一些湘军集团的人甚至成了肃顺的座上客。在曾国藩做礼部侍郎的时候,尹耕云曾经是他的属员,受到了曾国藩的器重。而其后,尹耕云也担任了肃顺的属吏,并且肃顺还对他“礼敬有加”。此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和曾国藩、胡林翼并没有密切来往,但却和尹耕云等关系非同寻常,如高心夔等。肃顺将这些人招揽在门下,除了作为自己的力量来培植之外,还经常与他们共议军政大事。在鸦片战争的战和问题上,肃顺便认真听取了尹耕云、王闿运等人的意见。及至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因其赫赫战功成为当朝最令人瞩目的人物,肃顺更加认真地听取着王闿运等人的意见,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而王闿运、尹耕云等在与曾国藩、胡林翼的书信往来之中自然也会商讨当前政事与战况,无形中传达了彼此的态度和意见,形成沟通。

在与肃顺权力集团微妙的关系之下,曾国藩自己也得到了一定益处,肃顺进言咸丰帝,力举并不被咸丰信任的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对于曾国藩的一些下属也多有提拔,这无疑是肃顺向湘军集团伸出的友好之手。而曾国藩虽然因此得到了不少的实权和利益,但他却一直不动声色,照旧通过一些名士和朋友与肃顺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并未明目张胆地与其结交。也正是在他这一长远目光的帮助之下,才避免了肃顺倒台之后被慈禧、奕集团追绞的厄运。 jjl0Aw0EOf4ydC84NONEFSgvA8GUf/fB08t7Op8cigA8DQwuzwAOZnwLoNf1FJ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